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 文章
搜索
首页 >> 期刊中心 >>学术研究 >> 融媒体背景下陕西文化类节目破圈传播的创新与突围
详细内容

融媒体背景下陕西文化类节目破圈传播的创新与突围

时间:2023-09-28     作者:王雪萍【原创】

融媒体背景下文化类节目的创新发展模式业已成为文艺工作者普遍关注的热点话题,与此同时,国内一些学者也都在不断进行文化类节目的创新发展路径探究;纵观已有探索研究,“文化破圈”已成为文化类节目不断创新发展的题中之义。现聚焦陕西本土文化,探讨陕西文化类节目破圈传播的创新策略,以及如何在媒介融合的背景下把握本土文化发展规律,实现陕西本土文化的圈层突破,进而实现从文化大省到文化强省的战略目标,为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战略的落实添砖加瓦。


近年来,媒介融合背景下文化类节目不断加强创新模式研究,例如,中央电视台的《国家宝藏》《典籍里的中国》以及河南卫视“中国节日”系列节目等都圈粉无数,实现了主流媒体和市场口碑的双赢,有力地推动了文艺节目打破文化圈层壁垒,进而引发了对传统文化价值的有效引导。自此,“文化破圈”成为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圈层”的本质是一种共同体 ,“破圈”的核心在于如何在保持圈层成员间内部团结的同时打破圈层之间因年龄、经历、兴趣、社会活动等不同出现的壁垒,扩大自身的影响力,从而获取更广泛的社会认同。立足陕西,服务本土,文化类节目实现破圈传播的关键在于如何利用媒介融合不断加强的趋势,结合线上、线下资源,在坚持本土文化内核的背景下实现文化破圈传播的视听创新表达。

文化类节目破圈传播案例探析

当下,传统电视媒体作为大众传播媒介,正面临着时代的考验。网络媒体在极大影响传统媒体的同时,也为传统媒体的创作提供了更多可能性。文化类节目承担着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呼唤中华民族集体记忆的重要作用,冲破圈层壁垒、实现破圈传播的目标迫在眉睫。近年来,我国涌现出一批优质文化类节目,例如河南卫视“中国节日”系列节目、中央电视台《国家宝藏》《故事里的中国》《衣尚中国》、北京卫视《上新了故宫》《我在颐和园等你》、哔哩哔哩平台和河南卫视共同推出的文化剧情舞蹈节目《舞千年》等都成功出圈,不仅突破了圈层的壁垒,还让观众和从业者看到了文化类节目“破圈”传播的可能,这无疑为融媒体时代文化类节目的创新路径提供了借鉴和突破的方向。例如,《典籍里的中国》聚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影视化的方式细腻、生动地讲述了流转在历史长河中的人与事,典雅而又优美;河南卫视的“中国节日”系列文化节目融合创新手段和年轻化视角,打造的《元宵奇妙夜》《端午奇妙游》等节目充分利用各方力量惊艳全网,实现了流量和口碑的双赢;虎年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的歌舞类节目《只此青绿》运用宋代画卷的美学风格搭建舞台布景,舞者的裙摆和头饰互为搭配,展现青绿意境,给予观众全身心美学体验,在一众节目中破圈突围;河南卫视春节联欢晚会坚持本土特色,利用5G+AR技术为观众呈现了活起来的博物馆奇妙夜,在激烈的地方卫视春节联欢晚会角逐中出圈,同时也为春节联欢晚会的创新提供了新的思路。

陕西文化类节目破圈传播的可能性

陕西多样的地域文化资源提供了丰富的生产内容

陕西省作为古都所在之地、丝路之源,同时也是黄河文明的中心区域,是名副其实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点承载区域。历史文化、民俗文化、革命文化、自然风光文化等集聚三秦,文化资源大省地位傲视全国,同时,其也是建设“一带一路”的重要枢纽,可谓占据“地利之便”,这些地利之便为陕西文化类节目的出圈提供了绝对优势;陕西更在此基础上提出了2035年建设文化强省的战略目标。但是一直以来,陕西省媒体工作人员充分利用本土文化资源,创作出优秀的“文化出圈”的节目案例少之又少,这无疑是一大遗憾。近年来,越来越多优秀的文化类节目深耕本土地域文化特色,北京卫视《上新了故宫》、河南卫视“中国节日”系列节目等就是其中的代表。《上新了故宫》聚焦故宫的建筑奇迹和精美绝伦的文物瑰宝,以探秘的形式带领观众沉浸式了解中国深厚的历史积淀,获得了良好的口碑,掀起了一阵现象级故宫文化传播热潮。以此为例,陕西文化类节目也应立足于本土文化,把握文化传播规律,用极具地方特色的文化符号打造本土文艺节目,把陕西文化的价值观念和文化自信传递给观众,实现陕西文化传播的圈层突破。

