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 文章
搜索
首页 >> 期刊中心 >>古韵新吟 >> 《西游记》英译科学知识图谱
详细内容

《西游记》英译科学知识图谱

时间:2023-06-12     作者:张一涵 任晏言 魏周【原创】

现以中国知网(CNKI)为数据来源,以主题为“西游记英译研究”的241篇文献为基础,运用中国知网自带的计量工具和CiteSpace6.2.R2统计软件,对《西游记》英译研究的总体趋势、研究热点和发展脉络进行了可视化图谱分析。结果显示《西游记》英译研究存在数量较少、视角单一等问题,今后的研究应朝着跨学科、多范式的方向发展。

image.png

    图1 《西游记》英译研究总体趋势分析图(作者自制)

作为中国传统文学代表作的《西游记》成书于明朝中后期,其在宗教故事的基础上,为读者构建了一个宏大迷人的神魔世界,受到了国内外广大读者的喜爱,同时也吸引了众多研究者的目光。现以CiteSpace6.2.R2可视化软件为基础,利用数据统计分析方式,从主题历时演进、高频关键词、研究热点和论文数量等方面对《西游记》英译研究进行系统分析,总结其研究趋势和热点,以期为今后相关研究提供有益借鉴。

研究方法和数据来源

研究方法

“CiteSpace是一个在信息分析领域中具有很大影响力的工具,它通过深度分析和挖掘科研文献的共被引数据,考察某一知识领域的基本情况,廓清其知识结构,探测其发展趋势或动向,以可视化的方式呈现。”本文借助CiteSpace,尝试分析《西游记》英译研究现状,追踪研究热点,预测其未来发展趋势,为《西游记》翻译研究提供参考。

数据来源

在中国知网(CNKI)进行主题检索,收集研究数据。首先,选择“西游记”和“英译”或“翻译”为检索主题,时间选择从“不限”到“2020”,来源类型选择“全部期刊”,共获得文献187篇,手动剔除德语、法语、俄语、越南语、日语等语种的文献后,获得《西游记》英译研究文献139篇。为了扩大搜索范围,以同样条件对硕、博士的学位论文进行检索,共获得有效文献102篇。对期刊论文和硕、博士学位论文进行汇总,获得有效研究文献共241篇。检索发现最早的《西游记》英译研究论文出现在1980年,因此本文研究数据的时间范围为1980—2020年,共40年。将这些文献以RefWorks格式批量下载,然后导入CiteSpace软件进行格式转换,为进行相关数据分析和其他研究做好准备工作。

数据分析

总体趋势分析

利用中国知网自带的计量可视化分析工具,对期刊论文和学位论文在不同时期的数量进行分析,得出以下《西游记》英译研究总体趋势分析图。

如图1所示,《西游记》英译研究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2009年以前的《西游记》英译研究处于萌芽状态,文献数量少,29年间共发文12篇,其中最早的是1980年王丽娜的《<西游记>外文译本概述》;第二阶段为2010—2015年,这一阶段《西游记》文献的英译研究数量逐年增加,研究层次不断提高,发文机构不断增加;第三阶段为2016—2020年,从2016年开始,相关研究呈爆发式增长,并于2018年达到了最高峰,全年发文30篇,其中有24篇期刊论文和6篇硕、博士学位论文,2019年29篇,2020年25篇,标志着2018—2020年成为《西游记》英译研究的学术热点年份。这在某种程度上标志着古典文学作品英译研究引起了学界更多关注。

在241篇文献中,期刊论文共139篇,占比为57.7%,CNKI的检索报告显示,《海外英语》(10%)、《淮海工学院学报》(6%)、《江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3.5%)、《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3%)、《燕山大学学报》(2%)成为《西游记》英译研究的主要五大“普通期刊”。从发文量最高的期刊等级来看,《西游记》英译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亟须更高质量的研究成果。

若以CSSCI为检索来源,共获得《西游记》英译研究文献30篇,占总期刊文献数量的12.4%。第一篇重要论文出现于2009年,其研究了关于余国藩译本的诗词英译策略及意义。发文量排名前五的期刊分别为《外语研究》《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外语与外语教学》《中国翻译》和《明清小说研究》,发文在2篇及以上的核心研究者分别是王镇(4篇)、刘珍珍(2篇)、胡陈尧(2篇)以及刘云虹(2篇)。

