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 文章
搜索
首页 >> 期刊中心 >>记忆符号 >> 随岁月更迭,看公共图书馆的古籍保护和管理
详细内容

随岁月更迭,看公共图书馆的古籍保护和管理

时间:2023-07-26     作者:王瑞琳【原创】

古籍承载着历史文化,展示了中国各个历史时期的风俗人情与社会风貌,具有极高的文化价值。公共图书馆是古籍文献的主体保护单位。随着我国古籍保护工作的全面实施,国家和社会更加重视公共图书馆古籍保护和管理工作的开展情况。因此,公共图书馆应树立正确的古籍文献保护意识,制定与落实各项保护管理措施,发挥出公共图书馆的最大价值。现对公共图书馆古籍保护管理的意义、保护管理现状进行总结,并对保护管理的具体措施进行论述与分析,以期对公共图书馆今后的古籍保护工作起到参考作用,促进公共图书馆古籍保护和管理工作的持续开展。


古籍记载了各民族的发展历程和风俗文明,是人类社会发展遗留下来的重要产物,是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其中包含着很多中华民族光辉悠久的历史文化,是弘扬民族精神的基础和前提,其重要性毋庸置疑。近年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公共图书馆古籍保护和修复工作,在政府相关部门和社会力量的密切配合下,公共图书馆古籍保护和管理工作初见成效。即便如此,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仍存在一系列问题,制约着公共图书馆古籍保护和管理工作效率和质量的稳步提升。岁月更迭,沧海桑田,古籍的保护和管理仍然会受到风化、虫蚀等的影响,且还面临着一些管理方面的难题。因此,古籍的保护和管理工作刻不容缓,必须及时推进。

公共图书馆古籍保护和管理的意义

传承发展传统文化

中国历史悠久,中华儿女在五千年的历史中创造了无数文化瑰宝。古籍是历史文明的见证者,是珍贵的文化遗产。许多人可以通过图书馆中的古籍了解千年之前,甚至是更久远的时代和文明。所以,对古籍的保护和管理实际上是对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公共图书馆古籍保护和管理工作是为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所做的基础性工作,是对优秀传统文化所做的贡献,是对历史和文化最大的尊重。

提升公共图书馆的管理水平

书籍保护管理是公共图书馆的日常工作。古籍的材质特殊,属于不可再生的文化资源,相较于普通书籍,虽然对其的保护和管理给馆员增加了工作难度,但也有利于提高图书馆的保护管理水平,为之后类似的工作积累经验。此外,古籍是重要的馆藏资源,内涵深刻,且在不断更新。所以,馆员只有对馆藏古籍有足够的了解和研究,才能实施相应的保护和管理策略,这样不仅能推动馆员提升自身文化素养,还有利于提高其典藏管理水平。公共图书馆古籍管理目前已形成体系,省、市、县各级公共图书馆有机联系,有利于管理经验的互学互通,提高整体管理水平。

发挥古籍的学术研究价值

古籍作为中华民族文化命脉的一部分,历经千百年,虽已百不一存,但其史料价值不可估量。古籍文献有着特殊的历史背景,是专家学者研究历史的重要资料,所以公共图书馆的古籍馆藏十分重要。我国古籍浩如烟海,按大类可以分为经、史、子、集四部,其体现了古人在不同领域的学术思考和哲学思想,是当代践行和宣扬的主要思想,是价值理念、人文精神研究的主要脉络和线索。除了有重要的史料研究价值以外,古籍本身也是珍贵的稀有文物和艺术品,极具收藏价值。

公共图书馆古籍保护和管理工作现状

重视程度不够

在古籍保护管理工作中,很多公共图书馆没有充分认识到古籍保护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对其的重视程度不够。加之相关政府部门对古籍保护管理工作缺乏一定的支持,导致其仅停留在传统的收藏和保护上。古籍往往被束之高阁,对其的修复工作和其他现代化的保护管理工作更无从谈起,古籍保护管理工作被动化、形式化。部分县级公共图书馆由于古籍典藏少,对古籍管理工作的认识不足,古籍管理工作甚至没有在日常管理工作中被列出。

管理制度不够完善

由于公共图书馆不够重视古籍管理工作,没有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因此古籍管理工作不能顺利地开展,古籍管理水平较低。又因为古籍没有得到及时整理,所以人们在查阅古籍时非常不方便,这不仅不利于古籍的管理与利用,还可能使古籍失去其原有的价值。为了保护古籍,几乎所有图书馆都对古籍阅览对象和查阅方式做出了严格的限制,“重藏轻用”现象十分普遍,这严重制约了古籍的开发和利用。中国传统要普及,优秀文化要传承,但图书馆管理制度存在缺陷,使得古籍的保护和利用之间的矛盾逐渐凸显。

