文章
  • 文章
搜索
首页 >> 期刊中心 >>文化传承 >> 弘扬中国文化:大熊猫符号的中华文化内涵研究 ——大熊猫文化价值认知的调查
详细内容

弘扬中国文化:大熊猫符号的中华文化内涵研究 ——大熊猫文化价值认知的调查

时间:2023-03-03     作者:廖懿尊 陈嘉鹏 任长海 四川师范大学影视与传媒学院【转载】

熊猫作为中国的国宝和“当代活化石”,早已上升为国家形象符号,更是中华文化的一张名片。大熊猫的历史最早可追溯到800万年前,孑遗至今,仍然保留着原始的特征,被誉为“活化石”。自1869年戴维首次向世界展示大熊猫开始,它们就凭借可爱的形象在西方国家一度掀起“熊猫热”,引无数外国友人到访中国,“熊猫外交”也应运而生。从大熊猫的形象、习性与交流中所展现出的“和平”与“友谊”,让大熊猫成为我国的代表符号之一,向世界表达中国友善与和平的态度。

调研背景

首先,当前全球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大熊猫作为中国的文化符号能够向世界释放中国的善意。

就当今的国际局势而言,全球正在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们也急需通过各种渠道(如大熊猫文化)向世界展示、释放中国的善意与友好。因此如何让大熊猫更好地展示中华文化,作为中华文化的一种符号走向世界,发挥其文化作用,是我们进一步研究大熊猫文化的初衷与出发点。

其次,当前对大熊猫文化内涵的阐释还过于单一和表面。

大熊猫在生物学和环保方面具有重大意义。大熊猫是非常古老的物种,堪称“活化石”,其同期物种已基本灭绝,而大熊猫没有灭绝的原因是其在进化过程中由肉食转向素食,这样的物种十分罕见,具有很高的科研价值。在保护濒危物种方面,大熊猫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大熊猫也是中华文化的一种象征。国宝大熊猫不只是简单的吃喝卖萌,它代表着中国形象,还肩负着弘扬中华文化的任务。因此,大熊猫除了在生物学和环境保护方面具有重大意义之外,在传播中华文化价值层面还具有积极作用。

最后,借用大熊猫形象传播中华文化的文创设计有待进一步创新。

在大熊猫文化的宣传方面,当前大熊猫相关的文创设计大多为具象形态类,也就是说,由于设计师对生物原型进行特别写实的表现,其具象仿生后的形态有高度的视觉识别度和认知度,具有强烈的自然原生味,但也因此缺乏设计感和多样性。设计的主观理念和文化内涵融入过少,导致当前大熊猫文创产品只是对大熊猫形态的简单模仿,缺乏深层的审美情感。然而,文创产品的设计不仅需要考虑产品的功能、结构、材料等因素,其核心更在于设计师要将中国文化内涵和文化精神融入产品中,并让用户接收到这些信息。因此,探讨大熊猫文化深层次对接中国文化,必将为中国文化“走出去”,以及大熊猫文创产品设计创新提供有益的参考。

调研内容与发现

第一,大熊猫文化的属性与影响:大熊猫文化代表中国文化,但当前其在传播中国文化层面做得还不够。

大众对大熊猫文化所属类型的理解反映了其对大熊猫文化的认知。在调研所包含的六个类别中,认同度最高的是认为大熊猫文化属于中国文化,占比达75.88%;较高的为动物文化和生态文化,分别占比58.33%和55.7%;其次为世界文化和休闲文化,分别占比46.49%和39.47%。大熊猫的咬合力等方面与其他大多数生物相比有较大优势,但在这种情况下,它依旧能与大多数生物和平相处,这也恰恰体现了我国的传统思想“和”。进而得出结论,大熊猫代表中国文化,而不仅限于作为生态文化的代表,但当前大熊猫文化在中国文化的传播方面所发挥的作用还有待提高,其在促进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播方面做得还不够。

第二,大熊猫发展史与中华文化发展史的共性认知度:道法自然、自强不息、刚柔并济、和善坚韧成为共性程度最高的文化词汇。

大众对大熊猫发展史的了解程度也是其对大熊猫文化了解程度的一个重要体现,毕竟大熊猫文化大部分源于其长久的发展历史。调查显示,有40.79%的被调查者知道大熊猫在地球上生活了800万年左右,只有少部分选择了150年这一选项;而对于大熊猫在进化过程中经历了由食肉转为啃食竹子这一进化过程,大众选择的占比为62.72%。因此,社会大众对大熊猫相关基础科普知识有相对全面的认识。

在这样的前提下,深挖大熊猫文化的必要性展现出来,即如何从社会大众相对了解的基础科普层面深入文化底蕴层面,让大熊猫文化得到进一步的丰富和创新。在大熊猫发展史与中华文化精神的关联度调研中,“道法自然”和“自强不息”的中华优秀传统思想联想度最高,占比分别为67.54%和57.02%;“无为不争”“和实生物”与“贵和尚中”的占比分别为44.3%、40.35%、35.96%。

