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 文章
搜索
首页 >> 期刊中心 >>文化传承 >> 浅谈中国武术的文化内涵与当代价值
详细内容

浅谈中国武术的文化内涵与当代价值

时间:2023-03-28     作者:冯茂华 内蒙古师范大学体育学院【原创】

中国武术源远流长,是我国宝贵的文化遗产,在中华传统文化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武术不仅有强身健体的作用,同时也能增强民族凝聚力与向心力。新时期背景下,弘扬武术文化对增强国民身体素质,提高国民修养,加强民族团结,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能够为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中国武术融哲理、医理、拳理于一身,并具有健身、防身、修身、养性、娱乐等多种功能,不仅体现了健身理念,还体现了人与自然、人与人和谐相处的宇宙观、世界观[1]。武术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体现了中国人特有的体育人文精神,显示了中国人的健身意识和竞技观,是对西方体育文化中追求极限观念的有益补充[2]。其博大精深的理论和技术体系,充分展示了中华民族在体育领域中独特的创造力和卓越的成就。武术作为一种特殊的体育文化,其发展经历了漫长而复杂的过程,其中蕴含着人们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以及对美好生活的追求等,具有宝贵价值。因此,我们要继承和弘扬武术这一优秀民族文化,充分挖掘武术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和当代价值,让其在当今社会绽放出更加耀眼灿烂的光芒。

武术的文化内涵

武术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杰出代表之一。武术承载着中华民族数千年来形成的优秀精神文化,是中华民族在长期斗争过程中所形成的独特精神的重要体现。武术不仅是一种简单的运动,其还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

强调以武会友

中国武术的显著特点之一是强调“以武会友”。在中国传统社会中,“以武会友”实际上就是通过习武来增强团结与友谊,这种“以武会友”的方式在中国历史上形成了独特的民族文化。在古代,不少武术大家都是通过习武来结交好友的,比如春秋时期著名的军事家孙武、伍子胥、廉颇等都是通过习武来结交好友并最终成就大事的。所以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以武会友”作为一种交友方式,既是武术最显著的特点之一,也是中华民族的一种交往礼俗,更是中国武术能够绵延至今、生生不息的一个重要因素。“以武会友”这一特色在中国武术文化中非常突出。

讲求内外兼修

“内外兼修”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特征,也是武术文化的一大特点。中国武术在方法传授上,强调除了要用身体练习外,还要通过思维和意识进行训练。由于中国武术是在长期斗争过程中发展起来的,所以它首先强调了人本身在训练过程中的重要性。因此,中国武术注重内外兼修,强调用内功进行身体锻炼,以增强体能;同时又强调用思维来支配身体,通过意识的调动和引导使人体的精、气、神达到平衡。所谓“精、气、神”指的是人的内在思想、心理活动以及精神气质,这也是中国武术文化中的内家拳与外家拳区别于其他武术流派的又一重要特征。

追求形神兼备

“形”和“神”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两个重要概念,“形”是指身体所呈现出来的外在形式,“神”则指身体的内在精神。“形神兼备”是武术所追求的最高境界。中国武术不是简单地追求动作上的外在形式,而是强调要通过身体锻炼达到精神上的超越。比如五禽操是一种模仿虎、鹿、熊、猿、鸟五种动物动作的奇妙功夫,其精髓就是“外动内静、动中求静、动静兼备、有刚有柔、刚柔并济、练内练外、内外兼练”[3]。武术“形神兼备”的特点主要通过武术功法和投法来体现。“内练精气神,外练筋骨皮”是各家各派练功的统一准则,如太极拳主张身心合修,要求“以心行气,以气运身”;形意拳讲究“内三合,外三合”;少林拳也要求精、力、气、骨、神内外兼修。此外,武术功法往往要求武术习练者把内在精气神与外部形体动作紧密相合,做到“心动形随”“形断意连”“势断气连”,以“手眼身法步,精神气力功”八法的变化来锻炼身心[4]。所以中国武术在长期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独特的文化内涵,即以身体外在表现形式为基础,以内在精神为中心,以二者和谐统一为主要特征,并最终呈现出一种形神兼备的状态。

