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 文章
搜索
首页 >> 期刊中心 >>学术研究 >> 明代常熟县学碑刻的考察
详细内容

明代常熟县学碑刻的考察

时间:2023-09-08     作者:何心钰【原创】

常熟县学创始于宋,延续至明。常熟县学碑刻内容丰富,据不完全统计,明朝的常熟县学碑刻有四十八种,其中,现存碑石约有二十一种。常熟县学碑刻不胜枚举,包含禁约与题名碑、县学重修碑、像赞图像碑等,此外,还有遗泽碑、阿。碑刻现多存于文庙,也有一部分存于常熟市碑刻博物馆。常熟县学碑刻的书法、绘图、篆刻、文学等方面的价值都很高,它对研究常熟历史有着重要作用。


明代常熟县学碑刻情况概述

常熟县学

常熟地处江南,境内水网密布,明沈玄曾言其“七溪流水皆通海,十里青山半入城”。此外,常熟又因当地虞山是我国古代吴国第二代君王仲雍(又称虞仲)的葬地而简称“虞”。夏商时期,常熟地域为古扬州属地;秦统一中国后实行郡县制,常熟地域属会稽郡吴县;后常熟经历多次地理属地变迁,宋朝时常熟属两浙路平江府,元代元贞元年(1295)常熟县升为常熟州,至明洪武二年(1369)又复降为县,隶属苏州府。

在《常熟儒学碑刻集》中,吴讷在《常熟县儒学新建尊经阁之记》中有言:常熟县学,首创于宋之至和,重建于端平之初,左庙右学,大成殿后有言公祠,祠右有明伦堂。由此可见,早在宋朝,常熟就有了县学。常熟县学亦可称为庙学、儒学,作为宋元明清四朝孔庙的常熟文庙,也是南宋年间常熟县学的所在地,在常熟的历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关于常熟文庙之创立,史书并无记载。南宋著名思想家魏了翁的重建(常熟)县学撰记称:“常熟县学之始,图乘放失,仅有屋梁,书至和纪年,余无所考。”由此可以推断,常熟文庙大约创立于北宋仁宗至和年间,初时有大成殿、明伦堂等建筑。常熟县学历史悠久,其文庙历经多次修缮,是常熟兴学重教的标志性建筑,在常熟教育史上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明代常熟县学碑刻

关于常熟的县学碑刻,自明洪武十五年(1382)至明崇祯八年(1635)不到300年的时间里,《常熟儒学碑刻集》中收录的有关明朝的常熟县学碑刻大约有48种,其中,现存碑石者21种,另有一碑仅剩碑首,碑已佚。立碑多处于弘治、嘉靖和万历年间,并以万历年间最为繁多,有15种;弘治和嘉靖年间各有9种。现存的有明宣德九年(1434)的《常熟县重修庙学记》,明正统六年(1441)的《重修常熟县儒学之记》,明正统十三年(1448)的《常熟县儒学新建尊经阁之记》,明成化九年(1473)的《常熟县儒学进士题名记》,明弘治十五年(1502)的《常熟县学重建先圣庙记》,明正德元年(1506)的《地理图并跋》《天文图并跋》,明嘉靖三十七年(1558)的《常熟县重修庙学记》《重修常熟县学记》等。这些碑刻目前大多存于文庙碑廊或文庙学宫门附近,也有部分存于常熟市碑刻博物馆。这些碑刻从不同角度反映出了明代常熟尊师重教、礼乐兴盛的历史与风韵。

明代常熟县学碑刻的内容与价值

学者宋佳音言:古代碑刻是我国文物宝库中的一大门类,是中国历史上珍贵的礼俗文化活动遗物,不仅记载着大量文字信息,还是中国书法艺术的重要载体,它起源于先秦,成熟于汉隋,兴盛于唐宋,宋代以后,刻帖之风渐兴,明清时更是普及。明代常熟县学碑刻在整个常熟的历史文化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以丰富的文字信息和精致的书法、绘画艺术,成为研究古代常熟和常熟地方教育的重要史料。

禁约与题名碑刻

苏州自古人文荟萃,姑苏状元,甲冠天下。清代文学家汪琬曾夸赞苏州特产只两样:一是梨园子弟,一是状元。明朝时期,苏州状元共有九人,常熟作为苏州的下属县市之一,自然也是群英咸集。科举人才辈出,不仅从侧面反映出该地政治与经济的发达,更彰显了一座历史名城的深厚文化底蕴。

明洪武十五年(1382),曾有碑刻《生员禁约十二则》一篇,碑文开头即“礼部钦依出榜,晓示郡邑学校生员,为建言事理。本部照得,学校之设,本欲教民为善”。大概说的是生员出榜的事情,同时该篇在开头阐述了家教品性的重要性,指明将此篇十二则禁约附于榜后以及禁约的重要意义。

