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 文章
搜索
首页 >> 期刊中心 >>文旅融合 >> 设计驱动下的龙泉青瓷产业发展与乡村振兴的研究
详细内容

设计驱动下的龙泉青瓷产业发展与乡村振兴的研究

时间:2023-03-30     作者:马俐 吉林师范大学【原创】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不断推进,文旅融合成为当下乡村经济发展关注的焦点。文化丰富了旅游的内涵,旅游是文化传播的载体,二者相互促进,互为动力。基于此,运用文献资料、实地访谈等方法研究浙江省龙泉市查田镇溪口村的青瓷产业,对溪口村村落基本情况进行调查,对瓦窑垟遗址、黑胎青瓷遗址博物馆以及龙泉市青瓷产业的发展历程和运营模式进行调研,促进溪口村青瓷产业可持续发展,提高当地人民的生活水平。研究发现溪口村青瓷产业主要存在保护传承方式相对单一,工艺技术断档愈发严重等问题,并据此提出青瓷产业的传承之道,即利用科技创新青瓷技艺,利用媒体弘扬青瓷艺术,利用古窑讲好中国故事和利用开放打通市场渠道。与此同时,还提出了龙泉溪口青瓷研学旅游项目,以期更好地促进溪口村文化旅游的发展。

瓷器是中国古代文明的象征,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是我国古代工匠的智慧结晶,也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做出的伟大贡献。龙泉青瓷在今浙江省龙泉市一带,主要集中在小梅镇大窑、金村周围,其以丰厚莹润、凝脂如玉的釉层和优雅而华美的造型样式以及精致工整的制作而享誉中外。近年来,关于龙泉青瓷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釉色研究、造型艺术、烧制技艺以及艺术之美等方面,对龙泉青瓷在技艺上的要求更加严格,但对龙泉青瓷的现存问题、传承与发展等进行分析的较少。

龙泉青瓷概述

在文旅融合的大背景下,如何推动二者融合发展,使文化遗产的价值和内涵得到传承创新的同时,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是亟须解决的现实问题。如具有代表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浙江省龙泉青瓷,其不仅是地域文化的缩影,也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当代讲好中国故事,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载体。龙泉青瓷是我国著名的传统瓷器,拥有悠久的历史。近些年,当地政府也非常重视龙泉青瓷产业的发展,龙泉市人民政府于2021年发布《龙泉市2021年文化旅游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明确提出要创建浙江省龙泉青瓷文化传承生态保护区,大力推进青瓷文化省级旅游度假区和中国青瓷小镇建设。但是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中,龙泉青瓷的烧制技艺、传承发展、古窑遗址、青瓷品牌等都面临着时代的冲击。历史上,溪口村是龙泉青瓷古窑址重点集中分布地,这里文化底蕴深厚,文化资源丰富。截至目前,在溪北谷下坑至瓦窑垟一带,发现未进行完全挖掘的古窑址还有11处。

瓷与窑:物的流动与变迁

龙泉历史悠久,是著名的青瓷之都、宝剑之邦,龙泉青瓷传统烧制技艺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青瓷中的哥窑更是五大名窑之一。

昨日辉煌——千年窑火源远流长

龙泉青瓷有1700多年的历史,始于三国两晋,于北宋初具规模,宋元时期达到鼎盛辉煌,到了明中后期,逐步走向衰落。宋代制瓷规模空前绝后,制瓷技艺登峰造极,龙泉成为全国著名的制瓷中心,历数百年之久,直至清代衰落。

