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 文章
搜索
首页 >> 期刊中心 >>文旅融合 >> 大运河江苏段文化传承的保护研究 大运河江苏段文化保护与传承研究
详细内容

大运河江苏段文化传承的保护研究 大运河江苏段文化保护与传承研究

时间:2023-04-12     作者:赵迟 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建筑装饰学院【转载】

 江苏省人民政府在大运河江苏段文化保护与传承实践工作中,要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号召,努力做好大运河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工作,有序推进大运河文化带的建设发展。大运河江苏段文化本身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和保护价值,当地政府要适当加大对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投资力度,科学有效协调各个区域共同参与大运河江苏段文化保护与传承实践工作,设置不同功能区、文化旅游线路以及集中展示带等,以此来实现大运河江苏段文化保护与传承的工作目标,并推动周边地区经济文化的共同发展进步。

大运河文化内涵体现

社会多元文化的传承

大运河文化又称京杭大运河文化,其作为一种社会、历史现象,有效囊括了中国不同朝代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国家因素,并融合了不同时期的地理、民族习俗、生活方式以及文学艺术等非国家因素。由此可见,大运河文化是一个跨越空间与时间的庞大文化系统,是大运河流经地区的劳动人民心血与智慧创造的多元文化的集合。针对大运河文化的保护传承利用工作,一方面需要重视对其文化多样性的保护,安排专业人员对大运河水利文化、建筑文化、民俗风情以及饮食文化进行收集整理与保护研究。另一方面则需要坚持大运河文化保护优先的原则,相关工作人员必须始终遵循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结合大众的反馈意见和需求,协同推进大运河多元文化的保护传承利用工作。

精进技术的体现

 中国大运河作为世界上开凿时间最早、规模最大、线路最长的运河,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自然与地理格局可以通过人类力量进行改造优化,促使自然地理资源得到最大化利用[1]。中国大运河文化带建设涉及众多技术层面,主要涵盖了水运工程、引水工程以及蓄水系统等,这些工程项目的建设都需要运用各种精进技术,体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这也促使古代大运河兴建技术在世界上始终保持领先位置。

漕运制度的确立

 中国大运河的兴建产生了丰富的制度文化,主要包含两个层面,分别是行政管理文化和战略文化。行政管理文化主要体现在漕运管理制度,其是国家行政管理实践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各朝各代国家统治者政治管理经验的科学总结与提炼,能够有效反映出传统制度文化建设与发展的特质,具有一定的成熟性、完备性以及周密性等特点。战略文化主要体现在大运河线路的科学规划设计,其不仅从空间上拉近了中国南北的距离,也从国家战略格局上促进了传统经济格局和政治地缘格局的改变,维护了集权政治的稳定性,解决了区域地方社会发展的不平衡性等问题,保证了国家统一和安全。

大运河文化保护与传承工作的重要意义

弘扬、传播大运河文化

在中华民族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大运河的开凿和通航是长期积淀中形成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和。一方面大运河作为重要的水利运输工程,其有效促进了南北方经济和文化的交流发展。唐朝时期,茶叶的种植主要集中在南方地区,当时宫廷饮茶之风盛行,要想将南方的茶叶运输至北方,满足北方对茶叶的需求,就需要充分利用水路运输方式[2]。大运河的兴建则能够将南方的茶叶源源不断地输送到北方地区,从而为南方贸易经济发展创造经济效益。大运河的开凿能够将中国特色产品运输到国外,有效传播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加强中国与周边国家的文化与艺术交流,有利于弘扬和传播大运河文化。另一方面大运河文化承载了人文内涵与民族精神,通过积极传播、弘扬大运河文化,能够向海内外展现中国古代社会的高超技术与智慧结晶,同时体现出中华民族蕴含的人文精神与民族智慧。

推动文化和旅游产业发展

 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对精神文化生活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过传承大运河文化,弘扬大运河精神,构建完善的旅游文化产业体系,积极开发旅游项目与周边文化产品,以此扩大市场规模,吸引潜在的消费者,创造更多稳定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同时带动文化旅游产业健康、稳定、持续发展。江苏省政府应该以大运河江苏段文化为引领,发挥其示范引领作用,有效创建跨区域协作交流平台,带动大运河周边地区共同参与到文化旅游项目建设中,积极规划文化旅游发展线路,从而绘制出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江苏段建设的美好蓝图,全面提升大运河江苏段的整体风貌。

