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 文章
搜索
首页 >> 期刊中心 >>文旅融合 >> 文化力为老街区赋予新生命 ——以十笏园历史文化街区为例
详细内容

文化力为老街区赋予新生命 ——以十笏园历史文化街区为例

时间:2023-04-03     作者:王雯蓉 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原创】

文化街区是存在于城市内部,能较好保存古建筑和文物的集中区域。以古建筑群为主,搭配展示具有历史风格的景观和文物,能够真实地反映出传统城市的布局和特征。文化街区是一种活态文化遗产,具有形成良好产业循环的巨大潜力。

随着新业态的崛起,“文化+”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潍坊十笏园历史文化街区自2015年开园以来,向内深挖文化资源,对外延伸多态产业链,集中了潍坊特色餐饮以及众多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依托古建筑群的历史文化内涵,逐渐打造出一个复合型多业态文旅融合发展新区。如今,立足于数字化蓬勃发展的信息时代,十笏园历史文化街区迎来了转型发展的关键期。因此,如何唤醒人们的文化记忆,增强十笏园历史文化街区的吸引力,赋予老街区“新生命”,成为十笏园面临的重要挑战。基于中国文化街区发展模式同质化、过度商业化等现状,十笏园历史文化街区需要找准定位,着力推进街区品牌建设,深入发掘文化资源,做潍坊非遗文化传承的倡导者和数字非遗的开拓者。

发展现状

2021年,文化和旅游部与国务院相继发布《“十四五”文化产业发展规划》《“十四五”旅游业发展规划》,推动文化产业发展和文旅融合建设进入新的历史时期。近年来,潍坊市陆续出台了文化与金融、互联网、创意设计等融合发展的政策,为十笏园文化街区的保护和复兴提供了支持。十笏园文化街区集结了十笏园古建筑群、郑板桥纪念馆、潍坊市美术馆、郭味蕖美术馆、“非遗空间”等一批大型公益文化建筑,同时规划建设了齐鲁文化产业孵化器、潍州书画城、潍州古玩城等共计1000余家企业的文化产业综合体,硬件设施完善,先后被评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和“山东重点文化产业项目”。

静态景观:复合建构的街区布局

十笏园历史文化街区的整体布局是三条街道、一条道路和六个分区。曹家巷、十笏街、胡家牌坊街将十笏公园环绕在内,街道两侧多是传统手工艺品店和传统小吃、老牌餐馆。同时,街区以挖掘历史资源、弘扬传统文化为主题,建设了历史文化观赏区、民俗文化区、风雅文化区、传统客栈区、主题酒店区和餐饮文化区六个分工明确的区域。整齐的街区布局充分发挥了十笏园的商业功能和文化功能,为街区的持续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除了六大分区以外,十笏园历史文化街区依托深厚的文化资源优势以及老潍县商埠和手工业名城、鲁东商品集散地的区位优势,打造出了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十大文化中心,积极探索“街区+书画”“街区+非遗”“街区+民俗”“街区+金融”“街区+旅游”“街区+休闲”“街区+互联网”的“7+“格局,培育复合型文化业态,创新运营机制。十笏园街区不仅全方位利用历史文化资源,与新发展模式进行深度融合,还通过各种平台向主体项目提供政策扶持、运营指导和资源交流,逐渐强化集聚效应,统筹各类资源,实现了文化、市场和社会价值的有效转化和综合提升。

动态景观:特色活动及创意空间

近年来,十笏园街区内的文化活动逐步增多,十笏园在秋季举办非遗嘉年华活动,努力推动非遗不仅要“活下去”,更要“走出去”。非遗嘉年华融合非遗文创集市、特色美食节、潍坊好手艺精品展、老潍县民俗风情秀、非遗亲子互动体验、小丑变脸杂技表演等多元化的展演、展示和展销活动,使非遗更加“接地气”。在非遗文创集市中,有与现代审美相契合的“新中式”潍坊地域品牌设计,也有潍坊面塑、葫芦烙画、茧绸扎染、传统老猫花灯等原汁原味的手工艺产品,能让游客近距离感受传统非遗的艺术魅力。嘉年华期间,潍坊手工艺非遗传承人还会到文创集市现场制作非遗产品,向民众展示非遗制作的动态过程,形成了集展示与交流于一体的新消费形态。同时,十笏园街区还会举办古玩交流会、民俗风情展演等活动。古玩爱好者集聚十笏园,许多行业名家也会来到现场,提出更专业的意见和指导。

