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 文章
搜索
首页 >> 期刊中心 >>文旅融合 >> “一带一路”背景下河南黄河文化外宣俄译实践研究
详细内容

“一带一路”背景下河南黄河文化外宣俄译实践研究

时间:2022-11-24     作者:闫寒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原创】

近年来,随着“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倡议的提出,我国与沿线国家的交流逐渐增多,而文化是能够促进其他方面合作的重要积极因素。黄河文化作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增强黄河文化的对外影响力对加强文化互通具有重要意义。现从文化角度入手,以文化翻译学和生态翻译学理论为基础,分析文化要素俄译方法,提升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播能力。

  2020年1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召开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上强调,要实施黄河文化遗产系统保护工程,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黄河文化旅游带,开展黄河文化宣传,大力弘扬黄河文化。河南作为黄河文化一个重要分支,应致力于建设特色黄河文化品牌推动黄河文化走出国门,提升中国传统文化在国际上的影响力。俄罗斯作为“一带一路”建设重要沿线国家,促进黄河文化在俄传播对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黄河文化旅游带有重要意义。

黄河文化外宣研究现状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做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2021年5月31日,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是加强我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重要任务。”“讲好中国故事”的源头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黄河文化作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传播黄河文化讲好黄河故事不仅可以增强民族文化自信,还可以扩大中国文化影响力,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增强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发言权。

截至目前,黄河文化传播的主要区域还是在国内,对外传播尚且不足,并且相关资料显示,目前黄河文化对外翻译大多是汉英译本,在俄语国家的传播几乎是一片空白。韩淑俊在《黄河文化国际传播现状及传播路径》中提到,目前黄河文化在国际上的认同度较低,影响力较弱。曹德春在《跨文化视角下黄河生态文明建设与国际传播策略》一文中发现我国目前黄河生态文明建设的探讨和传播还处于零星的、散乱的状态对其系统的探讨和对外传播还没有真正开始。源源和杨玮斌在《黄河文化国际传播力提升与对外话语体系构建刍议》一文中也提到目前河南作为体系建构地方对外话语、黄河文化“国际表达”的必要性和迫切性意识不强;存在地方文化实践和对外形象传播的结合不够紧密,国际语言能力及人才存量不足等问题

近几年,河南省虽然高度重视文化发展,不断力促中原文化走出去,但同时也面临一些问题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第一,对文化重要性认识不足,文化传播渠道单一,并且由于投入经费不足,无法有效整合对外传播资源,未形成完善的文化传播途径。第二,缺乏高质量的翻译文本翻译是文化对外传播过程中重要媒介,高质量的翻译文本是文化对外传播的关键。目前,河南高校在翻译人才培养方面的建设还比较落后,尚不能形成高质量的翻译队伍,因此黄河文化对外传播还存在一定局限

文化翻译学与生态翻译学

为了更好地对外传播中国黄河文化,高质量的翻译文本必不可少的目前国内翻译领域在文化翻译方面的新兴学科是文化翻译学和生态翻译学。

文化翻译学

语言学理论在现代翻译学中占据主导地位,文化学和社会学同样也在其中扮演重要角色,因此,文化翻译学应运而生。文化翻译学认为,翻译过程不能狭隘地解释为“一种语言代码转换到另一种语言代码”,因为它是将文本从原文化环境到感知的文化环境。也就是说,在翻译的时候我们要同时兼顾原文和译文地文化背景。文化翻译学是文化学、文化语言学与翻译学相互交叉和相互影响的结果,重视文化差异对翻译的影响,同时从语言和文化的角度考虑翻译,把译本放在目标读者所在的大环境中,更能促进受众对文化的有效接收,文化翻译研究中国内外学术潮流大势之所致

