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 文章
搜索
首页 >> 期刊中心 >>城市印象 >> 文创产业的新形态 ——高校食堂文化复合空间的建筑装饰研究
详细内容

文创产业的新形态 ——高校食堂文化复合空间的建筑装饰研究

时间:2022-11-24     作者:马静 河南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原创】

伴随着教育理念的升级和学生学习、生活模式的转变,高校的餐饮建筑功能向多元化、复合化发展,传统的只能提供饮食服务的餐饮建筑空间已无法满足现代大学生的多重需求。因此,高校食堂建筑空间的功能需要不断拓展和升级。现基于高校食堂文化复合空间的建筑装饰设计,对高校的文创产业发展新形态进行研究。

  在高校规模不断扩大和土地资源紧缺的矛盾形势下,合理高效利用高校校园空间是现代建筑设计师的一个重要课题。高校建筑设计师不仅需要在校园规划中适当提高建筑容积率,还要对高校内必要建筑设施的功能进行复合化研究。特别是现代大学生的业余生活和课外活动越来越丰富多彩,迫切需要高校在学习、娱乐、文化、餐饮、休闲等方面为大学生提供充足的活动场所。相较于教学楼、图书馆等学习空间,高校食堂以其更加自由和开放的空间氛围在学生日常生活中所扮演的角色越来越丰富,逐渐成为学生课余活动和社会交往的重要场所。因此,高校食堂的建筑装饰设计不能仅从单一的餐饮功能入手,还要综合考虑其文化、休闲、娱乐甚至“第二课堂”等因素,以文化复合空间理念对高校食堂进行建筑装饰设计。

文化复合空间概念释义

从字面上来理解“复合”是将不同性质的材料通过优化结合形成新材料。将其放到空间概念中,文化复合空间衍生于传统文创园区,是将一些老旧的厂房或市场改建带有文化意味的空间或园区,可以称之为文创园区或文化复合空间。在文化复合空间中,原有的办公楼、厂房被重组改造为生活化的场所,以文艺性、时尚性、清新性为特征,吸引大量年轻群体光顾。一些文创产品、咖啡馆、实体书店、餐厅等被集中于重组优化后的空间内成为新型社区形式消费者可以在文化复合空间内用餐、休闲、阅读、娱乐。文化复合空间可以是在一家店内经营多个不同的项目,也可以是相似气质的店铺共同构成联合社区的格局。对于文化复合空间的设计,本质上应该是一种整体性、适应性的综合设计。具体而言,以适应现有的外部环境和实际的内在需求为目标,按照系统整体的原则和统筹高效理念,将那些具有不同功能的空间单元联合成一个新的整体,最终实现空间系统的统一性、和谐性。文化复合空间具有多元化、兼容性、适应性的特点,空间内多种功能在相互关联之下实现不同活动与行为的合理运转空间内场景要素具有灵活适应性,可以增强空间动态的包容能力。

高校食堂文化复合空间是在校园规划和建筑装饰设计中,为适应现代教育和学生需求发展的要求,对食堂的空间功能、结构、环境以及其他行为因素进行的优化重组和再造。新形成的空间中内部要素之间相互关联,对于增强高校餐饮空间的文化性、氛围感,大学生营造舒适、健康、安全、怡人的用餐环境和服务环境具有增益效果。另外,高校食堂文化复合空间还关注食堂建筑与其他空间的协调平衡和各项优势资源的高效共享,是一种整合性的思维方式。

高校食堂文化复合空间的建筑装饰设计理念

(一)注重复合空间的文化性

高校食堂不只是简单提供就餐的功能,而应该是兼具其他多种功能的复合性大型餐饮建筑综合体。很多高校将餐饮空间设计成集餐饮、商业、娱乐、服务于一体的大型餐饮综合服务中心,以其适应性原则,提高了建筑空间的利用率,成为满足学生日常需求的重要场所。高校餐饮空间是将餐饮、商业、娱乐等多种不同元素在同一个空间中叠加整合而产生的一种新的空间模式,这些物质性、非物质性的要素组而成的空间形式和品质体现了复合化、综合性的设计理念。大学校园本身就是拥有独特文化气息的场所,其文化性极其明显且遍布院校各个角落,高校餐饮空间也不例外。而且,随着高校餐饮空间复合化特征的彰显,餐饮空间的文化性也应该体现得更加丰富和明显。校园内的各种建筑是校园物质环境文化的体现,能够让大学生切实感受到大学的氛围、身为大学生的使命和大学的价值观。高校餐饮空间作为服务于大学生群体的重要建筑之一,与普通的商业餐饮类建筑有着根本性的区别。因此,高校餐饮空间也要饱深厚的文化沉淀,为大学生在用餐过程和课余活动中实现多元文化思想的交流和碰撞营造良好的空间。在内部空间设计上,要准确定位思想活跃、思维敏捷的大学生这一服务对象,有的放矢地反映校园文化的特征,提升餐饮空间内部装饰的文化内涵,迎合大学生对用餐与交流环境的需求,将社会文化、地域文化、校园文化以及教育理念融入建筑装饰设计当中。