讲究刚柔相济

“刚”和“柔”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两个重要概念,而“刚”和“柔”的关系也是中国武术中的一种重要思想。所谓“柔”,就是指武术动作在防守时所体现的柔劲,即顺其自然,避其锐气,以柔克刚。在作柔化防守动作时,骨骼肌要在保持适当紧张的同时,做到最大限度的放松,故武术谚语中有“凡拳以柔为贵”的说法。而所谓的“刚”则是指进攻的力量,是一种实战意识。一般进攻都以“刚”为主,防守以“柔”为主。比如南拳讲究“化手如绵,出手如刚”;太极拳则讲究“任他巨力来打我,牵动四两拨千斤”[5]。显然,“刚”与“柔”二者处于对立的地位。但是,“柔”的走化能够为“刚”的进攻创造条件,而“刚”的有效进攻又是最好的防守,这体现出了武术刚柔相济的文化内涵。

重视修身养性

中国武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在武术的发展过程中,其被赋予了更多的文化内涵和外延。修身者锻炼也,养性者品行也,二者不可分割,密切相关,相辅相成。武术重视修身养性的文化特征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仁者无忧、智者无惑、勇者无惧。其一,“仁者无忧”。在中国武术中,“仁”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概念,是武术习练者必须具备的一种品格。从“仁”的角度出发,武术习练者要有一颗仁爱之心,这样才能对他人施以仁爱之心。其二,“智者无惑”。武术习练者要想达到这样的境界,必须加强思想修养,培养道德情操,通过自身的努力修炼来提高自己的智慧和修养。只有具备了良好的道德品质,其才能在社会生活中不断完善自己,最终达到“智者不惑”的境界。其三,“勇者无惧”。“勇”指的是一种精神状态,即敢于拼搏,敢于实践,敢为人所不敢为之事,也就是说,人面对困难挫折时应该有一种不断进取、勇于开拓的精神和勇气。因为武术是一种防身自卫的传统体育项目,所以对于武术习练者来说,“勇”是必不可少的品质之一。但是要注意,“勇”不是鲁莽,而是要讲究方式方法,理智地对待事物,应对挑战。

以武入礼,修其武德

中国武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传承古代礼仪的同时,也继承了传统礼仪文化的精神。俗话说,习武先习德,未曾习武先学礼。这说明从古至今,习武之人就非常重视品德礼仪。武术具有对抗性,在战乱时期,其是古人打仗作战的必需技能;在太平盛世时期,武术高手多为侠客,受人尊敬。武术本身带有暴力和破坏的性质,古人授徒前会要求每个弟子都明白一个道理——师父领进门,修行在个人,习武之人最终成为侠还是盗,全看其个人的思想及秉性。习武小能强身健体,大能锄强扶弱,这就是“以武入礼,修其武德”要表达的精神。

武术是一把双刃剑,有品德的人能够用它防身,行善,行侠仗义,品德不好、心路不正的人会用它为满足自己的私欲而做坏事。武德是中国武术的精髓和灵魂,从古到今,各大武术门派都非常重视习武之人武德的培养[6]。

武术的当代价值

武术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不同时期对中华民族精神品格的形成,以及民族和社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其当代价值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在国家层面促进文化交流,传承民族文化,弘扬爱国精神;二是在社会层面加强道德建设;三是在个人层面促进人的身心健康发展。

促进文化交流,传承民族文化,弘扬爱国精神

在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长河中,中华传统文化在民族交流、传播和互鉴的过程中不断发展。武术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是我国特有的传统体育项目,也是我国民族文化交流的重要内容。中国传统武术以其独特的文化魅力、高超的技艺水平和丰富的艺术内涵成为中华文明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最深厚的精神力量,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支撑。武术作为中华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内容,逐渐走向世界,在国际上掀起了一股“武术热”,并成为全球发展最快的体育项目之一。所以在新时代背景下,我们要传承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好中国精神,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

在当代,国家越来越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多次强调要把我们优秀的民族文化保护好、传承好。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以及国际竞争的日益激烈,各种思想观念、价值取向日趋多样,文化冲突和交融更加频繁,我国文化传承与创新面临着新的挑战。在此背景下,弘扬中华武术在提升国民身体素质、增强民族凝聚力、传承民族文化等方面都起到了积极作用。此外,武术作为我国传统体育项目之一,不仅传承着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还能促进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提高。弘扬中华武术不仅是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国家发展战略的需要,也是提升我国综合国力和文化软实力的重要路径。

