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 文章
搜索
首页 >> 期刊中心 >>文旅融合 >> 陆川客家优秀传统文化的成长脉络
详细内容

陆川客家优秀传统文化的成长脉络

时间:2023-06-12     作者:李聪【原创】

陆川客家传统文化起源于宋元时期客家人迁入陆川,终结于清代。客家传统文化的发展基本可以分为四个阶段。优秀的客家传统文化为地方文化建设和乡村治理提供了借鉴,同时也为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与社会治理新途径提供了强有力的精神指引与价值支撑。

陆川客家优秀传统文化的起源

陆川县地处桂东南,现有人口110余万,是广西第二大客家县。具有代表性的陆川客家文化是随着客家人的迁徙而传播开来的文化,是中国客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想追溯陆川客家传统文化的起源,就必须探讨客家人迁徙陆川的历史过程。

客家人在迁移前主要生活在中原河洛地区。中原汉人在南迁过程中逐渐形成了汉民族的支系,即客家。这些原居住于河洛地区的中原人,在南迁至闽粤赣三角地区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客家民系和客家文化。其中,客家的姓氏、堂号、堂联,充分反映出客家民系的根在中原河洛。

目前没有确切的史料记载客家人何时进入陆川,但从现有的文献资料和陆川各乡镇的族谱来看,早在宋元时期,就有不少客家人定居陆川。他们多是一些在岭南某地任职,解职后落籍陆川的官员。如陆川大桥陈姓始祖陈思辑,元初在陆川为官,因此他从浙江天台(原籍)迁居至陆川小垌(今大桥镇大峒村),其家族逐渐发展为陆川第一大姓。此外,有一部分客家人是随军南征或贬官流放来到陆川的,如陆川良田的郑氏、包氏、丁氏等。在今天陆川县南部的清湖、良田、乌石等客家人聚居的地方,有一些客家人被称为“老地丁”。他们是宋皇祐年间(1049—1054),狄青率军南下镇压侬志高之后落籍当地的官兵后裔,主要有杜、丁、郑、包、邹、黄、李、邓等姓。

明朝有大量客家人从闽、粤、赣等地迁出,也有部分客家人进入广西后择居陆川。如乌石镇罗村的刘氏始祖刘铿公和乌石镇调甲坡的李氏始祖,都是明代从福建上杭县的珠玑巷迁移过来的,但时间有所不同,刘氏是明嘉靖年间迁移来的,李氏则是在明末迁徙过来的。黎氏世居江西,明永乐年间(1403—1424),黎官堂游学来桂,见这里民淳俗厚,就移居陆川并于乌石镇老圩村官唐坡建筑房屋,至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明嘉靖年间,谢氏宗系从福建上杭迁居陆川清湖上堡良村。据地方志记载,2002年,人口超过1万人的19个客家人姓氏宗族均是在明代迁入陆川的,分别为陈、李、吕、黄、罗、林、谢、刘、丘、钟等。

清朝时期,客家人主要从广东地区迁入陆川。如温泉镇的庞氏,是清末从广东化州迁居陆川的。三头塘、六笛塘、牛运岭的张氏宗族是清朝初年从嘉应州(今广东梅州)迁徙来的。此外,有少数客家人是从广西境内迁入陆川的。陆川县温泉、大桥等地的冯氏是清康熙年间从博白迁徙至陆川的。至清朝末年,陆川客家人才完成迁徙。

明清时期,闽粤两省人口稠密,战火不息,明清政府为了加强对这一地区的控制和统治,采取措施,组织人口迁移。广西在当时是人烟稀少的荒凉之地,明清政府实施移民政策,鼓励移民,因此广西的客家人越来越多。陆川客家文化始于宋元时期客家人的迁入,终结于清代。正是这些客家先民的进入,不断把客家文化传播到陆川,才使客家文化不断得到发展和弘扬。

陆川客家文化的发展历程

根据现有材料,陆川客家文化的发展过程基本可以分为以下四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宋元时期。南北朝时期,陆川开始建县。北宋淳化五年(994)县治迁到今天的陆城镇。此后,虽然陆川归属不同,但是其作为县一级的行政单位一直沿袭至今。许多文人士大夫或任官或游学先后来到陆川。元朝初年,一些为官者落籍陆川,如陆川大桥陈姓鼻祖陈思辑从浙江天台迁移而来;元朝中期,陈氏宗系从博白县江南村迁居至陆川乌石莲塘。亦有相当多的军人落籍陆川,其子孙在此繁衍生息。此时期的陆川客家人,开始传播自己的客家文化习俗。客家饮食文化、语言文化、建筑文化等已初具雏形。

