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 文章
搜索
首页 >> 期刊中心 >>学术研究 >> 遂溪非遗与农旅的创新融合
详细内容

遂溪非遗与农旅的创新融合

时间:2023-08-17     作者:郑冰香【原创】

遂溪县历史悠久,有着丰富的民俗文化和自然资源,极具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为当地开发旅游业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然而,目前遂溪县的旅游业还处于产业升级阶段,文化、旅游与农业一体化程度较低。针对遂溪地区农村文化旅游的发展现状与特点,构建“非遗+农旅”“非遗+农产品电商”“非遗+农家乐”“非遗+研学”“非遗+影视”等模式,以促进农旅与文化产业的结合。


湛江遂溪县位于中国南大陆的雷州半岛北部,东距港城湛江市区16千米,南面与海南岛、西面与广西北海市隔海相望,南与雷州市、北与古城廉江市区接壤。325、207国道纵穿全境,连接全国铁路网络的黎湛铁路和三茂铁路横穿县境东部,地方道路交错成网,四通八达;雷州青年运河纵穿其间,两岸一抹平原,沃土千里。遂溪县历史悠久,得名始于唐天宝二年(743),取“溪水合流,民利遂之”之意。

遂溪开展非遗和农业、旅游业相结合的创新活动,是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具体体现,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举措。在中国,大多数农村都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和自然资源,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旅游的精髓与核心是文化。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之间有着紧密的关联性和耦合性。将遂溪非遗与旅游业相结合,能让游客更好地感知和体验旅游文化。遂溪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县城,“一村一品”是其最大的特色,可以将非遗与农业、旅游业相结合,形成一条极具特色的农旅产业链。一方面,将遂溪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农业品牌相结合,能够提升农业品牌的辨识度,扩大农业品牌的影响力,同时还能满足广大游客个性化的需求。另一方面,将非物质文化遗产和农业旅游相结合,不仅有利于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还能够延伸农业旅游产业链。近年来,国家发布了一系列推动“文旅+农旅”融合发展的政策,对推动非遗产业和农旅产业的融合具有重要作用。

要想实现非遗农旅产业链的健康发展,就必须创新观念,以市场为导向,构建“非遗+旅游业+农业”的新型产业,打造乡村“非遗游”“非遗旅馆+农业园区”等,推动乡村消费市场迸发更大活力。在乡村非遗、农业产业、乡村旅游等领域充分运用微博、抖音、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平台,全面报道与展现乡村的独特风情,进而更好地促进遂溪乡村产业的快速发展。

遂溪“非遗+旅游+农业”融合发展的现状

遂溪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面临的困境

遂溪非物质文化遗产种类繁多,与大部分非物质文化遗产一样,都存在一些问题。目前,遂溪地区的文物古迹建筑的分布较为分散,也没有得到保护与利用。如苏二村的古建筑,只有几座公庙用来举行节庆仪式。尽管在节庆期间,如醒狮、北坡游鱼等民俗活动都表现出了非凡的魅力,但是要想推动当地深入发展,还远远不够。因此,不论是古建类、民俗类还是传统技艺,目前都没有得到有效保护与发展。遂溪是一个农业大县,地大物博,其积极响应国家要求,现在已经初步形成了“一村一品”的特征,但是地方的农业产业链还比较薄弱,农产品定位低端。

遂溪农旅产业化程度低

遂溪县的旅游、农业等资源虽然十分丰富,但是真正成为非遗文化生态旅游园区的却并不多,仅有孔子文化古城、御唐府公司运营的海港等一些较为知名的非遗旅游景区,其他非遗及农业旅游景区则较为零散,尚未形成非遗农业生态园产业链。不论是文化景区还是生态工业园,它们的产业化程度都较低,旅游模式以参观为主,从而难以引起游客的关注。同时由于游客逗留的时间短,消费不多,因此景区整体的经营收益效果欠佳。