武术文化中凝结着强烈的爱国精神和民族自豪感,是中华民族千百年来追求和平、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和人民智慧的结晶。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武术训练可以增强国民的爱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使其形成以天下为己任的社会责任感,新时代弘扬爱国主义精神需要以武术文化作为重要支撑。

加强道德建设

武术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提高国民身体素质、加强国民修养、促进民族团结以及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都具有重要作用。武术文化在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一些具有民族特色、时代特色的道德规范和价值准则。武术文化中不仅包含着丰富的知识内涵,还蕴含着崇高的理想信念。在武术练习过程中,习练者可以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传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自觉抵制各种不良习气,不断净化社会风气。新时代背景下,武术文化在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构建良好社会道德风尚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武术文化本身具有丰富的道德内涵,可以作为道德教育的载体,对个人品德建设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武术所蕴含的武术精神可以培养人们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引导人们树立远大的理想和志向,使人们能够自觉地遵守道德规范。因为在武术练习过程中,习练者不仅需要遵守规则、纪律以及动作要求,还需要践行武术文化中蕴含的伦理道德准则,习练者通过对自身行为进行规范,可以形成坚韧不拔、勇于拼搏的精神和乐观向上、积极进取的态度等优秀品质。

其次,武术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思想内容和道德观念,对推动社会公德建设有着积极的作用。在武术运动中,人们相互配合、团结协作,这能够加强人与人之间的合作精神。同时,在进行武术运动时,人们必须遵守社会公德要求和规范,尊重他人利益和安全。

促进身心健康

中华武术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具有强身健体、修身养性的作用,能够促进人们的身心健康。当今社会,由于生活节奏过快、压力过大、工作和生活方式发生变化,人们的身体呈现亚健康状态。受应试教育模式和不良生活方式的影响,青少年近视眼、驼背、脊柱侧弯等健康问题十分严重。青少年长期处于繁重的学习任务和作业压力下,身体没有得到很好的锻炼。武术中蕴含着丰富的强身健体之法,可以帮助青少年调整姿态,锻炼肌肉,促进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从而调节神经系统功能。武术中蕴含着丰富的养生之法,练习武术可以使人们身心放松,减小心理压力,获得精神愉悦。

在现代社会,中国武术受到西方体育的冲击和挑战。西方体育崇尚竞技和力量,注重速度、爆发力;而中国武术崇尚和平,追求天人合一、内外合一的价值理念。通过对比我们可以看出中国武术和西方体育在价值观念上存在较大差异。西方体育追求高速度、高力量;中国武术在发展过程中一直坚持以和平和谐为价值取向,坚持以德服人、内外兼修、协调发展、和谐统一的理念,这不仅体现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和合”思想,也是中国武术本身的价值所在。由此可见,武术文化具有十分重要的当代价值,它在促进人们身心健康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汲智勇.武术动漫:武术文化国际传播的新路径[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4(06):76-79.

[2]蔡仲林,汤立许.武术文化传播障碍之思考——以文化软实力为视角[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9,24(05):379-382+387.

[3]王敏,江勇,王敏华.浅谈五禽戏在康复临床中的应用[J].按摩与导引,2008(02):42-43.

[4]王国志,钱志强.论中国武术的艺术化发展[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4,48(03):57-62.

[5]李臣,魏雅琴.新中国成立70年来作为文化符号的中国武术研究进展[J].湖北体育科技,2020,39(05):377-382.

[6]刘震,张继生.武术散打训练课礼仪运用研究[J].搏击(武术科学),2014,11(11):43-45.


站群导航
版权所有:《文化产业》杂志社    纠错电话:0351-4120998 邮 编:030001
地址:山西省太原市迎泽区柳巷南路云路街2号  投稿邮箱:whcytg@163.com

晋ICP备2021019266号-1 | 国内统一刊号 CN 14-1347/G2 | 国际标准刊号 ISSN 1674-3520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 1400004000083 | 邮发代号 22-415 |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12377



本站点信息未经允许不得复制或镜像

www.whcyzzs.cn copyright 2017-2025

技术支持: 苍鼎天下 | 管理登录
分享按钮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