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 文章
搜索
首页 >> 期刊中心 >>文化传承 >> 跨文化交际视角下中国文化传播策略研究
详细内容

跨文化交际视角下中国文化传播策略研究

时间:2023-03-20     作者:王威 哈尔滨工程大学国际合作教育学院【转载】

伴随我国社会经济发展速度的不断加快,人类的生活质量得到显著提升。在世界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的背景下,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日渐频繁,文化在国际竞争中的地位也愈发突出。因此,加快跨文化交际视角下的中国文化传播,对提高我国国际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现以跨文化交际和文化传播的含义为研究背景,分析跨文化交际视角下中国文化传播面临的问题,并提出具体的文化传播方向和策略,以供参考。

中国历史悠久,文化资源丰富,被称为东方最古老神秘的国度之一。随着改革开放进程的不断推进,中国文化日益走向世界舞台的中央,引起了世界人民的高度关注。中国文化凭借自身独特的魅力,向世界各国展示了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蕴。因此,在跨文化交际视角下,相关组织必须重视中国文化的对外传播,并借助多元媒介进行文化传播,推动中国文化走向世界。

相关概述

首先,跨文化交际即基于不同文化背景,进行符号性交流和互动的过程,其主要目的是通过交互为各主体创造共享途径。实际上,跨文化交际包含多个层次,如不同国家、民族的人们之间的交际,同一国家不同性别、职业的人们之间的交际。在跨文化交际中,人们不仅需要了解语言使用者国家的文化和习俗,还需要注意礼仪问题,这样才能在实际交互中获得更多有益的信息。另外,跨文化交际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言语交际,另一种是非言语交际。就言语交际而言,跨文化交际是指不同母语的人进行互动、交流。即使使用的是同一种语言,但是由于交际双方的生活背景不同,其文化也存在一定的差异性,主要体现在文化传统、风俗习惯和价值观等方面。而且,上述因素会影响跨文化交际的效果,甚至还会诱发矛盾与冲突。

其次,文化传播。文化传播也可以理解为信息的对外传递,其能帮助各国家、民族与个人之间进行高效沟通。受文化环境差异的影响,不同国家、地区的人们的行为规范与“三观”不同,这会对个体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随着经济一体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企业需要引进不同国家、地区的人才,以实现企业的发展目标。在此过程中,我国的人才与其他国家的人才进行交流,会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文化交融,从而推动中国文化对外传播。

跨文化交际视角下中国文化的传播问题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国的综合国力跻身世界前列,国际地位显著提升。相应的,中国文化的对外传播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在全世界具有一定的影响力。特别是在“一带一路”倡议的背景下,中国文化逐渐被世界广泛认同。然而,从客观角度进行剖析,受多种因素影响,中国文化跨文化传播仍存在诸多问题,这就要求相关组织理性看待这些问题,深入剖析其原因,不断提高中国文化的影响力和感染力。详细来讲,跨文化交际视角下,中国文化传播存在自信心不足的问题。

众所周知,中国有五千多年的悠久历史,文化底蕴深厚,但是,伴随改革开放进程的不断推进,信息技术迅猛发展,西方资本主义文化大量涌入我国,以“全盘西化论”为代表的观点阻碍了中国文化的传播与发展。另外,文化传播缺乏创新性也是影响中国文化对外传播的主要因素。中西文化存在显著差异,无论是思维方式、风俗习惯,还是价值选择、理念追求,都有很大不同,这就导致中西文化之间存在交流障碍,如果词不达意就会影响中国文化独特魅力的发挥,使传播效果大打折扣。

跨文化交际视角下中国文化的传播方向

新媒体是中国文化传播的主要渠道,留学生是中国文化传播的重要力量。在此背景下,要想更好地开展中国文化跨文化传播,就需要合理利用来华留学生的力量,依托各种媒介,加深留学生对中国文化的理解和认知,使留学生能够自主传播中国文化,推动中国文化走向世界。

留学生传播

跨文化交际视角下,让留学生深入感受、体验中国文化,是促进文化传播的最佳途径。亲身体验包括让留学生参加以中国文化为主题的活动,使其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逐渐理解中国文化的内涵,认同中国文化的价值。鉴于此,山东大学创建了中华传统文化研究与体验基地,向来华留学生传授中国文化,阐释中国文化的发展历史,利用解说、观赏等手段为留学生搭建认识和了解中国文化的平台,助推中国文化实现跨文化传播。中华传统文化研究与体验基地的主要功能是针对外国人开展文化体验与文化教育活动,承接海内外汉语师资文化类培训工作,构建文化体验与教学网络平台,研发与推广中华文化普及读物,开展语言与文化传播理论探索与应用对策研究,并开展汉语和中国文化国际传播人才培养工作。让来华留学生通过亲身体验全面了解中国文化,对中国文化形成强烈的认同感。这样一来,留学生回国后便能通过与他人的交流、沟通实现文化传播,继而促进中国文化走向世界。

