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 文章
搜索
首页 >> 期刊中心 >>古韵新吟 >> 传唱西坪民歌,赓续非遗文脉
详细内容

传唱西坪民歌,赓续非遗文脉

时间:2023-07-16     作者:郭懿贤【原创】

现从保护和传承非遗的视角出发,研究西坪民歌的传承与传播策略。首先概述西坪民歌的历史沿革、特征与价值;其次剖析西坪民歌的传承现状与成因;最后介绍西坪民歌的传承机遇和传承方式,提出民歌产业化等传承对策。此外,笔者将从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保护中华文化多样性、提升文化经济效益这三个角度总结非遗视角下传承与弘扬西坪民歌的意义。

西坪民歌历史沿革与文化价值

西坪民歌的历史沿革

西坪民歌是河南省南阳市西峡县地方传统音乐,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是历代西坪劳动人民集体创作、世代相传的民歌。据考证,汉代,西坪地区的音乐活动就比较丰富了,劳动人民会进行歌谣传唱的活动;唐代,西坪民歌开始盛行,其盛行原因与人民的劳作密切相关。唐代皇帝怕有战功的军官叛乱,影响朝政,于是命一些武将迁居到西坪的深山区开辟荒地,这些人在劳作时唱歌、打哑谜、喊劳动号子,以消除疲劳;至明末清初,西坪民歌进入了发展的黄金期,呈现出繁荣发展的景象,其原因可能与当时地区性旱灾有很大的关联。明末清初,宛西地区即南阳一带遭遇大旱,人民四处迁移,来自安徽、湖北等江南地区的移民交汇于西坪,并利用歌曲等形式传递家乡文化,表达生活感悟,使得不同地区的不同文化逐渐融合,而这种文化融合势必会促进艺术的繁荣发展。

西坪民歌的文化价值

河南地处中原,历史底蕴丰厚,是华夏文化的源头。如舞阳县贾湖村出土的贾湖骨笛是我国历史上最早的乐器实物,再如河南南阳地区出土了大量汉代画像石墓等。民歌文化也是中原地区悠久文化中的重要一环,这些民歌历经岁月洗礼,却依旧拥有强大的生命力。西坪民歌的音乐类型丰富,融合性较强。西坪隶属于河南省南阳市西峡县,地处伏牛山和秦岭交汇处,是豫、陕两省四县结合部,自古就是重要的交通枢纽,来自东西南北的移民或经过此处,或在此地定居,不同语言相互渗透及融合,由此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方言,这对民歌的创作有极大的影响。

西坪民歌与劳动人民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其内容主要涉及当地的生产、生活、物产、人情等方面,歌曲流畅明快,极富生活气息与时代特征。民众在家庭聚会或市井活动中无拘无束地歌唱,以此抒发个人感情,表达他们喜怒哀乐,寄托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传承他们所处时代的历史与文化。综上,学习和研究西坪民歌对展现当地人民的精神文化面貌,发掘民歌的人文价值等方面极具学术价值。

