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 文章
搜索
首页 >> 期刊中心 >>学术研究 >> 非遗地居民文化+旅游: 深度融合,双向赋能
详细内容

非遗地居民文化+旅游: 深度融合,双向赋能

时间:2023-10-24     作者:苏丽婷 薛学义【原创】

打造旅游品牌形象是提升城市旅游品质的重要举措。将非遗地居民文化与旅游品牌形象深度融合,既能提升非遗文化的传播效果,也能更好地打造城市旅游品牌形象。现以德化窑址为例,探讨非遗地居民文化与旅游品牌形象深度融合策略,并从遗产地宣讲推广,品牌创建引入居民参与、大中小学的共同参与和政府鼓励扶植等方面提出建议,希望促进非遗地居民文化与旅游品牌形象的深度融合。


非物质文化遗产地保护和发展的重要性

非物质文化遗产地作为人类文明的瑰宝,具有极高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保护和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地意义重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传承历史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地是各国历史文化的缩影,通过保护和发展这些遗产地,有助于传承和弘扬各民族、地区独特的历史文化,有利于后代更好地认识和理解人类历史,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

第二,促进国际交流与合作。非物质文化遗产地作为全球公共文化资源,有助于促进各国之间的文化交流与合作。保护和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可以加深各国对彼此文化的尊重和理解,促进文化多样性,为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作出贡献。

第三,提升国家形象。保护和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地有助于提升国家国际地位和形象。一个国家对自身文化遗产地的保护和发展体现了其对文化传承的重视程度,有助于树立良好的国家形象,提高国际社会对该国的认可和信任。

第四,促进旅游业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地具有极高的旅游价值,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参观。保护和发展这些遗产地可以提升旅游业的品质,为国家带来经济效益。旅游业的发展也有助于提高当地居民的生活水平,促进地区经济发展。

居民参与对遗产旅游品牌形象的影响

居民参与的正向作用

首先,在情感上,居民对当地文化遗产资源有着深厚的情感认同,他们愿意参与到遗产旅游品牌形象的传播和推广活动中。作为遗产所在地的居民,其能够将本土文化的精髓传递给游客,进而使游客对遗产旅游目的地产生浓厚的兴趣。

其次,在行为上,居民参与遗产旅游品牌形象的塑造和传播活动有助于更好地保护和开发非遗。通过分享非遗故事、举办非遗相关活动等方式,居民可以将非遗传播给更多游客,为非遗保护和开发提供强大支持。同时,居民还可以给游客提供更加贴心、专业的旅游服务,使其获得更好的旅游体验,从而更好地塑造遗产旅游品牌形象。

居民参与带来的经济效益

在市场经济的驱动下,居民自发参与保护和传承非遗的行为有助于减轻政府在非遗保护和传承方面的压力。遗产旅游作为一种特殊的旅游形式,其核心价值在于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居民作为当地文化的传承者和实践者,积极参与保护和传承非遗活动有利于为遗产旅游品牌形象注入独特的文化内涵,从而提高旅游目的地的吸引力。

随着遗产旅游品牌形象的不断提升,游客数量逐渐增加,旅游业、餐饮业和其他相关产业也得到了发展,这为地区经济发展带来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在市场经济背景下,一方面,居民参与遗产旅游品牌形象的塑造和传播活动可以获得经济收益,从而调动更多居民的参与积极性;另一方面,遗产旅游目的地知名度的提高将会吸引更多游客前来旅游,从而进一步推动地区经济发展。

德化历史区位和影响

德化位于中国福建省中部,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资源。德化的地理位置和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为其发展全域旅游提供了独特的优势。通过发展全域旅游,可以有效提升德化地区的经济效益,促进德化地区经济可持续发展。

德化地区不仅是德化瓷器的生产基地,还拥有大量古建筑、民间艺术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等。全域旅游是指在一定区域内,以旅游业为优势产业,通过对区域内经济社会资源尤其是旅游资源与相关产业等进行全方位、系统化的优化提升,实现区域资源有机整合、产业融合发展、社会共建共享,以旅游业带动和促进社会协调发展的一种新的区域协调发展理念和模式。在全域旅游背景下,德化地区可以充分利用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将各类旅游资源有机结合起来,实现旅游业与其他产业的协同发展。德化地区发展全域旅游的关键在于整合和开发各类旅游资源。

首先,德化地区应充分挖掘其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如德化瓷器、古建筑、民间艺术等,并将这些资源与旅游产品结合起来,为游客提供更好的旅游体验。其次,德化地区还应开发自然资源,如山水景观、温泉等,打造一系列自然风光旅游路线,吸引更多的游客。最后,德化地区还应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旅游服务体系,提升游客的旅游体验。

以德化为例简述目前保护地遗产旅游品牌形象建设面临的困境

对保护地的保护没有引起人们的共鸣

以德化为例,当前保护地遗产旅游品牌形象所面临的困境之一是对保护地的保护没有引起人们的共鸣。在保护文化遗产的过程中,相关部门应注重引起当地居民和游客的情感共鸣,将遗产保护与当地文化、发展目标紧密结合,以更好地提升遗产旅游品牌形象。德化地区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只注重文化遗产的保护并不能充分发挥出遗产资源的价值,甚至可能让人们对遗产保护产生疏离感,从而无法引起人们的共鸣。

