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 文章
搜索
首页 >> 期刊中心 >>人文地理 >> 多措并举打开汉语方言保护新局面
详细内容

多措并举打开汉语方言保护新局面

时间:2023-07-31     作者:石韫歆【原创】

保护与传承汉语方言既是保护文化多样性的内在要求,也是延续绚丽多彩的中华文明的有效手段,可以从四个方面入手保护汉语方言这一珍贵的传统文化。第一,综合运用多种手段,抢记方言材料,保存方言特点信息;第二,实施“双语”政策,加强对汉语方言的保护;第三,以文艺作品为媒介和载体,充分展现汉语方言的独特魅力;第四,将旅游与汉语方言深度融合,拓宽汉语方言的保护路径。


当前,我国正在大力推广普通话,各地也积极响应这一政策,在教学中全面使用普通话,这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普通话的发展,但是也对各地方言的生存与发展造成了严重冲击,越来越多的方言不断萎缩甚至处于消亡的边缘。中国要想融入国际发展体系中,实现现代化建设与发展,既要加强对普通话的推广,也要重视对方言的保护。方言承载了一个地区的民俗文化、生活习惯,既具有较高的语言价值,又表现出较高的文化价值及交际价值。保护方言从本质上来讲是维护文化多样性的重要举措,所以要加强对方言的保护,着力为其在新时代生存与发展创造有利条件。本文将目光聚焦于汉语方言,围绕如何对汉语方言这一民族文化基因进行保护、利用及发展进行探讨,提出有针对性的保护建议和方法,以期我国汉语方言能够在新时代发展环境下熠熠生辉,在保护中传承,在传承中发展。

关于汉语方言的基本论述

方言可简单地理解为“一方之言”,不同地区、不同民族拥有不同的语言,它是一个地方的民俗、文化及传统的积淀,凝聚和反映了当地人民的思想意识、情感理念。俗话说,“十里不同音,百里不同俗,千里不同言”。粗略统计,我国汉语方言多达上百种,这些方言通过地方戏曲、说唱艺术、人际交往等方式不断发展,在丰富地域文化、缔造特色民族文化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普通话的全面推广和互联网的迅速普及给汉语方言的生存与发展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很多方言已经处于消亡的边缘。近年来,我国也一直强调“保护传统口头文学以及作为其载体的语言”,有关部门需要积极探索各种途径和方法保护方言,着力为汉语方言的生存与发展提供一个有利的环境,尽量避免或者延缓方言的消亡。

汉语方言的保护策略

综合运用多种手段,抢记方言材料,保存方言特点信息

我国著名方言学者钱曾怡曾明确表示,语言的发展是一个非常漫长的过程,但是在当今时代,很多汉语方言处于消亡边缘,如果汉语方言的调研速度、记录速度落后于汉语方言的消失速度,那么汉语语言就会面临消亡的局面。所以,需要加强对方言材料的深度调查及全面抢记,尽可能地保存更多汉语方言的特点信息,扭转汉语方言濒危的局面,这是一件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重要事情。

第一,加强田野调查,获取更多一手资料。对于语言工作者来讲,田野调查是一种最常用的调查手段,他们前往街巷、地头,与当地民众进行深入交流,通过对当地民众的日常用语、古典文献、祠堂庙宇、古式建筑等进行观察、分析以及记录,凝练出更多关于汉语方言的信息并将其清晰、准确、完整地记录下来,这既是对汉语方言的记录与保管,也为人们认识和了解汉语方言提供了重要资料。

第二,数码技术录制,实现对汉语方言资料的永续保存。当前,科学技术日臻成熟,在各个领域、各个行业都得到了大力推广和应用,极大地促进了社会的发展,也为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提供了便利。在汉语方言面临消亡威胁的今天,可以利用数码技术对汉语方言进行录制,以此实现对汉语方言的有效保护。2004年,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现代汉语方言音库CD》就是用数码技术刻录汉语方言的经典代表作,其中收录了40种现代汉语方言的录音,为人们了解汉语方言提供了重要渠道。田野调查和数码技术录制这两种方式在保护及传承汉语方言方面各有千秋。其中,田野调查的优势在于其以文字的形式对相关信息进行记录,操作便捷,不足主要表现为无法生动全面地再现汉语方言的原貌;数码技术录制的方法能够记录原汁原味的汉语方言,不过材料搜集难度大。鉴于此,笔者认为,可以尝试将两种方法相结合,在田野调查时,若条件允许,可以一边用文字记录,一边用数码技术进行刻录,进而保证材料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实施“双语”政策,加强对汉语方言的保护

