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 文章
搜索
首页 >> 期刊中心 >>银幕内外 >> 借力新媒体发展群众文化
详细内容

借力新媒体发展群众文化

时间:2023-06-27     作者:刘昕睿【原创】

新媒体环境下,可以通过以下三种途径开展群众文化建设工作。一是创新文化形式,继承优秀传统文化,提升群众文化素养;二是依托新媒体平台,丰富宣传路径,提升群众文化活动的影响力;三是创新文化活动形式,营造良好的群众文化活动氛围。

作为地方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群众文化工作一方面能够使广大民众的精神文化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另一方面有助于充实广大民众的精神文化生活。群众文化活动取得良好效果的关键在于打破传统观念的束缚,积极进行创新与发展,不断探索新的活动形式和工作方法。在互联网得到普及的今天,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为支撑,微博、抖音、微信等新媒体平台相继推出,这对人们的工作和生活产生了重大影响。如何在新媒体背景下开展探索群众文化活动的新思路、新方法成为群众文化工作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本文以此为切入点探讨促进群众文化建设的新方法。

相关概念论述

新媒体的含义

新媒体是以传统媒体为对照提出的一种新概念,主要指继报纸、电视等传统媒体之后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技术的创新而形成的一种新型媒体。准确来说,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为支撑的新媒体被称为数字化新媒体更为妥当,其主要借助互联网、卫星等,以先进的数字技术、网络技术为依托,通过智能手机、电脑等各种现代化智能终端,为人们提供信息及娱乐服务。新媒体最鲜明的特点有两个。一是交互性,民众能够通过平台发表评论,也可以对他人的评论进行回复,改变了以往民众只能浏览信息,无法发表个人看法的情况;二是即时性,信息传播范围广、传播速度快,大大地提高了民众获取信息的时效性,有利于民众及时获取最新的讯息。

群众文化的含义

群众文化属于社会性文化范畴。群众文化活动是以广大民众为活动对象,并以不同形式、不同途径组织开展的文体娱乐活动,可以丰富广大民众的精神文化生活。群众文化活动有两个鲜明的特点。一是群众性,即面向的人群是广泛的、全面的;二是自娱性,即广大民众通过参与娱乐活动(如下象棋、跳广场舞等)的方式满足个人不断增长的文娱需求。新时代背景下,发展群众文化一方面能够提升社会公共文化服务水平,促进广大民众形成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统一的价值理念,另一方面有助于提高广大民众的文明程度,对构建和谐安定的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新媒体环境下开展群众文化建设工作的思路

新媒体的快速发展在无形中要求群众文化工作者摆脱传统观念的束缚,打破故步自封的僵局,以顺应时代发展潮流为根本方向,以满足广大民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为基本目标,以现代化技术为支撑,积极探索有特色的、丰富多元的群众文化活动形式,促进各项群众文化建设工作全面有效地开展,使群众文化焕发出强劲的活力,进而不断提升民众的文明程度。笔者认为,新媒体环境下,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开展群众文化建设工作。

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创新文化形式,提升群众文化素养

开展群众文化活动的根本目的是有效满足民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充实广大民众的业余生活,使其在参与文化活动的过程中陶冶情操、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进而全面提升国民的文化素养。五千年的中华文明创造了博大精深且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它们凝聚了古人非凡的智慧和辛勤的汗水,其中很多优秀的理念和文化放在今天依旧不过时,发挥着强大的育人作用。所以,在开展群众文化建设工作的过程中,工作人员一方面要加强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将传统文化灵活地融入群众文化建设工作中,另一方面要以时代发展潮流为引领,以广大民众的需求为导向,创新文化活动的形式,提升广大群众的文化素养。

第一,以传统节日为契机,创新群众文化活动形式,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传统节日是展示和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契机,其承载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每个节日都有其独特的内涵。比如春节有辞旧迎新、团圆平安、兴旺发达的含义;中秋有团圆、和谐、感恩、丰收、赏月的寓意。在开展群众文化建设工作的过程中,可以将这些寄托了美好寓意的传统节日与群众文化活动紧密联系起来,在深入挖掘传统节日内涵的前提下丰富群众文化活动的内容及文化底蕴,促进民众在文化的熏陶下不断提升个人素养。以中秋节为例,中秋节是我国非常重要的一个传统节日,是人们团聚赏月、阖家欢乐的重要日子。群众文化单位可以在这一天通过举办联欢晚会或中秋赏月活动等方式开展群众文化活动,鼓励并引导广大民众积极参与,使其在活动的过程中增进对节日内涵的理解,深入领悟传统节日的精髓,在增加民众对传统文化喜爱之情的同时,使民众的精神需求得到满足,文化素养及文明程度得到提升。

第二,充分发掘民间民俗艺术,丰富群众文化活动的内容,激发民众的参与兴趣。我国民间民俗艺术形式丰富、种类多样,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丰富群众文化活动的形式提供了重要素材。如今,我国各地高度重视将民间民俗艺术与群众文化建设融合到一起,通过开展民间艺术表演的方式,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营造出欢乐祥和、喜庆热烈、文明进步的氛围。比如,2023年春节期间,激昂的锣鼓、清脆的铙钹声伴随着舞动的金龙和彩色的龙船,将山东省济南市各街道过年的气氛烘托得十分热闹。来自社区、村场的20支民间文艺队伍,以龙灯、采莲船、腰鼓、健身操、扇子舞等形式,在济南多个小区和街道开展了“迎新春,过大年”民间艺术展演活动,为居民献上了节日的文化大餐,得到了群众的阵阵喝彩。这些文体队伍在各自的辖区进行了慰问演出,丰富了节日的群众文化生活,也激发了民众踊跃参与各种文化活动的热情,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群众文化建设工作的开展。

