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 文章
搜索
首页 >> 期刊中心 >>网络传媒 >> 数字赋能学术图书出版:改变与挑战
详细内容

数字赋能学术图书出版:改变与挑战

时间:2023-04-25     作者:胡成洁 经济科学出版社【转载】

学术出版是研究人员向学术界传播研究成果的主要方式之一学术出版与学术传播密切相关。数字技术的发展给各行各业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出版业也不例外。尤其是数字媒体平台的兴起,使传统学术图书的纸质出版模式面临着重大挑战,同时,数字技术的发展造成了学术书籍出版和发行方式的重大转变。现分析数字技术对学术图书出版业的影响,包括出版模式的变化、阅读习惯的演变,以及数字化对出版业诸多方面的影响


数字技术的发展有助于学术传播

研究人员可以通过在学术图书和其他出版物上发表文章,与同行分享研究成果。而数字技术的发展消除了开放存取(Open Access,简称OA)在技术上的障碍有助于研究成果得到更广泛的传播。从全球视角来看,开放存取使发展中国家的研究人员能够获得与发达国家的研究人员相同的信息,有助于促进学术公平。在《柏林宣言》和《巴斯达声明》等文件的推动下,开放存取对读者趋于免费开放一直以来我国对学术著作的开放存取持支持态度,并大力鼓励科技出版由传统的出版模式向开放出版转型。开放存取倡导任何在网络上有权限的人都可以获得研究,而不仅限于那些购买书籍的人。内容的免费获取致使研究人员、决策者和公众可以获得更多学术资源这有益于学术传播,但是以出版发行纸质图书为盈利手段的出版社则遭遇了巨大挑战,因此,开放存取未来必将重构出版业

盈利模式。

交互式图书是在传统纸质图书的基础上结合数字技术形成的出版物。数字技术使学术图书能够创建视频、播客和动画等交互式内容,用于提升读者的阅读体验和参与度。交互出版的应用场景,除了业界熟悉的儿童读物、绘本、文博画册之外,近年来在学术图书尤其是教材中的应用越来越常见,如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的《运输管理实务》数字云教材,提供了丰富的语音、微视频、3D动画等立体化的学习内容,学生可以在学习的同时记笔记、划重点并随时点击互联网上的相关知识链接,还可以在数字云教材里随时发起讨论和分享笔记。这是对知识点的立体化呈现,实现了交互式学习,具有传统教材难以企及的优势。出版的交互不仅包括出版内容的交互,还包括产品供求双方信息的交互。通过交互平台,出版方可以获得关于读者参与、点击率和内容消费模式的数据,准确地跟踪和分析读者行为,并以此为依据,为内容决策和营销策略制定提供有效支持从而读者行为和偏好进行及时反馈

学术出版通常有更加严格的审稿流程和更高的出版标准,通常涉及同行评议(peer review)过程,也就是由该领域的其他研究人员对拟出版文献进行评审,并就其质量和意义提供评价同行评议是学术交流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数字技术使研究人员之间的交流和协作变得更加容易,研究人员可以将数据存储在在线数据库中,论研讨者的物理位置如何,视频会议和在线共享工作空间等信息沟通工具可以使参与者同时进行交流这也有助于促进该领域实现创新,并带来更多合作项目。

数字技术带来图书消费方式的改变

数字技术已经对读者的阅读习惯产生了重大影响,并可能在未来继续塑造人们消费信息的方式。以往,学术书籍主要以印刷形式呈现,读者需要购买纸质书或从图书馆借阅图书,以获得相关学术知识。数字技术的发展使读者以电子格式访问书籍成为现实,改变了书籍阅读和消费方式

内容载体的改变。电子书、有声书等阅读方式变得越来越常见,读者可以将该类内容下载到电子阅读器、平板电脑和智能手机等电子设备上,并在方便的时候阅读,这使得读者更容易获得专业学术书籍,特别是那些可能很难找到印刷本的学术书籍。此外,数字技术使出版社能够提供的书籍包含视频、图像和交互式内容等多媒体元素,这可以为读者提供沉浸式的学习体验。通过数字技术,出版社可以为读者提供更加个性化的选择。如数字平台可以根据读者的阅读偏好推送相关书籍,阅读过程中读者可以自行调整字体大小、背景色和其他元素,读者的阅读体验适。

阅读材料获取渠道的改变。数字技术使人们能够在线获取大量阅读材料。有了电子书、在线图书馆和其他数字平台,读者可以随时随地访问书籍、文章和报告。这意味着如今读者没有必要专门购买一本图书来满足自己的阅读需求也使得图书的不可替代性削弱。

阅读习惯的改变。在数字技术的影响下,人们经常在移动设备上阅读,故而难以集中精力阅读篇幅较长的文本,倾向于阅读更短、更容易理解的内容,但学术图书动辄数百页,阅读起来并不轻松。相反在社交媒体、在线读书俱乐部和各种网络社区讨论书籍、分享建议以及和其他读者互动成为读者更热衷的事情。

