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 文章
搜索
首页 >> 期刊中心 >>文化传承 >> 中医药文化传播视域下的人文自然笔记创制研究
详细内容

中医药文化传播视域下的人文自然笔记创制研究

时间:2023-03-31     作者:施森杰 喻一诺 王贺楷 吴玉冰 易东平 湖南中医药大学【原创】

中医药文化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之一,被誉为“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目前,中医药文化传播已经进入图文高度结合的时代,传播手段日益丰富,但其内容与形式的结合仍较为单一。现以中医药文化为研究对象,以西方自然笔记为蓝本,结合中医药人文内容,创制出一种新颖的中医药文化“人文自然笔记”教育及文化传播模式,以此来传播中医药文化,推动中医药文化发展。

中医药文化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有效提升我国的文化软实力和影响力。当前中医药文化传播已经进入融媒体传播时代,传播媒介日益丰富,但其文化内容及传播形式的结合仍较为单一,缺乏创新亮点,中医药文化教育也缺乏高效的教学模式。本文以自然形态下的植物中药为研究对象,拓展其中医药文化属性,增添其人文色彩,再以西方自然笔记为蓝本,创制贴合中医药文化传播的人文自然笔记,并就其应用进行推广研究。

中医药文化的传播特征

中医药文化传播的自然笔记属性

自然笔记,广义上是指运用文字、图画、声音等多种方式记录自然的笔记,狭义上是指运用文字和图画记录和表述具有科学性和艺术表达性的笔记[1]。

有关中医药文化的传播,最早可以追溯到原始社会,那时人们通过口头语言、肢体动作或者通过在石头上刻画简易的符号来传播中医药文化[2]。

宋代,印刷术出现,校正医书局设立,促使一些医学典籍通过图文结合的方式记录并保存下来,推动了中医药文化的传播。

明清时期,李时珍以图文结合的形式创作了《本草纲目》,该书生动形象地阐述了中医学、中药学的相关内容,进一步扩大了中医药文化的传播范围。

近代,西方医学传入中国,撼动了中医学的主流地位,中医药文化的传播方式也得到了革新,以图文结合为基本形式的中医药文化期刊应运而生。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医药文化传播形式得到了创新,但其仍然保持图文结合的记录形式,这种图文结合的记述便属于狭义的人文自然笔记,可见,中医药文化传播天然就具有自然笔记的相关属性。

中医药文化传播的人文属性

“医之始,本岐黄。灵枢作,素问详。”中医药文化自诞生之始,除了可以通过图文结合的记录方式进行传播以外,还可以通过古诗词进行传播,一首首朗朗上口的中医方剂歌诀承载了我国中医药文化中与中医中药有关的知识,蕴藏着中医药文化浓厚的人文属性。中医学理论基础根源于我国传统的阴阳五行、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彰显了中医药文化传播中所蕴含的人文价值。

人文自然笔记的创制

自然笔记的国内外发展现状

自然笔记的起源可追溯到科学家对自然界未知生物的记录,例如,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的《物种起源》及法国文学家法布尔的《昆虫记》便运用了自然笔记的记录方法来记载其观察大自然生物的研究成果。

自然笔记的概念最早出现在美国著名艺术家、自然教育家克莱尔·沃科·莱斯利所创作的《笔记大自然》中,书中运用大量篇幅讲述了如何记录自然笔记。美国科学家杰克·波登曾以自然笔记为课程教学模式进行研究,发现运用自然笔记进行学习的儿童要比未使用自然笔记学习的儿童的音乐鉴赏能力高37%,文学写作能力高13%[3]。

在国内文献中,为数不多的论文进行了与自然笔记有关的研究,主要以科学画的形式探讨教育意义,并通过自然笔记记录观察自然生物的心得与体会。其中,张磊和蒋怒雪[4]在《科学画:撬动博物学教育的有效杠杆》中探讨了如何通过将科学画运用于博物学教育以解决当今儿童的自然缺失症。陈红波[5]的《“自然笔记”校本课程的设计与开发》研究了上海市自然笔记在自然观察爱好者之间和学校的推广现状。王诚怡[6]的《笔记大自然生物校本课程开发的实践研究》从生物课程出发谈论了自然笔记的实践方法和意义。台湾是我国最早引入“自然笔记”这一概念的地区,香港也在近几年陆续开展了与自然笔记有关的实践活动。同时,延伸出素描速写自然、彩色手绘、艺术自然描绘以及石头彩绘等“拓展笔记”。