第二个阶段:明清时期。该时期许多客家人从闽粤赣等地迁入陆川,将各地的客家文化习俗带到这里。经过数百年的艰苦创业,陆川逐渐发展成为数十万人的客家乡土,和博白、合浦和广东廉江、化州的客家一起连成200多万人的客家聚居区。陆川人讲的客家话自称“新民话”,人谓“唛介话”“啀话”(即客家话)。新民话有17个声母,66个韵母,6个声调。客家人重视文化教育,民淳俗厚,吸引了一些游学者,如原籍为江西吉安的黎官唐落籍陆川。陆川有不少明清时期的建筑,有伏波庙,清朝的陆川客家围屋、祠堂及一些特色民居建筑,如平乐镇北面的长旺村古建筑群。每座客家民居建筑的总体布局都呈现出以祠堂为中心,左右两侧分别对称纵向分布三排建筑,两两构成庭院式组合的特点。陈家祠堂兴建于清光绪九年(1883),光绪十一年(1885)建成,是一座二进五开间两层仿西洋式楼房。文武庙于清光绪十八年(1892)兴建。在此阶段,陆川客家的饮食文化、语言文化、建筑文化等得到了充分的发展。

第三个阶段:民国时期。该时期的客家人十分重视乡情,大家和睦相处,把“温良恭俭让”“仁义礼智信”作为传统美德。客家人看重阳宅,重视阳光和通风,要求建筑“坐北朝南”,以顺应地球磁场。这一时期的建筑以谢鲁山庄为代表,其是著名的私家园林。该山庄位于陆川县城南,占地400亩,于1921年兴建,历时7年建成。山庄内有多个亭台楼阁,曲径通幽,风景秀美,花果飘香。所有房屋均为砖墙瓦顶,体现出浓郁的乡风民俗。此外,陆川啀戏是以啀话进行说唱的一个戏种,主要以客家人的劳动、生活、爱情为题材,最大的特点是根据啀话问字定音,语言简洁清晰。民国时期,啀戏逐渐发展为一种有生、旦、丑等16种角色的成熟戏剧。陆川县的客家山歌歌唱爱情,歌颂正义,鞭挞黑暗,警诫世人。在此阶段,陆川客家的建筑文化、音乐文化等得到了大力发展,并日臻成熟。

第四个阶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今。陆川客家人崇宗敬祖,祈求平安。其婚嫁之礼已改革从新,婚姻自由自主,尊重年轻人的选择。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客家建筑文化得到了发展,以陆川新八景为代表。陆川新八景是指陆川温泉、谢鲁山庄、龙岩风景区、东震山景区、东成水库、沙湖嶂景区、谢仙嶂景区、龙颈瀑布风景区。陆川世界客家文化城占地约2900亩,是集文化体验、温泉度假、健康养生、商务会议以及品质居住五大功能于一体的大型综合旅游地产项目。它分为客家文化休闲旅游、温泉娱乐度假、养生居住3个板块。其中,客家文化板块以客家历史人文为主题,开发建设客家博物馆、客家文化广场、客家小镇等项目。该时期,客家山歌、啀戏得到了进一步发展,成为歌颂新社会的文艺形式。2014年11月,陆川啀戏被广西壮族自治区列入第5批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陆川的饮食闻名遐迩。陆川客家人以猪肉为主材,使用各种制作方法烹调出了一道道美食,如扣肉、白切猪脚、红烧排骨等。此外,陆川客家还有白切鸡、白切鹅、沙姜鸭等美味佳肴。传统的客家技艺正在发扬光大。2020年,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公布了第八批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其中就有陆川的乌石酱油酿造技艺、陆川铁锅铸造技艺。2021年,陆川县人民政府公布了陆川县第3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陆川土猪叉烧月饼制作技艺、客家青砖青瓦制作技艺赫然在列。在此阶段,客家文化中的糟粕被剔除,客家优秀传统文化得到了传承和弘扬,陆川客家文化也迎来了最佳发展时期。

陆川客家优秀传统文化的影响

陆川是客家大县,由于陆川的客家人来源比较集中,千百年来,陆川的客家儿女依然保留着很多原有的生活习俗。悠久的客家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份宝贵的精神遗产,对陆川的社会经济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在社会方面,客家祠堂为乡村治理提供了借鉴和范本。追思生命的源头是客家文化的传统命题,陆川的客家祠堂便完整地保留和体现了这种精神价值。客家族群依靠祠堂的内在文化机制维系着族群的生存和发展。祠堂是一种有效的文化意识控制方式,其把伦理观念与生活民俗紧密结合起来,建造祠堂者和创建祠堂文化者在这里地位分明。客家人有着尊老敬贤、豁达勤劳的优良品质。乌石沙井村的林蔼芬是孝敬老人的模范。她侍奉婆婆林志清34年,端茶送水,无微不至,持之以恒,最终使半身瘫痪的婆婆病情逐渐好转。客家讲究四代同堂,和睦相处,因此,陆川县境内四处可见关于尊老敬贤者的宣传,这有助于社会和谐发展。

