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 文章
搜索
首页 >> 期刊中心 >>乡村印象 >> 旭日古村文化的传承与反哺
详细内容

旭日古村文化的传承与反哺

时间:2023-09-25     作者:陈志燕 郑薇 黄惠豪【原创】

古村落文化蕴含着先人的人生哲理和“天人合一”的建筑观念,其对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适应有着较强的历史魅力。随着时代的发展,继承与弘扬古村落文化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现从广东省博罗县龙华镇旭日村的发展现状出发,明确乡村振兴为旭日村文化的保护和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契机,阐述乡村振兴与旭日村古村落文化之间的关系,提出旭日村古村落文化发展中的不足,并针对相关问题指出旭日村保护与发展古村落文化的对策。


古村落是人类在长期的农耕文化传承过程中逐步发展起来的,蕴含着大量历史资料和人文景观,为推进城乡一体化和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新的发展思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批农民向城市集中,造成了乡村“空心化”,这也使得古村落文化不断凋敝甚至流失。乡村文明是中华民族文明史的主体,目前,如何对其进行有效保护这一问题亟待解决。在提出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下,我国古村落文化的传承与反哺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过程中,既要努力改善农民生活,又要以古村落文化和乡村旅游为依托,推动城乡文化融合。

博罗县龙华镇旭日村发展现状

旭日村的完整性遭到破坏

近几年,随着旭日村村民收入的增长,他们开始对房屋进行整修,逐步使之向现代化方向发展。在城市建设和发展的需要下,人们逐步对老建筑进行改造,使其失去了古建筑的原貌。众所周知,对古建筑进行保护,需要一批在建筑构造、造型方面有较高造诣的专家,有针对性地对老建筑进行结构和造型设计。由于缺乏专业的古村落保护人员,再加上对古建筑的价值认识不足,旭日村很多珍贵的古建筑被忽略。

旭日村“空心化”严重,缺乏发展动力

很多古村落都是名副其实的“空心村”。据调查,博罗县龙华镇旭日村由蔚园、东园等7个村民小组组成,目前有400户人家,户籍人口2112人。但采集数据显示,常住人口仅有311人,绝大部分是18岁以下、60岁以上的人口,很多老年人、妇女、儿童留守农村。受年龄、技术等因素的制约,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社非常困难;再加上农村大量耕地被废弃,使得农村本就落后的生产功能受到削弱,这也对农业技术的推广和应用造成了很大的不利影响,对农业现代化造成了很大阻碍。

旭日村古村落文化日益凋敝甚至流失

当地政府坚持按照“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方针,把当地有历史价值的古房屋、古祠堂规划保护起来,核心规划保护区范围面积达365亩,由此有效控制了村民的乱搭乱建,对古村落的保护利用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但是,很多宣传资料由于年代久远、纸张陈旧、文字泛黄等,展示得并不明晰完整。同时,只有较少的专门人员和部门来搜集这些有价值的历史物品,以至于出现了文化传承难和断层现象。

旭日村文化保护意识不足

我国很多古村落都流传有民间传说,古村落所蕴含的中国传统文化印记具有不可替代的时代价值。博罗县龙华镇旭日村也不例外,例如,龙华大鼓、上灯仪式、做会等民俗历史悠久且富有特色,体现了当地深厚的文化底蕴。其中,龙华大鼓还是广东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在对旭日村进行开发时,除了要追求经济利益外,还需要重视对旭日村的保护,以及对其文化的传承和反哺。当前在开发旭日村的过程中,人们对文化保护的重视程度还不够,对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还没有形成系统化、科学化的理念。

旭日村文化传承发展与乡村振兴战略的联系

旭日村文化是推动“乡村振兴”发展的重要力量

首先,旭日古村有400多年历史,现存古民居建筑600多处,仅一个村落便有3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被誉为“岭南古民居建筑之典范”。古村落文化的稀缺性、不可再生性和增值性使其成为多元文化中最有代表性的文化资源。

其次,在旭日村文化中,乡愁文化的承载力很强。不论对于农民来说,还是对于大部分城镇居民来说,乡村都是他们心灵的寄托之所。乡村要既能让原住民“走出去”,又能让他们“回来”,让他们的身体和灵魂都有处安放。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许多青年离开家乡,只有春节期间才回家过年,而那些“孝”“忠”“义”等伦理思想和婚丧嫁娶的民俗,自然而然地就变成人们的一种情感寄托。旭日古村还保存了击鼓迎新、上灯、做会等大量富有特色的民风民俗,传承有序,底蕴厚重。旭日村的文化魅力会激发游子对故乡的认同,促使游子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家乡的建设。