以上提到的著作及观点主要讲述了绘制自然笔记的方法,以帮助热爱大自然的读者入门,但没有对自然笔记的具体研究以及对人文素材的拓展;除此之外,关于如何进行具体教学课程资源开发还有待探讨。

人文自然笔记的创制开发

研究发现,自然笔记通过图文结合的记录形式只能承载中医药文化中与中医和中药有关的知识,表现不出中医药文化所蕴含的人文精神,这会影响中医药文化的传播效果。中医药文化作为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之一,蕴含着浓厚的人文底蕴。因此,若单用自然笔记表达中医药文化,虽然可以表现出中医药文化的“形”,但无法表现出中医药文化的“神”。而中医药文化最重要的“神”便是其根源于我国源远流长的中华传统文化的人文色彩。基于此,现以自然笔记为基础,创新性地加入人文精神,创制“人文自然笔记”,以承载中医药文化。

每幅人文自然笔记选取一味中药本草作为实施对象进行设计,通过《中国植物志》对其自然科学属性中的科属种进行描述,通过《中药学》对其中药四气五味、寒热温凉、性味归经进行综合评述,通过《植物生理学》对其生理特性、护养调整、适宜生态进行阐述,通过《诗经》《群芳谱》及中医历代医家的本草著作对其进行文化属性定位,让单味药不仅按人们的认知方式进行自然科学知识体系构架,还能在其基础上加入人文学科的全方位介绍,让自然笔记不呆板,且富有诗意和创见。

以狼尾蕨为例,其中图画排版占35%,纹饰装饰占15%,文字版面占50%。采取近景缩放结合远景虚化的模式构图,还原狼尾蕨这味中药最佳的生长状态。文字内容涵盖中草药的名称、产地、功效、性味归经、形态、植物学知识、养护知识,以及历朝历代文人墨客记述该味中药的古诗词,也就是人文自然笔记中最重要的人文摘要部分。基于传统自然笔记,融入人文摘要的设计开发,通过人文自然笔记表现中医药文化的形与色。

人文自然笔记的二次元拟人化设计

由于每种本草植物既是一味临床上的治疗用药,也是一种天然的自然植物。因此,中药本身不只具备人们日常关注的药用价值,还具有极高的美学价值。若能深入挖掘中医药的美学价值,并用适当的形式进行记载,可以促进中医药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基于此,通过将人文自然笔记作为基础内容,以时下年轻人喜闻乐见的二次元人物为形式载体,结合每味中药的性味属性、功效主治等,进行人文自然笔记的二次元拟人化设计,以此推动中医药文化的传播。

目前,将金钱蒲应用于人文自然笔记中并通过该味药的图片素材展现其外观形象与性味归经、功效主治等中医药文化知识,待后期人文自然笔记中的中医药二次元拟人化形象设计充实饱满,就将各种人物形象通过故事线串联起来,设计打造人文自然笔记的中医药二次元拟人化形象故事。故事线将基于不同年龄阶段群体的生理和心理特征,设计不同年龄段群体喜欢的故事情节,以此扩大中医药文化传播的受众范围。基于人文自然笔记设计的中医药二次元拟人化形象设计串联的故事时空也可以成为中小学及中医药大学的课堂教具,激发年轻一代对中医药文化的兴趣及学习热情,促进中医药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人文自然笔记的文创开发

近年来,关于中医药文化的文创产品的设计和制作工艺虽然得到了一定提高,但却存在产品类型雷同的情况。大部分中医药文化创意产品的开发者盲目跟风,即以开发香囊、手提袋、笔记本等物品为主,选择的相关元素也大多是阴阳五行、二十四节气等,缺乏创意和独特的内涵。人文自然笔记的创制开发,可以为当前中医药文化创意产品开发提供新思路。