早在南北朝时期,龙泉人民就开始烧制青瓷。五代至北宋初期,龙泉窑业初具规模。宋王朝迁址到浙江杭州后,龙泉青瓷吸收了历代名瓷的精华,工艺者以精湛的技艺烧制出精美绝伦的瓷器,青瓷发展进入了全盛的时期。那时瓯江两岸群窑林立,烟火相望,江上运瓷船舶往来如梭。长期以来,龙泉青瓷深受国内外人士喜爱,通过水运外销出去,因此,龙泉青瓷也是我国海上陶瓷之路的参与者。南宋赵汝适著有《诸蕃志》,书称在当时和中国有商业往来的56个国家和地区中,用瓷器进行贸易的有15个。现在菲律宾和印度尼西亚出土的瓷器正是来自调研村落溪口村的龙泉青瓷。然而,到了明代,因为海禁政策的影响,龙泉青瓷销量下降。16世纪晚期,当龙泉青瓷初到法国时,风趣的巴黎人将青瓷与当时风靡欧洲的名剧《牧羊女亚斯泰来》中主角雪拉同的美丽青袍相比拟,称其为“雪拉同”,这一雅称一直沿袭至今。

五十年探索——千年窑火星火复燃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国家更加重视传统历史名窑,特别是在周恩来总理下达了“要恢复五大名窑生产,首先要恢复龙泉窑和汝窑”的指示之后,20 世纪50年代成立了“浙江省龙泉青瓷恢复委员会”和龙泉青瓷恢复领导小组,对龙泉青瓷传统烧制技艺的恢复进行研究,使它恢复了生产和发展,也迎来了更大的挑战。

毛正聪,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中国陶瓷艺术大师,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龙泉青瓷烧制技艺代表性传承人。作为龙泉青瓷的大师,毛正聪从1959年龙泉青瓷开始恢复发展以来,积极投身于青瓷产业,从细化青瓷的工艺到青瓷釉料研究再到严格把控青瓷技艺的时间,为恢复龙泉青瓷的历史最高水平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与毛正聪一样,溪口村的余光平跟随师傅陈石玄根学习青瓷制作技艺为黑胎青瓷的发展作贡献。溪口瓦窑垟窑址是宋元时期的一处龙泉窑遗址,窑址位于大窑龙泉窑遗址五大分布片区之一的溪口片区,在龙泉市查田镇溪口、上墩等村域内。大窑龙泉窑遗址由大窑、高际头、垟岙头、金村、溪口五大片区组成,是我国南方地区典型的古瓷窑遗址,1988 年被列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余光平大师在1998年创办了龙泉溪口古窑瓷厂,随后又设立了黑胎青瓷研究所,现在是浙江省高级工艺美术大师和龙泉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青瓷传统烧制技艺”代表性传承人。溪口古窑瓷厂致力于传承艺术,大胆开拓创新。与此同时,余光平大师与杭州西子花园的画家积极合作,创作以传统书画装饰入瓷的作品,为龙泉青瓷文化的传承发展做出了贡献。

随着国家对青瓷生产的重视以及一批青瓷传承人的刻苦钻研,龙泉青瓷无论是在烧制技艺、釉料创新上,还是在技艺研究以及装饰创新上,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这一时期青瓷产业的发展呈现良好态势。

青瓷之都——千年窑火生生不息

2000年之后,龙泉市政府每年制定优化龙泉青瓷的文化遗产保护计划,组织成立了故宫博物院龙泉窑研究中心、龙泉剑瓷文化研究院,积极主动开辟海内外龙泉宝剑和青瓷各类产品市场,进一步推进龙泉青瓷文化产业的发展。同时举办集旅游、文化、商贸为一体的国际性文化节庆活动——龙泉青瓷•龙泉宝剑文化旅游节,被浙江省政府评为全省十八个文化节庆重点扶持活动之一。龙泉青瓷•龙泉宝剑文化旅游节的目的在于进一步弘扬博大精深的青瓷和宝剑文化,推介优质文旅资源,塑造文旅融合、农旅融合、城旅融合的品牌形象,提高龙泉剑瓷文化、旅游的知名度和公众认同度,全方位打造和宣传龙泉市“山水古城、剑瓷名城、旅游新城”的城市总体形象,提升龙泉影响力,创建龙泉青瓷宝剑品牌形象,保护和传承龙泉青瓷宝剑传统文化,发展龙泉青瓷宝剑现代产业。

