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 文章
搜索
首页 >> 期刊中心 >>乡村印象 >> 以文塑旅,以旅彰文:乡村图书馆助力乡村振兴
详细内容

以文塑旅,以旅彰文:乡村图书馆助力乡村振兴

时间:2023-07-25     作者:陈隆葵【原创】

乡村文化建设是乡村振兴的灵魂,乡村图书馆作为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乡村文化建设中发挥着重大的文化引领和支撑作用,是推进乡村文化繁荣发展的主力军。在文化和旅游产业高度融合的时代背景下,乡村地区要发挥乡村图书馆的资源优势,提升村民的综合文化素养;要合理利用文旅资源,推动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促进农民增收;要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的理念,赋能乡村振兴。

党的二十大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乡村振兴的目标是让村民过上幸福、富裕的生活,村民是乡村振兴的参与者和直接受益者。乡村图书馆作为乡村文化振兴的前沿阵地,在优化乡村文化服务,推进乡风文明建设,引领文化风向,提升村民文化素养,满足村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等方面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基于此,现以贺州地区乡村图书馆为研究对象,就乡村图书馆推动乡村振兴开展实地调研,总结分析在文化与旅游产业深度融合的时代背景下乡村图书馆面临的问题,探索一条公共图书馆助力乡村振兴的可行路径。希望能够发挥文旅融合背景下公共图书馆提高乡村振兴服务质量和水平的作用,以期推动新时代乡村文化繁荣发展,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焕发乡村文明新气象,助推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这一乡村振兴战略目标的实现。

贺州乡村图书馆发展现状

本文研究的乡村图书馆是指设立在乡村地区,由政府主办或社会力量协办,为乡村群众提供文献信息查询、借阅及相关服务的公益性公共文化服务机构,包括乡镇综合文化站(图书室)、村级公共文化服务中心(图书室)、农家书屋、乡村阅读示范点。据调查统计,贺州乡村图书馆共有1570家(其中乡镇级有1512家),从业人员共有1083人(其中乡镇级144人,村级939人),全市乡村图书馆总藏书量达195万册,电脑设备共有649台。

文旅融合背景下乡村图书馆面临的问题

乡村图书馆配套设施不完善、资源匮乏、更新难

从此次调查的结果来看,由于地方政府财政相对困难,难以为乡村文化建设提供持续的专项资金,这就导致乡村图书馆的多功能厅、电子阅览室、书报刊借阅室等相关配套设施不完善,以及图书资源匮乏、流通性不强、更新不及时等问题。虽然2020年贺州市在全面推进总分制改革时,市、县(区)各级政府拨付了一部分资金用于乡镇(街道)图书馆分馆、村(社区)图书室新增一批多媒体电子阅读设备和书籍,但这对于整个乡村图书馆建设而言远远不够,只能满足一小部分乡村图书馆的更新需求。

乡村图书馆管理体制、保障机制不完善

贺州乡村图书馆建成后一般由当地乡镇政府负责管理,由县级文旅部门负责业务指导;农家书屋由党委宣传部门直属管理,乡镇综合文化站的人事财权由乡镇政府负责;村一级公共文化服务机构管理人员由县(区)文体广电和旅游局负责出资聘请,乡镇综合文化站的免费开放经费由文化部门负责下拨。由此可见,这种多头管理、混合管理和交叉管理的管理体制在运行的过程中势必会产生诸多问题。另外,乡村图书馆的日常运营和管理经费未被列入财政预算内,致使乡村图书馆出现经费来源不稳定、图书使用率低等一系列问题,使乡村图书馆面临巨大的运营压力。

乡村图书馆缺乏专业的人才队伍

人才是促进乡村图书馆事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从贺州乡村图书馆从业人员基本情况一览表来看,贺州乡村图书馆没有获得高级职称(副研究馆员)的人才,另外中专以下学历的从业人员占了总人数的78%,这充分说明贺州乡村图书馆缺乏高素质的专业人才队伍。在现有的乡村图书馆管理人员中,大部分为临时聘用的文化协管员,这些文化协管员多为身兼数职的村委干部,他们的文化水平不高,缺乏图书馆管理经验和业务知识,难以高质量地完成图书馆管理和服务方面的工作,影响乡村图书馆事业的发展。

