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 文章
搜索
首页 >> 期刊中心 >>文化传承 >> 基于“健康中国”战略背景中医四诊艺术数字化传播研究
详细内容

基于“健康中国”战略背景中医四诊艺术数字化传播研究

时间:2023-03-08     作者:刘臻 何美灵 田书萍 湖北轻工职业技术学院【转载】


健康中国战略的定义

“十四五”规划指出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深入实施健康中国行动,完善国民健康促进政策,织牢国家公共卫生防护网,为人民提供全方位全生命期健康服务。《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促进中医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明确指出,促进中医药传承与开放创新发展,挖掘和传承中医药宝库中的精华精髓;加快推进活态传承,完善学术传承制度,加强名老中医学术经验、老药工传统技艺传承,实现数字化、影像化记录;推进中医药博物馆事业发展,实施中医药文化传播行动,把中医药文化贯穿国民教育始终,中小学进一步丰富中医药文化教育,使中医药成为群众促进健康的文化自觉。

健康中国战略的意义

“现代化最重要的指标还是人民健康,这是人民幸福生活的基础。把这件事抓牢,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应该是全党全社会必须牢牢树立的一个理念。”我国坚持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构建强大的公共卫生体系,努力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国家卫健委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深入开展健康中国行动和深化医改,努力提升人民群众的健康获得感和幸福感。

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是关系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的战略任务。健康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条件。近年来,中国老百姓健康获得感不断增强,人均预期寿命实现了历史性的跃升。

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是保障人民享有幸福安康生活的内在要求。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具体到卫生健康领域,主要是群众对健康有了更高的需求,要求看得上病、看得好病,看病更舒心、服务更体贴,更希望不得病、少得病。

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是维护国家公共安全和发展的重要保障。发展卫生健康事业不仅是医疗卫生问题,而且是涉及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公共安全问题。我们要站在维护国家公共安全的高度,加快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提高公共卫生治理水平,筑牢公共卫生安全屏障,保障国家长治久安。

中医四诊

中医四诊的来源

中医四诊指的是:望、闻、问、切。四诊的概念最早是扁鹊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提出来的,简称“四诊法”。望、闻、问、切四种诊断方法在现代医疗中仍然被普遍使用,并成为中医辨证施治的重要依据。四诊法具有直观性和朴素性,其基本原理的理论基础是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和统一性。

中医四诊的内容

望诊

中医运用视觉对人体全身和局部的一切可见病症进行有目的的观察及判断,以了解人体的健康或者疾病状态,这被称为“望诊”。望诊的主要内容包括观察人的神、色、形、态、舌象、络脉、皮肤以及排泄物、分泌物等。望诊又分为总体望诊和分部望诊,总体望诊是观察全身神、色、形、态,分部望诊则通过局部的变化征象了解相关的病变。舌诊和面部色诊虽属头面五官,但因舌象、面色反映内脏病变较为准确,实用价值较高,因而形成了面色诊、舌诊两项中医独特的传统诊法。

闻诊

闻诊是中医诊断学名词,是中医望闻问切四诊法之一。主要运用嗅觉和听觉,通过对病人发出的各种声音和病人排泄物的各种气味的诊察来推断疾病的诊断方法。例如根据人体口腔发出的气味可以判断身体出现的问题。在中医学的临床上,闻诊应与中医四诊中的其他三诊相结合,才能更加全面地了解病人的病情,并作出正确的判断。

问诊

问诊是指中医采用对话的方式,向病人及知情者询问疾病的发生、发展情况和当下的症状、治疗经过等以诊断疾病的方法。在问诊的过程中,可以确定病症的原理和舒缓病患焦虑的心情。

切诊

切诊由切脉和按诊两个部分组成。切脉又可以称为脉诊,通过切按病人的脉搏来了解病情,其是切诊最重要的内容。用手指或手掌轻轻按压病人局部皮肤,如手足、胸腹部等,以了解其身体的基本情况,比如脉象的变化、胸腹部的痞块、皮肤的肿胀、手脚的温凉、疼痛的具体部位等,从而作出诊断。

