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 文章
搜索
首页 >> 期刊中心 >>古韵新吟 >> 东北地区非遗音乐之美
详细内容

东北地区非遗音乐之美

时间:2023-06-13     作者:焦熙【原创】

关于东北地区非遗音乐传承的研究,多集中于传统戏曲和民间曲艺等非遗音乐的传承方面,关于其他类别的非遗音乐传承关注较少。目前,东北地区正处于经济快速发展的新时期,传统民间艺术正逐渐被新兴文化艺术所代替。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将非遗音乐传承下去,并使其得到更好的发展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现以东北地区非遗音乐文化为研究对象,从历史、现状和未来发展等角度对其进行研究和分析。首先对东北地区非遗音乐文化的历史进行概述,其次阐述东北地区非遗音乐文化的发展现状,再次分析东北地区非遗音乐文化的传承现状,最后对东北地区非遗音乐文化在传承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思考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民族和国家的文化精髓,是民族和国家重要的文化财富,同时也是维系民族团结和国家稳定的精神纽带。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和独特的艺术价值。它既体现了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文明演进的历史轨迹,也反映了各民族在不同时期政治、经济、社会生活状况方面所创造的精神文明成果。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有着悠久的历史。各地区的非遗音乐文化各有特色。随着大量新兴艺术形式的出现,如广场舞、电声音乐等,传统民间音乐的传承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传统音乐艺术逐渐被新兴音乐形式所代替。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已经进入一个新的时期,如何使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有效保护并实现其可持续发展成为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话题。

历史概述

东北地区地域辽阔、文化多元、民族众多,是我国的重要地域之一。东北地区非遗音乐文化源远流长。根据史料记载,东北地区的非遗音乐文化可以追溯到秦汉时期。

古代少数民族音乐文化

从古代起,我国东北地区各民族就拥有自己的音乐文化,经过长期的发展,东北地区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少数民族音乐文化。古代东北地区受到自然环境、历史文化等因素的影响,各民族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十分频繁。因此,当地的少数民族音乐文化表现出了较为明显的融合特征。

中原地区的音乐文化

古代,中原地区的音乐文化无法轻易传入东北地区。隋唐五代时期,少数民族在东北地区建立政权,中原音乐文化开始向东北地区传播,但这一时期东北地区的音乐文化与北方少数民族的音乐文化仍有较大区别。如在唐代,东北地区的少数民族音乐文化已经发展到了一定程度,并逐渐形成了鲜明的特色;到了宋代,东北地区的少数民族音乐文化已经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体系。整体来看,唐宋时期中原地区的音乐文化对东北地区的影响较小。中原地区的民间音乐是我国传统民间音乐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历史上,中原音乐艺术对东北人民的生活、社会风俗等方面都产生了较为深远的影响。因此,中原艺术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东北民族民间音乐的风格和形态。

发展与传承现状

发展现状

东北地区非遗音乐文化的传承可以从政府政策和民间传承两方面进行分析。政府方面,东北地区非遗音乐文化的保护工作受到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相继出台了一系列关于非遗音乐文化保护的政策和法律法规,如《黑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吉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等,为非遗音乐文化的传承提供了政策保障。在政府的引导下,很多民间组织、专业团体和高校都展开了对非遗音乐文化的研究、收集和整理工作,并在传承人的带领下,将非遗音乐文化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在民间传承方面,民间艺人们通过网络、广播、电视等媒体宣传非遗音乐文化,在一定程度上也增强了人们对非遗音乐文化的认识。一些非遗传承人则通过表演、创作、教学等方式,将传统戏曲和民间曲艺等非遗音乐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如韩子平(东北二人转传承人)创作出了很多脍炙人口的传统剧目;李瑞林(东北大秧歌传承人)创作了很多反映当下生活的现代歌曲。此外,一些地方还建立了非遗音乐传承基地,通过非遗音乐文化进校园、进社区等活动对非遗音乐进行传承。通过政府和民间组织的共同努力以及民间传承人的传承和推广,东北地区的非遗音乐文化得到了很好的发展。