明永乐年间,常熟知县傅玉良于学门西重建先贤祠。邑人鱼侃等人中了乡试归来,即将赶赴京城参加会试,傅玉良等人前去为他们送行,为了激励他们的士气,傅玉良撰写了《科举题名记》,列书“国初迄今”的所有科目进士和他们的出处情况,此举也改变了自宋嘉熙以来明朝没有题名记的状况,且激励了后人继续撰写,将之传承下去。傅玉良该篇题名记中列举了儒生共69位,其中,进士约13位,这些儒生大多来自东南一隅。明天顺四年(1460),又有章表立《儒学进士题名碑》,涉及大约23人,独作进士,此后题名记也大抵如此。其中有一篇成书于明成化九年(1473)的《常熟县儒学进士题名记》,是明代常熟碑刻中唯一现存的一篇,原碑在邑学西碑亭,现存于文庙碑廊。此碑由南直隶苏州府常熟县人李杰撰写,他是明成化二年(1466)的进士,官至礼部尚书,该篇记录了明朝“设进士科以取天下之才,致天下之治,三年则有司皆合郡邑之士而试之,拔其尤以贡于礼部;又合所贡之士而试之,拔其尤以贡于大廷。上必临轩亲策之,始第为进士”的科举取士规程,并以升进的先后、甲第的等差悉数列举常熟县的进士及其履历。这些题名记、题名碑等都是明代常熟县科举繁盛的直观表现。

县学重修碑刻

明朝时期在苏州下辖的常熟县内,也有许多重修庙学记,其中有一部分已经散佚,如明成化四年(1468)徐有贞撰写的《直隶苏州府常熟县儒学兴修记》;明弘治八年(1495)李杰撰写的《直隶苏州府常熟县重修庙学记》;明万历二十五年(1597)许成器撰写的《重建常熟县儒学西舍碑记》;明崇祯年间的《重造常熟县儒学束庑碑记》,等等。

明宣德九年(1434)杨荣所作的《常熟县重修庙学记》,原碑在邑学戟门内东首,现存于文庙戟门北。本篇碑刻中描写了明朝宣德时期因学宫建筑年久受侵蚀,遭到风雨的摧残,于是有西江罗汝宽斥资修葺,县丞李子廉、主簿郭南等县吏感怀罗汝宽的勤劳用心,自发捐俸禄帮助其修葺。经过重新装修,庙学一改先前颓唐废弃的样貌,还配备了圣贤像,设置了章服、帷幕器用等物,使得庙学得以华彩重放。这次修葺所用的经费完全是出自百姓官员私人的口袋,不曾耗费一文官费,这也反映出了常熟县在明朝繁盛时期的崇文之风。

明正统六年(1441),赵永言撰《重修常熟县儒学之记》,此篇碑文原在邑学明伦堂东首,如今常熟市碑刻博物馆仍有此碑,现存于学宫门东首。历朝以来,常熟都十分注重对文庙的修缮,并在历史上先后对文庙进行了几次重要的修缮,这对于常熟形成崇文重教的历史传统,促进常熟兴学讲学的社会风气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常熟历史上人才辈出,自唐朝到清朝出了约485名进士,其中包括状元8名,榜眼4名,探花5名。

明正统七年(1442),县丞陈澄新建尊经阁,后在明正统十三年(1448)有碑刻《尊经阁记》,即《常熟县儒学新建尊经阁之记》,该碑是由吴讷撰文,张绪书写,吕顺镌刻而成,现存于文庙尊经阁西首。尊经阁即藏书楼,该篇讲述了常熟县学的创立与尊经阁诞生的渊源等,传达了崇儒敬道之情。

除此以外,还有明弘治十五年(1502)的《常熟县学重建先圣庙记》,现存于文庙戟门,庙记描述了修缮孔子庙的有关事迹;明嘉靖元年(1522)的《常熟县儒学义田记》,现存于常熟市碑刻博物馆;明嘉靖三十七年(1558)的《常熟县重修庙学记》《重修常熟县学记》,均现存于文庙。

像赞图像碑刻

在明朝常熟的碑刻中,《子游像赞并序》《曾子像赞》《小孔子像赞》这三幅像赞皆已散佚。就《子游像赞并序》一篇而言,从碑刻原文可见,子游画像位于正中间,右侧有清晰的“子游像”三字字样,画像下方便是完整的一篇子游像赞并序。子游是春秋末期吴国常熟人,是孔子三千弟子中唯一一位自南而北跟随他学习的弟子,“志行卓越,豪杰特立”。像赞碑的刻画与撰写,是一种人物突出的类型,歌功颂德,感怀备至。或笔力遒劲,或淡雅秀美,通过像赞碑,人们不仅可以感受撰碑者的书法风采,也可以通过与碑文相配的画像,赏析当时的绘画水平以及碑刻的艺术价值。像赞碑通过对某一具体人物的刻画,折射出当时的时代背景。

宋代以来,苏州一地科举之盛,执天下人文之牛耳。常熟有着丰富的贤者文化之传统,香火绵延,圣心不断。从唐朝至清朝,常熟县诞生了八位状元,这其中就包含清朝末年颇具影响力的政治家翁同龢。翁同龢的一生可谓丰富多彩,其是状元,曾担任同治帝、光绪帝两位皇帝的老师,同时他也是中国走向近代化的见证者之一,这是以小人物看大历史的重要例证。