生态翻译学

人类文明经历了从工业文明到生态文明的过渡,生态思想深刻影响着国际学术方向发展。近年来,语言学、文学、文化学、艺术等人文研究领域不断引入生态学的概念生态翻译学用生态学的新视角,将生态学与翻译学相结合进行翻译研究。生态翻译学理论最先由清华大学胡庚申教授提出,认为翻译是“译者适应翻译生态环境的选择活动”,即语言与文化、环境、社会以及作者、读者、译者之间是一相互联动的整体。该理论具体阐述了翻译适应选择论翻译文本的解释功能:首先是翻译过程,生态翻译学认为翻译过程是译者适应与译者选择的交替循环过程。其次是翻译原则,在翻译过程中译者应遵循“多维度适应与适应性选择”的翻译原则。最后是翻译方法,即译者要适应翻译生态环境,在翻译过程中遵循语言、交际、文化“三维”转换

基于文化翻译学与生态翻译学黄河文化汉俄翻译策略

不管是文化翻译学还是生态翻译学,它们都认为翻译不仅仅只是“词对词”、“句子对句子”式的原文信息传递式的翻译,而是应该考虑原文和译文的文化背景,选择合适的表达方式对原文进行再创作的过程。黄河流域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在黄河文化外译的过程中必须要考虑文化因素,才能达到翻译的目的。文化翻译不仅专业,而且具有普遍性,它比其他领域的翻译更复杂、更丰富。它不仅包括语言知识,还包括历史、地理、政治、心理学、美学、经济学、社会学、旅游方面的知识。文化翻译是一种跨语言、跨文化的交际活动,我们以文化翻译学与生态翻译学为理论基础,研究分析在黄河文化俄译过程中文化信息处理方法,最大限度地提高黄河文化对外传播能力,更好地宣传传统文化

原文

许钧认为,翻译在某种意义上就是理解与使人理解,译者的主要功夫应该用在文本上。翻译是两种文化交流的重要媒介,译文的内容必须跟原文保持基本一致。在翻译的过程中,译者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适当删减,但是不能曲解原文含义,尤其不能加入译者的主观意愿或夹带个人感情色彩的评价。在文化翻译过程中如果翻译的内容失真国外的读者就无法真正了解我们的文化。

尊重历史

文化翻译侧重于两种语言与文化之间的对比,找出事物之间的异同,并探讨它们为何异同,从而使翻译更加确切。在文化外译的过程中需准确传达文化内涵,我国几千年流传下来的文化典籍是中华民族繁衍生息历史的有机组成部分,不仅承载着中国的思想、文化,更承载着中国的文艺、美学、价值观和世界观(朱振武,2016)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必须贯彻历史真实原则。因此,译者要具备翻译材料的相关背景文化知识,如果涉及历史问题,要根据历史记载查清史实真相。比如在翻译“古史所载五帝以及海岱地区的太昊所代表之族群,多活动于黄河上、中、下游,夏、商、周,秦、汉、唐的都城及经济、文化繁盛地带,皆在黄河流域”时,了解历史的读者能明白,但是如果直译给俄罗斯人的话,他们恐怕不能理解黄河文化悠久历史,因此在翻译过程中非常有必要结合文化背景进行解释。

主要功能凸显

不同类型的文本由于其表达的侧重点不同,在翻译时也会有不同。但是无论是什么领域的翻译,总会有某些特征和功能会表现得特别明显。比如说,科技文本翻译主要是针对某专业的从业人员,因此用词都比较严谨,行文比较规范,并且一般不带任何感情色彩;而侧重于法律类的文本翻译时特别注意词义准确,表达清晰、明。就黄河文化翻译而言,最重要的是文化信息的传递,译者的任务就是尽可能把文本中的文化要素翻译出来,在翻译时首先要考虑如何最大限度地表现黄河文化的文化特征。

黄河文化俄译中文化要素翻译

名胜古迹译法

河南省地处黄河沿线关键位置河南境内黄河文化旅游资源丰富,横贯郑州、三门峡、洛阳、开封等地区,而且特色突出拥有大量的自然旅游资源及丰富的文化遗产。通常我国的景点名称都具有一定的文化内涵,有的充满诗情画意,有的则历史渊源。在名胜古迹翻译过程中,当遇到黄河文化中的一些专有名词或在俄语中无法找到对应词的时候,译者要根据景点名称所具有的特点,选不同的翻译方法。

