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 文章
搜索
首页 >> 期刊中心 >>城市印象 >> 城市社区的协同治理运作机制研究
详细内容

城市社区的协同治理运作机制研究

时间:2023-03-01     作者:窦倩楠1 姜雅欣2 1.西藏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2.【转载】

社区治理作为国家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安居乐业、社会的和谐稳定。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水平很大程度上体现在基层。由此可见基层治理对国家的重要性。而社区是基层治理的重点,城市社区作为基层治理的“最后一公里”,是基层治理的重要场域[1]。要立足于新发展需求,强化社区在基层治理中的重要地位,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治理格局,不断创新社区治理的理念,推动社区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发展;将宏观的整体性治理和微观的网格化管理有效结合起来,切实提升社区治理水平和服务能力,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2];反思当前社区治理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探索高效有序的治理模式。

社区治理受到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陈冠宇从公共价值、合法性与支持、运作能力等三个维度对新型智慧城市背景下的社区数字化治理进行了解读和探讨[3];杨刚认为城市社区本身就面临着外源性和内生性社会矛盾、发展滞后、权责不清等问题,要以人为本,发掘居民的主体性,建立和完善长效管理机制,最终建构出满足时代要求的城市社会治理体系[4]宋道雷提出国家治理的价值关怀与最终归宿都落脚于社区及其居民, 社区治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居民的获得感, 居民的获得感关乎国家治理的合法性与绩效[5]

本文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构建整体性治理与网格化管理的社区治理新模式,总结治理经验,优化治理方式,以不断推进我国治理能力与治理体系现代化。

城市社区的宏观治理:整体性治理

整体性治理理念指的是整体性治理组织以合作互助的形式,实现团体的和谐和统一[6]在党中央的集中统一领导下,积极构建社区治理工作的总体布局和顶层设计,在城市社区以信息技术整合治理资源,以协调整合打破碎片化壁垒,有效建立群众自治的格局,可以长效推进社区治理各项工作的开展。

坚持以党建引领推进群众自治为导向治理目标

整体性治理以满足公民需求为目标,追求公共利益的最大化。各级社区党组织作为社区治理的领头人,要充分发挥党组织的领导力和凝聚力,积极组织号召社区工作人员、群众、志愿者开展社区治理的相关工作,落实社区治理的各项内容。同时,社区工作者、党员干部、志愿者等一线工作者要以服从党组织的全面领导,以贯彻落实各项任务为重要目标,认真落实社区治理各项任务,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社区治理关乎千家万户,要牢牢树立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从小处、细处着手,做好暖民心的服务,将事情办到群众的“心坎上”,真正做到为群众排忧解难。社区居民是社区治理的重要主体,要带动居民走出家门,主动参与到社区治理中,形成“居委会+居民团体”的良好模式,形成社区治理的参与队伍,让社区治理“活”起来。

持以数字信息技术整合治理资源的治理手段

整体性治理主张创立一个统一的数据库,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治理模式推进社区治理工作,而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进步为综合治理的实现奠定了基础。在社区治理中,互联网技术有效打破了原有社区工作分散化、破碎化的困境,促使社区治理从分散到集中,从局部到整体,从碎片到整合。居民通过微信、App、客户端等平台将自身面临的问题、存在的困惑等信息发布至社区居民微信群寻求帮助,可以足不出户地解决问题。就业是最大的民生,面对纷繁复杂的就业信息,社区通过微信公众号、微信群等方式及时发布有关信息,实现就业数据信息共享,可以有效解决群众的就业信息获取难问题。利用互联网技术还能实现对资源的整合和利用,在网络新媒体平台发布信息、视频、数据等,与外界进行及时沟通,为社区学习借鉴其他社区的治理经验奠定了基础。

坚持以协调整合打破碎片化壁垒治理机制

整体性治理的第一性是协调和整合,其亦为整体性治理的基本点。协调和整合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整合强调系统内部的纵向关系,是部门之间基于办事程序所形成的整合。多元主体参与到社区治理中,可以为社区治理的有效推进赋能。志愿者、党员干部、志愿服务队等治理主体的有效参与改变了政府单一化的治理模式,在社区形成了党组织、社区、社区居民、社会组织等多主体的治理合力,减轻了基层治理负担,形成了人人参与、人人共享的社区治理格局。同时,要打破各单位和部门“各司其事”的工作格局,打破碎片化工作格局,破除从纵向到横向的隔阂。社区空间中存在单位、企业、个人等不同主体,社区要实现对管辖地区中各个主体的有效整合,进而实现自我管理。