在241篇文献中,硕、博士学位论文102篇,占比41.1%,其中硕士学位论文共97篇,占比为95.1%;博士学位论文有5篇,占比为4.9%,李瑞(2014)、王镇(2017)和王文强(2019)分别从专名英译、译介与接受、英译史三方面进行了研究。因此,与其他三大名著相比,《西游记》英译研究相对落后,国内外尚无一部系统全面研究《西游记》英译的著作,《西游记》英译研究缺乏高质量的研究成果。从论文来源看,华中师范大学(6%)、大连外国语大学(5%)、上海外国语大学(5%)、福建师范大学(4%)和南华大学(4%)位居全国《西游记》英译研究的前五名。

《西游记》英译研究热点

“关键词是对文献题目或内容的高度概括”,代表了文章的核心内容,利用CiteSpace6.2.R2绘制的关键词共现图谱可以直观清晰地呈现该领域的研究热点。为了提高图片的可读性,将时间分区设置为5,节点阈值设置为6时,得到了关键词共现图谱(如图2所示)。

image.png

图2 关键词共现图谱 (作者自制)

根据关键词的主题和属性,可以大致将《西游记》英译研究热点归为四类:翻译策略与方法研究(可译性、归化、异化、纪实翻译、工具翻译、翻译伦理、目的论、阐释学、接受美学);译者研究(余国藩、李提摩太、詹纳尔);文化研究(文化迁移、文化负载词、喜剧元素);文学研究(宗教、叙事、寓言、杂合、诗学)。根据CiteSpace的“Network Summary”统计,涉及异化和归化翻译策略的关键词出现频率最高,其中异化19次,归化15次,说明翻译策略研究已成为《西游记》英译研究的最热点。

韦努蒂认为“归化主导着英美的翻译文化,归化现象是用种族中心主义思想,迫使外语文本遵从目标语文化的价值观,它要求翻译必须透明、流畅、隐形,将译文的异质成分最小化”。异化则相反,其倡导一种不流畅、陌生化或异质的翻译风格,凸显原文的异质身份。《西游记》作为四大名著之一,是中国的文学经典,也是中国文学走上世界舞台的典型代表,选择何种翻译策略才能“讲好中国故事”尤为重要。学者普遍认为国外译者主要采取了归化的翻译策略,对《西游记》原文进行了较大程度的简化与改写,属于创造性翻译。这一做法虽然忽视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但可读性强,提高了中国文学在英语国家的影响力,如刘英敏(1984)、李晖(2013)、谢晓禅(2014)、刘云虹和胡陈尧(2019)等均采用了这一策略。中国译者余国藩主要采取了异化的翻译策略,旨在原汁原味地译介中国文学,虽属学术型翻译,没有为目标受众考虑,但有力地推动了中国文学和文化的海外传播。需要注意的是,异化和归化作为一种翻译策略,并非二元对立的关系,它们与译者的伦理选择相关,体现了文化的可变性,与之相关的价值观,是随着外部社会文化和历史因素的变化而变化的。清末民初,《西游记》在来华传教士手中进行了严重归化,中国文学与文化形象也在翻译重塑中被扭曲变形,“当时的中国社会对西学的渴求正是导致这一时期文化交流逆差与不平等局面的重要原因”。这对如今中国文学翻译具有重要的警示意义,即在中国文学翻译的过程中,时刻保持维护民族文化身份的自觉性,避免过度归化损害原文的独特性,这样才能更好地延续文学与文化生命。在现今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和“中国文学走出去”理念相继提出的背景下,《西游记》的英译策略仍有较大的改进空间,著名汉学家蓝诗玲已于2011年开始重译《西游记》。

《西游记》英译历时研究

为了梳理40年来《西游记》英译研究的历时发展动态,以1年为分区将1980—2020年这一时间段划分为40个时间分区,选取每个时间分区内《西游记》英译研究关键词被引频次最高的文献引文数据作为该时间分区的共被引网络。使用CiteSpace的“pathfinder”算法,对每年《西游记》英译研究的有关文献主题高频词汇进行时间线视图(Timeline View)分析,生成《西游记》英译研究历时演进网络图谱(如图3所示)。