1.译法和释译法补充缺失信息

“清明上河园”直译应为Сад Цинмин Шанхэ,但“清明上河园”是按照北宋著名画家张择端的传世之作《清明上河图》为蓝本建造的大型宋代历史文化主题公园,所以可以翻译成Центральная площадь и сад Цинмин Шанхэ

“小浪底”可以翻译为Сяоланди小浪底是水利工程枢纽风景区,但是如果说小浪底,外国人不一定能理解,可增译为Живописный район Желтой реки ГЭС Сяоланди(黄河小浪底水利枢纽风景区)。

2.时间与人物加注

“包公祠”可以译为Храм предков Баогун,但是对于不了解中国文化国外读者来说,他们并不了解Баогун是什么意思,因此我们可以加上注释:Храм предков Баогунпостроен в память выдающихся чиновников династии Сун

“康百万庄园”可以译为Усадьба Канбайуань,康百万是明清以来对“中原活财神”康应魁家族的统称,康氏家族前后十二代人这个庄园生活,所以在翻译的时候可以加注:(Канбайуань- “Живой бог богатства Центральных равнин”Кан Инкуй,Усадьба-Кан Инкуй и его семья жили на протяжении двенадцати поколений

3.文化解释加注

“函谷关”直译成Застава Ханьгу,但为了更好地让国外读者了解,可以加注上历史背景:Застава Ханьгу (существовавшая в период Сражающихся царств застава государства Цинь, ныне расположена в городском уезде Линбао городского округа Саньмэнься провинции Хэнань)

“白马寺”我们可以音译为Храм Баймасы,也可以译为Храм Белой лошади,最好再加以解释первый буддийский храм на территории Китая

“龙门石窟”可以译为Лунмэньские каменные пещеры.或者Лунмэньские гроты,也可以加注Лунмэнь - «Драконовы Ворота»,самая длинная пещера в мире

历史名人译法

黄河作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孕育了一代又一代炎黄子孙。在黄河文化外译过程中不可避免要翻译历史名人故事,包括著名历史人物和名人故事的翻译。

1.人名翻译

陈永国在《文学作品中人名的文化内涵及翻译原则初探》中提到翻译文学作品的人名应遵循音译、意译结合的原则,名从主人的原则,约定俗成的原则。在《文化翻译学:文化翻译理论与实践》中,王秉钦也介绍了人名文化与翻译,他认为翻译人名时应将合二为一。赵婉彤在研究中提出,在翻译名字,尤其是翻译有特殊意义的名字,译者应该尽量考虑名字中蕴含的文化内涵。2002年俄罗斯出版了名为«Китайские имена собственные и термины в русском тексте»音译法参考教材,学者Л.Р. Концевич在该书中介绍了中国人名的翻译问题,他认为,文学作品和民间故事中名字的翻译与日常生活中人们所使用的名字翻译方法一致,音译即可。

2.名人轶事翻译

在翻译名人轶事时,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缩译或者省译的方法。缩译建立在保持原文内容的基础上,为适合国外读者的文化背景删去多余、冗长的内容的方法。这样既能保留原文的文化内容,又能使国外读者快速了解内容基本信息并引起兴趣。例如

在先秦传说中,神农氏和炎帝原本是不同时代的两个人物,神农氏生活的时代要早于炎帝。到战国时,人们将两个人合在一起,称为炎帝神农氏,说“神农氏作,斫木为耜,揉木为耒,耒耜之利,以教天下“始尝百草,始有医药“又作五弦之瑟,教人日中为市”。

В доциньских легендах Шэньнун и Огненный Император изначально были двумя персонажами из разных эпох, и Шэньнун жил раньше, чем Огненный Император. В период Сражающихся царств люди объединили двух людей и назвали его императором Янь Шэньнуном.