数字技术带来学术图书发行模式的变化

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传统图书发行模式正在走向数字化、自助化、定制化。

在传统的图书发行模式下,出版社需要预先印刷大量的书籍,并存储在仓库中等待销售,之后通过书店、超市、百货商店等零售渠道发行图书。这种模式对出版商的资金和库存管理能力都有很高的要求。数字技术的使用使学术图书出版社的发行模式发生了变化。纸质图书每多发行一本就要增加一份印制成本,而以电子格式发行书籍并不因发行数量增加而使成本增加,相反,出版社可以以更低的价格为读者提供内容产品。

数字技术的发展也使得作者拥有更多自主权,作者可以通过在线平台或专业自助出版机构实施自出版,在这种模式下,作者可以自主选择图书规格,自主安排出版流程,可以借助平台自主开展图书营销,甚至可以自行开展与读者进行互动交流等售后服务。与此同时,作者可以获得较大比例的图书收益并承担一定的出版和营销风险。

图书定制化发行的代表形式是按需发行,即根据订购数量进行印刷,哪怕只印刷一本书。但按需出版并不意味着少量发行,如果选题适销对路,也可能是大量发行的开端。这种发行模式真正做到了零库存,大幅度减少了印刷以及与仓储和运输有关的成本,有效提高学术图书出版效率,也使过去由于专业性太强、订购数量太少而无法出版的学术图书有了出版机会。现如今,按需发行在国内外已经获得广泛的应用,且在专业教材、学术图书、古籍、专利文献等图书门类中更为适用。因此,学术图书出版单位应该重视按需发行

机会与威胁

从更大的覆盖范围和更低的制作成本,到增强用户体验和打造新的收入来源,数字技术给图书出版行业带来的机会不容小觑

出版的数字化缓解当前在实体印刷、纸张和运输方面紧张压力,节省了成本;传统印刷出版模式对环境造成负面影响,使得出版更加低碳环保。此外,出版的数字化为出版商提供了接触受众、提高生产效率和提升读者体验的新机会,也提供了收集和分析数据的新方法。相较于传统印刷出版模式数字化出版的一个显著优势是扩大学术成果的影响范围,能够在短时间内将内容传播至全球范围内,这是以往印刷数千册的学术图书难以达到的效果数字技术还使得专著可以具备多媒体内容、超链接和搜索等交互功能,这些功能无法在纸质印刷品中呈现。另外,数字技术也为学术图书更正和修订提供了更大的灵活性,作者可以在数字平台上及时更改书稿内容,而不像传统出版模式那样需要重印,遇到严重差错还需将纸质图书下架销毁数字技术还可以为出版机构创造新的收入来源例如,出版社可以通过数字订阅、按次付费和接受广告投放等方式提高自身盈利能力使得收入来源趋于多样化。

然而,数字化带来的威胁可能比它带来机遇更加显著。《2020年度中国数字阅读报告》表明,2020年中国数字阅读产业规模达351.6亿元,增长率达21.8%;全国数字阅读用户规模达到4.94亿,增长率达5.56%与此同时,2020年人均纸质书阅读量6.2本,比2019年减少了2.6本。有观点认为传统出版物与数字出版物各具优势,传统出版一时难以被取代,两者有各自的目标客户和发展空间,而从最近的发展态势看,两者不再此消彼长开始齐头并进。

随着电子书和数字阅读设备的兴起,读者能够随时随地访问成千上万的电子图书,无需携带纸质书籍也能满足自身的阅读需求,这使得读者对纸质书需求下降,传统图书出版社难以维持印数和销量。除了不必购买纸质书籍,读者无需付费便可以轻松地从互联网上获取数字图书资源。数字内容获取的便利性导致了数字盗版现象增加,使得作者和出版社更难保护自身知识产权和收入来源。

数字平台的兴起使得作者可以数字平台出版自己的学术成果而不必通过出版社。虽然我国《出版管理条例》对出版资质进行了严格规定,但从国外经验来看,如果作者更加重视学术成果的“发布”,那么他将有很多自出版平台可供选择,如Kindle Direct Publishing (KDP)、IngramSpark、Smashwords等平台这些平台面向全球作者提供出版、营销和分销服务,出版形式包括电子书和纸质书籍

京东、当当、亚马逊网络零售商为读者提供了价格低廉、种类丰富的图书,它们联合出版社将传统的纸质出版物转化为数字内容,通过数字平台向消费者提供更多电子化的阅读渠道另外,有的网络零售商通过收集和分析消费者数据,帮助出版商更好地了解市场需求和消费趋势。这样的零售平台不仅让线下书店难以招架,打破了了出版业原有的各方力量间的平衡,冲击了出版社在出版业中的主导地位。

