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 文章
搜索
首页 >> 期刊中心 >>文史博览 >> 高校图书馆学科化服务创新实践
详细内容

高校图书馆学科化服务创新实践

时间:2023-08-31     作者:康涛【原创】

高校图书馆是高校重要的教育资源与信息资源中心,能为学校的教学和科研提供文献信息保障服务,是高校进行学术研究和社会服务的重要支撑。目前,我国高校图书馆学科化服务还处于探索阶段,许多高校在实践过程中探索出许多成功经验,也暴露出一些问题。现对国内几所知名高校图书馆学科化服务的创新实践进行分析与总结,以期为国内高校图书馆开展学科化服务提供有益借鉴,促进我国图书馆学科化服务的健康发展。


学科化服务的内涵

学科化服务是指高校图书馆以学科专业为基础,以用户需求为导向,通过有组织、有计划的学科信息资源建设与服务,为读者提供个性化、深层次的知识信息服务。学科化服务是图书馆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它是基于信息资源和技术支持的个性化服务,与传统服务相比具有以下特点。

第一,学科化服务强调以用户为中心,以学科专业建设为导向。学科化服务强调学科馆员与用户之间的互动交流与协作,使学科馆员在充分了解用户信息需求的基础上,整合、组织、管理和利用图书馆资源,提供深层次的信息服务。图书馆通过“以人为本”的人性化、个性化和数字化的图书馆信息服务满足用户需求,提高用户满意度。

第二,学科化服务强调以知识内容为核心。图书馆学科化服务将图书馆员视为知识内容的提供者,以学科专业知识内容为中心打造相关信息资源库和数据库,并对这些资源库与数据库进行整合、加工和管理。

高校图书馆学科化服务创新的重要意义

学科化服务是以用户为中心的一种服务方式,它通过研究用户的需求为用户提供更加符合个性化的信息资源。学科化服务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意义。

第一,提高学科馆员的素质。学科馆员要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对不同学科的发展趋势和需求进行研究,了解读者的需求,在此基础上提供更具针对性的信息资源。通过对用户需求进行研究,不断提升自身的知识储备和信息资源整合能力,从而更好地为学科建设提供服务。

第二,增强信息服务能力。高校图书馆要紧跟时代发展步伐,通过不断提高自身服务水平增强信息服务能力。在新时代背景下,高校图书馆要打破传统信息服务模式,改变服务方式和手段,通过加强学科化管理、应用先进技术等方式为用户提供更加优质的信息资源和服务。

第三,促进学科建设发展。高校图书馆是学校开展教学科研活动重要的信息资源中心,它在促进学科建设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开展学科化管理和服务工作,可以为学校学科建设提供更多有价值的参考资料和信息资源,促进学校学科建设更好地发展。

第四,增强高校的教学科研实力。学科化服务是高校图书馆为适应现代教育事业发展需要而产生的一种新的服务模式,它是对传统图书馆服务模式的一种延伸和拓展。高校图书馆学科化服务能够增强高校的教学和科研实力,促进高校教育事业的发展。高校图书馆学科化服务能够有效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通过图书馆学科化服务,高校学生可以对教师所教授的课程内容有一个更深层次的了解。同时,通过对教师所教授课程内容的研究,学生可以更好地掌握所学知识,并将知识应用于实践中。通过分析科研人员的研究成果和知识结构,图书馆能够帮助科研人员确定研究方向,进而更好地开展研究工作。

国内高校学科化服务创新实践的案例

国内高校图书馆学科化服务的实践已有20余年,并取得了一定成效。下面选择其中几个典型案例进行分析,以期为国内高校图书馆学科化服务创新实践提供借鉴。

案例1:清华大学图书馆构建“图书馆+”学科化服务模式

清华大学图书馆始终坚持“服务育人,育人服务”的宗旨,形成了“图书馆+”学科化服务模式。“图书馆+”学科化服务模式的基本思路是将图书馆和学科专业紧密结合,将文献信息资源优势、用户需求与学科专业优势相结合,以学科馆员为依托,构建集资源建设、信息支持、学术交流等功能于一体的“图书馆+”学科化服务体系。清华大学图书馆从2009年开始探索学科化服务,逐渐形成了以“图书情报”“信息检索与利用”“资源建设”和“信息交流”为主要内容的学科化服务体系。清华大学图书馆认为,学科化服务体系是以图书情报专业为依托,整合学校各项资源,面向教师、学生等读者开展的基于知识管理的咨询服务。