译文中“神农氏作,斫木为耜,揉木为耒,耒耜之利,以教天下”“始尝百草,始有医药”“又作五弦之瑟,教人日中为市”就可以采取省译。虽然这些文言文用中文表达很有魅力,但翻译成俄语就完全看不懂了,国外读者很难理解它们的美,所以可以将其删除。

民俗谚语译法

《谚语·歇后语概论》中对谚语的定义是:“谚语是人民群众生活斗争的经验总结,具有传授经验和教训劝诫功能,流传于人民群众口头的话语”。所以在黄河文化中谚语是黄河流域人民群众在生产生活中提炼出来的智慧结晶,为了更完整地传达民俗谚语含义,可用以下翻译方法

1.对比翻译法

对比翻译方法就是原文中所表达的含义在所语言有与其相对应相同含义地表达。很多汉语谚语表达的意思都能在俄语中找到对应表达方式,所以翻译的时候可以找到对应的表达方式更方便读者理解。例如

人勤地不懒

Каковы труды, таковы и плоды. 

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

Рыба ищет, где глубже, а человек-где лучше.

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

Ум хорошо, а два лучше.

2.意译法

有些汉语谚语表面意思看似简单,但是蕴含着深刻的含义,这时译者不能采取直译法,而是应该根据原文所表达的含义采意译法,即用俄语中常用的语言来翻译汉语谚语特有的民族文化。例如

不到黄河不死心

Не отказываться от своих надежд до самой могилы.

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

Небрежно выполнять свои обязанности.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Что посеешь, то и пожнёшь.

3.注释法

注释法也是文化翻译的重要方式,由于两国特色以及对待本国特有看法不同,需要补充解释文化词汇、国情知识、背景知识等信息时,需将原文谚语中隐喻的意思加以注释。例如

跳进黄河也洗不清

Хоть войди в реку Хуанхэ, всё равно не отмоешьсяне иметь возможности оправдать себя.

关公面前舞大刀

Поигрывая большим ножом перед Гуань Гухвастать своими умениями перед настоящим мастером.

饮食文化译法

黄河流域华夏文明的发祥地,同样也是中国饮食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之一。河南地处黄河中游,由于黄河中下游处暖温带,降水适中,适合大规模的农业发展,因此黄河流域的饮食文化是我国农业文明的主旋律。黄河流域饮食文化是当地劳动人民流传下来的物质财富精神财富的总和,文化外译过程中不可忽略的一部分。由于中俄两国在饮食方面存在较大差异,中餐品种繁多,烹饪方法也多种多样,所以在翻译尽量保持约定俗的叫法,以下就介绍常见菜单的翻译方法。

1.烹饪方法翻译

中俄两国不同食品及其食用方法,烹饪方式也存在明显差异。例如,中餐里的烹饪方法有“煎、炒、烹、炸、、爆、烧”等,而在俄语中用一个主要表意词жарить就可以笼而统之。因此,笔者认为在翻译中国烹调方法时应根据做法上的区别进行意译,例如

炒:жарить в полуфритюре

煎:жарить с обеих сторон в не большом количестве жира

жарить во фритюре

腌:солить

酱:тушитьв соевом соусе 

烧:тушить в сое 

蒸:парить на пару

炖:тушить на слабом огне

焖:тушить в закрытой посуде

煮:варить 

烤:жарить на огне/печь

拌:добавить приправов в холодное блюдо

熏:коптить

卤:тушить в соусе со специями

2.菜名翻译

中餐的品种多种多样,菜名的叫法十分复杂是以外表色彩命名,有的以原料、味道或制作方法命名,还有些本身具有丰富文化内涵或历史渊源。所以对于菜名翻译可根据情况采取直译、直译加注释、意译或音译的方法。对于很多具有历史背景或者寓意深刻的菜名,在翻译需要采用直译加注释的方法,这样既能使国外读者明白,又能保持菜名原本的文化特色。例如

鲤鱼跳龙门Рыба проскочила а Ворота драконаассорти из карпа, редьки и куриных лап

牡丹燕菜Пион древовидный вареная редиска в особом супе

洛阳水席Водные деликатесы24 блюда, в том числе супы, мясо и овощи

鲤鱼焙面Ли юй бэи миан(Карп с лапшой в кисло-сладком соусе) 