发展现状及原因分析

西坪民歌的发展现状

当前西坪民歌的传承现状并不乐观。第一,西坪镇绝大多数民歌演唱者已届古稀之年,无法继续演唱,西坪民歌面临着后继无人的窘境。2018年5月,魏秀菊被确定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西坪民歌代表性传承人。魏秀菊自幼跟随父辈学习演唱西坪民歌,从十二岁演唱至今足有六十余年。据南阳理工学院音乐学院学生三下乡的相关记录,魏秀菊虽年事已高,但仍然坚持参加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在西坪滨河广场、牧牛岭新型社区、西官庄常家店等西坪民歌专设的传承点演唱,并教授当地群众西坪民歌演唱技巧。魏秀菊善于演唱《小对花》《扭丝》《拜年调》等西坪民歌传统作品,她以高亢悠扬的腔调唱响唱活了这些传统曲调,为传承西坪民歌这一民俗音乐文化贡献了力量。此外,除了魏秀菊,在西坪民歌的普查中,可查证的传承人还有袁香华、包训刚、姚书成、李香兰、余新华等。毋庸置疑,这些老一辈的传承人十分优秀,但是西坪民歌的传承与传播迫切需要新的“血液”。第二,互联网上关于西坪民歌的视频或音频流传度不高。笔者以《西坪民歌全家唱》《秀美西坪》为例进行说明。西坪民歌传承艺术团表演的《西坪民歌全家唱》是以传统的西坪民歌音乐曲调为表演内容的视频,但其并未标注具体的演出时间。一曲由著名歌手杨西音子演唱的《秀美西坪》唱出了西坪广大农民的心声,这首歌曲的MV内容以展现当地的自然景观为主,并以现代音乐的曲调赞颂西坪地区的民俗美。《秀美西坪》的视频制作相当精美,但其播放、浏览数据却不容乐观。目前,在互联网上发展形势较好的当属侗族民歌,侗族大歌的代表性曲目如《天地人间充满爱》《布谷催春》《蝉之歌》《大山真美好》等,且与其相关的演出团体也较多,如柳州“新光艺术团”童声合唱团、广西柳州市歌舞团、Eiyoyi组合、“侗家七仙女”等演出团体,显然在民歌团体的数量上侗族民歌略胜一筹。第三,没有形成相关的文化产业。西坪民歌于2008年入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抢救性保护措施,如设立西坪民歌保护基金,组建西坪民歌乐队,举办西坪民歌比赛等,但效果都微乎其微。非遗民俗文化具有经济和文化双重属性,只有这两种属性同时发挥作用才能使西坪民歌的传承和发展进入良性循环。部分地区的民俗音乐文化产业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使得非遗民俗音乐文化赋能地区经济发展,同时地区经济发展又为音乐文化注入新的活力。如1995年,在西安市委、市政府的批准下,西安曲江新区管委会投资设立了西安曲江文化产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2008年黎平县委、县政府与北京申电瑞达公司签订了价值6.5亿的合约,成立了贵州侗族大歌文化产业发展有限公司等,这些举措都体现了政府及企业对音乐文化产业的重视,致力打造当地独特的文化IP。

西坪民歌传承困难的原因分析

西坪民歌传承困难的原因复杂多样,本文主要简述以下五个最主要的方面。

第一,当地对西坪民歌传承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目前西坪民歌传承工作仅为单向收集整理,虽然做到了资源化,却没有在资源化的基础上实现系统化。此外,收集整理乐谱资料对西坪民歌传承工作而言远远不够,还要深入挖掘音乐背后的内涵,如歌曲创作者的人生价值观,作品的时代背景,歌词中蕴含的劳动人民真挚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等,从这些角度深度挖掘,以此实现西坪民歌传承工作的资源化、系统化。第二,未进行跨界融合。无数实践经验证明,跨界融合是文化迅速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多元发展模式比单一发展模式更受大众欢迎。如今许多美术作品与影视、动漫、游戏等领域相结合,发展势头强劲。而西坪民歌尚未与其他行业深度融合,难以发挥其文化艺术的强大功能。第三,与学校教育的融合度不够。中小学生是具有巨大文化传承潜力的群体,民歌音乐文化与学校教育的融合度影响着民歌未来的发展前景。西坪县当地的教育部门把西坪民歌纳入学校音乐教育之中,邀请西坪民歌的相关传承人进入学校开展教唱活动。但在民歌进校园的过程中,仅传授学生民歌的内容、技巧等方面远远不够,若不探索、实践多样化的传授模式,就会导致民歌的校内传承及推广活动变得单一枯燥,无法取得有效的成果。第四,现代西方文化的剧烈冲击。在过去,大众的娱乐活动仅限于吟诗赋词、唱曲听戏等,新时代,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以及西方经济文化的影响,多样化的娱乐活动使传统文化面临巨大的冲击。第五,农村人口流失与西坪民歌的传承现状息息相关。民歌诞生于农耕文明,成长于乡土之间,如今大量农村人口涌入城市,造成城市人口极度饱合,而农村人口流失严重这一现象,再加上农村居民的生活和生产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西坪民歌面临消亡的风险。