大运河江苏段文化保护与传承的内容与实施路径

戏剧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

 中国传统戏剧文化素来就有“水路传播”的说法,像苏剧、扬剧、锡剧等都离不开大运河江苏段的孕育。大运河江苏段主要分为苏北运河和苏南运河,其中苏北运河流经了扬州、淮安等城市,苏南运河则是流经了苏州、无锡等城市。大运河江苏段流域广阔、历史悠久,其戏剧文化博大精深,具有极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艺术感染力,与当地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能够突出当地城市的自然地理、人文习俗等内容,是大运河江苏段历史文化的生动缩影[3]。因此,当地政府必须加强戏剧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工作,采取以下几方面的保护措施。

加大戏剧文化宣传推广力度

 在融媒体时代,有关部门工作人员必须充分借助新媒体平台加强对大运河江苏段戏剧文化的宣传推广工作,实现大运河文化传播的创新突破发展,让更多民众了解并热爱本地戏剧文化,并积极参与戏剧文化传播建设工作。比如,政府有关部门可以通过开通抖音短视频、微博等媒体平台官方账号,利用这些新媒体平台推送丰富多彩的戏剧文化图片、视频等内容,促使社会民众能够随时随地在互联网平台上浏览到相关信息,从而对戏剧文化产生浓厚的兴趣。与此同时,有关部门还可以借助新媒体平台收集整理大量优秀的戏剧资源,设计出更多独特新颖的戏剧文化产品,打造优秀戏剧文化品牌,促进大运河江苏段戏剧文化产业建设的和谐健康发展。

科学制定扶持政策

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工作离不开国家政策的支持,在大运河江苏段戏剧文化保护与传承工作中,政府有关部门必须结合实际情况与工作要求,合理制定相关的扶持激励政策,科学引导社会企业单位、协会组织机构等参与到戏剧文化保护事业建设中。政府有关部门要适当加大对大运河戏剧文化展示平台建设的投资力度,完善剧院基础设施设备,也可以通过对外招标的形式建立大剧院,并给予一定的税收优惠政策,调动社会企业参与投资的积极性,促进戏剧文化建设的稳定发展。

打造专业化人才队伍

 大运河江苏段戏剧文化保护与传承工作的科学开展离不开优秀戏剧人才的支持,戏剧从业者只有具备扎实的业务能力与综合素养,才能够促进我国戏剧文化更好地传承与发展。因此,各地区政府要指导高校、企业之间加强合作交流,充分发挥出各自在戏剧文化上的资源优势,共同培养具有良好职业素养、过硬专业技能的高水平人才。比如,高校要根据戏剧市场发展需求,合理设置戏剧专业,完善相关课程内容与教学形式,大力培育更多戏剧人才,指引他们积极传承弘扬民族戏剧文化。而市场企业则需要根据民众需求,安排专业人员创新设计相关文化产品与戏剧作品,以此来吸引更多戏剧文化爱好者,实现戏剧文化的广泛传播。

水利文化的保护与传承

 大运河江苏段是我国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输水主通道,有着极其丰富的水利文化资源,值得人们深入研究。大运河江苏段见证了古代各个朝代的社会经济文化状况、水利设施、街巷建筑建设以及名人事迹流传等历史变迁,有着上千年的深厚文化底蕴。为了做好水利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工作,合理开发利用大运河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地域特色文化,就必须采取以下几方面的措施。

构建完善的水利文化保护与传承工作体系

 当地政府要高度重视大运河江苏段水利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工作,结合实际管理情况与相关要求,优化完善制度管理体系,督促各部门工作人员严格按照规章制度进行规范操作。相关工作人员要深入研究大运河水利文化,科学总结分析中运河、淮扬运河水利文化遗产的重要价值[4],并根据水利文化遗产的特点进行科学分类工作,采取有针对性的保护与传承措施。比如,针对水利工程的相关古代建筑设施,有关部门要做好对这些建筑设施的修复保护工作,可以通过建立主题展示区吸引海内外游客,创造更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除此之外,政府部门可以构筑水利文化传播高地,利用各种传播渠道推广宣传大运河水利文化,让更多人能够参与到大运河水利文化传播中,推动大运河江苏段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强化水利文化载体建设工作