东坡肉Свинина Дунпоаппетитное блюдо носит имя своего создателя Су Дунпо видного поэта Династии Сун

击鼓上朝Явиться ко дворуБлюда из курицы, морского ушка и креветок

Набор из четырех сокровищБлюда из утки, курицы, голубя, перепела

观音堂牛肉Гуаньиньтанская говядинасолёная говядина

长寿鱼Долго живущая рыбанежное вареное филе карпа со сладким сочным вкусом

八宝饭Ба Бао фан (рисовый пудинг)

对于一些写意手法命名的菜名,并没有直接指出原料,或者是原料的叫法充满当地气息,命名方法是为了抓住菜的本身特色并迎合人们的喜好这类菜名可以采用意译的方法,体现菜本身的特色。如:

炸八块 Жареная курица

清炖狮子头 Колобок из трепангов и свинины

铁板凉粉 Возбудили агар желе

蒜泥皮冻 Свиная шкурка с чесночной пастой

连汤肉片 Суп с нарезанной свининой

鲤鱼三吃 Карп с тремя способами приготовления

子鸡 Цыпленка в трубе

小酥肉 Свинину с золотистой и хрустящей корочкой

粉浆面条 Макаронная паста

对于一些中国特有已经外国人熟的食物,可以采用音译的方法,既避免了翻译过于冗长琐,又能体现中国特色,但是这种方法应用并不普遍,是要建立在中餐广泛传播为大众所知的基础上。如:

开封小笼包 Кайфэн Сяо лон бао

河南烩面 Хэнань Хуй Мянь

胡辣汤 Ху Ла Тан

文化翻译不同于一般翻译,译者不仅是要传递信息,还肩负着传文化的职责,因此在黄河文化外译过程中,译者需兼顾黄河文化内涵与目标读者的文化背景,选择合适的材料,利用合适的翻译方法,促进黄河文化更好地“走出去”。

 


参考文献

[1]曹德春.跨文化视角下黄河生态文明建设与国际传播策略[J].新闻爱好者,2020(03):32-34.

[2]高芳.中俄民族文化内涵与汉旅游翻译[D].保定:河北大学,2011.

[3].中国当代文学作品中人名的俄研究[D].上海:上海外国语大学,2015.

[4]韩淑俊.黄河文化国际传播现状及传播路径[J].新闻研究导刊,2021,12(20):75-77.

[5]赖俊生,马玉莲,张楠,等.文化走出去背景下黄河文化的内涵和符号表达[J]. 人文之友,2021(12):9-10.

[6]黎丽.传播学视角下文化品牌的外宣翻译及媒体融合路径研究——以黄河三角洲地方文化品牌外宣为例[J].考试与评价(大学英语教研版),2019(04):59-63.

[7]李晓静,徐慧敏,张莹,.翻译传播学视域下的黄河文化译介研究——以“翻译河南”工程之《黄河文化》为例[J].郑州轻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22(06):70-77.

[8]骆传伟.人名翻译的策略和理[J].外语研究,2014(02):77-81.

[9]刘珅珅.社交媒体视野下的河南省黄河文化传播[J].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37(02):8-12.

[10]穆琳.“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原文化外宣翻译现状探析[J].黄河科技学院学报,2021,23(06):81-84.


站群导航
版权所有:《文化产业》杂志社    纠错电话:0351-4120998 邮 编:030001
地址:山西省太原市迎泽区柳巷南路云路街2号  投稿邮箱:whcytg@163.com

晋ICP备2021019266号-1 | 国内统一刊号 CN 14-1347/G2 | 国际标准刊号 ISSN 1674-3520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 1400004000083 | 邮发代号 22-415 |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12377



本站点信息未经允许不得复制或镜像

www.whcyzzs.cn copyright 2017-2025

技术支持: 苍鼎天下 | 管理登录
分享按钮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