新媒体传播

新媒体是以互联网为基础,在电脑、智能手机等终端传播信息,具有很强的互动性,包括微信、QQ、微博、抖音等社交平台。新媒体时代,来华留学生可以与中国的同学和朋友进行深入的交流,这对于他们理解和接纳中国文化,更好地适应中国环境,形成的价值取向有很大的帮助。而且,基于网络虚拟空间,留学生学习中国文化的自由度高,不仅可以自由选择喜欢的文化内容及学习方法,还能在空间中自由创建身份。此外,新媒体具有便捷性,只要有网络和终端设备,就能随时随地地学习并发布自身所学所得,从而吸引更多人的关注。同时,更好地利用新媒体进行中国文化传播,相关组织应当拓宽新媒体传播渠道。在此基础上,还要促进新旧媒体的融合发展,实现中国文化的多元化传播,切实提高中国文化的传播效能。

传统媒体传播

传统媒体包括报纸、书籍、电视广播等,“把关人”地位明显,互动性较差。对留学生而言,由于其汉语表达能力较差,使用以教材为主的纸质媒介学习中国文化比使用其他媒介的效果更好。因此,在为留学生编撰教材时,要充分考虑教材的趣味性,包括内容选择的合理性、文字表达的恰当性、图片使用的灵活性等。为增强教材内容的趣味性和生动性,编撰者要选择符合留学生认知和接受水平的内容,适当借鉴戏曲文化教育相关教材的编写。教学要以学生的参与感和体验感为主,推动学生的认知发展,强化学生的情感体验,通过互动交流实现文化传播。同时,在编撰教材时,西方国家的汉语教材也提供了诸多参考。据统计,汉语教材中有70多个教育戏曲,其中包括“孟母三迁”这种中国故事。由此,我国文化教材也要合理借鉴国外汉语教材的编写经验和长处,由文化专家、教师合作编写符合留学生学习的教育戏剧,以此更好、更高效传播中国文化。另外,传统传播媒体中的影视类传播媒体对来华留学生产生的影响较大。康斯坦丝·克拉森认为,“视、听、触、味、嗅”感觉形式不但是人们了解自然的手段,也是传递文化价值的通道。跨文化交际视角下,利用影视传媒传播中国文化,不仅要提高传播力度,还要革新传播模式。就文化对外传播来讲,可借助举办竞赛、讨论会等方式让留学生参与中国文化活动,这对留学生更好地认识、传播中国文化具有积极作用。以“汉语桥”比赛为例,参赛选手都是汉语学习者,竞赛内容不仅要考察汉语学习者的汉语语言能力,还要考察汉语学习者对中国文化的掌握,如歌曲、杂技、剪纸和武术等,以及对中国文化的应用能力。该活动充分发挥了新旧媒体的优势,向全球直播比赛,已然成为世界其他国家的人们了解中国文化的重要窗口。

跨文化交际视角下中国文化对外传播策略

明确传播目标受众

跨文化交际视角下,中国文化传播的主要目标是让世界其他国家的人民了解中国的时代风貌,认同中国的大国地位,以期提高中国的国际影响力。多元文化背景下,中国文化跨文化传播需要考虑不同国家、地区之间的文化差异,实施可行性文化输出策略。在这一过程中,应坚持中国特色,坚定文化自信,充分展示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同时尊重他国文化,充分了解他国国情,熟练运用跨文化传播理论和文化人类学相关理论,消除传播障碍,帮助国外受众理解中国文化。

相关研究者认为,传播中国文化,必须了解受众,考虑受众需求,这样才能达到最佳的传播效果。反之,如果没有对受众进行充分调查,盲目传播文化,极易出现事倍功半的情况,阻碍中国文化的传播。由此,跨文化交际视角下,中国文化传播要系统分析目标受众的文化特点、思维习惯以及表达方式等,采用受众容易接受的形式进行表达,同时融入真情实感,引起受众的共鸣,使中国文化走出国门,走向世界。

丰富文化传播手段

跨文化交际视角下,中国文化若想实现更好的传播,就要顺应现代社会的发展趋势,充分利用互联网实现大范围传播。具体路径如下。

第一,搭建数字化传播平台。运用现代媒体技术可以把中国文化转化成数字资源,以图片、文字、视频的形式传播中国文化,但要注意其精神内涵与价值底蕴不可脱离文化的本质。例如,通过创建数字化图书馆实现中国文化网络传播。数字化图书馆能够打破传统媒体的约束,激发群众了解中国文化的热情,从而自主学习中国文化知识,为中国文化的传播和弘扬奠定坚实基础。

第二,丰富文化传播形式。互联网为人们的互动交流提供了广阔的平台,已然发展成当前社会人际交往的全新领域。在互联网中,人们能够自由发表对某件事的看法,表达诉求,与他人进行互动,间接推动了中国文化的传播。互联网时代,中国文化传播要在坚持弘扬主旋律的同时,发挥自身优势,以互联网为媒介,拓展传播渠道,扩大传播范围,使更多人认识、了解中国文化,接受中国文化,推动中国文化的传播和发展。例如,文化传播组织可聘请相关专家、学者开展网络座谈会,或进行在线知识讲解;在各大媒体平台发起关于传播中国文化、发展中国文化的热点话题,吸引更多人参与进来,以此提高中国文化的感染力和影响力。