(二)注重复合空间的氛围感

高校餐饮空间一般都介于教学楼、图书馆这些学习类建筑和学生公寓这样的生活类建筑之间,学生学习和日常生活的便利性。这样的建筑空间布局同样也赋予了餐饮空间学习性和生活性的复合化性质。另外,空间大是高校餐饮空间的一大特点,空间较大、人数众多也导致用餐嘈杂现象无从根治,用餐和交流品质难以提升。因此在餐饮空间的内部设计中需要对其环境氛围予以关注。大学生人数增加,餐饮空间规模扩大是不争的事实,但是如果仅仅以扩大用餐空间和构建高校食堂文化复合空间来应对用餐嘈杂问题显然是低级无效的。人与人之间的空间尺度具有不变性,人的空间尺度感和人对空间的感受认知相对固定,在较大空间中对用餐区域进行合理划分,缩小单位面积的就餐区域,使就餐区域尺度适应人对空间尺度的感受,可以提升就餐和服务环境氛围。在有关空间尺度的调查中发现,尺度过大丧失亲切感;尺度过小则产生压迫感。为此,在内部空间设计时必须依托建筑空间的特征,在把握空间尺度的基础上,选择合适的风格和恰当的设计语言,对现有空间进行塑造和组合,除了需要满足大学生用餐、交流等服务功能之外,要创造健康、安全、舒适、怡人的用餐环境和综合服务,营造能够满足大学生精神和情感方面需求的空间氛围。

高校食堂文化复合空间的建筑装饰设计原则

(一)坚持开放性格局,讲求内外融合

高校食堂是学生学习和生活的重要场所,与学生生活密切相连现代高校食堂集餐饮、休闲、娱乐交流于一体无形中发挥着育人作用。平面设计布局和空间尺度合理同时适应人的空间感受认知,可以增强高校餐饮空间的亲切感和吸引力。因此,高校食堂文化复合空间应该坚持开放格局和内外融合的设计原则。在具体的空间装饰设计中,设置序列化、多层次的开放空间,比如在餐厅中间位置相对满足学生就餐时的“动”,集中一定区域,方便学生流动性就餐;在餐厅四周位置则有序设置一些相对较“静”的环境,如咖啡厅、书、精品店等,打造空间尺度和谐、动静有别的活动交流场所。营造立体化、多层次的融合空间,比如在一层集中用餐、休闲功能二层相对空旷的区域设计为大学生活动中心,为院系艺术学、专场招聘会提供场所,在更高楼层设计文化色彩浓郁的书、阅览室、自习室和学术交流室等,便大学生在舒适、自由的氛围中学习。设计中还可以充分利用餐厅的门厅、柱廊、架空层等“灰空间”,加强高校餐厅空间与室外环境的渗透和融合,营造多层次的交流环境,从而使食堂文化复合空间格局更加开放。

(二)坚持多元化功能,注重空间复合

高校食堂在社会化的影响下实现了角色的华丽转变,具备多元化的使用功能。大学生在餐厅空间内可以实现餐卡充值、自动提款,还能在餐厅中的休闲吧、书吧等场所中自如交流和学习。在餐厅文化复合空间的设计中,尽管餐厅功能多元,仍要保持餐厅的主要功能,其他辅助性功能要围绕主要功能来布局,从而做到多种功能同一空间组合主次有序、布局合理。要依照原有的建筑基础,利用同一楼层空间范围的叠合区域实现空间及功能的高度共享,提高空间的利用率,创建有合有分、层次丰富的合空间形式;利用用餐区域的边角空间、门厅等可能存在浪费的区域空间,设置超市、自动提款机、自动售卖机等,提高边界叠合空间的利用率;利用餐厅除用餐间之外相对安静的空间设置咖啡间、书吧,从而实现餐厅空间和功能的立体化,提高餐厅在空间和时间上的利用率。

(三)坚持高效交通,注重人流分散

随着餐厅就餐人数的增和其他业务服务范畴的增加,要充分考虑餐厅内部空间的交通流线,有两方面因素值得关注:一是脉冲式人流活动;二是就近性心理特点。由于学生的上下课时间相同,学生下课后会瞬间集聚到食堂从而形成大量人流,而且学生一般都就近就餐的心理特点,导致各个餐厅的人流情况存在较大不同。因此在食堂文化复合空间改造设计时需要对餐厅的内部交通和门厅出入口进行研究。很多老式食堂在建筑设计时未预料到在校大学生数量的激增,且其设计只为满足师生就餐需求,结构一般为框架式,相对简单。对此,有必要对食堂建筑格局进行重新设计,通过加建门厅区分入口和出口,缓解人流出入所形成的堆积,同时还可开辟其他辅助侧门,以便缓冲人流疏解交通。另外,横向、纵向交通可以根据区布局做出相应调整,确保购餐及其他服务高效便捷均衡使用。