在数字浪潮下,从读者到分销商,从内容到渠道,出版社面临前所未有的冲击。为了应对挑战,传统出版社不得不调整商业模式,如加大对数字出版的投资力度与作者建立更加牢固的关系开发新的产品发布渠道等。尽管做出了种种努力,学术图书出版仍然面临着图书市场持续数字化带来的重大挑战。

积极主动应对数字化浪潮

学术图书的出版内容通常涉及学术领域内的理论、研究方法、实验结果和相关分析,主要目标读者是学者、研究人员和学生等具有一定专业背景的人群。和大众图书的读者相比,学术图书的读者通常前沿知识具有研究兴趣,对技术进步、数字化发展更加敏锐。因此,学术出版社必须主动拥抱数字化,适应不断变化的竞争格局,重塑经营理念、生产流程和运营模式,基于自身的特点和优势,积极推动新技术与学术出版的融合发展,以保持自身在数字时代的竞争力。推动新技术与学术出版的融合发展需要从多个方面手。

传统学术出版模式已经存在多年,纸质书仍是大众阅读的主要载体,但学术出版社需要加大对数字技术和在线出版技术的投资力度,积极探索数字出版平台、开放获取等模式,积极反思和变革传统学术出版的格局

出版社内部应当建立数字化工作流程,并提供一定的技术支持和指导,让员工在工作中逐渐熟练掌握相关技能和工具。在此过程中,尤其需要加强对员工数字素养的培养,包括对新技术的了解和应用如组织内部培训课程,邀请专业人士授课,引导员工使用数字化工具和技术进行编辑、出版和营销等工作;可以员工提供学习资料和教程,让员工自觉掌握新技术以此推动学术出版高质量发展如使用数字工具收集、分析和处理数据;平时可以组织数字化学习小组,让员工相互学习交流经验。

学术出版社、学者、科技公司和政府需要建立一定的合作机制,以促进新技术和学术出版融合发展。例如,建立数字化学术出版平台,促进学者和出版社之间的合作,实现开放获取出版促进出版社的数字化转型。开放取是学术出版和新技术融合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可以使学术出版社更好地发挥新技术的优势推动学术界更广泛地分享研究成果。此外,政府和相关机构可以通过出资支持相关出版项目,促进学术出版和新技术融合发展。

对于新技术的应用应当加强监管,以保障学术出版的公正性和权威性。出版管理部门和学术出版社需要制定相应的技术规范和标准,以保障数字化学术出版的质量和可信度。同时,政府有关部门也要对数字化学术出版加强监管,重视知识产权保护作者和出版社的利益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5G、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驱动实体经济数字化转型升级。“十四五”期间,在数字技术应用和新基建的支撑下,中国迎来新一轮数字化高潮面对新技术浪潮,学术图书出版更应该保持开放的心态,主动探索和应用新技术,不断创新转型,努力提高产品的竞争力和市场地位。


注释

[1] 湛青.出版核心企业的主导作用与发展路径研究——以图书出版价值网为视角[J].中国出版,2016(06):53-56.

[2] 江苏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教务处.我校首本交互式数字云教材出版上线[EB/OL].(2021-04-01)[2023-01-01].http://www.jcet.edu.cn/default.php?mod=article&do=detail&tid=1142386.html.

[3] 马荻文.按需出版研究现状及发展方向探析[J].今传媒,2015,23(04):62-63.

[4] 孙婷,王健.数字时代学术出版融合发展的初步探索[J].出版广角,2020(18):16-18.

[5] 谢寿光.中国学术出版:现状、问题与机遇[J].出版发行研究,2013(05):27-30.

[6] 张凡,钱俊.我国学术专著OA出版探究[J].中国出版,2022(18):37-41.

[7] 刘永静.融合出版趋势下高校教材出版的思考[J].传播与版权,2022(02):43-45.

[8] 彭丽霞.创新洞察与学术想象:我国出版学研究热点和趋势[J].中国出版,2022(22):49-53.

[9] 李智玉.传统出版的核心竞争力建设与转型发展[J].科技传播,2022,14(01):62-64.

[10]朱建斌.从传播知识到提供知识服务——图书出版企业深入融合发展之思[J].传媒论坛,2021,4(23):143-145.


站群导航
版权所有:《文化产业》杂志社    纠错电话:0351-4120998 邮 编:030001
地址:山西省太原市迎泽区柳巷南路云路街2号  投稿邮箱:whcytg@163.com

晋ICP备2021019266号-1 | 国内统一刊号 CN 14-1347/G2 | 国际标准刊号 ISSN 1674-3520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 1400004000083 | 邮发代号 22-415 |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12377



本站点信息未经允许不得复制或镜像

www.whcyzzs.cn copyright 2017-2025

技术支持: 苍鼎天下 | 管理登录
分享按钮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