城市社区的微观管理:网格化管理

网格化管理是指根据属地管理、地理布局、现状管理等原则,将管辖地域分成若干网格单元,并对网格实施动态、全方位的管理。社区要加强网格管理的精细化、信息化和社会化,加强社区防控网格化管理,打造社区治理新格局。

落实社区网格管理的精细化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明确指出要“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推进社会治理精细化,构建全民共建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网格化管理是加快社区治理精细化的重要抓手和途径。按照一定的标准,社区被划分为几个“网格”,实施条状和块状管理,并配备完整的网格成员,结合实际情况织密网格,坚决落实网格责任,提高社区治理的精细化水平。

第一,设置网格员来承担社区治理工作。在党组织干部和社区负责人的带领下,社区工作人员和志愿者积极参与到社区治理中,切实做好服务群众的各项工作。

第二,织密社区工作“网”。在社区治理工作中,必须结合社区的实际情况,坚持以小区、楼院、人员为“网线”,不断将社区网格精细化,基本保证社区服务管理不出纰漏,不留死角。

第三,实行责任到人制,落实网格责任。在社区治理中,要进一步明确细化总网格长、网格指导员、网格长、网格员的具体工作内容,将各单位主要领导作为网格负责人,坚持责任到人制度,确保各个网格负责人提高思想认识,认真负责管辖范围,落实细化管理工作,实现责任可追溯。

加强社区网格管理的信息化

网格化管理实际上是以互联网技术为载体的一种动态的信息管理模式。其通过建立数据库,对社区工作进行精细化的监控,以满足社区居民的需求。社区负责人采用互联网技术来辅助开展社区工作,以推进网格防控的动态化、精准化和有效化。首先,推进网格管理的动态化。互联网是开放的数据平台,社区利用网格之间的联系和互助功能,可以实现“多网合一”的社区治理。其次,推进网格管理的有效化。社区工作人员将收集到的数据加以汇总和整理,及时上报党组织或政府部门,方便相关部门根据实际情况作出准确研判。

推进社区网格管理的社会化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新时代的社区治理应坚持融合开放、协商共治的治理原则,坚持多元主体齐参与,切忌政府大包大揽,要打造更为民主的议事机制、有效的监督平台和自治模式,开放群众参与社区治理的渠道。非正式组织多是以情感等为纽带而形成的社会组织。吸纳非正式组织成为社会突发公共事件的重要组织力量,加强社区同社会组织间的合作和互助,有效发挥非正式组织的统筹和协调能力,可以减轻社区在治理中的压力,同时提升社区提供公共服务和参与治理的效能。志愿者是富有爱心或具有专长的正能量传播者,是社区治理的重要主体。加强志愿者培训,提高志愿者的综合服务能力和服务质量,助力社区治理,可以为进一步做好社区治理贡献力量。

构建社区治理协同运作机制

推进社区治理工作常态化,实现社区治理“整体治理+网格管理”的和谐统一,以精细化的网格化管理落实社区治理目标,以信息化的网格化管理强化社区治理手段,以社会化的网格化管理强化社区治理机制,探索新形势下动员和激活多元主体参与社区治理的高效组织形式,构建城市社区的协同治理运作机制。

以精细化的网格化管理落实社区治理目标

在社区治理中,坚持以党建为引领,以为人民服务为导向的服务理念,以社区网格为管理框架,提高社区工作人员的专业能力,引导群众自治共享,吸纳志愿者、社会组织等社会力量的加入,形成精细化的社区治理新模式。以党建为抓手,构建精细化的网格治理模式,实现点对点精确服务,为社区与群众形成良性互动奠定基础。