十笏园历史文化街区于2018年8月启动建设了非遗空间项目,次年6月正式面向大众。以“巧艺百工”为核心内容的非遗空间,划分为巧艺百工传习区、文创生活休闲区、非遗研培区、大师工作室和传统游艺亲子互动体验区五个板块,是一个集保护、传播、交流、展示、传承、研学和培训于一体的非遗合作开放平台。其中,巧艺百工传习区设有风筝、草柳编、竹编扎制坊,核雕、剪纸、葫芦雕刻等镌刻坊,茧绸制造、蓝印花布染织坊以及年画坊、陶艺坊等,汇聚了潍坊市许多非遗技艺。2022年6月,山东省第一家手造博物馆在十笏园历史文化街区的非遗空间落地试运行。展厅面积2000平方米,其中活态展示区共入驻风筝、年画、面塑、葫芦烙画等十余个手造项目,静态展示区分为潍坊手造文化展厅(基本陈列)、专题展厅(定期换展)、研学空间、博物馆手造文创商店四个功能区。潍坊手造博物馆充分利用潍坊市优秀手工艺与民间艺术资源,创新发展手造新业态、新产品、新模式,集教育、研究、收藏、保护、展示、展演、展销于一体,是潍坊文化遗产保护的新载体、文化展示的新平台、对外宣传的新阵地。

文化力推动街区发展的必要性

商业化严重,内容运营散漫

目前,国内文化街区大多采用“古建+商铺”“古建+旅游”的发展模式,侧重商业资本的介入,没有发挥出历史文化资源的内涵和价值。十笏园历史文化街区注重对文化资源的开发与整合,关注十笏园景观历史、郑板桥名人资源、潍坊城市文化,以及当下重点宣传的传统非遗展示和手工艺产品销售等。街区周边是售卖手工艺产品的店铺和小吃亭,呈现出典型的商业化特征,售卖的产品大多与非遗手工艺品以及古玩物件相关,但是样式陈旧,缺乏吸引力。

同时,十笏园历史文化街区内的动态内容没有得到有效展示。在非节假日期间,街区内的大量店铺都处于关停状态,其中非遗文创馆的内院门口贴出谢绝参观的公告,缺少接待人员和正常的管理。对于一个追求持续发展的商业性休闲娱乐文化街区,十笏园应该加强日常管理,让文化街区实现价值最大化。

品牌效应弱,创新后劲不足

纵观十笏园历史文化街区七年的发展,内容涵盖范围广,优质产品丰富,但十笏园自身品牌建设不足,难以形成品牌效应。在文化街区,人们可以欣赏、游览的景观很丰富,但是多流动性展览,还没有形成固定的参观体系。尽管这种多点散发的运营模式为游客提供了更多观赏空间,但缺少特色宣传,精品开发不足,脱离了十笏园的文化内核。当一个文化景观没有特色的品牌形象,就难以在游客心中留下深刻印象。国内许多文化街区都有地标性品牌标识或视觉形象,如江苏常州的青果巷、四川成都的宽窄巷子都有独具特色的文化品牌标识,成为对外宣传的特色内容,给来自五湖四海的游客带来了记忆点。

难以形成良好品牌效应的原因还在于十笏园自身的宣传力度不足,没有形成多渠道传播体系。十笏园虽然有独立运营的微信公众号和抖音号,但是公众号文章和抖音视频的浏览量都比较低,明显没有突破“圈层”走走进大众视野。同时,十笏园作为以自然景观之美著称的“鲁东明珠”,缺少系统化的视频宣传和引流,在短视频、“快文化”盛行的当今社会,十笏园没有抓住这种成本低、变现能力强的机遇,弱化了自身的影响力。

数字化应用少,传播模式单一

十笏园的发展重心之一就是对潍坊非遗的大众化传播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因此,十笏园文化街区非常注重非遗的文化建设,可以把整个文化街区看作一个小型的潍坊非遗展览中心。但是,由于十笏园并没有利用好互联网技术,没有构建媒体矩阵,其影响力难以突破固有的范围,未在山东省内掀起波澜,因此也难以获得广泛的社会关注。

从十笏园街区的现状来看,没有拓宽网络渠道进行非遗的宣传和产品销售是阻碍十笏园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因素。搭建数字化非遗线上展示平台,通过科技让非遗真正“进万家”,是当今文旅融合产业发展的大趋势。十笏园需要打破行业闭环,开通电商销售渠道,链接非遗传承人和工艺品爱好者,破圈寻找新的营销方式。第三届中国国际文化旅游博览会中德州展区的主题为“大德之州·匠心手造”,五个展会主题下有全市近30家企业,百余款手造品参展。博览会期间还开展了项目推介、文化演艺、技艺展示、网上直播等活动,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产品销售,总销售额超过600万元,创历史新高。这种数字宣传方式可供十笏园街区借鉴,对提升景区知名度,营造良好的非遗传承氛围有重要作用。

街区建设的可行性建议

文化产业的生命力根源于稳定的文化内核,也在于其能够迅速顺应时代趋势,不断更新和成长。

追求文化特色,加强区域管理

文化资源的深度开发模式是一种以内容型文化产业和生态型文化产业为主的发展模式。潍坊市应该注重增加十笏园历史文化街区的历史感,突显“寓文于游、寓教于乐”的功能,充分发挥其辐射作用,打造集观光旅游、研学教育、工艺展示等于一体的综合性文化街区。同时,由于十笏园中保留了大量的传统民居,在进行项目设计时需要考虑超市、商业、住宿、餐饮、娱乐以及停车等各类业态的适应性,完善配套设施,加强对文化街区相关内容的管理,减少割裂感。