基于人文自然笔记的内容版式,经过筛选,决定将拼图作为文创产品的承载形式。人文自然笔记的拼图文创产品开发将分为三层,拼图的最下层是图画拼图层,中间层是笔记创意层,最上面一层是装膜层。每一个人文自然笔记文创拼图产品选取一味本草中药作为主题,图画拼图层是基于人文自然笔记的内容形式降维的,即将人文自然笔记中的文字内容删去一部分,只保留内容标题。同时,重新设计本草图像,将中国传统的山水画与西方传统邮票植物画的绘画风格进行融合,形成人文自然笔记拼图文创产品独特的创意韵味。还要对图画拼图层的排版进行调整,在放大图画占比的同时保留足够的留白以供产品使用者进行创作,再将重新设计好的人文自然笔记制作成拼图。笔记创意层是覆盖于拼图层上面的一层,是可以书写的透明层,使用者可以在上面进行创作,基于人文自然笔记二次元拟人化设计开发的贴纸等辅助工具,创作出属于自己的人文自然笔记。装膜层由塑料板和精美的外框组成,可以帮助使用者在完成创作后更好地保存作品。

将人文自然笔记与拼图结合起来所开发的文创产品,不同于过去同质化严重的中医药文创产品。产品不仅具有美观度和实用性,还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和趣味性。以人文自然笔记为基础开发的中医药文化创意产品具有独特的风格和系统性,为与中医药文化相关的文创产品开发提供了一定的借鉴与参考价值。

人文自然笔记的文化传播价值

通过一张人文自然笔记便可以直观地呈现出与一味中药相关的性味归经、治疗功效等中医学知识,其打破了中医药文化专业的医学壁垒,使人们可以直观地了解和学习了中医药文化。利用人文自然笔记承载中医药文化内容,再与融媒体的多种传播媒介相结合,能够更加有效地传播中医药文化。在人文自然笔记中,基于不同中草药特性所打造的一个个性格迥异的二次元人物形象能够通过故事联系起来,再通过漫画、视频、有声书等多种形式进行传播,最后借助融媒体传播平台进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使传统的中医药文化成为年轻人喜闻乐见的“潮流”文化,增强年轻一代学习我国中医药文化的热情。

此外,人文自然笔记还可以被用作中小学及部分大学课堂的教学用具。对人文自然笔记的内容进行镂空,只保留文字内容的标题,再通过课堂教学让学生独自完成笔记的填写,设计制作出属于自己的人文自然笔记,这样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还可以使其感受我国传统医学的魅力,有利于推动中医药文化的传播,真正提升中医药文化的影响力[7]。

近年来,国家号召大力传播中医药文化,但中医药文化的专业性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其在我国的传播。以自然笔记为基础,创新性地融入人文摘要部分,开创人文自然笔记,在过去传播内容形式的基础上开创新的传播领域、传播手段及中医药文化教学模式,有助于推动中医药文化的传播与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子璇.自然笔记对提升小学生观察能力的实证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20.

[2]刘丹青.新媒体视域下的中医文化传播研究[D].南京:南京中医药大学,2017.

[3]张磊,蒋怒雪.科学画:撬动博物学教育的有效杠杆[J].自然科学博物馆研究,2016,1(S1):80-86.

[4]陈红波.“自然笔记”校本课程的设计与开发——基于上海市虹桥中学特色课程建设的探索[J].现代基础教育研究,2013,12(04):88-93.

[5]王诚怡.初中“笔记大自然”生物校本课程开发的实践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17.

[6]欧阳蓉,欧阳斌,符太胜.中小学中医药文化教育的价值意蕴、实施困境及突破路径[J].教育评论,2022(07):134-138.


站群导航
版权所有:《文化产业》杂志社    纠错电话:0351-4120998 邮 编:030001
地址:山西省太原市迎泽区柳巷南路云路街2号  投稿邮箱:whcytg@163.com

晋ICP备2021019266号-1 | 国内统一刊号 CN 14-1347/G2 | 国际标准刊号 ISSN 1674-3520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 1400004000083 | 邮发代号 22-415 |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12377



本站点信息未经允许不得复制或镜像

www.whcyzzs.cn copyright 2017-2025

技术支持: 苍鼎天下 | 管理登录
分享按钮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