缺乏古籍保护专业人才

当今社会,各行各业都需要专业人才,公共图书馆古籍管理与保护工作效率较低,主要是因为其缺乏专业人才。由于公共图书馆不能很好地进行古籍的管理与保护研究,尤其是在古籍的保护方面严重缺乏专业人才,使得古籍保护效果不佳。目前,公共图书馆古籍保护的专业人才较少,具备古籍修复技能的从业人员更是凤毛麟角,这些因素严重限制了古籍保护工作的开展。由于开设古籍修复专业的高校少,加之图书馆待遇低,因此,古籍保护专业人才缺乏至今仍是公共图书馆面临的主要难题。

古籍保护的环境和条件较差

古籍保护工作的开展对环境的要求较高,其需要良好的保存条件和严格的保护措施,如古籍书库建设的基本要求是恒温恒湿,同时,其对防火、防水、防盗等设施设备也有较高的要求。但多数公共图书馆建馆时间较长,设施陈旧,条件有限,无法达到国家规定的对图书馆古籍藏书库的基本要求,而且古籍书库的设施设备未能及时更新和完善,无法实现恒湿恒温的效果。此外,防火、防水、防盗设施等也还停留在传统保护层次。公共图书馆的古籍保护水平较低,这明显不利于公共图书馆的古籍保护。

公共图书馆古籍保护和管理策略

提高重视程度,增加资金投入

一方面,公共图书馆相关工作人员应认真研读党中央、省、市相关部门关于加强古籍文献保护的文件精神,贯彻落实“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原则;另一方面,公共图书馆管理人员应提升对古籍文献保护管理的重视程度,在日常工作中将更多的时间与精力放在加强对古籍文献的保护管理上,树立正确的古籍文献保护意识。总之,各政府部门和社会各界都要提高对古籍保护管理的重视程度,政府部门应出台相应的保护政策和法律法规,将古籍保护管理纳入政策保护范畴,提高民众对其的重视。

资金投入是新时代公共图书馆古籍文献保护管理开展的前提与基础,无论是人力还是物力,都需要资金支持。首先,政府应加大资金投入力度,给予本地区公共图书馆古籍普查、修复、出版及数字化等工作以必要的资金支持。其次,修复翻新图书馆或古籍收藏分馆,建设现代化图书馆,为古籍的保护和保存创设良好的环境。再次,大力引进古籍保护人才,提高现有相关馆员的待遇,激励其深入钻研学习。同时,可以邀请国内外专业的古籍保护人才到本地公共图书馆开展关于古籍保护修复的讲座、专业指导等,也可以组织图书馆相关人员外出培训学习。最后,还可以让公共图书馆举办相应活动,如古籍展览、古籍邀请等,以获得古籍爱好者的资金支持。

完善古籍管理制度,提升古籍管理队伍的能力

公共图书馆管理制度的设立,一是为了解决图书保护和利用之间的矛盾,二是为了激发馆员的工作积极性。在图书馆古籍管理工作中,应制定管理目标,将薪酬绩效和目标完成情况挂钩,以激发馆员的工作积极性;实行岗位责任制,责任到人,划分工作内容;落实古籍管理追责制,强化问责制度,定期考核,对不作为、不负责、工作不积极的员工采取清退或换岗制度,以此激励馆员认真投入古籍保护和管理工作中。

古籍管理工作较为复杂,需要专业的人员来完成,这就对馆员的思想品德和专业技术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当下公共图书馆古籍管理面临的主要问题是人员缺少,馆员年纪偏大,且古籍修复和保护的专业人员缺少。鉴于此,图书馆应该注重馆员的思想政治建设,培养馆员的奉献精神和良好的工作态度。其次,多渠道、多方面对馆员进行培训,以提高馆员古籍管理的业务能力和业务素养。再次,提高馆员的信息化运用能力,加大对其的培训力度,提高其信息化水平。只有管理制度完善,管理队伍能力足够,才能高效完成古籍管理工作,促进古籍保护工作的可持续发展。

创建古籍保护专业队伍,培养古籍保护专业人才

图书馆古籍的保护工作不同于其他工作,古籍管理人员不仅要具备管理能力,更要有古籍保护的相关专业知识。创建一支古籍保护专业队伍对公共图书馆古籍的保护工作十分关键。专业队伍可以是由馆内人员、政府文旅部门相关人员、社会相关团体和社会古籍保护爱好者组成;也可以联合有古籍保护和修复专业的高校,吸纳高校教师和学生,共同组成古籍保护专业队伍。专业队伍应定期对本地区的古籍进行普查、开发和整理,周期性地对其进行修复,常态化开展相关活动,综合各界力量保护公共图书馆古籍。

完善人才招聘流程,提升专业人才待遇,改善古籍保护管理人才的待遇与工作环境,丰富图书馆人才,让更多的人才加入古籍文献保护行列之中。通过招聘吸纳专业素质过硬、实践经验丰富的综合人才,提升古籍文献保护管理队伍的整体能力。由政府牵头,积极推进高校古籍保护专业的发展与优化,和相关高校共建战略合作计划,建设实习培养基地,共同培养后备力量,以吸引更多的学生报考该专业,为公共图书馆培养后备人才。鼓励馆员进行专业深造、外出学习,学习先进的管理技术和保护能力;吸纳国外优秀古籍保护人才为我所用。