居民参与度不够

相关部门在保护和发展遗产旅游目的地的过程中,未能充分激发居民的参与热情,这不利于遗产旅游品牌形象的塑造。德化地区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在塑造遗产旅游品牌形象的过程中,居民参与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居民对当地遗产旅游品牌形象的认识不足。很多当地居民对遗产保护的重要性和遗产旅游品牌形象的价值缺乏了解,未能充分认识到遗产旅游品牌形象对地区文化和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因此在塑造遗产旅游品牌形象的过程中,居民的参与热情较低。其次,居民缺乏参与塑造遗产旅游品牌形象的渠道。通常情况下,遗产旅游品牌形象的塑造主要依赖政府和企业的投入,导致居民在塑造遗产旅游品牌形象过程中参与度不足。

品牌创建没有得到社区居民的认可,无法有效激发居民的

参与热情

首先,当地遗产旅游品牌形象未能充分体现出该地区的文化特色和居民的需求。很多地方在塑造遗产旅游品牌形象的过程中只考虑如何吸引外地游客,而忽视了如何更好地满足当地居民的需求。这使得当地居民对遗产旅游品牌形象的认同感较低,无法有效激发居民的参与热情。其次,很多地方在打造遗产旅游品牌形象的过程中忽视了居民的意见反馈,导致打造的遗产旅游品牌形象没有获得当地居民的认可。在德化地区,虽然遗产旅游业已经成为当地重要的经济增长点,但其经济效益未能充分惠及当地居民,严重影响了当地居民对遗产旅游品牌形象的认同感。

建议

遗产地宣讲推广增强周边居民自豪感——主动融入保护队列

非遗地居民文化与旅游品牌形象的深度融合是提高遗产旅游品牌形象吸引力和竞争力的关键。通过遗产地的宣讲推广可以增强周边居民的自豪感,从而使其主动加入保护队列,具体实践措施如下。

首先,加大宣讲推广力度。相关部门应积极举办宣讲推广活动,包括举办遗产讲座,组织遗产文化节,制作遗产宣传册和短片等,帮助周边居民更好地了解当地遗产的价值和意义,增强他们的自豪感。

其次,突出地域特色。相关部门应在宣讲、推广非遗的过程中突出当地的地域特色。

再次,举办文化交流活动。通过举办文化交流活动,包括民间艺术表演、传统手工艺展示、非遗项目体验等,可以让周边居民更好地了解和体验非遗文化。这不仅可以提高遗产地的知名度,还可以增强周边居民的自豪感,使他们主动融入保护队列。

最后,培养遗产保护志愿者。相关部门应积极组织遗产保护培训课程,让居民掌握保护遗产的基本技能,使他们成为遗产保护的参与者。

品牌创建引入居民参与,重视居民感知,激发居民参与热情

首先,在塑造遗产旅游品牌形象的过程中,相关部门应充分听取居民的意见和建议。作为遗产所在地区的直接利益相关者,居民对遗产地的历史、文化和民俗等方面有深入的了解。通过引入居民参与,可以使遗产旅游品牌形象更具地域特色,更加贴近当地居民的生活。

其次,相关部门在塑造品牌形象的过程中还应关注居民的感知,从居民的角度出发,考虑他们的需求和期望,使遗产旅游品牌形象更加符合当地居民的审美,进而提高其认同感和参与热情。

再次,相关部门要将居民作为遗产旅游品牌形象的推广者,积极鼓励居民参与宣传活动,让他们成为品牌形象的守护者和传播者。

最后,相关部门应在塑造遗产旅游品牌形象的过程中充分发挥居民的创新能力。居民对当地文化和生活方式有着独特的见解,他们的参与可以为遗产旅游品牌形象带来新的内涵。

政府鼓励、扶植政策——创造支持环境,激发社区居民的参与热情

首先,政府应出台一系列优惠政策,如税收减免、资金扶持等,以降低非遗地旅游品牌形象发展的成本,调动社区居民的参与积极性。

其次,政府应加强对非遗地旅游品牌形象的宣传推广,拓宽宣传渠道,提高非遗地旅游品牌形象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同时,政府还可以与当地企业、社区等合作,共同举办以非遗地旅游品牌形象为主题的活动,进一步激发社区居民的参与热情。

最后,政府应完善奖励机制,如设立非遗地旅游品牌形象创新奖、优秀志愿者奖等,鼓励社区居民积极参与非遗地旅游品牌形象的创建,让社区居民在参与非遗地旅游品牌形象的过程中获得经济效益,从而进一步提高他们的参与热情。

综上,政府的鼓励和扶植有利于更好地塑造非遗地旅游品牌形象,也有利于让社区居民在获取经济效益的同时更加关注和支持非遗地旅游品牌形象的发展。此外,政府的政策支持还有助于吸引更多的企业关注非遗地旅游品牌形象的塑造,并为其发展提供更多支持。

本研究以德化窑址为例,探讨了非遗地居民文化与旅游品牌形象深度融合的对策。研究发现,居民参与是非遗地保护和旅游品牌形象塑造的重要因素,故提出了遗产地宣讲推广,品牌创建引入居民和居委会参与、大中小学的共同参与,政府鼓励扶植等建议。希望这些建议能够在实践中得到落实,达到非遗地居民文化与旅游品牌深度融合的目的。


2022年福建省中青年教师教育科研项目(社科类)一般项目“非遗地居民文化与旅游品牌形象深度融合的对策研究——以德化窑址为例”(项目编号:JAS22349)。

站群导航
版权所有:《文化产业》杂志社    纠错电话:0351-4120998 邮 编:030001
地址:山西省太原市迎泽区柳巷南路云路街2号  投稿邮箱:whcytg@163.com

晋ICP备2021019266号-1 | 国内统一刊号 CN 14-1347/G2 | 国际标准刊号 ISSN 1674-3520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 1400004000083 | 邮发代号 22-415 |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12377



本站点信息未经允许不得复制或镜像

www.whcyzzs.cn copyright 2017-2025

技术支持: 苍鼎天下 | 管理登录
分享按钮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