案例2:浙江大学图书馆实现“图书馆+”与“学术报告”深度融合

浙江大学图书馆于2010年提出“五大服务”战略,其中“图书馆+”指的是“图书馆+学科服务”,其将传统的图书借阅、文献检索和信息咨询等传统学科服务拓展为与高校各学科专业深度融合的多维、交叉、个性化学科服务。“图书馆+”是基于高校图书馆用户的需求,结合高校科研工作实际,将信息、知识与情报进行整合,开展深入研究的一种新型学科化服务模式。“图书馆+”与“学术报告”深度融合后,可以为用户提供全方位的文献信息资源保障,并根据用户需求提供个性化、定制化的知识信息服务。

高校图书馆学科化服务创新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高校图书馆工作人员服务意识淡薄

学科化服务是一种深层次、高质量的信息服务,需要高素质的人才作为支撑。但是,目前高校图书馆在学科化服务的人才队伍建设方面还存在较大不足,大多数图书馆员缺乏学科服务意识,没有将学科化服务作为一种自觉行动。由于对学科化服务内涵的认识不到位,图书馆员在实践中也没有真正认识到学科化服务的意义和价值,没有真正将学科化服务融入日常工作中。由于学科馆员缺乏相关专业知识和信息技能,以至于其无法及时掌握最新的技术和信息动态,不能及时为学科用户提供有针对性的、高质量的信息咨询和文献检索服务。

学科馆员缺乏沟通交流

学科馆员在高校图书馆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他们不仅要做好校内科研活动的信息咨询和文献检索工作,还要做好校外用户的信息咨询和文献检索工作。但是,由于缺乏必要的沟通交流,馆员无法及时了解到校外用户对图书馆资源的需求情况,这影响了学科化服务的质量。

学科化服务没有形成标准和规范

学科化服务是一种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智能化的综合性信息服务活动。它是图书馆以用户为中心,通过调查用户对文献资源、信息技术设备、相关政策等方面的需求,形成一个系统化方案,然后再根据方案为用户提供相应的文献资源和技术设备服务。但是,目前国内高校图书馆的学科化服务还处于摸索阶段,没有形成统一的标准和规范。学科化服务涉及文献资源建设、信息技术设备应用、信息资源管理以及馆员素质提升等多方面内容,其内容庞杂,如果不进行规范化建设,会造成杂乱无章的局面。

高校图书馆学科化服务创新实践优化路径

明确学科化服务理念,树立“大服务”观

“大服务”观是指高校图书馆应站在学科发展的角度,整合校内资源,为学校教学科研和学科建设提供全方位的支持与服务。高校图书馆“大服务”观包含两层含义。一是服务对象广。作为学校知识创新和文化传承的重要基地,高校图书馆必须面向全校师生提供学科化服务,形成以学科馆员为核心,学科馆员与馆员、馆员与学生的“三员”联动机制。二是服务内容广。高校图书馆要通过主动参与学科建设,推动学校重点学科、新兴学科建设;通过推动师生参与学科研究,提供学科化知识服务;通过推进师生参与课题研究,提供专业情报服务;通过加强图书馆自身建设,提供智慧化信息服务;通过加强对自身的宣传和推广,推动师生对图书馆的了解和认同。

高校应充分认识到学科化服务对学校发展的重要性,并以“大服务”观为指导,明确“以用户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具体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树立以用户需求为导向的学科化服务理念;二是明确以提升用户满意度和增强用户黏性为核心的学科化服务目标;三是建立以知识创新和文化传承为使命的学科化服务定位;四是明确以图书馆转型升级为目标的学科化服务思路;五是建立以信息素养教育为核心的学科化服务内容。

构建学科馆员团队,提供个性化的学科服务

学科馆员制度是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的核心,是学科服务工作的关键环节。在这一制度中,学科馆员代表图书馆为高校的教学、科研工作提供深层次的服务,包括为教师及学生提供科研课题的跟踪服务,为教师、研究生和本科生提供信息素养教育服务,以及为学科建设和科研提供文献信息保障服务。因此,高校图书馆应建立一支由学校教学、科研管理部门人员组成的学科馆员团队。

这就需要相关工作人员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专业能力,这样才能为高校图书馆学科化服务创新提供坚实的基础。高校也必须不断加大对工作人员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训力度,定期组织其学习学科化专业知识与图书管理相关知识,并对其进行考核,检验其学习成果,只有这样,才能为高校图书馆学科化服务创新工作的开展提供更多更好的帮助。