贺州乡村图书馆从业人员基本情况一览表

1690252586822.png

乡村图书馆服务供给内容单调,村民阅读意愿不强

由于乡村图书馆日常运行和管理经费不足,大多数图书馆的基本配置依然沿用其建成时配置的资源,大多数乡村图书馆出现设备老化、图书种类单一、图书版本陈旧、内容不丰富等问题。另外,日常管理不到位、阅读环境差等问题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村民的阅读意愿。

文旅融合背景下乡村图书馆促进乡村振兴的对策

完善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丰富群众文化生活

公共图书馆是社会公益性公共文化服务机构,图书馆的建设及服务水平不仅可以反映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还可以体现一个城市、地区的文化品位,同时更是当地重要的文化标志。因此,各地要继续加大对乡村公共文化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同时乡村地区也要积极向上级政府争取更多的项目建设资金支持,用以完善乡村图书馆的功能配置,使之建设成为馆藏丰富、现代化设施完善、环境优雅的乡村公共文化服务场所。

建立乡村图书馆经费保障服务体系,激活乡村图书馆的发展活力

当前贺州乡村图书馆面临的困境和问题主要是缺乏持续稳定的经费来源。乡村图书馆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公益性公共文化服务机构,主要依靠地方政府的财政支持。因此,要想建立乡村图书馆经费保障服务体系,就需要强化政府对乡村图书馆的财政支持和政策倾斜,从制度上保障乡村图书馆的建设和正常运营。首先,地方各级政府要提高对乡村图书馆事业发展的思想认识,把乡村图书馆的建设和发展列入各级地方政府的绩效考评目录,列入乡村振兴战略规划,明确乡村图书馆建设的目标和任务,整合现有资源,汇聚各方力量,在人力、物力、财力上加大对乡村图书馆的投入力度,共同推进乡村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其次,要建立由政府主导的财政保障体系,将乡村图书馆基本建设、运营经费列入政府的财政预算,保证乡村图书馆的基本建设和运营获得持续稳定的经费来源,从根本上解决乡村图书馆在运营和发展上所面临的困境。

推进乡村图书馆体制改革,为乡村振兴提供文化支撑

把乡村图书馆纳入县(区)公共图书馆直属管理,建立由县(区)公共图书馆直属管理乡村图书馆的管理体系,在人力、物力、财力上按照公共图书馆的建设标准统一管理和配置。这种直属的管理模式有利于解决当前乡村图书馆多头管理、混合管理和交叉管理所带来的问题;有利于规范乡村图书馆的管理和资源的配置,实现图书统一采编、资源统一调配、人员统一引进和培训、服务统一规范、业务统一标准的目标;有利于整合现有的文化资源,凝聚各部门的力量,共同推进乡村图书馆事业的全面发展;有利于优化乡村图书馆环境,丰富图书资源,健全现代化网络学习设施。这将直接激发乡村村民学习文化知识的兴趣,有效促进乡风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为乡村振兴提供强有力的文化支撑。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为乡村振兴提供人才支撑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关键在“人”,要根据乡村图书馆“点多面广”的布局特征以及图书馆工作人员在乡村地区的工作特征和环境,采取多种措施加强乡村图书馆的人才队伍建设。一是加大对乡村图书馆的资金投入,提高乡村图书馆工作人员的福利待遇,并为其提供广阔的晋升空间,吸引更多的有识之士留在乡村,为乡村图书馆的事业作出贡献;二是要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在乡村地区选拔和培育本土管理人才,充分发挥地方人才服务的优势;三是建立符合地方经济发展的激励机制,引进有文化、有知识、能吃苦、有意愿到乡村发展的高素质图书管理专业人才;四是强化乡村图书馆人才培育机制,通过邀请专家开办讲座、开展业务辅导以及派遣工作人员到市外参加培训等方式来提升图书馆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