高校食堂文化复合空间的建筑装饰设计策略

(一)与商业空间的复合化设计

随着高校餐饮空间建筑功能复合化发展以及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为了满足大学生日常生活的多方面需要,越来越多的商业空间进驻餐饮建筑,包括超市、书店、文印店、书、咖啡吧等,涵盖日常学习生活的各项服务。但商业空间在餐饮空间内见缝插针随之可能造成餐饮空间的格局分区不明确、杂乱无章等问题,有必要通过一定的空间布局构思和装饰研究,对餐饮空间进行复合化设计。为了不改变原有餐厅建筑的整体框架,并且保留餐厅空间的用餐主要功能不受影响,商业空间在餐饮建筑中的空间布局可以选取两种方式:一种是利用建筑周围空间组合布局。在高校餐厅文化复合空间中,其“复合”的商业类型基本为与大学生日常生活、学习、休闲、娱乐相关的书、咖啡吧、文具店、超市等,对空间大小和规模的要求不高,可以根据餐厅空间结构灵活布局。比如可以在餐厅一层门厅出口一侧开辟小片区域作为小型超市,学生出入餐厅购买所需用品;餐厅周围柱廊的跨度可以规划设计书、咖啡吧、文具店等,以方便学生自如的氛围中学习和交往;餐厅更高楼层可发展一些专营型的商业项目,体育用品店、工艺品店、文创产品门店等。另一种是地下室空间布局。有些高校餐厅设有地下室,商业空间对自然采光的要求较低,所以超市、各类商店都可以在地下室空间开设。诚然,文化复合空间布局需要根据餐厅建筑空间的实际构成来设计,设计的最终目标是使餐厅建筑空间的内部布局设置更加灵活,为师生生活和学习提供更多便利。

(二)与娱乐空间的复合化设计

现代大学生的课余生活丰富,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也较多,一些伴有休闲性、娱乐性就餐形式的音乐吧、咖啡厅迎合了大学生消费水平低、相对安全的消费需求,正在向高校校园蔓延。这些娱乐设施往往配有单人或两三人的小桌,能够满足简单就餐需求,适合小范围聚会和个人消遣。很显然,校园内具有娱乐性质的设施与用餐不无联系。高校食堂文化复合空间应该积极娱乐元素与餐厅空间紧密结合起来,设计一些满足学生娱乐需求的复合空间区域。高校食堂是生活化、社会化的场所,在高校食堂文化复合空间中体现娱乐元素对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锻炼学生特长以及增学生之间的关系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为此,咖啡吧、音乐吧、KTV等配有简餐和饮品的娱乐空间可以作为餐厅文化复合空间的附设,规划餐厅的顶层或底层。另外,学生娱乐空间的表现形式还有学生活动中心。学生活动中心是“第二课堂”的重要表现形式,一些小型联欢会、舞会、讲座、展览等课余活动以及书法社、摄影社、文学社等社团活动都可利用餐厅的活动空间,这样不仅可以使餐厅的活动空间得到有效利用,还可使学生课余文化生活更贴近日常活动空间。活动中心可规划在餐厅顶层。此外,高校还可以在学生活动中心周围布展,将一些反映地域文化传统的文创产品、校的文化艺术品以及学生的创作陈列展览增强学生对地域文化历史、校园文化历史的崇敬感和自豪感。

(三)与学习空间的复合化设计

高校餐饮建筑空间环境逐渐优化功能渐趋多元,使其逐渐成为学生生活的重要活动场所、信息交流和学习中心。相较于严肃安静的教学场所,高校餐厅空间具有自由和开放的特征,充满着生机和活力,更加符合大学生的心理需求。对餐饮空间进行“复合化”设计,不仅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非正式”学习场所,丰富“第二课堂”功能,还可以极大满足学生对在舒适、自由的环境中进行学习的心理预期。高校可以一改传统的食堂就餐一桌四椅组合式的餐桌结构,在餐厅设计一定区域,配置类似书桌的餐桌椅,以便学生在就餐时间自由学习。有条件的餐厅可开设专门的自习区域,便学生在舒适、自由的氛围中学习。另外,大学学习中的研讨式学习也更适合在餐厅的固定区域进行。

综上所述,目前高校的餐饮空间已不再简单提供就餐,其功能趋于多元化、复合化,成为重要的文化复合空间。高校应该对餐饮空间的“复合化”建筑规划设计进行探索,开展与商业空间、娱乐空间、学习空间结合“复合化”设计。

 

参考文献

[1]陈森.文创产业的新形态——文化复合空间的经营研究[J].传媒论坛,2020,3(03):110-111.

[2]杨澜.场所理论下的高校餐饮空间“复合化”改造设计研究——以上海师范大学“桃李”餐厅为例[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21.

[3]方兴,陈剑秋.当代文化建筑更新再利用中复合空间设计[J].住宅科技,2019,39(04):47-51.


站群导航
版权所有:《文化产业》杂志社    纠错电话:0351-4120998 邮 编:030001
地址:山西省太原市迎泽区柳巷南路云路街2号  投稿邮箱:whcytg@163.com

晋ICP备2021019266号-1 | 国内统一刊号 CN 14-1347/G2 | 国际标准刊号 ISSN 1674-3520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 1400004000083 | 邮发代号 22-415 |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12377



本站点信息未经允许不得复制或镜像

www.whcyzzs.cn copyright 2017-2025

技术支持: 苍鼎天下 | 管理登录
分享按钮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