最后,旭日村文化为实现乡村振兴提供了灵活的治理方式。旭日村文化中的“忠孝善美”深入人心,建立的乡规民约是在乡村治理过程中逐渐形成的默契。在乡村建设中提倡礼治以维持乡村秩序是可行的,具体而言,可以借助大家约定俗成的习惯,以柔性管理代替强制管理,以朴素的乡村传统文化构建和谐秩序。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大力弘扬古村落文化

乡村振兴战略是中国乡土文化复兴的一个重大举措。首先,乡村振兴战略可以助力文化产业增加文化附加值,让公众从产品或服务中直接感受到文化。其次,有助于构建“双向型”乡村文化共同体。乡村文化共同体的构建更多的是社会成员在价值观念上趋于一致的一种自然而然的结果。在推进乡村振兴的过程中,乡村文化共同体通过建立以血缘关系和亲缘关系为纽带的社交网络实现“由上而下”和“由下而上”递进式双向推动。最后,建立文化和旅游的“共生”结构。乡村文化所蕴藏的丰富的物质文化遗产与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乡村文化产业的主要构成要素,能促进资源间的有效整合,从而促成文化“连锁反应”。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也可以为文化与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提供技术支撑,加速科技成果的转化,运用人工智能赋予传统文化以生命,突破开发特色体验的客观限制,增强文化的影响力,推动乡村发展。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古村落文化传承与反哺的思路和方法

加强教育与宣传,深化文化传承

要想对旭日村进行保护和发展及文化的传承和反哺,就要充分运用新媒体等媒介对其艺术价值、历史典故、民俗文化等进行传播,以扩大其知名度和影响力,全方位吸引广大群众参与到保护与发展旭日村文化的事业中,共同传承乡村历史记忆,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在此基础上,还可以与高职院校合作,建立艺术、自然、历史、农业等方面的教学科研基地,让人们感受古村落的历史文化魅力。比如,以旭日村的美术资源为依托,开设“写生室”,让学员们在进行美术创作的同时,提升对文化遗产的认知度,从而推动传统古村落文化保护和传承共同发展繁荣。结合龙华镇山前荔枝产业、龙华国字号古村落——旭日古村等项目,整合全域优质农业资源与文旅资源,完善镇域旅游规划,推进农旅融合,打造独具特色的龙华镇乡村旅游精品线路。通过让游客参与森林绿化、生物区体验、古道保护、房屋建造、文化体验等丰富而又趣味横生的探索体验活动,让游客更好地了解当地的生态环境与文化传承,更好地实现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旭日村文化的传承与反哺。

加强顶层设计,复兴传统文化,实现文化传承

1.以价值观为指引对古村落进行统筹规划

在统筹城乡发展的同时,坚持对地方文化的保护与传承,使地方民众产生强烈的归属感,形成极大的凝聚力。应当通过外部统一规划,促进内外部结合以及现代与古代的融合,持续推动城乡生活和文化融合,推动乡村振兴,进而更好地保护古村落的完整性。

2.乡村社会管理与人才引进

健全人才引进与培训机制,更好地引导大众认识旭日古村落。古村落要建立完善的基层治理体制,从而使其既能增加居民收入,又能对古村落进行文化传承与反哺。同时,随着古村落保护工作的持续推进,当地政府应给予更多关注,加强对当地居民和外来游客的古村落文化教育,让居民和游客充分了解古村落文化传承的重要性,并以自身带动周边,促使更多人主动保护古村落文化。同时,地方基层组织必须对当地风俗习惯有充分的了解,对乡村治理体制进行创新,持续提升乡村管理者的素质和能力,鼓励他们更好地指导居民对古村落进行保护和传承。此外,在进行保护和传承古村落文化时,要以居民的意见和建议为基础,从而更好地满足居民的生活需要。