在经济方面,客家文化有助于陆川社会经济的发展。陆川客家旅游资源丰富且独特,是客家地区重要的旅游资源。以谢鲁山庄为代表的客家建筑,已经发展为“度假村”,成为陆川县的一张旅游名片。客家的饮食文化也值得大力弘扬。陆川猪肉鲜嫩味美,这与客家人爱吃捞饭有关。数百年来,陆川客家人一直把扣肉、白斩鸡、甜酸鱼等作为佳肴。对客家美味佳肴的宣传不仅可以推介客家灿烂的饮食文化,增加人们的收入,还可以促进陆川社会经济的发展。

在教育方面,陆川客家人尊师重教的传统等得到了大力弘扬。陆川客家人素来崇尚文化,重视教育,人才辈出。北宋时期,当地建立“学宫”,明清时期,办学规模扩大,清代先后建立了三峰书院、亲睦书院、陆阳书院,广招童生,培养人才。元至清末期间,陆川共有举人117人,进士8人,副榜4人,是远近闻名的举人之乡。江玑是陆川古城乡人,乾隆十年(1745)乙丑科进士,官至德庆州知州。阮调元,陆川沙坡乡人,清同治四年(1865)乙丑科进士,曾任陕西石泉县、兴平县知县,佛平厅抚民同知,陕西、甘肃乡试考试官等职。清广西提督学政许道基在《新建三峰书院记》中说:“陆川粤小邑,而风俗淳士,彬彬礼教,近文章,肿接举科第。”民国以后,陆川的教育事业也有所发展。如陆川丘(邱)氏在1949年前出过县长、检察官、三品官员、贡生、举人、职员等300余人。1949年至今共培养大学生、硕士、博士2400多人,县处级以上干部100多人。如丘小雄曾担任国务院副秘书长、机关党组成员兼国务院总理办公室主任、国家税务总局副局长;邱小琪于2003年1月被任命为中国第9任驻西班牙特命全球大使兼安道尔大使,并于2009年2月出任中国驻巴西特命全权大使。陆川其他各氏也培养出许多人才。如李京文是中国工程院院士;刘江南曾任广州市体育局党委书记、局长。

在文化方面,陆川客家的传统文化得到了传承和发展。客家祠堂文化不仅是一种纯粹的民俗文化,还是文化与政治的结合体。现在,由于祠堂文化观念的转变,祠堂文化现象也带上了现代特点。陆川客家祠堂虽然仍然是祭祖、商议族中事务的地方,但也成为团结族人、拥护社会主义制度、贯彻执行党的方针政策的场所。陆川民间文艺种类繁多,虽然大部分与邻县北流等地相仿,但是其也有一些独特的文艺形式,如跳禾楼、跳元宵。陆川主要的民间文艺种类有山歌、木鱼、粤剧、木偶戏、杂技、舞狮、送春牛、唱八音等。20世纪80年代初,陆川全县共有木偶戏队27个。陆川啀戏和客家山歌是优秀的客家传统文化,已经成为歌颂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以及改革开放的文艺形式。

陆川是著名的客家大县,有悠久的客家文化。从闽粤赣等地迁入的客家人,筚路蓝缕,历经数百年,逐渐将陆川建设成为如今繁荣的文化大县。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将“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确立为我党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如何搞好地方文化建设和乡村治理,是摆在基层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重要议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治国理政智慧与经验,陆川优秀的客家传统文化为地方文化建设和乡村治理提供了借鉴和范本,同时也为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与社会治理新途径提供了强有力的精神指引与价值支撑。


本文为广西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民族地区文化建设与社会治理研究中心课题“陆川县客家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治理研究”系列成果之一,项目编号:2022YJJD0018。


站群导航
版权所有:《文化产业》杂志社    纠错电话:0351-4120998 邮 编:030001
地址:山西省太原市迎泽区柳巷南路云路街2号  投稿邮箱:whcytg@163.com

晋ICP备2021019266号-1 | 国内统一刊号 CN 14-1347/G2 | 国际标准刊号 ISSN 1674-3520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 1400004000083 | 邮发代号 22-415 |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12377



本站点信息未经允许不得复制或镜像

www.whcyzzs.cn copyright 2017-2025

技术支持: 苍鼎天下 | 管理登录
分享按钮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