遂溪“文旅+农旅”融合程度较低

目前,遂溪在“文”“农”“旅”融合方面还处在起步阶段,虽然有孔子文化城“螺岗镇”示范生态园区等,但还远远达不到一个村庄或一个旅游景点的标准。在旅游园区中,“非遗产业+生态农业”很容易吸引游客的注意力,但是其产品形式单一,甚至没有形成文化产业集群。除了示范性生态园之外,其他园区的旅游设施和设备都不够完善,除了餐饮和住宿之外,娱乐和购物等业态发展基础薄弱,也就是说,文旅产业与农旅资源的融合程度还比较低。

遂溪“非遗+旅游+农业”融合发展助推乡村振兴的模式

“非遗+农旅” 

遂溪醒狮主要活跃于广东省遂溪县(麻章区、赤坎区也有零星分布),道光二十八年(1848)续修的《遂溪县志•礼俗志》记载:“上元张灯结彩,舞狮象杂剧游戏,作火树放花炮烟火,打秋千猜灯谜,士庶欢游达旦,曰‘庆元宵’。”两百多年来,舞狮一直是遂溪人非常喜爱的民间艺术活动。逢年过节、喜红庆典,都会请醒狮队助兴,祈求平安吉祥。近年来,遂溪县政府更加积极引导扶持,使全县民间醒狮表演活动空前活跃。

另外,著名的“北坡游鱼(鱼舞龙)”“石狗”“糖祖习俗”“苏二村古建筑”“遂溪制糖技术”“彩扎”“葛布”“蒲织”“遂溪甜蔗熏腊味”等都是当地知名的非遗。

遂溪文化遗产最具地方特色,它反映了农村居民在物质与精神方面的发展与变化。物质文化遗产主要有文物器皿、古迹建筑和民族服饰,非物质文化遗产主要有民间传统技艺、民俗活动、图腾信仰等。非遗农旅文创产品以传统文化为基础,具有较高的文化创新价值,改变了人们对农产品的固有印象。只有不断提高产品的质量,才能更好地满足人们多元化的需求。有故事、有态度、有温度、有情怀是打造成功品牌的关键。

但是当前,农旅文创产品同质化严重,所以应注重打造独具特色的品牌形象,在产品设计、品牌规划、销售、服务以及广告等方面持续加大投资力度,将传统文化融入品牌设计中,以获得人们的信赖与认同。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当地生态旅游有机结合,有利于实现旅游业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共赢。

“非遗+农业电商”

目前,遂溪地区的农产品以“线下”为主,没有形成自己的特色和优势,导致农户的经济收入不高。可以将民俗、文化、旅游、餐饮、休闲等纳入农业产品的生产、发展和营销体系中,推动农业的高质量发展,提升游客的旅游体验,打造遂溪“硬核”农业产品体系,为遂溪的农业发展作出贡献。

探索“农产品电子商务+传统文化”的发展模式,利用网络直播以及网络营销的方式,提高遂溪非遗农产品和旅游业的知名度,增加农产品的销量,实现农产品的增收。

“非遗+民宿”

目前,遂溪县已建成的民宿数量十分少,“螺岗小镇”是首家集民宿、餐饮、生态园区和非遗于一体的农旅综合体。利用特色民宿、特色美食和特色生态园,可以形成传统文化和农业与旅游业相融合的生态工业模式,为游客提供集休闲、吃饭、住宿于一体的旅游打卡地。还可以构建非遗基地,与旅游生态园相结合,建设更多具有地方特色的民宿。

“非遗+研学”

遂溪县历史悠久,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还有很多具有特色的农业产业。开展研学游,开发多种有特点的“研学旅行”路线,让人们在参观、访谈、体验遂溪农旅的过程中深入了解遂溪的非遗。比如,利用传统的彩扎工艺、古法制糖工艺、蒲织工艺、葛布织造、印染工艺等,打造出高知名度的旅游品牌,进而推动遂溪非遗的保护、传承和发展。

“非遗+影视”