数字技术的运用带来了全新的创新空间

“数字化时代,以数字赋能全行业的数字化转型。”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数字化建设,作出一系列政策部署并取得了显著成效,数字技术也越来越广泛地运用于各行各业。在数字化时代背景下,数字技术飞速发展,以移动网络为基础的科技应用提供了媒介融合的新平台和新景观,这也为陕西优秀的地方文化传播提供了新机遇。面对这样的机遇,陕西作为“一带一路”的重要枢纽,拥有丰富且具有特色的地域文化资源,其中包含历史文化、革命文化、民俗文化、现代文化、宗教文化、自然风光文化、戏曲文化等。而如何在数字化时代打造“出圈”的陕西文化类节目,把握数字技术给陕西地方文化传播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对陕西高质量发展新篇章来说是一个重要且迫切的时代命题。河南卫视的《唐宫夜宴》就是利用了数字技术的重要驱动力量,采用了5G+AR技术,让“唐俑”穿梭在文物和山水画之间;在数字技术的支持下,《唐宫夜宴》的舞台转换及《元宵奇妙夜》的串场特效实现了现实空间与虚拟空间的交互与融合,产生了奇妙的化学反应,使观众沉浸在文化节目表演的整个过程中。

互联网信息技术提供了更广阔的传播平台

尼克·斯尔尼塞克曾说过:“平台,从最普遍的层面来说,平台是数字化的基础设施,使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群体能够进行互动,它们将自己定位为将不同用户聚集在一起的中介,这些用户包括客户、广告商、服务提供商、生产商、供应商、甚至实物……平台不是从根本上建立一个市场,而是提供基础设施来调解不同的群体。”平台是内容交换的基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促进了媒体行业的变革。网络媒体在极大影响传统媒体的同时也为其发展带来了更广阔的平台,其使得丰富的节目内容能够在不同的平台进行多次传播,从而获得更高的关注度,这也为文化类节目的创新和传播提供了新思路。例如,2021年河南卫视春节联欢晚会转变传统思维大胆变革。之前,河南卫视春节联欢晚会仅在电视媒体上播出,然而,传统电视媒体由于受到网络媒体的极大影响,收视并不乐观。于是,2021年河南卫视春节联欢晚会打破平台壁垒,将春节联欢晚会的节目在电视媒体播出后经过二次剪辑,在微博、抖音、哔哩哔哩平台等网络平台进行二次传播,经过网民的多次传播,其点击量不断攀升,很快受到了全国观众的注意。因此,文化类节目要想破圈,就要打破不同圈层的传播壁垒,增加多平台互动对话和交流的可能性。

陕西文化类节目实现破圈传播的路径

打造文化节目品牌,凸显陕西地域文化特色

近几年,全国各地的电视媒体和网络媒体开始尝试制作以文化为主题的节目,有些节目凭借充分挖掘文化底蕴,打造出破圈的文化节目品牌,例如,央视推出的《故事里的中国》《国家宝藏》、浙江卫视推出的《中华好故事》、河南卫视的“中国节日”系列文化节目等。好的品牌是判断节目是否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所在,也是判断其是否具有市场经济价值的标准之一。

陕西文化资源丰富,这为文化节目的制作提供了重要的内容资源。多年来,陕西卫视不断尝试将文化资源转化为具有生命力的媒体内容,《秦之声》《华山论鉴》《我的家乡在陕西》《唐诗风云会》等多档节目虽然形成了特色,但是由于一直未能触及更广泛的群体,因此如何破圈一直是其面临的难题。纵观能够成为精品的文化类节目,不论是节目内容还是表现形式,都体现出中国当代社会主流价值观引领下的本土性特点。河南卫视在创作《龙门金刚》节目时,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河南地域特色进行了很好的结合,“金刚力士”这一形象不仅具备中华文化的精神内核,还能表现出河南省所在的中原地域特色。因此,陕西文化类节目要想实现突围破圈传播,就要在遵循中国当代社会主流价值观的前提下展开对本土文化的深度挖掘,从地方文化资源中汲取养分,发挥地域优势,打造陕西文化类节目品牌,凸显陕西地域文化特色。