以信息化的网格化管理强化社区治理手段

网络信息技术的有效应用能够提升社区治理的效率和能力。运用现有的App、微信公众号、微信群等平台发布就业、医疗、健康、环保等相关信息,能够提高网格化管理的信息化水平。同时,互联网登记平台的应用,能够有效消除人工入户统计带来的弊端,提高社区人员统计的速度,降低错填漏填信息的概率,提高社区治理信息采报的准确性和及时性。在相关信息的报送中,多部门可共享信息平台,减轻基层工作人员的工作压力与负担,做好平台安全性维护,保护好群众的个人信息。以信息技术整合治理资源,为社区治理提供了技术支持,提高了社区治理的深度和广度,也提高了居民的满意度。

以社会化的网格化管理强化社区治理机制

要想解决社区治理过程中碎片化、分散化的难题,应坚持以协调整合打破碎片化壁垒,以社会化的网格化管理强化社区治理机制。志愿服务组织是社区治理的重要组织力量,志愿服务组织应积极发挥号召力和吸纳力,迅速整合社会资源和医疗资源,为居民的正常生活提供保障。志愿服务组织还可以同社区展开社区治理合作,为社区居民提供服务。广大志愿者是社区治理的重要参与力量,他们甘于奉献,坚守岗位,弥补了社区工作人员不足的缺陷。积极吸纳志愿者、社会组织加入,形成“社区+志愿者+社会组织”的社区治理机制,充分发挥志愿者和社会组织的枢纽作用,能够在激发居民参与社区治理的热情的同时,扩大项目资金来源,为社区救助、基础设施建设等工作提供助力,为社区治理凝聚合力。另外,还应结合社区现状,有效引入社会组织承接社区服务项目,让专业人干专业事,补齐短板,让社区回归自治和服务本位,夯实社区治理基石,增强社区韧性。

坚持对社区治理工作从整体到局部,从宏观到微观的全面领导。社区作为国家治理的前线阵地,做好社区治理工作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一环。立足于新发展阶段,强化网格化和整体化治理机制,可以有效促进社区治理能力和体系的不断完善;推动社区治理机制的有效建设,提升社区韧性,有利于充分挖掘社区自我教育、自我治理、自我服务的能力,充分发挥社区组织的主体性作用,让社区居民成为主动联系、共同参与、共担风险的有机整体,进一步把社区整合成一个良性循环的体系,增强社区的治理能力和韧性。

不断提高和改进社区治理能力和协同机制,通过改进网格管理实现社区治理的目标。在各级社区党组织的统筹和安排下,社区工作人员要积极响应组织号召并迅速开展工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服务理念,以社会化的网格化管理强化社区治理机制,坚持以协调整合打破碎片化壁垒,以群管群治强化整体社区治理的治理机制,解决社区治理中碎片化、分散化的难题。

社区治理既要宏观整体性治理,也要微观网格化管理,必须坚持宏观整体性治理和微观网格化管理的和谐统一。如今,要以精细化的网格化管理落实社区的治理目标,以信息化的网格化管理强化社区的治理手段,以社会化的网格化管理强化社区的治理机制,从而建立群众共建共治共享的坚强堡垒。

 

参考文献

[1]扶雪琴,陈升,秦洋.城市社区治理有效性何以实现?——基于26个典型案例的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J].社会主义研究,2022(06):139-148.

[2]徐增阳,张磊.筑牢国家治理体系的社区基础:新时代我国社区治理探索的成就与经验[J].社会主义研究,2022(06):131-138.

[3]陈冠宇.新型智慧城市背景下社区数字化治理研究——基于“公共价值三角模型”的拓展性分析[J].电子政务,2022(12):60-69.

[4]杨刚.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文化产品供给的不均衡——基于可行能力的考察[J].贵州社会科学,2021(10):160-168.

[5]宋道雷.国家治理的基层逻辑:社区治理的理论、阶段与模式[J].行政论坛,2017,24(05):82-87.

[6]刘毅.整体性治理视角下的县级政府社会管理体制创新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4.


站群导航
版权所有:《文化产业》杂志社    纠错电话:0351-4120998 邮 编:030001
地址:山西省太原市迎泽区柳巷南路云路街2号  投稿邮箱:whcytg@163.com

晋ICP备2021019266号-1 | 国内统一刊号 CN 14-1347/G2 | 国际标准刊号 ISSN 1674-3520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 1400004000083 | 邮发代号 22-415 |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12377



本站点信息未经允许不得复制或镜像

www.whcyzzs.cn copyright 2017-2025

技术支持: 苍鼎天下 | 管理登录
分享按钮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