传承现状

1.民间曲艺

民间曲艺是在民间流传的曲艺形式,多由一人或多人进行表演,以说唱为主要表现手段。它不像传统戏曲那样有固定的舞台,而是以演员说唱为主体,配合道具和音响,共同构成了这种表演艺术。东北民间曲艺历史悠久,种类繁多,且艺术风格迥异。在众多东北传统民间曲艺中,东北大鼓和二人转最有名。东北二人转源于东北民间说唱艺术。它是以两名演员表演为主,配合丰富的道具和音响效果而构成的一种艺术形式,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浓郁的乡土气息和丰富的表演形式。另外,还有一些其他的传统曲艺形式,如哈尔滨说书、沈阳评书、铁岭评书等。

2.民间舞蹈

东北地区的民间舞蹈种类繁多,形式多样。如秧歌,起源于清代,至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其形式诙谐,风格独特,将东北人民热情质朴、刚柔并济的性格特征表现得淋漓尽致。稳中浪、浪中梗、梗中翘,踩在板上,扭在腰上,是东北秧歌最大的特点。同时,花样繁多的“手中花”,节奏明快富有弹性的鼓点,哏、俏、幽、稳、美的韵律,都是东北秧歌的特色。

东北地区非遗音乐文化的传承策略

非遗音乐文化资源的整理与挖掘工作

要想对东北地区的非遗音乐文化进行保护和传承,首先要做好非遗音乐文化资源的收集和整理工作,确保其价值得到充分发挥。东北地区的非遗音乐文化主要包括民间舞蹈、曲艺、说唱艺术以及传统戏曲等。在进行非遗音乐文化资源的收集和整理时,要根据其内容与形式,选择合适的收集和整理方式。尤其是东北地区的民间舞蹈,要将其分为“原生态”“民间化”“地方化”三种类型,然后分别对其进行收集与整理。其次,在对东北地区非遗音乐文化资源进行收集和整理时,要对其所涉及的民间艺人、民间曲谱以及民间艺人的生存环境等进行全面记录。同时,在对非遗音乐文化资源进行收集与整理时还可以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对其进行传播,使其在信息时代能被更多人所知晓和喜爱。再次,在收集与整理东北地区非遗音乐文化资源的过程中,要结合其地域文化特点与具体情况进行分类收集与整理,例如,要对东北地区满族、赫哲族、朝鲜族以及蒙古族等民族的特色鲜明的非遗音乐文化资源进行重点收集和整理。最后,在收集与整理东北地区非遗音乐文化资源的过程中还要注意对其进行深度挖掘,将东北地区的非遗音乐文化资源与其他地方的传统音乐资源结合起来,将非遗音乐文化的价值最大程度地发挥出来。

创新传承方式

非遗音乐文化传承方式的创新,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对非遗音乐文化的传承主体进行创新;二是对非遗音乐文化的内容进行创新。非遗音乐文化传承主体的创新主要是指将东北地区的民间歌舞、曲艺以及说唱艺人等作为非遗音乐文化传承的主体,确保这些非遗音乐文化传承主体能够在非遗音乐文化的传承过程中具有更强的责任意识、荣誉感和自豪感,使其在非遗音乐文化的传承过程中充分发挥自身的价值。同时,还可以将非遗音乐文化传承主体作为主要教育对象,以他们为基础开展教学工作。东北地区非遗音乐的教育传承主要是指将非遗音乐教育纳入高等教育体系中,确保教育对象能够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对东北地区的民间歌舞、曲艺、说唱艺术等有更为全面的了解。