借助数字技术创新,把握互联网生态创作特点

技术是人类社会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不断发展的关键推动力。近年来,在数字技术的不断推动下,文化类节目的制作迎来新一轮创新。河南卫视“中国节日”系列节目就很好地利用了数字技术,突破了以往单一的舞台场景,实现了不同时空和地点的场景空间转换。《唐宫夜宴》运用AR+5G技术,将虚拟的唐宫和现实的舞台相结合,沉浸式地刻画了唐俑的生活场景,产生了美妙的化学反应,从而让观众有了全新的观感体验。《洛神水赋》使用水下高清拍摄技术,重现了曹植文学作品中的水下洛神,将枯燥的文字变为可观、可感的灵动表演,镜头跟随演员们的舞蹈,将美轮美奂的场景铺陈在观众眼前。《龙门金刚》运用AR技术最大程度地实现了对龙门石窟的场景复原;为了重现当年龙门石窟辉煌壮丽的场景,主创团队对龙门石窟进行了数字扫描,使用了场景建模、AR等技术手段,将舞台和石窟实景相结合,极具现场感。

文化类节目的核心体现的终究是文化本身的审美特色。传统电视媒体依托人物、场景、服装、道具、灯光和舞美等元素完成节目制作,而融媒体背景下的技术手段更加多样化,人工智能、5G、VR、AR、大数据等技术赋予了节目创作更多可能性,因此,文化类节目的创作也要主动适应发展趋势,借助数字技术不断创新,把握互联网生态环境的创作特色,为观众提供和以往不同的审美体验。

整合多元传播平台,注重现代语境传播环境

媒体融合是在以数字技术、网络技术和电子通信技术为核心的科学技术的推动下,通过合作并购和整合的手段,实现不同媒介形态的内容融合传播,渠道融合和媒介终端融合的过程。长期以来,传统媒体生产的节目内容传播往往局限在传统媒体平台上,这导致很多优质节目内容无法突破传播壁垒。而在融媒体背景下,多元化传播平台为观众提供了现代化传播语境,更具交互性、时效性和参与性,其将久远的历史传奇和故事以大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呈现在当今通俗的文本之中,极大地增强了传统媒体在新传播语境中的亲和力和感染力。例如,河南卫视“中国节日”系列节目在创新内容的同时,利用各平台的优势形成全媒体传播矩阵,节目播出前就通过“#唐小妹征名#”“#全民当编剧#”等网络话题活动,调动观众的积极性和参与性,使得文化类节目以更加亲和的姿态融入年轻观众的话语体系,实现与观众的交流互动。在节目播出后,相关工作人员再剪辑成短视频在哔哩哔哩平台、微博等社交平台播放。据统计,《唐宫夜宴》相关短视频播放量超过20亿,相关话题阅读量超过10亿。

文化类节目在媒体融合背景下正逐渐向着年轻化、碎片化的网络视频平台靠拢。网络平台具有鲜明的交互性和参与性。越来越多的文化类节目在播出之前,会根据节目内容选择性地将精彩片段以短视频的形式进行碎片化传播,以有效提升节目的影响力和互动性。文化类节目凭借天然的亲切感具有广泛的审美趣味性,能使受众持续产生心理期待和满足感,从而助力节目出圈。

综上所述,从我国文化类节目的发展历程可以看出,不同时期的文化节目满足了特定时期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具有特定时期的时代烙印。在融媒体时代,陕西文化类节目若想出圈,不仅需要在内容创作上不断创新,还需要在技术和传播方式上积极主动地迎合时代变化和趋势,走内容本土化与个性化、技术时代化、传播平台多样化的多维度创新融合之路,打造具有陕西特色的本土文化类节目,把陕西文化的价值观念传递给更多的观众,只有这样,才能推动陕西文化传播圈层突破。


本文系西安培华学院2021年度校级科研项目“融媒体背景下陕西文艺节目‘文化出圈’的创新性路径探究”(编号:PHKT2120)研究成果。

站群导航
版权所有:《文化产业》杂志社    纠错电话:0351-4120998 邮 编:030001
地址:山西省太原市迎泽区柳巷南路云路街2号  投稿邮箱:whcytg@163.com

晋ICP备2021019266号-1 | 国内统一刊号 CN 14-1347/G2 | 国际标准刊号 ISSN 1674-3520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 1400004000083 | 邮发代号 22-415 |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12377



本站点信息未经允许不得复制或镜像

www.whcyzzs.cn copyright 2017-2025

技术支持: 苍鼎天下 | 管理登录
分享按钮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