近年来,随着网络视听蓬勃发展和传统文化深入人心,越来越多的影视作品中融入了非遗元素,同时绚丽多彩的非遗赋予了影视作品深厚的历史底蕴与文化内涵,让传统文化在传承中历久弥新。因此,将影视媒介融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中具有重要意义,有利于拓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渠道。

遂溪县的人文旅游公园有着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适合各种类型的电影进行取景拍摄。可以通过数字技术与网络平台,对遂溪“旅游+农旅”进行展示与宣传;在影视作品中可以加入“醒狮”“游鱼”“东坡荔枝园”“苏二村”“孔子文化园”等内容,打造出有故事、有特色的遂溪品牌。将传统文化和非遗通过二次创作、艺术化呈现,让千百年的文化焕新,搭建起非遗与观众之间的桥梁,守护非遗,传承非遗。

遂溪非遗与农旅融合的发展路径

升级农业产业生态园区经营模式

遂溪文化旅游生态园管委会要与各个村庄村委会密切配合,不断地对园区的管理方式进行大胆的创新,以遂溪各个乡镇为依托,以天然的自然条件为基础,开发生态观光园。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则,对遂溪县的古村遗迹进行修缮,加强文化生态建设,促进乡村经济发展。

整合非遗和农业旅游资源

作为“全国第一甜县”“中国醒狮之乡”,遂溪县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并一直十分注重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在传承创新中展现非遗光彩,整合非遗和农业旅游资源,打造地方非遗品牌,延续历史文脉,坚定文化自信,推动遂溪地方特色产业发展。

培养更多的非遗传承人

面对非遗传承的严苛要求,大浪淘沙之后,能以过硬的本事担得起“非遗传承人”称号的人屈指可数。因此,培养更多的非遗传承人迫在眉睫。

首先,在政府层面,要从全局把握,从代表性项目着眼,从传承人认定和制度入手,对非遗传承人培养形成政策支持。

其次,在社会层面,要加强对非遗的科普教育,尤其要“从娃娃抓起”,建立非遗教育基地,让更多的孩子对非遗产生兴趣。非遗要“火起来”,更要扩大市场,积极拥抱新技术,使非遗焕发新的生机。

最后,引导社会力量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充分发挥行业组织作用,形成有利于保护传承非遗的体制机制和社会环境也很重要,如支持行业协会组织开展非遗实践和研学活动,在职业学校开设非遗保护相关专业和课程,鼓励非遗走进校园,建设一批非遗传承教育实践基地。

综上所述,随着时代的发展,遂溪的传统文化受到了现代文明的冲击,如果不加以保护传承,它就会逐渐走向衰落,甚至消失在历史长河中。农业生态园是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它应该与社会各界建立起广泛的合作关系,并利用自身优势,将各种资源整合起来。此外,相关部门必须深刻认识到非遗的重要性,制定非遗与农旅融合的发展策略,对遂溪本土的非遗资源进行深度挖掘,立足于消费者的精神需求,以情感体验、人文情怀为基础,以传统文化为核心,以市场为导向,以“文”“旅”为核心,延伸“文、农、旅”产业链,推动地方农业、旅游经济的发展。


2021年度青年创新人才项目(哲学社会科学)乡村振兴战略专项课题,课题名称:“艺术赋能”引领乡村振兴——遂溪非遗文化元素融合文创助力农业品牌升级,项目编号:ZJYZQN202104。

站群导航
版权所有:《文化产业》杂志社    纠错电话:0351-4120998 邮 编:030001
地址:山西省太原市迎泽区柳巷南路云路街2号  投稿邮箱:whcytg@163.com

晋ICP备2021019266号-1 | 国内统一刊号 CN 14-1347/G2 | 国际标准刊号 ISSN 1674-3520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 1400004000083 | 邮发代号 22-415 |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12377



本站点信息未经允许不得复制或镜像

www.whcyzzs.cn copyright 2017-2025

技术支持: 苍鼎天下 | 管理登录
分享按钮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