大熊猫有着悠久而曲折的进化发展历程。在这样的过程中,极具价值的大熊猫文化得以形成。大熊猫在面临环境变化时,为了适应环境而转变了自己的饮食习惯,从以食肉为主转变为以啃食竹子类素食为主,这一改变体现着其“贵和尚中”“和实生物”的精神特质,也让我们看见了源远流长的中国文化在上下五千年的曲折历史中持续发展的影子。这何不是一种自强不息精神?这几项调研也进一步印证了大熊猫在文化上与中国传统文化有着契合之处。

第三,大熊猫物种形态与中华美学形态的共性认知度:无论是黑白阴阳、大美至简、流转圆美,还是竹林隐士、清静无为、超脱世俗,均有较高的认同度。

大熊猫作为中国的国宝,其胖嘟嘟的体型和黑白为主的毛色等特征都是人们所熟知的,不难让我们联想到中国传统美学。在选项中,被调查者最能联想到的为黑白阴阳、虚实写意、大美至简、流转圆美,其占比均在50%以上。黑白阴阳与大美至简贯穿于中华传统美学之中,当看见大熊猫身上的毛色时,不难想起黑白水墨画,因为两者均以黑白为主要色彩,给人一种清新淡雅的感觉,体现了浩瀚的包容之韵。另外,大熊猫只有黑白两色,正应了中国古代圣贤老子和孔子的主要思想和核心理念——“万物之始,大道至简,衍化而繁”。正所谓“豪华落尽见真淳,简到极致,便是大美”,大熊猫毛色黑白交错变化的自然之美,与水墨画里的黑白相呼应,再加上大熊猫的灵活动作,让虚与实、流转圆美也得以体现出来。正如《易经》阴阳理论中阴阳交感万物生的道理,黑白两色可以产生包罗万象之感。

第四,大熊猫文化传播中的问题:传播形式不丰富,文创产品质量不高。

紧跟时代潮流,以大众喜闻乐见的形式传播大熊猫文化是创新其线上线下传播形式所需要推进的。调查显示,在借助大熊猫文化传播中华文化的方式选择中,认可大熊猫短视频剪辑的占比为30.7%,同属线上形式的还有大熊猫相关的视频直播和其相关的戏剧影视作品,各占19.3%和17.98%。另外,大熊猫文创作品占比仅为12.28%,因此,大熊猫文创产品作为文化传播载体,存在的问题还很多。

大熊猫文创产品质量差、品质不高的问题仍是当下文创产品的突出问题。要解决这一问题,就需要相应的文创产品生产厂商在生产创造的过程中平衡好生产成本与利益之间的关系,不能只关注文创产品既有的经济利益价值,更要推进文创产品核心价值的文化传播。过于重视经济价值最终将导致该文创产品的核心文化气息趋于黯淡,这样也就与文创产品传播与弘扬其所蕴含的文化的初衷相背离了。

借助大熊猫文化传播中国文化的策略建议

第一,深挖大熊猫的文化内涵是借用大熊猫文化传播中华文化的关键也是创新传播中华文化的关键

要想让文化与文创产品的创新、传播联系起来,首先需要丰盈文化内涵。只有结合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深挖大熊猫的文化内涵,才能为文创产品的传播与创新打下坚实的基础。就文创产品的初衷而言,其文化主题应该与选择的产品类型相结合。如果在生产创作的过程中未给予产品的核心文化足够重视,这项文创作品的神色就会黯淡无光。因此,要不断深挖文化的核心,并结合产品不断进行创新性发展,以期为文创产品的创作提供灵感和动力。在大熊猫文创设计之初,首先要明确灵感从何而来,这并非要还原其形态,而是要选取大熊猫的特点并与对应的文化内涵相结合,创造一个新的大熊猫形态。比如,北京冬奥会的“冰墩墩”无论是作为吉祥物还是文创产品,都能够传播其所承载的文化内核——温暖和友谊。因此,受人喜爱是一个必要条件,而憨厚可爱的熊猫本身就是很好的载体。设计者将大熊猫、中华文化、冰雪文化相结合,形成了“冰墩墩”这一成功的文创,让“冰墩墩”这一干净、亲和、可爱的形象为大众所喜爱。其在带给大众一种新的美学认知的同时,也是一次对公众开展的“美育”。

第二,文化性、实用性、时代感、品质质量是大熊猫文创产品创新发展的关键。

首先,文化性是文创产品开发不可或缺的特性。熊猫文创作为大众可以近距离接触的熊猫文化衍生实物产品,需不断深入挖掘文化内涵,将中华传统文化与品牌文化注入产品,满足消费者的精神需求,引起消费者的共鸣。以“GOGOPANDA熊猫出发”这一四川本土的文创品牌为例,其举办熊猫文化主题活动所倡导的“人人参与,人人分享”理念,让无论哪个国家、哪种肤色的朋友都可以是一只“熊猫”,让消费者可以将情感置入熊猫文创中,为二次创作的实现提供了无限可能。紧紧围绕要传播的核心文化,将更具创意的设计赋予载体,可以让观众真切地感受到文创产品所携带的文化、温度和精神品质,这样从内向外的推进也是该品牌熊猫文创能够成功的主要原因之一。