依托大数据平台,构建学科资源数字平台

高校图书馆可以利用网络技术等建立学科服务平台,为用户提供更加便捷的服务,使用户更加轻松便捷地获取信息。在构建学科服务平台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学科用户的需求,为他们提供个性化的学科导航系统。例如,可以针对某一个专业领域构建一个学科服务平台,其中可以包括该专业领域所有相关的文献资源,继而对这些文献资源进行有效整合。接下来,可以在这个平台中添加学科导航系统,为用户提供更加方便快捷的服务。此外,还要构建一个专门的学科导航系统,在这个系统中为用户提供专门的学科资源导航服务,包括该学科相关的文献、期刊、学位论文以及学术会议资料等。对这些文献资料进行有效整合,然后通过检索功能为用户提供更加高效便捷的服务。

服务效果评估,优化学科化服务模式

建立高校图书馆学科化服务模式是为了更好地开展学科化服务工作。在实践过程中,还需要对服务模式进行评估,以此不断优化学科化服务模式。要想保证学科化服务持续改进,就要建立一套完整的用户反馈机制,包括需求分析到需求满足的全过程,并将此作为评价学科化服务效果的重要依据。在此基础上,用户反馈机制能够为学科化服务模式的不断完善提供重要支撑。同时,还要建立“用户需求调查问卷”和“用户反馈信息”两个反馈渠道,由学科馆员对收集到的所有反馈信息进行分类整理和统计分析,并向各部门负责人汇报结果。根据用户调研结果,学科馆员可以针对目前的学科化服务模式提出改进建议。

规范学科服务,建立交流机制

高校图书馆应该建立标准化、规范化的学科化服务模式,促进学科化服务工作有序开展。首先,各大高校应该加强对学科馆员队伍建设的重视程度,通过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和考核制度等,促进学科化服务工作的有序开展。其次,各大高校图书馆应该合理配置资源,加大对馆藏文献资源的建设力度。图书馆应该积极与院系进行沟通协调,充分利用学校丰富的教学资源和馆藏资源,并根据学科专业设置、学生学习需求等制订馆藏资源建设计划。同时,图书馆还要定期对馆藏文献资源进行调整更新。

高校图书馆要加强对重点学科专业文献资源的建设力度,为用户提供个性化、多元化的服务。在开展学科化服务的过程中,学科馆员要深入院系和重点专业,了解用户的需求和使用情况。在此基础上,学科馆员要与院系、专业教师进行沟通交流,了解其研究方向和科研动态;要与教学、科研人员进行深入交流,并掌握学生的需求。

加大宣传力度

在开展学科化服务工作的过程中,应该加大宣传力度,让图书馆用户充分了解图书馆的服务内容,以满足其个性化需求。各大高校图书馆可以通过开展专题讲座、设立宣传栏等方式向师生宣传学科化服务的内容,提高师生的参与热情。具体可以通过学校网站、微信公众号等平台,向师生介绍图书馆学科化服务的工作内容,包括图书检索、馆藏资源介绍、学科馆员介绍等。在宣传过程中,图书馆应将重点放在如何增进学科馆员与用户之间的联系上,要积极宣传学科化服务的优势和作用,使其成为用户获取文献资源的重要途径。

综上所述,高校图书馆开展学科化服务是一个不断探索、不断完善的过程,高校图书馆应从自身实际出发,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加强与院系的联系与沟通,主动了解学科建设的需求,积极参与院系的教学科研工作,为学科建设提供更加全面、及时、有效的信息保障。同时,在学科化服务过程中,还应注重与院系的信息团队进行合作,为用户提供更好、更有针对性的服务,从而促进高校图书馆学科化服务水平的提高。此外,还应加强对学科化服务人员的培训和管理。

站群导航
版权所有:《文化产业》杂志社    纠错电话:0351-4120998 邮 编:030001
地址:山西省太原市迎泽区柳巷南路云路街2号  投稿邮箱:whcytg@163.com

晋ICP备2021019266号-1 | 国内统一刊号 CN 14-1347/G2 | 国际标准刊号 ISSN 1674-3520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 1400004000083 | 邮发代号 22-415 |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12377



本站点信息未经允许不得复制或镜像

www.whcyzzs.cn copyright 2017-2025

技术支持: 苍鼎天下 | 管理登录
分享按钮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