2015年,龙泉市文物局向省文物局提请溪口瓦窑垟窑址保护与展示工程立项报告;2016年向省文物提请关于溪口瓦窑垟窑址保护与展示工程设计方案的请示;2017年委托浙江省古建研究院进行溪口瓦窑垟保护与展示工程方案设计,该工程设计是从分析文物本体安全与有效展示利用的关系入手构思的;2018年申请获得国家文物局保护展示专项经费438万元,同年12月,溪口瓦窑垟窑址保护与展示工程开工。截至目前,溪口瓦窑垟窑址展示与保护工程基本完工,建设完成了龙窑覆棚、管理房、停车场、景观、栈道、东面窑床覆土回填等项目;2019年,溪口瓦窑垟窑址展陈工程项目在该窑址建设,该工程主要是对管理房进行装修和布置,设计方案与建设有展厅、会议厅、休息室、体验区、卫生间等。目前两个项目全部竣工,已经向游客和青瓷研究爱好者全面展示。

2021年,龙泉市查田镇溪口村举办主题为“观不灭窑火,品千年瓷韵”的乡村文化漫游节以及“天下龙泉——献礼百年 魅力查田”优秀摄影比赛等活动。青瓷艺人在现场展示了制瓷过程,展示拉坯、刻花等技艺,吸引了大量游客的眼球,不少游客纷纷动手操作,亲自体验制作青瓷的乐趣。除此之外,游客可以前往溪口瓦窑垟青瓷博物馆进行参观,徜徉在美丽的青瓷作品中,在一瓶一罐中领略青瓷的千年之美,感受青瓷的魅力。

目前,龙泉青瓷已成为龙泉市独具特色的经济支柱产业。经过五十年的恢复发展,龙泉青瓷步入了全新的繁荣期,不但艺术瓷在国内外打响了品牌,而且日用瓷也在当今绿色环保潮流中占据了更大的市场份额,其间也涌现出了一批技艺精湛的非遗传承人和工艺美术优秀人才。随着科学技术的创新,龙泉青瓷与时俱进,通过引进“智能瓷窑”技术,利用科技手段控制烧窑周期,提高了青瓷成品率,减少了损耗,使龙泉青瓷产业不断发展壮大。

青瓷产业:物的生产与现存问题

青瓷产业生产模式

龙泉青瓷企业的生产和经营模式大多为家庭式作坊的小型私营企业,规模较大的企业不多。总的来说,龙泉青瓷产业整体呈规模小,投入少,产量低,效益低。家庭作坊型企业大多数为当地工艺美术大师的私人作坊,其成员主要是家庭成员和亲传弟子等,在调研溪口村余光平大师的黑胎青瓷古窑瓷厂的过程中了解到,余大师一年烧制三窑左右,成品率在50%~60%,而这类企业占青瓷企业的80%以上;企业型主要经营包装瓷和日用瓷,员工较多,成员也相对复杂,每年产量有几万件左右。近三年龙泉市青瓷产业整体呈递增趋势,2021年同比增速为21.8;2021年青瓷产业占GDP的比重为3.85%,比同期增长了0.37%。

龙泉青瓷传承发展产业模式的现存问题

近几十年来,龙泉市委、市政府、查田镇政府、溪口村委员会等各级行政单位在当地青瓷产业的保护与传承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和努力,同时也实施了有关政策措施,从全国各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案例来看,溪口村在对青瓷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面对各类传统文化的逐渐衰落和各类民俗技艺的失传,现阶段,溪口青瓷要想真正实现对长期、有效、良性的可持续性传承,仍存在着诸多现实因素和亟须解决的问题。

保护传承方式相对单一,工艺技术断档愈发严重

在古代,民间龙泉青瓷主要在家族内部传承,均为祖辈传授于晚辈,师徒间的关系非常重要,各类传承问题较为突出。近年来,年轻一辈人由于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的不同,对青瓷传统文化和烧制技艺方面缺少兴趣和积极性。虽然已将青瓷的学习列入龙泉青瓷宝剑培训的教学计划中,但事实上参与人数不足,且参与积极性不高。而且随着新技术的不断发展,年轻人更愿意从事新兴行业,龙泉青瓷技艺传承面临后继无人的困境,出现了严重的断档失传问题。