构建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古村落文化传承与反哺方式

运用数字化技术挖掘和提升古村落的文化价值,以此实现对古村落文化的模仿、转换与创新,丰富古村落的表现形式。突破地域的限制,运用数字技术对古村落进行线上宣传,推动古村落文化的广泛传播。立足于科技帮扶和古镇3D建模技术服务等多种多样的科技服务,促进旭日村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助推旭日村实现乡村振兴。运用VR、AR、MR等数字化技术,创新静态展示等传统展示方法,以恢复并重现古村落的文化面貌。通过分析用户的浏览、搜索、注册、交易等行为,推动以数据和情景为导向的沟通,挖掘用户的兴趣爱好,并根据地点进行场景匹配和个性化内容推送;利用数字技术,让用户获得选择权和控制权,改变用户以个人兴趣为基础的内容和形式交流,增强其关于旭日村落文化传播的互动性。在此基础上,借助数字化技术的整合与创新,构建旭日村文化传播网络。

因地制宜传承古村落的传统文化

举办具有当地特色的龙华大鼓、上灯仪式、做会等民俗活动,因地制宜地从加强宣传、增强旭日村的知名度入手,依托庙会的传统习俗把民俗表演、传统美食和旅游商贸融为一体。运用陈百万故居和与其有关的趣事,力求形成自己的特色,吸引游客。挖掘本土文化品牌、旅游品牌、农产品牌,将乡村人文景点、自然景观连点成线,打造乡村旅游精品线路。

以“忠孝善美”建设为主线,探索乡风文明新思路

提升乡村的气质和内涵,铸乡风文明之“魂”,引乡村振兴之“路”。弘扬忠义文化,厚植家国情怀。开展“忠义”文化活动,深入挖掘旭日村的“忠义”与爱国精神传承,确立“忠义”文化为引领的文化建设,在弘扬“忠义”文化的过程中,厚植家国情怀,传承孝德文明,培育孝道文化。让孝文化进乡村、进社区、进企业、进校园,走出一条以孝治村、文化兴村、媒体联动、精准助力的道路,力求以孝文化为乡村振兴赋能;传承和谐向善,坚守友爱互助。深入挖掘旭日村的“和谐向善”文化,特别是其文化内涵和独特的历史价值;传承我国“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的传统美德;将龙华大鼓文化发扬光大,激发非遗文化的美育活力。以龙华大鼓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为切入点开展乡村美育实践,以美化人,以美培元。依托乡村美育坚定本土文化自信,塑造乡村思想文化体系,激活优秀传统文化,丰富乡村文化业态,助推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

强化主人翁意识,使居民增收和乡村发展相结合

一个区域的文化在区域发展进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古村落文化是在漫长的历史中逐渐形成的,且其在核心区域维持着相对稳定的文化形态,为此,有必要增强当地人对古村落的保护意识,提升其对文化遗产的敏感性。在旭日村的保护与更新过程中,人们必须充分发挥旭日村的历史文化价值。比如,对于旭日村的古迹,可以通过修缮、改造等方式,将在旭日村发生的历史事件融入建筑中,并由当地居民讲述有关故事,这样既可以使当地居民更好地认识当地文化,还能通过其对外地人的讲解更好地发挥文化对经济的反哺作用。另外,当地小学也可以进行相关教育,让学生从小就了解有关历史文化,从而增强学生对地方文化的认同感。以上措施既能使古村落发挥其历史文化价值,又能产生较好的社会效果,实现乡村振兴背景下文化的传承和文化对经济的反哺作用。

综上所述,乡村振兴之路仍然需要不断探索,要借鉴特色古村落的文化传承与反哺经验,坚持乡村全面振兴,坚持城乡一体化,坚持人与自然的和谐,坚持因地制宜,循序渐进。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古村落的文化传承与反哺使得乡村发展更具生机与活力,这将成为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的典型案例。

站群导航
版权所有:《文化产业》杂志社    纠错电话:0351-4120998 邮 编:030001
地址:山西省太原市迎泽区柳巷南路云路街2号  投稿邮箱:whcytg@163.com

晋ICP备2021019266号-1 | 国内统一刊号 CN 14-1347/G2 | 国际标准刊号 ISSN 1674-3520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 1400004000083 | 邮发代号 22-415 |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12377



本站点信息未经允许不得复制或镜像

www.whcyzzs.cn copyright 2017-2025

技术支持: 苍鼎天下 | 管理登录
分享按钮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