依托新媒体平台,丰富宣传路径,提升群众文化活动的影响力

在新媒体环境下,群众文化建设工作者要善于发挥新媒体平台的强大传播作用,助力群众文化活动稳步有序地开展,进而使民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得到有效满足。

第一,利用新媒体平台构建全域宣传链,提高群众文化活动的知名度。在新时代发展环境下,群众文化机构及工作者要以互联网为支撑,以信息技术为依托,通过开设微信公众号,创建官方网站等方式对群众文化活动进行广泛宣传,增加人们对群众文化活动的了解。一般来说,各基层群众文化单位多在官方网站以公告的形式对群众文化建设工作的目标、群众文化活动的开展事宜进行发布,便于人们了解近期群众文化建设工作的动向以及群众文化活动开展的时间、形式和报名方式等,多通过微博、抖音、今日头条等新媒体平台以视频的方式发布群众文化活动的精彩片段,使人们深入了解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活动,由此形成线上传播与线下表演相结合的宣传推广链条,让更多人了解并喜爱群众文化活动,吸引更多人积极踊跃地参与群众文化活动,争取实现全民参与文化活动的良好局面。2023年2月,山东省济南市西关高跷队在济南多个街道进行文艺演出。表演队伍中“酸妮”的表演者凭借着撒娇害羞的姿态在抖音平台大火,很多人通过视频了解到高跷这一传统民俗艺术,同时也了解到了济南西关高跷队,很多人甚至为了一睹“酸妮”的风采而纷纷前往街道观看演出。不得不说这是一场成功的群众文化活动,也是一种成功的民俗艺术输出方式,增进了人们对传统艺术的了解,也吸引了更多民众了解和参与群众文化活动,使得民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得到了充分满足。

第二,借助新媒体平台了解群众的实际想法,创新群众文化活动的形式。与传统媒体相比,新媒体最大的特点是其具有交互功能,即受众和发布者之间能够以平台为依托进行实时交流和深入互动,这为民众发表意见、表达看法提供了渠道。在大力推进群众文化建设工作的过程中,工作人员应该将新媒体平台作为民众反馈意见的重要渠道,鼓励广大民众对文化发展提出建议,充分汲取民众智慧,促进群众文化建设进入新的发展阶段。群众文化建设工作人员可以对新媒体平台上的留言和评论进行整理和分析,以此全面了解群众的真实想法和实际需求,并以此为导向合理调整群众文化活动的方式。与此同时,群众文化建设工作人员可以根据新媒体平台的各项数据(如热门视频播放量、点赞量、评论量等),了解民众的兴趣与偏好,并以此为依据调整群众文化活动的内容,开展民众喜闻乐见的群众文化活动,为群众文化建设注入强大的活力。

创新文化活动形式,营造良好的群众文化活动氛围

在开展群众文化建设工作的过程中,相关部门及工作人员要遵守“以民为本”的基本原则,以广大民众的实际需求为导向,筹划和开展群众文化建设工作,增强责任意识,坚持精心打磨、绝不敷衍的态度,不断创新群众文化活动的形式,持续丰富群众文化活动的内容,从源头上保障群众文化建设的质量。此外,还要随着时代发展,不断探索特色文化活动,持续激发广大民众参与文化活动的热情,着力营造良好的群众文化活动氛围。

在此方面,山东省做得比较到位,特别是其开展的“五个大家”系列活动(“大家创”“大家唱”“大家演”“大家拍”“大家评”)深受当地民众的喜爱,为其他地区开展群众文化建设工作提供了重要借鉴。具体来讲,为了贯彻落实关于宣传思想工作的重要论述,自觉承担“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责任,深入发展大众文化,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印发了《关于开展“五个大家”系列活动搭建群众文化活动平台的实施意见》,在全省范围内开展“五个大家”系列活动,坚持“点线面”立体化推进,在充分发挥各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和旅游景区作用的基础上,提供更多内容健康、形式活泼,群众乐于参与、便于群众参与的活动形式,真正让“五个大家”系列活动根植群众、服务群众、快乐群众,在全省营造良好的群众文化活动氛围。关于“五个大家”系列活动的具体内容见下表。

_S0~IMEU7~O1IHA%L8)[LGT.png

山东省“五个大家”系列活动参考表

在新媒体发展环境下,我国相关部门要稳步有序地开展群众文化建设工作,深刻认识到丰富群众文化活动的必要性,分别从资金、政策以及人员等方面做好保障工作,为群众文化活动的高效化、丰富化、多元化开展提供强大的资金支持、政策引领及人员保障,着力营造良好的群众文化活动氛围。

站群导航
版权所有:《文化产业》杂志社    纠错电话:0351-4120998 邮 编:030001
地址:山西省太原市迎泽区柳巷南路云路街2号  投稿邮箱:whcytg@163.com

晋ICP备2021019266号-1 | 国内统一刊号 CN 14-1347/G2 | 国际标准刊号 ISSN 1674-3520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 1400004000083 | 邮发代号 22-415 |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12377



本站点信息未经允许不得复制或镜像

www.whcyzzs.cn copyright 2017-2025

技术支持: 苍鼎天下 | 管理登录
分享按钮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