语言处于持续的变化中,语言的演变与发展有其自身的特点和规律,同时也深受各种内外因素的影响。人们可以从自身做起,通过各种手段和方法延缓方言的消失,让汉语方言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得到更加广泛的应用,进而实现对汉语方言的保护、传承及弘扬。实施“双语”政策是保护汉语方言的一个有效举措。

表面上看,普通话的全面推广与汉语方言的保护存在冲突,实则不然。政府在推广普通话的同时,可以鼓励各地民众讲汉语方言,以此达到普通话与汉语方言和谐共生的局面,这就是“双语”政策。当前,为了有效塑造国家形象,我国各大主流媒体,特别是国家级媒体都以普通话为媒介传递和发布信息,在推广普通话和宣传中华文化方面做出了卓越贡献。但是对于地方媒体而言,其在播报新闻、宣传政策时,不必完全拘泥于普通话宣讲的规定,可以灵活应用当地方言进行播报,拉近与观众之间的距离,增强节目的特色性、区域性及亲和性,这对保护和传承当地方言具有重要意义,与我国当前大力倡导的保护汉语文化这一理念高度契合。

在这一方面,山东广播电视台齐鲁频道推出的《拉呱》这一节目就做得非常出色。作为一档民生新闻节目,其受众主要是山东省内的人民群众,该节目最大的特色是以山东方言为主要语言,实现新闻、文艺一体化,通过一个个具体的人和一个个有血有肉的故事来反映生活,表达百姓的喜怒哀乐以及他们的愿望和要求,受到了很多民众的喜爱,很多人通过《拉呱》了解了山东方言,感受到了方言的魅力。有人认为,电视节目以方言的形式进行呈现,会对普通话的推广产生不利影响,实则不然。民众在日常生活中用方言进行交流和沟通,能够更好地表达问题、交流情感,有利于推广地方文化,提高地方文化的影响力,在保护和传承方言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是如何在推广普通话与推广汉语方言之间寻找到平衡点,促使两项工作稳步有序地开展,既使汉语方言这一文化遗产得到有效保护,也使普通话在更广阔的地区内进行传播和普及,从而实现双赢。

以文艺作品为媒介和载体,充分释放汉语方言的独特魅力

语言与文化犹如一对孪生姐妹,两者如影随形,互不分离,地域方言与地域文化随着社会发展而不断发展。提到汉语方言,人们的脑海中就会闪现出一些电视剧或者小品中的经典画面,极富特色的方言不仅能够令人耳目一新,还能传播地域文化,促进地域文化的传承。可见,电视剧、电影以及小品等文艺作品在展现汉语方言与呈现地域文化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为人们了解汉语方言提供了重要渠道。在当今时代,文艺工作者应增强责任意识,积极承担起保护汉语方言、传播地域文化的重任。

首先,文艺工作者要深刻认识到汉语方言可以为地域文化增光添彩,进而使民族文化得到丰富,而“民族的就是世界的”,加强对民族文化的挖掘、保护与弘扬,也是对汉语方言的一种抢救和保护。文艺工作者要认识到在影视作品中加入汉语方言元素能够带给人们强烈的真实感和代入感,丰富剧情,同时更细腻地表现人物形象,最重要的是能够打破人物“脸谱化”的塑造模式,进而塑造出别具一格的人物形象,对艺术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所以,文艺工作者要深刻认识到抢救和保护汉语方言的重要性,要身体力行地通过各种方式保护汉语方言。

其次,以电视剧为载体展现汉语方言。电视剧特别是农村或者民族题材的电视剧往往会加入地道的方言,这样既能增强电视剧的真实感,也可以拉近观众与剧中人物之间的距离,使电视剧更容易受到观众的喜爱和追捧,进而激发观众的情感共鸣,获得良好的收视效果。以电视剧《平凡的世界》为例,该片是根据荣获第三届茅盾文学奖的路遥的同名小说《平凡的世界》改编的,主要讲述了20世纪70年代,农家子弟孙少平、孙少安经历了一系列事情最终成长的故事。这部电视剧一经推出就受到了观众的热切关注,并且获得了很高的评分,这既与剧中细腻生动的故事情节有关,也与剧中高度还原的西北生活有关。剧中人物都操着一口地道的陕北话。方言元素与陕北乡村环境、平民化的生活融为一体,凸显了陕北地区的地域文化特征,使剧情更加真实。电视剧《平凡的世界》演绎了20世纪70年代陕北农村的一系列生活故事,展示了陕北乡村具有鲜明个性与独特魅力的文化。可以说,陕北方言的运用令《平凡的世界》成功了一半。因此,在制作电视剧等文艺作品时,不必盲目追求全员普通话,可以结合故事背景、人物出身选取合适的方言,这样往往更容易获得良好的播出效果,同时也有助于人们了解方言文化,进而保护汉语方言。