中医四诊的数字化艺术传播

数字化艺术传播的概述

数字化艺术传播是中医文化传播的重要渠道,不仅赋予了新媒体平台丰富的文化内涵,还有利于中医文化的有效传播。数字新媒体成为信息社会中被广泛应用的信息载体,已经渗透到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中。

数字化艺术传播的主要方式

移动互联网信息互动传播

移动互联网可以利用计算机对文本、图形、图像、声音、动画、视频等多种信息进行综合处理,建立逻辑关系,具有人机交互作用。例如在线问诊,患者通过语音描述症状或拍摄舌苔图片等方式告知中医自身的症状,医师根据其症状判断其身体病症并给出治疗方案。“互联网+”的不断发展,不仅拉近了中医四诊等传统中医药文化与大众之间的距离,同时还为中医四诊文化提供了更快更好的传播方式。此外,互联网传播具有成本低、宣传面广、可预测性、交互性、实时性、普遍性等特点,这有利于中医四诊文化的传播和发展。

例如,脚上起湿疹水泡的患者可以通过微信“小鹿中医”小程序在线咨询武汉市中医医院的医生,医生通过患者拍照上传的舌苔和脚上水泡照片进行诊断,确定患者为脾虚湿蕴肌肤症,并为其开处方:黄柏30克、苦参30克、玄明粉30克、枯矾30克、麸炒苍术27克、细辛6克、陈皮15克、土茯苓30克,共7剂,水煎泡脚,患者经过治疗痊愈。由此可见,舌苔的厚薄、颜色和脚上的症状可以直接清楚地反映患者的病症,帮助中医辨证论治。

社交软件的群体传播

在媒介融合时代,信息传播的载体已不限于图片、文字等形式,更多的是经过艺术加工后形成的视频、动态图片,这有利于加强信息传播的深度与广度。社交软件的群体传播有两个基本要素:社交媒体和营销策略。社交媒体被认为是人们构建网络、共享信息或情感的平台,具有动态、互联、公平等特征;营销传播策略可以帮助企业在选定市场和细分市场时对营销活动作出关键选择,目的是为用户创造价值,以实现其特定的市场、财务和其他的目标。不同的营销策略可以被安排在一个连续的统一体中。在这个连续体中,关系营销策略和交易营销策略是营销传播策略的两端,它们之间还有其他混合营销策略。其基于对用户使用品牌相关社交媒体动机的评估,采取自觉参与传播的措施,将社交媒体的联系(网络)和互动(影响力)转化为有价值的战略手段,以帮助品牌达到理想的营销效果。

借助自媒体传播

网络直播即人们在现场随着事件的发生、发展进程同步发布信息,是具有双向流通过程的信息发布方式。将中医四诊文化通过直播平台进行传播,吸引更多对其感兴趣的人,可以有效解决受众少的问题。以抖音用户“中医脾胃邵爱民”为例,他会在抖音App上不定时上传中医小tips的视频,通过有趣的讲解传播枯燥的中医知识,帮助老百姓判断病症。他的视频点赞量最高达60.9万,有90.3万的粉丝。中医通过上传视频或直播的形式讲解中医四诊的知识,并进行线上问诊,这种宣传方式可以让更多的老百姓了解、传播中医文化。

大数据的定向传播

大数据定向传播的核心是利用大数据分析方法以及数据的可视化等手段,确定目标受众,为其精准推送内容。将中医四诊相关内容上传到各大平台,通过大数据明确受众人群,将相关内容精准推送给感兴趣的人群。

数字化艺术传播的优势

中医四诊传播的信息量大,内容丰富

传统媒体如报纸、电视、广播等容易受到限制。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新媒体的表现形式更加丰富。数字化艺术传播的发展空间很大,加之传播主题与传播方式多样,使得每个人都可以成为信息源。因此,互联网为人们提供了一个全新的媒介环境,既能让受众获得大量资讯,也能给用户带来极大方便。网络媒体还具有超链接功能,可以将事件的背景、其他有关信息以及网友的评论等联系在一起,从而完整地呈现出整个事件。在数字化艺术传播过程中,中医四诊的知识传播不再局限于单一的内容,而是向大众传播更适合的方案。