为了解决工匠艺人匮乏的问题,龙泉市政府专门从江西景德镇引进了一批工匠,同时出台了相关的优惠政策,吸引景德镇工匠艺人到龙泉投资办厂。这些工匠艺人虽然有熟练的烧制技艺,但对龙泉青瓷文化研究不足,同时对传统器型理解不到位,导致大量变味、造型怪异和胎釉不纯正的龙泉青瓷流入市场。从大众独特的审美视角来看,景德镇造型风格的龙泉青瓷与传统经典造型的龙泉青瓷形成了鲜明对比,这也导致大众对龙泉青瓷积淀千年的文化内涵产生误解。

因此,为了真正实现对溪口村本土的青瓷技艺的保护和传承,梳理收集龙泉青瓷相关资料,统计和保护老一辈龙泉青瓷艺人,号召、引导和培养新一代龙泉青瓷传承人,培养溪口青瓷烧制技术的尖端人才,扩充溪口村青瓷产业人才基数已经刻不容缓。

相关产业结合问题重重,市场发展道路有待开拓

近年来,包括溪口青瓷在内的龙泉市青瓷产业出现了行内热行外冷的现象,以余光平、毛正聪等大师为代表创作的艺术青瓷作品,在各种拍卖市场上拍出很好的价格,让人们看到了传统青瓷工艺传承的市场价值。但整个龙泉青瓷产业化、大众化产品严重不足,日用青瓷市场无论是在名气还是在销售上一直都非常有限,市场机制不完善,像在北上广深这样潜伏着巨大消费市场的大城市,龙泉青瓷销售网点寥寥无几,民众对其认知度不高,市场化道路有待开拓。

通过本次调研,笔者发现溪口村的青瓷历史文化保留较为完整,便于青瓷技艺的传承以及青瓷产业的发展。但目前青瓷技艺的传承、产业发展、产值规模和市场拓展等方面仍存在诸多不足,使其无法规模化、产业化和现代化,难以达到以青瓷产业助力乡村振兴的最终目的,唯有充分利用“青瓷+”“文化+”“旅游+”等多元化的手段和方法,才能使青瓷释放出更强大的生命力。通过此次调查发现,从事青瓷工作的年轻人较少,作为在“青瓷之乡”长大的青年,他们对青瓷有深厚的感情,对溪口村有强烈的归属感,作为年轻一代,他们比父辈有着更新的思想,更广阔的见识,是新时代乡村振兴的新兴力量,可以赋予溪口青瓷产业发展源源不断的活力和创造力。因此,留住并激励年轻人积极从事青瓷产业亦是以青瓷产业助力乡村振兴的关键一环。对于乡村产业振兴而言,溪口村的青瓷文化与深厚历史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强大基底。传统产业在新时代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可以借助青瓷技艺开创沉浸式体验项目,助推青瓷产业文化与现代化技术手段融合发展,走出一条龙泉市溪口村独有的“青瓷+研学+文化+旅游”的文旅融合乡村振兴之路。


参考文献

[1]苏启.乡村振兴中乡村产业发展规划的思考[J].农村.农业.农民(B版),2021(12):22-23. 


站群导航
版权所有:《文化产业》杂志社    纠错电话:0351-4120998 邮 编:030001
地址:山西省太原市迎泽区柳巷南路云路街2号  投稿邮箱:whcytg@163.com

晋ICP备2021019266号-1 | 国内统一刊号 CN 14-1347/G2 | 国际标准刊号 ISSN 1674-3520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 1400004000083 | 邮发代号 22-415 |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12377



本站点信息未经允许不得复制或镜像

www.whcyzzs.cn copyright 2017-2025

技术支持: 苍鼎天下 | 管理登录
分享按钮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