 针对大运河江苏段的水利文化保护工作,政府有关部门要针对重点河段科学有序开展整治工作,深入调查总结当前大运河沿线堤防存在的相关问题,对于那些防洪排涝能力不足的运河段需要做好加固作业,全面提升大运河江苏段的沿线防洪除涝标准水平。在大运河江苏段沿线骨干河道整治过程中,可以通过栽培绿植方式优化改善周边区域的水生态环境,为民众创建良好的生活环境。当地政府必须立足大运河沿线景观风貌、乡村文化等特点,大力推进“水美乡镇”的建设发展,科学遵循因地制宜的规划布局工作原则,在沿河两岸村镇区域建立先进完善的水利文化基地,促使水利文化保护工作能够融入水利风景区建设中,打造具有深厚文化内涵的沿线景观带,满足游客的文化体验需求。

饮食文化保护与传承

 大运河江苏段沿线地区还有着极为丰富的饮食文化,饮食文化是中华民族厚重历史文化与传统习俗的呈现,具有极高的传承与保护价值。因此,各地区政府需要加强对大运河江苏段的饮食文化保护与传承工作,推动我国地域饮食文化的传播发展。

科学寻求饮食文化保护与传承多样化载体

 大运河江苏段饮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工作不能仅仅依赖政府部门,还必须充分发挥社会各方主体的力量。大运河江苏段沿线地区的居民作为当地特色饮食文化保护与传承的重要传承人,是饮食文化传统活动的实践工作者,有效继承了祖辈流传下来的各种传统饮食礼仪规范和制作加工技巧[5]。因此,政府部门需要制定相关扶持激励措施,鼓励民众积极参与当地饮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活动,向外地游客介绍本地特色饮食文化。除此之外,当地政府及行业协会还需大力支持民众建立民间饮食文化协会、俱乐部等,让民众收集整理相关饮食文化资料,创新完善饮食文化保护与传承方式,积极向有关部门反馈饮食文化保护与传承的工作意见,从而充分保障大运河江苏段饮食文化保护与传承的工作质量。

健全饮食文化保护与传承工作体系

 在大运河江苏段饮食文化保护与传承实践工作中,政府部门首先需要根据当地饮食文化保护管理情况和要求,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并督促市场监督执法部门严格按照法律法规完成执法工作。其次,应该建立科学有效的饮食文化研究人才的培育工作体系,通过定期组织相关工作人员参与专业化的培训教育活动,以便提高他们对饮食文化的研究能力与综合素养,并成为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领军人才,为大运河江苏段遗产保护与传承注入更多新鲜血液和活力。最后要优化改进饮食文化保护与传承管理工作体系,充分发挥出国家财政拨款的作用,协调好行业协会、专家学者以及民众的沟通交流工作,有效形成一个完整的饮食文化研究保护管理体系,发挥出各方主体的力量。

综上所述,大运河江苏段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和宝贵的文化遗产,政府有关部门必须加强对各类传统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工作。一方面要及时颁布相关法律法规,督促各部门按照规章制度进行规范操作,加强对大运河文化的保护管理工作。一方面要大力培育优秀人才,加强对大运河文化的研究分析与挖掘利用,健全大运河文化保护与传承的工作体系。


参考文献

[1]柴少军,李永乐.大运河江苏段戏剧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J].戏剧之家,2019(29):11-12.

[2]高慧超.江苏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和利用研究——以无锡市为例[J].新丝路, 2020(6):84-86.

[3]中国名城编辑部.新时代大运河文化的保护、传承、利用——大运河文化发展论坛综述[J].中国名城,2021,35(07):89-91.

[4]柳邦坤,李蕊.大运河文化带小城镇文化产业发展策略探析——以江苏大运河文化带沿线小城镇为例[J].淮阴工学院学报,2019,28(04):1-6.

[5]陈立冬,喻桂成,邱晓东,.浅谈大运河江苏段水利文化保护传承利用[J].中国水运,2019,19(10):41-42.


站群导航
版权所有:《文化产业》杂志社    纠错电话:0351-4120998 邮 编:030001
地址:山西省太原市迎泽区柳巷南路云路街2号  投稿邮箱:whcytg@163.com

晋ICP备2021019266号-1 | 国内统一刊号 CN 14-1347/G2 | 国际标准刊号 ISSN 1674-3520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 1400004000083 | 邮发代号 22-415 |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12377



本站点信息未经允许不得复制或镜像

www.whcyzzs.cn copyright 2017-2025

技术支持: 苍鼎天下 | 管理登录
分享按钮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