最后,以小品或者脱口秀为媒介释放汉语方言的魅力。不论是诙谐幽默的小品,还是滑稽轻松的脱口秀,都是传播语言和文化的重要渠道。一直以来,以赵丽蓉、赵本山等为代表的艺术家通过一个个经典的小品为人们带来了欢声笑语,也让更多人了解了多样的汉语方言。比如,赵丽蓉的很多经典台词即使在今天也依然让人印象深刻,比如“我练你奶奶个转嘴儿!我要是在你这儿要是毕了业,那我就成绑票儿的”“探戈儿,就是趟着走”等,这些经典的台词在给人们带来欢声笑语的同时,也促进了方言文化的传播。所以,在保护汉语方言的过程中,文艺工作者要善于通过小品、脱口秀等老百姓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进行表达,促使老百姓在收获欢乐的同时加深对方言文化的理解,继而感受到不同地域的思想理念、文化习俗,更深刻地感受到中国的地大物博以及民俗文化的多样性。

旅游与汉语方言深度融合,拓宽汉语方言保护路径

当今,文旅融合发展势头愈发强劲,一方面,文旅融合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另一方面,文旅融合能够通过旅游增加人们对地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对保护和传承地域文化具有重要意义。在新时代发展环境下,面对濒危的汉语方言,有关主体要加快抢救步伐,将汉语方言与旅游产业深度融合,以旅游为载体传播和弘扬汉语方言及其蕴含的文化,以汉语方言提高旅游项目的吸引力,以实现双赢。

旅游行业要想实现可持续发展,单纯地依靠秀美的风光、宜人的景色是远远不够的,还要以当地特色文化为基础,提高旅游项目的吸引力,促使旅游业在丰富文化内涵的基础上迸发出强劲的活力。方言是地方特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方言与一个地区的特色景观、特色商品、特色文化、特色风俗等共同构成了这一地区的独特体系,适当运用方言,能够借助方言的独特韵味给游客带来新奇感,并让这种新奇感贯穿整个旅程,让旅游地更具特色。当前,随着微电影、短视频、直播等的兴起,方言在旅游营销方面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重庆、西安、成都、贵阳等网红旅游城市之所以能快速兴起,与这些地方的特色方言在营销过程中的广泛应用是密不可分的,纯正的方言配上地道的风味风情,成了“爆点”。一般来讲,方言视频、方言节目更能增强本地民众的认同感,更有利于抓住本地市场。所以,我国各地的旅游景点可以尝试通过利用方言提高旅游项目的仪式感,提升人们对旅游目的地的认同感,同时依托方言设计开发特色旅游商品,也可以在景区中适当运用方言营造特色场景。整体来讲,方言的深度融入可以使旅游产品拥有自我造血能力,有利于实现方言文化的代际传承。

综上所述,不论是普通话还是汉语方言,都凝聚了人们的思想理念、知识经验,是人类在交往交流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也是人类的精神文化家园。在各国文化融合发展的今天,我国一方面要加强推广普通话,另一方面也要抢救和保护濒危的汉语方言,进而更好地保护传统文化。我们要从自身做起,在日常沟通中用方言进行表达,在正式场合则推广普通话,促使普通话与汉语方言实现并轨发展,和谐共生。

站群导航
版权所有:《文化产业》杂志社    纠错电话:0351-4120998 邮 编:030001
地址:山西省太原市迎泽区柳巷南路云路街2号  投稿邮箱:whcytg@163.com

晋ICP备2021019266号-1 | 国内统一刊号 CN 14-1347/G2 | 国际标准刊号 ISSN 1674-3520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 1400004000083 | 邮发代号 22-415 |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12377



本站点信息未经允许不得复制或镜像

www.whcyzzs.cn copyright 2017-2025

技术支持: 苍鼎天下 | 管理登录
分享按钮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