“在Timeline View中,相同聚类的文献被放置在同一水平线上。文献的时间位于视图的最上方,越向右时间越近。在每个聚类中,文献越多说明该聚类领域越重要。”图3显示了2005—2020年《西游记》英译研究主题时间轴可视化图谱(05年之前英译研究文献较少,基本在1—2篇,难以形成聚类分析),文献数据共形成十一大聚类。在对图谱所示聚类进行分析后可以从历时角度了解《西游记》英译研究的研究热点和演进过程,从图中可以发现《西游记》英译研究的主要领域包括翻译策略研究(#0, #1,#3,#4)、文化及文化传播研究(#6,#8,#11,#14)、译者风格研究(#2,#5,#7)等。其中有关翻译策略的研究文献数量居首位,表明翻译策略研究是现阶段《西游记》英译研究的热点。

image.png

图3《西游记》英译研究的历时网络图谱 (作者自制)

从图3可以看出,《西游记》英译研究始于1980年。该时期,王丽娜概述了《西游记》被译为多语种的情况以及它在国外产生的影响,详细介绍了十几位译者译过的不同片段的英译文、节译英译本等。2004年之前的《西游记》英译研究大多是在海外不同语种译本和同一语种不同译本的比较。2016年以来,西方翻译理论传到国内,关于《西游记》翻译研究的发文量增长迅速,广度和深度都达到了较高的水准。相关研究由传统的文化负载词翻译、人名翻译、字幕翻译、修辞手法等文本内研究,扩展到翻译策略的选择,如直译和意译、归化和异化、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再延伸到现在的翻译中的文化身份建构、跨文化交际、文化迁移、文化差异等文本外研究,结合了接受美学、语境论、信息论和传播学等领域的成果,更加注重跨文化传播的效果,体现了经典名著外译的“文化转向”,更好地促进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播。因此,为了更好地传递经典文学作品中蕴含的传统文化,跨学科研究方法或许会成为未来研究的新趋势。

笔者利用CiteSpace可视化分析软件绘制了近40年《西游记》英译研究的科学图谱,清晰地反映了该时期研究的发展趋势和研究热点,凸显了《西游记》英译研究的历时发展脉络和不同阶段的侧重点,为研究今后经典文学名著英译和其他外语翻译研究的研究热点和新增长点提供借鉴。

本文借助中国知网计量工具和可视化软件CiteSpace对40年来《西游记》英译研究文献数据进行了整理分析,结论如下。

第一,从总体研究形势看,作为四大名著之一,《西游记》英译研究与其文学地位不对等。相比《红楼梦》的英译研究,《西游记》英译研究起步较晚,数量不足(关于《红楼梦》英译研究的期刊文献2395篇,硕、博士学位论文986篇),且研究视角单一,缺乏高质量的研究成果。

第二,基于可视化分析发现40年来《西游记》英译研究聚焦于翻译策略研究,但研究关键词同一性较高,缺乏较强的离群点,因此尚无明显独立的研究分支。翻译策略虽然居于网络的核心位置,但与其他研究方向互有交叉,因此可以断定,多元化的研究视角一直是主要研究方向。

第三,《西游记》英译研究自2010年起受到研究者的重视,2016年开始进入活跃期,数量、话题、视角等不断增加,融合了不同学科的研究成果。因此可以判定新的研究视角和范式将会被不断引入该领域,叙事学、美学、认知学及传播学将使《西游记》英译研究更加多样化。



站群导航
版权所有:《文化产业》杂志社    纠错电话:0351-4120998 邮 编:030001
地址:山西省太原市迎泽区柳巷南路云路街2号  投稿邮箱:whcytg@163.com

晋ICP备2021019266号-1 | 国内统一刊号 CN 14-1347/G2 | 国际标准刊号 ISSN 1674-3520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 1400004000083 | 邮发代号 22-415 |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12377



本站点信息未经允许不得复制或镜像

www.whcyzzs.cn copyright 2017-2025

技术支持: 苍鼎天下 | 管理登录
分享按钮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