除了像赞碑以外,还有一类图像碑刻,其中,明朝相关的有三幅,即明弘治年间的《冠婚丧祭图》,现存于文庙学宫礼门西;明正德元年(1506)的《地理图并跋》,现存于文庙学宫礼门;明正德元年(1506)的《天文图并跋》,现存于常熟市碑刻博物馆。这三幅图像碑刻在《常熟儒学碑刻集》中均有收录。

其中,《冠婚丧祭图》包含《冠礼图》《婚礼图》《丧礼图》《祭礼图》,内容丰富,列举了冠礼、婚礼、丧礼、祭礼中应遵循的礼仪等,包括如冠礼前三日应邀请有贤有德的亲友、冠礼的行进流程、婚礼从迎亲到送宾的各项流程等诸多方面,反映了中国古代重礼的文化传统。

明正德元年(1506)的《地理图并跋》碑高177cm,宽86cm,最初是由杨子器撰写,后来邑令计宗道因前令杨子器所刻的此图日渐磨损,于是手书重刻。前文提到的《冠婚丧祭图》于明弘治十三年(1500)刻在此碑的背面。图像正上方刻有“地理图”三个大字,描绘了一幅内容繁杂的地理一统图,包括各级各层地理建制。

明代的《天文图并跋》碑也是由邑令计宗道手书重刻于明正德元年(1506),此碑高201cm,宽30cm,分为星图和图说两个部分,列二十八宿,介绍了经纬星的含义,更正了先前宋刻天文图的一些不足。与《地理图》一样,图像正上方刻有“天文图”三个字。《中国恒星观测史》指出:“图上从内规至外规,垂直于赤道圆的,亦绘有二十八条宿度线。线末端注有二十八宿宿名及宿度。宿度录自苏州府学天文图,为元丰观测值。这以外的一圈,仿苏州天文图,注有十二次、十二辰及十二州国分野,仅写法略有改变。”这版《天文图》与北宋年间的苏州天文图有着密切关联,潘鼐认为:“此图因苏州天文图碑有误讹而刻。星图按传抄本吴晋太史令陈卓订定的石氏、甘氏、巫咸氏三家星经图镌刻,除极个别多刻外,图上星官名数齐全,符合敦煌《玄象诗》所述,是一份现仅见的中国古典三家古星图。”

明代常熟县的这篇《天文图并跋》碑虽然是临摹作品,但在常熟碑刻历史上有着重要作用。张晓旭《苏州碑刻》言:“据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专家研究,此图是继敦煌《星图》《新仪法要星图》和苏州《天文图》之后又一重要星图,在我国天文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与宋代苏州《天文图》不同的是,该图跋语部分又增加了《史记·天官书》内容。另外,它按照《宋史·天文志》、甘石巫氏《星经》和《新仪法要》提出了一些与宋刻天文图跋语不同的见解。”

除以上内容外,明代常熟县学碑刻还有书院记、遗泽碑、志序、明细碑等。常熟一地历史悠久,文教昌明,底蕴深厚。明宣德九年(1434)的《学道书院记》记载了常熟文学书院的建立与修缮,同时也阐述了碑文作者张洪对旧文学书院改名为学道的理解,探索了“学道”的意义。此外,还有明万历九年(1581)的《文学书院记》等。明万历元年(1573)的《常熟县学三先生遗泽碑》仍现存于文庙礼门;万历末年(1620)的《本石李先生遗泽碑》现存于常熟市碑刻博物馆。笔者根据《常熟儒学碑刻集》的记载发现,三篇志序均完成于明万历三十八年(1610),原存于邑学明伦堂,现均已散佚。

综上所述,明代常熟县学碑刻主要包括禁约与题名碑、县学重修碑和像赞图像碑,也有一些遗泽碑、志序碑等。明朝的常熟县学碑刻有48种,其中现存碑石者约21种,大多分布在弘治、嘉靖和万历年间,以万历年间尤为繁多。通过对明代常熟县学碑刻的研究,可以了解历史上常熟教育的发展情况,如县学学规、学宫修缮、科举题名等,它所蕴含的历史价值十分丰富,对研究常熟历史有着重要作用。

南通大学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项目成果(编号202210304001Z)。


站群导航
版权所有:《文化产业》杂志社    纠错电话:0351-4120998 邮 编:030001
地址:山西省太原市迎泽区柳巷南路云路街2号  投稿邮箱:whcytg@163.com

晋ICP备2021019266号-1 | 国内统一刊号 CN 14-1347/G2 | 国际标准刊号 ISSN 1674-3520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 1400004000083 | 邮发代号 22-415 |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12377



本站点信息未经允许不得复制或镜像

www.whcyzzs.cn copyright 2017-2025

技术支持: 苍鼎天下 | 管理登录
分享按钮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