注重教育培养

要想让东北地区的非遗音乐文化在保护与传承的过程中发挥其价值,还要从加强教育培训工作方面入手。具体而言,在教育培训的过程中,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首先,在进行教育培训的过程中要注重对非遗音乐文化传承人的培养。培养非遗音乐文化传承人是实现非遗音乐文化保护与传承的关键,而高校是培养专业人才的重要场所,因此,有关部门要积极与高校进行合作,培养非遗音乐传承人。例如,有关部门可以与高校进行合作,定期开展非遗音乐的培训课程,使师生能够深入了解我国东北地区的优秀非遗音乐文化。其次,要注重对东北地区民间艺人的挖掘和保护,通过对民间艺人的挖掘与保护,使东北地区的优秀民间音乐艺人能够继续从事非遗音乐的传承工作。最后,要注重对东北地区非遗音乐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例如,要根据东北地区非遗音乐资源的特点和具体情况,对东北地区的非遗音乐资源进行合理的开发利用;还要根据不同民族的特点,合理开发利用其民族音乐资源。可以积极组织民间艺人参加各类非遗音乐文化的传承活动;也可以积极组织民间艺人开展各种表演类和竞赛类活动。

注重人才培养

人才是促进非遗音乐文化发展的重要力量。要想使东北地区的非遗音乐文化得到有效的保护与传承,就要注重对非遗音乐文化人才的培养。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要注重建立完善的人才培养体系,使其能够通过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为东北地区非遗音乐文化的发展提供支持。例如,东北地区有很多优秀的民间艺人与非遗音乐传承人,可以充分发挥这些人的教学作用,培养更多的非遗音乐传承人,同时,还要注重对这些民间艺人和非遗音乐传承人的培训,不断提高他们的专业素养。例如,可以定期举办相关培训活动,使民间艺人和非遗音乐传承人能够通过各种培训活动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与综合素质。另外,还要积极鼓励民间艺人与非遗音乐传承人开展各类演出活动,并为他们提供良好的展示平台,使他们能够通过演出活动得到更多人的认可与喜爱。此外,还可以为他们提供一些演出机会,使其能够通过演出活动不断提高自身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注重文化宣传

东北地区的非遗音乐文化资源具有丰富的内容与形式,但是在实际保护与传承过程中,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对非遗音乐文化的宣传工作。首先,在非遗音乐文化宣传过程中,可以通过电视、广播、报纸以及网络等渠道对非遗音乐文化进行宣传。例如,可以将东北地区满族和赫哲族的非遗音乐文化通过电视媒体进行宣传,使更多人了解这些少数民族特色鲜明的传统音乐文化。其次,在非遗音乐文化宣传中,还可以通过文化展演活动对其进行宣传。例如可以举办一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展演活动,包括满族民间歌舞大赛、赫哲族民间歌舞大赛以及朝鲜族民间歌舞大赛等,使更多人通过这些途径了解非遗音乐,热爱非遗音乐。最后,在非遗音乐文化的宣传过程中还可以利用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平台进行宣传。例如可以建立非遗音乐文化传承人的个人网站,开通非遗音乐传承人的微信公众号以及官方微博,使更多人了解东北地区的非遗音乐文化。

非遗音乐文化是我国民族文化的宝贵财富,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文化内涵,在我国音乐艺术中占有重要地位。但是由于历史条件、地理环境、文化氛围等因素的影响,东北地区非遗音乐文化的发展仍然面临着诸多困境。因此,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把民族文化保护好、发展好”的重要指示,加强对非遗音乐文化传承与发展的重视程度,通过健全非遗音乐文化保护体系,开展非遗音乐文化的传承实践,提升非遗音乐文化的保护力度以及打造非遗音乐文化传承与发展的特色品牌等路径推动东北地区非遗音乐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从而推动东北地区经济社会的全面振兴与繁荣。


站群导航
版权所有:《文化产业》杂志社    纠错电话:0351-4120998 邮 编:030001
地址:山西省太原市迎泽区柳巷南路云路街2号  投稿邮箱:whcytg@163.com

晋ICP备2021019266号-1 | 国内统一刊号 CN 14-1347/G2 | 国际标准刊号 ISSN 1674-3520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 1400004000083 | 邮发代号 22-415 |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12377



本站点信息未经允许不得复制或镜像

www.whcyzzs.cn copyright 2017-2025

技术支持: 苍鼎天下 | 管理登录
分享按钮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