第三,利用短视频传播中国文化。短视频因其互动性、娱乐性等特点成为中国文化传播和发展的主要形式,并获得受众的广泛认可。区别于传统传播形式,短视频内容的新颖性、生动性可以满足现代群众“碎片化”的娱乐需求。通过短视频传播和弘扬中国文化,既能满足群众对娱乐信息的需求,又能更好地进行相关文化传播,扩大中国文化的受众范围。以抖音短视频为例,将中国文化与生活场景有机结合,利用短视频的形式生动展现中国文化的价值和内涵,让人们在观看视频的同时,接受文化熏陶,自觉主动地传播中国文化,对促进中国文化的传播和发展具有积极意义。因此,相关组织在传播、弘扬中国文化时,应该利用短视频优势,以现代人喜闻乐见的形式进行传播,推动中国文化走得更远。

增强文化自信

党的十大大以来,国家领导人在多个场合、会议中均谈及中国文化,并大力推进中国文化的传播。在此背景下,我们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就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基于跨文化交际视角,中国文化传播应坚定文化自信,增强国民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和自豪感,推动中国文化“走出去”,使世界各国人民认识、了解、认可中国文化。

在具体实践中,相关组织应系统研究中国文化,剖析中国文化的内涵和价值,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全方位展示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加强人们对中国文化的了解。与此同时,还要借助新旧媒体的优势,大力宣传中国文化,为来华留学生提供了解和学习中国文化的机会和平台,使留学生成为中国文化不可缺少的传播者。

另外,高等院校是培养优质人才的主要阵地,在传播和弘扬中国文化方面担负着重任。鉴于此,我国高等院校要正确认识传播中国文化的意义,将中国文化与校园文化有机结合,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感染学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文化观,使学生成为传播中国文化的主力军。然而调查显示,我国具备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人才匮乏,相关部门负责文化传播和对外交流的工作人员能力有限。

对中国文化来讲,要想走出国门、走向世界,离不开文化传播人才的支撑。但是当前中国文化传播中,相关工作人员跨文化交际能力不足,严重影响了文化传播的效率,相关部门需要高度重视。为此,打造一支知晓国情、熟悉国际沟通礼仪、熟练掌握多国语言且了解国际文化传播原则的专业人才团队,是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重要“敲门砖”。为了实现上述目标,可从以下几点入手。

首先,制定跨文化交际传播人才培养方案,国家相关部门与社会各界要大力支持传播人才培养方案的实施,打造高质量、高水平、高能力的传播人才团队,同时招纳专业性强的人才加入团队,为中国文化传播储备更多人才。

其次,引进、培育翻译人才。从本质上看,文化产品的质量决定着文化传播的效率。跨文化交际视角下,中国文化传播需要通过翻译完成,而翻译这一行为需要专业人士完成。因此,相关组织要积极引进和培养翻译人才,引导翻译人才明确翻译主旨,并根据文化传播的目标国以及当地人民的认知能力有针对性地传播中国文化,这样不仅能够提升中国文化的翻译质量,还能推动中国文化的传播和弘扬,意义重大。

综上所述,跨文化交际视角下,中国文化的传播和弘扬十分有必要,是中国提高国际地位的重要途径。作为一项系统性工程,中国文化传播要借助新旧媒体的优势,创新传播方式,拓展传播渠道,积极向世界展现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使中国文化真正“走出去”,为中国未来的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刘丽娟.跨文化英语教学语境下中国文化传播策略的探究[J].英语广场,2022(12):100-102.

[2]俞睿.跨文化背景下中国文化的艺术化传播策略[J].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23(02):84-91.

[3]田泽中.全球一体化环境下中国文化的跨文化传播[J].传播力研究,2020,4(08):21+23.

[4]李海红.跨文化英语教学语境下中国文化传播策略的探究[J].品位经典,2019(07):79-81.

[5]陈孝柱,雷小磊,张燕.社交媒体下中国文化的跨文化传播研究[J].新闻研究导刊,2018,9(24):37.

[6]王灵玲,冯昊艳,贾茹.“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文化对外传播策略[J].理论观察,2021(04):116-118


站群导航
版权所有:《文化产业》杂志社    纠错电话:0351-4120998 邮 编:030001
地址:山西省太原市迎泽区柳巷南路云路街2号  投稿邮箱:whcytg@163.com

晋ICP备2021019266号-1 | 国内统一刊号 CN 14-1347/G2 | 国际标准刊号 ISSN 1674-3520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 1400004000083 | 邮发代号 22-415 |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12377



本站点信息未经允许不得复制或镜像

www.whcyzzs.cn copyright 2017-2025

技术支持: 苍鼎天下 | 管理登录
分享按钮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