中医四诊知识发布者与新媒体受众的互动性强

长期以来,传统媒体的受众都是信息的被动接收者,信息被“送”到他们面前,他们只能在接收与不接收之间作出选择。在传统媒体时代,受众的被动地位使信息传播失去了应有的活力。而在新媒体时代,受众不仅享有绝对的主动权,可以决定所接收的信息内容,还能随时对所接收的信息进行反馈。因此,中医四诊知识的传播者可以根据受众的反馈,实时优化知识的结构和内容,真正让大众获益,使中医四诊获得社会的广泛认可。

数字化艺术传播在中医药文化传播中的意义

有利于增强传统中医四诊的传播效力

中医四诊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追根溯源,其已有上千年的历史。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其已经形成了一定的思维定势,对现代社会的适应较差。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中医四诊文化的传播遇到了很多困难。例如,中医四诊相关典籍主要以旧文体和旧语体为主,这对许多人而言就像阅读天书一样,而这也正是中医药文化传播受阻的重要原因。另外,目前虽然国内各媒体对中医四诊内容进行了大量的报道,但是却很少有人关注中医四诊在现代化传播中出现的一些问题。有关人员及部门应该注重中医四诊文化的传播,借助新媒体媒介,创新传播方式。

有利于提高中医四诊的社会认可度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第50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2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为10.51亿,互联网普及率达74.4%。我国网民规模持续提升,网络接入环境更加多元。从《报告》数据来看,截至2022年6月,我国短视频用户规模达9.62亿,即时通信用户规模达10.27亿,网络新闻用户规模达7.88亿,网络直播用户规模达7.16亿,在线医疗用户规模达3亿。

走在数字化艺术传播最前沿的以年轻人居多,而年轻人也是促进数字化艺术传播发展的生力军。在健康中国战略的背景下,有必要完成中医四诊传播的引渡课题,提高中医四诊的社会认可度。

综上,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传统中医诊断不能局限于主观感觉的望、闻、问、切,还需要与现代科技发展相匹配的手段。目前大部分诊断技术的研究既强调现代科研思想和方法的引进,又注重保持和发扬中医学的理论体系和特色;但在标准化、规范化方面尚处于起步阶段,在四诊信息融合研究及中医诊断智能平台研发方面还有待加强。未来,随着信息技术的革新,需要建立新一代智能化四诊采集平台,实现四诊信息全面收集;借助物联网技术、云平台技术、可穿戴技术,四诊信息采集设备逐渐向小型化、可穿戴式发展,并研发中医诊疗机器人,满足多层次、多样化的中医药服务需求。中医诊断的标准化有利于加快中医现代化,推动中医药走向世界。


参考文献

[1]张珺,孙士新,蒋祥龙.中医药文化传播现状及对策研究——以亳州地区为例[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6,32(03):37-40.

[2]李瑞.中医必读经典口袋书:四诊卷[M].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

[3]黄兴,杨建宇.新媒体时代中医药文化传播的现状与对策分析[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20,18(11):175-176.

[4]钱秀云,柳辰玥,李杰,等.浅谈中医四诊的延伸[J].中国民间疗法,2021,29(14):1-3.

[5]董霞.数字化传播技术在新兴新闻媒体中的应用[J].中国传媒科技,2022(09):77-80.


站群导航
版权所有:《文化产业》杂志社    纠错电话:0351-4120998 邮 编:030001
地址:山西省太原市迎泽区柳巷南路云路街2号  投稿邮箱:whcytg@163.com

晋ICP备2021019266号-1 | 国内统一刊号 CN 14-1347/G2 | 国际标准刊号 ISSN 1674-3520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 1400004000083 | 邮发代号 22-415 |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12377



本站点信息未经允许不得复制或镜像

www.whcyzzs.cn copyright 2017-2025

技术支持: 苍鼎天下 | 管理登录
分享按钮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