发挥“互联网+数字资源”的优势,为村民提供便捷高效的阅读服务

发挥“互联网+数字资源”的优势,为村民提供高效、便捷的阅读和信息知识服务。一是推进总分馆制建设,实现市、县(区)、乡镇、村图书馆之间的资源共享,为乡村村民提供高效的信息知识服务;二是充分利用公共图书馆自身资源优势和现代传播媒介,加大对乡村地区的宣传力度,充分利用微信公众号、抖音、网站等,多平台、多渠道、多终端为村民提供丰富的文化资源与广阔的选择空间,让他们足不出户就能享受与城市居民同等的文化资源服务,满足村民对信息文化知识的需求,提升其文化素养。 

发挥阵地服务和引领作用,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注入强大的精神动力

发挥乡村图书馆的阵地服务和引领作用,为村民组织开展有针对性的阅读推广活动,创新性地推出多种服务内容,定期针对不同年龄、层次的村民开展文化下乡服务活动,有效补齐乡村阅读活动的短板,进而增强村民的阅读意愿,提高其阅读能力。通过开展阅读活动逐步提升村民的文化素养,引领他们积极参与乡村文化建设,成为乡村文化振兴的主人翁,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注入强大的精神动力。

挖掘地方特色文化资源,推进乡村文旅融合产业的发展

贺州乡村旅游资源丰富,历史文化底蕴深厚,许多乡村旅游景点依托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成为远近闻名的乡村游“网红”打卡点。如岔山村、秀水状元村、福溪村等乡村旅游景区。另外,八步区步头镇凭借其独具地方特色的国家级非遗项目“瑶族服饰”,成功打造了瑶族服饰制作技艺生产基地,使其走上了一条致富之路。地方特色文化资源的挖掘与利用可以助推当地旅游业的发展。乡村图书馆是乡村旅游的重要阵地,要深入挖掘、用好本地历史文化资源,为当地旅游业的发展注入更丰富的文化元素。乡村图书馆应以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为主要目标,采用“线上+线下”双模式,构建立体、社会化的阅读模式,不断创新服务活动形式,打造独具特色的乡村文化和旅游服务品牌,推动乡村文化和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增加村民收入。

以“文化+旅游”促进乡村旅游提质升级,增加村民收入

党的二十大报告对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进行了战略部署,明确指出要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进文化和旅游产业深度融合发展。由此可见,“文化+旅游”的文旅融合模式将成为今后发展的趋势和方向。从当前我国旅游业发展情况来看,乡村旅游深受人们的喜爱和欢迎。在发展乡村旅游业的过程中,公共图书馆可以通过收集、整理与开发特色文化资源,并将其融入当地旅游产业,以提升文化在旅游服务方面的质量,促进乡村旅游提质升级,助推乡村文旅产业的兴旺和经济的繁荣发展,增加村民收入。如贺州市图书馆运用“图书馆+乡村游”运营模式在黄姚古镇、“潇贺古道入桂第一村”岔山村等旅游景点打造阅读示范点,将图书馆服务延伸到乡村旅游景区,发挥图书馆的馆藏资源优势,为乡村旅游注入文化元素,丰富乡村旅游的文化内涵,提升乡村旅游的品质和吸引力,为乡村旅游带来“流量”,有效带动当地消费,进而增加当地村民的收入。

总体而言,文化是乡村振兴之魂,文化建设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环节。在文旅融合的新时代背景下,乡村图书馆作为乡村文化振兴的前沿阵地,要充分发挥自身的教育职能和资源优势,提升村民的文化水平,利用旅游资源创新服务方式,优化服务内容,扩大服务范围,从而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文化需要。同时,充分挖掘当地特色文化资源,为乡村旅游注入文化元素,促进文化和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助推地方经济建设,实现农民增收,推动乡村全面振兴。

站群导航
版权所有:《文化产业》杂志社    纠错电话:0351-4120998 邮 编:030001
地址:山西省太原市迎泽区柳巷南路云路街2号  投稿邮箱:whcytg@163.com

晋ICP备2021019266号-1 | 国内统一刊号 CN 14-1347/G2 | 国际标准刊号 ISSN 1674-3520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 1400004000083 | 邮发代号 22-415 |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12377



本站点信息未经允许不得复制或镜像

www.whcyzzs.cn copyright 2017-2025

技术支持: 苍鼎天下 | 管理登录
分享按钮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