十笏园历史文化街区具备旅游城市的风貌,应该打造独特的艺术景观,比如注重民俗、民族特色,形成本地化、情趣化、游乐化、特色化的景观环境。因此,应当对十笏园街区实行常态化管理,培育长期稳定的特色区域,形成民俗文化生态圈。十笏园应该坚持系统保护、利用、传承好潍坊的代表性历史文化遗产,对特色文化与街区旅游建立稳定的链接。2020年,济南古城曾在完善旅游体系的基础上,着力促进非遗的传播,被评为“非遗与旅游融合发展优秀实践案例”。十笏园应注重多角度开发潍坊市的本土文化资源,提升城市旅游的吸引力,构建集历史性、娱乐性、互动体验性于一体的综合性文化街区产业体系。

深耕文化品牌,多维立体宣传

十笏园未来发展的重点,应该聚焦树立品牌思维,提升核心竞争力。特色鲜明、有影响力的品牌能够形成强大的辐射效应,助力十笏园历史文化街区成为潍坊的代表性城市名片。

市场对品牌要求严格,对城市品牌的形成有更高的期待值。整体来看,十笏园街区的设计融入了潍坊地域文化元素,具有中国北方城市的特征,具备良好的发展基础。潍坊应当在城市品牌建设的过程中深度挖掘本地特色文化底蕴和历史内涵,整合有代表性的核心资源,并将十笏园文化与核心资源进行有机融合,别出心裁,求新存异,在遵循文化产业客观发展规律的基础上推动区域辐射拓展,逐步提升影响力。

国内外城市发展都依托地域的文化传承,十笏园历史文化街区具有明显的潍坊城市地域文化独特性,有利于实现文化建设与城市建设协调发展。因此,抓住网络时代的发展机遇,打造多渠道、立体化宣传模式,以高质量的核心内容给人们留下深刻的记忆点,提升品牌影响力,满足市场消费需求,增强用户黏性。文化事业部门也应该担负起主流平台的宣传作用,落实政策支持、政府搭台等鼓励措施,通过城市广告、展销会等规模化手段,实现传播与营销功能的有机结合,对十笏园历史文化街区进行多元化宣传推广。

增强文化力:打通数智化发展链条,吸引创意人才

2022年5月,国务院颁布了《关于推进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的意见》,标明文化产业进入新的历史时期,数字化、产业化程度不断提升。十笏园文化街区虽然在潍坊非遗传播与管理方面采用了“互联网+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链打造+文化IP集群发展”的模式,但是实际运行效果并不理想。其开发的App,作用微乎其微。因此,完善十笏园网络平台建设,逐步构建网络化传播体系十分迫切。十笏园文化街区应该响应“文化数字化”战略要求,通过打造新体验、新场景,为文化资源建立智能化宣传途径,让大众能够切身观赏和体会中华文化的魅力。

同时,在文化街区的建设过程中要注重广泛吸纳创意人才,制订更具有吸引力和时代性的街区发展方案,举办特色活动凝聚文化力。品牌传播也要紧跟时代节奏,如邀请当地的探店主播、流量网红来十笏园拍摄短视频进行宣传,提升关注度。创意人才源源不断地为街区发展提供策划,加入时尚元素,在保留历史气息的同时使街区成为年轻人喜爱的打卡地。在文创产品设计上,将十笏园品牌融入潍坊城市文创的概念中,提高实用性和创新性,让非遗“潮”起来。

文化力是文化产业赖以生存与进步的核心要素,也是文化街区的发展基础。十笏园历史文化街区以古朴典雅的建筑风格、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和精湛的非遗手工技艺成为潍坊市重要的城市文化地标。作为潍坊最具代表性的综合性文化街区,十笏园历史文化街区拥有优厚的建设规模和发展条件。十笏园不断革新、创造,力求在互联网时代依托新技术打造更具特色的城市文化街区。

 

参考文献

[1]宫梅.留住“老潍县”:十笏园街区改造探析[J].潍坊学院学报,2012,12(02):97-99+102.

[2]王瑗.“十笏园非遗空间”开放在即市民将亲身体验与传统深度对话之妙趣[J].走向世界,2019(23):52-53.

[3]曹兹可.徐州市区域文化产业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分析——以规模以上文化产业企业为例[J].旅游纵览,2020(21):148-150.

[4]刘生建.历史文化街区的传承式开发策划——以潍坊十笏园街区为例[J].古建园林技术,2011(01):36-38

[5]李亚林,汪洋,蒲瑞.十笏园文化街区规划构思[J].古建园林技术,2021(03):77-81.

站群导航
版权所有:《文化产业》杂志社    纠错电话:0351-4120998 邮 编:030001
地址:山西省太原市迎泽区柳巷南路云路街2号  投稿邮箱:whcytg@163.com

晋ICP备2021019266号-1 | 国内统一刊号 CN 14-1347/G2 | 国际标准刊号 ISSN 1674-3520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 1400004000083 | 邮发代号 22-415 |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12377



本站点信息未经允许不得复制或镜像

www.whcyzzs.cn copyright 2017-2025

技术支持: 苍鼎天下 | 管理登录
分享按钮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