改善古籍保管条件

古籍的珍贵之处在于其内涵与精神经久不衰,但对古籍的形态保护却是在和时间赛跑,是在争分夺秒中进行。古籍本身多是丝织品、纸张、兽甲等材质,很容易受到霉、虫、水、火等的污染或损坏,因此,古籍保护工作的主要内容之一就是延长古籍的寿命。这对古籍保护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要求具备严格的保护措施和良好的保存条件。首先,要在古籍存放的空间中设置恒温恒湿的温度调节系统,以确保室内温度适宜;其次,设置防盗、防水、防火等装置,对古籍室内的实际情况进行全天候监控;再次,重视古籍文献入库房前的潮霉处理、存储期间的监测以及出现潮霉之后的隔离与处理工作,具体需根据霉菌种类的不同而制定与实施对应的防治措施;最后,改善古籍库房条件,增加空调系统、温湿度控制系统、火灾自动监控灭火系统等设备设施,以有效保障古籍的保存环境。要想让公共图书馆古籍管理与保护工作顺利进行,有效保护古籍,就应改善古籍保护的条件,达到古籍保护标准,以有效地进行古籍保护。

各地公共图书馆可以在政府资金支持的情况下,积极吸纳社会力量筹备资金,建设古籍分馆。对于一些年代久远的图书馆,应改善其古籍保护条件;对于一些保护条件不达标的图书馆,则可将古籍“借存”在当地条件较好的图书馆中。总之,要在不影响古籍利用的前提下改善古籍的保管条件。

实现古籍保护和管理数字化建设

所谓古籍数字化,是指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对古籍文献进行加工处理,使其转化为电子数据,从而制成古籍文献书目数据库和古籍全文数据库,通过网络等介质进行保存和传播,以达到对古籍长期保护和有效利用的目的。数字化在古籍保护和管理中的投入和使用,让公共图书馆的古籍保护工作有了新的方向,给古籍保护和管理工作带来了“春天”。目前,多地公共图书馆都建设了“线上图书馆”,专门用于陈列馆藏古籍文献,并专设了古籍书目数据库。由此,读者可以在线上通过相关软件或小程序查询馆藏古籍,为古籍查找节约时间。形成古籍管理系统,古籍信息实现古籍书目数据库联网查询,方便了更多专家、学者和读者,缩短了人们“寻找”古籍的时间,为学术研究节省了更多人力和物力。

公共图书馆可以在数字化的基础上实现创新,创立“古籍馆”,用于保存现存古籍数字文献。顺应时代发展,保护传承文明。图书馆可以将所有古籍都制成电子版图书,基本做到书中字字可检,让读者和古文字的接触只有手指轻点的距离。鉴于古籍中的文字晦涩难懂,尤其是某些地方志古籍,因此可在专家解析后将解析版本附于电子书中,从而让古籍的阅读和理解更加便捷。读者在通过“古籍馆”阅读的同时还可以线上做笔记,软件的制作和创新为古籍阅读提供了便利。

随着电子媒体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电子媒体、电子书籍取代了纸媒和纸质书籍,电子碎片化的阅读取代了纸质书籍的阅读,图书馆在公众视野中的“出镜率”远不及从前,古籍作为图书馆的馆藏珍宝,更不为大众所关注。因此,可以有效利用信息技术和媒体技术,加大对公共图书馆古籍的宣传,如可以在微信公众号、微博、抖音等社交软件上进行古籍专业板块宣传设计,让更多人知道古籍,了解古籍的重要性,提高对古籍的重视,从而促进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

五千年的存世古籍见证了中华民族的传承与发展,是中华文明的代表,凝聚了无穷的民族智慧,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庞大精神遗产。传承文明是时代赋予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古籍的保护和管理之路任重而道远。在今后的工作中,公共图书馆需加强与地方政府的联系与合作,加大资金投入,完善古籍管理制度,建设专业保护队伍,提升人才工作水平,在数字图书馆的基础上最大程度地实现古籍的开发和利用,从而最大程度地提升古籍保护和管理工作质量,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弘扬奠定良好的基础。

站群导航
版权所有:《文化产业》杂志社    纠错电话:0351-4120998 邮 编:030001
地址:山西省太原市迎泽区柳巷南路云路街2号  投稿邮箱:whcytg@163.com

晋ICP备2021019266号-1 | 国内统一刊号 CN 14-1347/G2 | 国际标准刊号 ISSN 1674-3520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 1400004000083 | 邮发代号 22-415 |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12377



本站点信息未经允许不得复制或镜像

www.whcyzzs.cn copyright 2017-2025

技术支持: 苍鼎天下 | 管理登录
分享按钮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