其次,应当在设计之初较多地考虑文创产品的实用性,文创不应该只是一件产品,实用性的核心在于立足于受众痛点,注重产品的功能性。在设计之初,不应忘记设计并非功能性的堆叠,而是解决问题的方法,是让生活变得更美好的方法。

最后,对于当下的时代潮流,文创产物也应予以一定回应。随着社会大众喜好风格的变化,产品在开发的过程中也要把握好发展方向。如何在设计、完善作品的过程中划分产品类型,以满足不同偏好人群的要求,也是文创产品设计过程中应当深思的问题。另外,当前文创产品的质量仍存在较为突出的问题,故而应权衡好生产成本与产品利益之间的关系。控制好产品在文创形式上的变化速度,及时总结经验教训。以故宫文创为例,其文创设计的七要素为元素性、故事性、传承性、艺术性、知识性、实用性和时尚性。优秀的文创产品要有品质、温度,要能传递好的文化与故事。只有在设计、生产过程中做到以人为本、品质过硬,才能获得消费者的喜爱。

第三,线上视频与线下产品可作为大熊猫文化宣传的双循环渠道。

影视作品和动画作品也是极具吸引力的传播途径。结合相关动画人物,如深受大家喜爱的《功夫熊猫》,将大熊猫的形象展现在大众眼前。这种方式迎合了孩童的喜好,能够给让他们更好地感受大熊猫,增加对大熊猫的兴趣,这同时可以让大熊猫文化得到推广。优秀的角色形象与故事剧情使其能够获得更广泛的大众市场,让动画类角色获得更多年龄段人群的喜爱与支持。

线下途径包括如问卷文本中所描述的与其他文化元素相结合、举办大熊猫文化节和举办相关的大熊猫博物馆展览等。提供更多类似的可以让大众感受到大熊猫文化气息的线下活动,可以进一步提升大众对大熊猫的关注度,更好地传播大熊猫相关知识,让大众深入感受与体会大熊猫文化。另外,可以邀请优秀的熊猫文创品牌前往展示熊猫文创产品,而在用优秀熊猫文创吸引更多社会大众前来的同时,也是对其他相关熊猫文创品牌的宣传与支持。

通过对大熊猫文化与中华文化关联性的深度调研与分析,使得大熊猫进一步得到大众的关注,并且更深层次地了解到大熊猫不仅是一种稀有动物,更是中华文化的一张名片。不管是对我国还是对世界而言,大熊猫都具有极其特殊的文化价值和内涵。这一研究对于深度挖掘、传播大熊猫文化,弘扬中华优秀文化具有重要作用。在传播层面,希望能够拓展大熊猫文化的线上与线下渠道,在线下让大熊猫文化通过影响范围更大的活动引起大众的关注,在线上通过新兴媒体如短视频的形式,让大熊猫进一步走进大众的日常生活,增加社会大众与大熊猫之间的亲切感,为大熊猫文化的传播奠定基础,进而让丰富的大熊猫文化与美好寓意得以更加迅速地深入社会的传播和认知层面。

文化强国的首要任务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让世界认识中国,就是要向世界展示和传播我们的核心文化价值观。大熊猫作为中国符号,在文化价值层面具有很好的代表性,也是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良好载体。


 参考文献

   [1]罗春涛.浅议如何弘扬大熊猫文化讲好新时代中国故事[J].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9,18(04):15-18.

   [2]杨越明,藤依舒.十国民众对中国文化符号的认知与偏好研究——《外国人对中国文化认知与意愿》年度大型跨国调查系列报告之一[J].对外传播,2017(04):36-38.

   [3]高金萍,王纪澎.来华留学生:中国文化对外传播的重要力量——基于北京地区来华留学生对中国文化认知的调查[J].对外传播,2017(09):50-52.

   [4]王强.外国人对中国文化的认知情况:一项基于留学生群体的调查[J].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2015,23(02):14-17.


站群导航
版权所有:《文化产业》杂志社    纠错电话:0351-4120998 邮 编:030001
地址:山西省太原市迎泽区柳巷南路云路街2号  投稿邮箱:whcytg@163.com

晋ICP备2021019266号-1 | 国内统一刊号 CN 14-1347/G2 | 国际标准刊号 ISSN 1674-3520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 1400004000083 | 邮发代号 22-415 |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12377



本站点信息未经允许不得复制或镜像

www.whcyzzs.cn copyright 2017-2025

技术支持: 苍鼎天下 | 管理登录
分享按钮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