非遗视角下西坪民歌的发展机遇与传承策略

时代机遇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底蕴深厚,蕴含着中华民族的血脉基因,流传着千百年来形成的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安身立命之本。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高度重视文化建设,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在新的时代背景下,西坪民歌一定会迎来其黄金发展期。

传承策略

1.产业化发展

产业化发展可以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带来新的发展方向与动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当前,人民消费升级态势明显,多样化、个性化的消费需求不断增长,产业化发展可以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更加优良的文化产品。我国对非遗保护工作十分重视,如设立非遗专项保护基金、建立生态保护区、认定保护非遗传承人等。产业化发展能够聚集更多资源,优化资源配置,有利于非遗保护工作更好地开展。

对于西坪民歌产业化发展的实践,笔者认为可以推出西坪民歌电商服务平台,出售西坪民歌的音乐专辑,即在原先唱片基础上进行改良。首先,要提升音质,采用先进的收音设备,重新录制西坪民歌。其次,在专辑的包装上坚持与时俱进,使得专辑的外观更加吸引消费者。最后,与当地旅游业深度融合,如拍摄西坪镇当地的自然景观、名胜古迹等视频,剪辑后作为西坪民歌的MV画面,使得消费者在欣赏民歌荟萃之余还可以领略当地的自然景观,激发其旅游消费的欲望。

2.与短视频平台开展深度合作

前文提到西坪民歌在网络上传播范围狭窄,其成因除了相关的演出团体及传承人太少以外,另一个重要原因是其尚未与自媒体开展深度融合。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现代人承受着更大的生活压力,其空闲时间也被大大缩短,而近年来兴起的短视频以其短小精悍,内容丰富,题材多样,灵动有趣,娱乐性强等特点备受好评。短视频平台作为一种新兴媒介,其在传播内容的质量和深度上具有优势。首先,短视频平台可以提供个性化推送服务。平台通过定位用户风格,分析用户喜好,收集用户的观看数据等调整视频的推送类型,以此为用户提供更为精确的“个人专区”。其次,短视频平台可以发挥社会教育功能。一些用户希望利用自己的碎片化时间学习和掌握一定的知识或技能,所以网络上教学视频的观看热度相当高,这些教学视频对于有基础的大众来说能够精进其技能,对于零基础的大众则能够让其有所学、有所思、有所得,有利于大众身心健康。笔者在对抖音平台的研究中,发现了一个较为正向且典型的案例,期望以此为开端来探究西坪民歌短视频平台的运营模式。2023年4月4日,一个名为“马腾”的账号发布了一个民歌演唱视频,视频内容是郝志明老师演唱的河北民歌《捡棉花》,其旋律悠扬、节奏轻快,一经发布就广受网友喜爱,所以该视频的点赞、评论与转发等数据也十分可观。《捡棉花》这首民歌引起了众多网友的情感共鸣,来自河北地区的网友在评论区互诉他们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其他地区的网友也纷纷被这首旋律悠扬的民歌所吸引。这表明大众并非对传统音乐文化不感兴趣,只是迫切需要一个可便捷了解传统音乐文化的媒介。综上,笔者认为运营一个以西坪民歌为主要内容的平台账号势在必行,该账号可以邀请相关的专业演唱者进行表演,为西坪人民以及各地网友献上最质朴动人的歌声。

综上所述,西坪民歌虽面临着传承危机,但也迎来了巨大的发展机遇,只有把握好时代赋予的机遇,才能让传统音乐文化绽放新的时代之光。

站群导航
版权所有:《文化产业》杂志社    纠错电话:0351-4120998 邮 编:030001
地址:山西省太原市迎泽区柳巷南路云路街2号  投稿邮箱:whcytg@163.com

晋ICP备2021019266号-1 | 国内统一刊号 CN 14-1347/G2 | 国际标准刊号 ISSN 1674-3520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 1400004000083 | 邮发代号 22-415 |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12377



本站点信息未经允许不得复制或镜像

www.whcyzzs.cn copyright 2017-2025

技术支持: 苍鼎天下 | 管理登录
分享按钮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