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 文章
搜索
首页 >> 期刊中心 >>文化传承 >> 厚植书香底色 开展多元阅读经典活动
详细内容

厚植书香底色 开展多元阅读经典活动

时间:2023-05-12     作者:邢心菊【原创】

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民众对经典文学作品的阅读兴趣逐渐降低,尤其是随着近年来新媒体的兴起,人们的生活中充斥着社会上的各种信息,很少有人能静下心来阅读经典文学作品。同时,我国经典名著阅读始终存在功利化、应试化的问题,使得经典名著很难在社会层面推广开来。在此背景下,号召“厚植书香底色,开展多元阅读经典活动”,借助时代东风,将经典名著作品与科技相结合,以便推出一系列类似于《经典咏流传》《国家宝藏》的节目,将经典文学作品搬上银幕,搬上互联网,让越来越多的人接触到经典文学作品。这不仅需要国家层面的大力支持,还需要各级图书馆和各个社区的大力配合。只有这样,才能在各级图书馆和各个社区开展多元阅读经典活动,为读者创造良好的阅读环境。

 

阅读经典,开展多元化阅读经典活动,与古人进行思想层面的对话,有助于提高读者阅读和独立思考的能力。随着时代的不断变革,人们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很少有人愿意花费大量时间研读经典文学作品。与此同时,互联网时代网络文学的出现极大地威胁了经典文学作品的地位,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经典文学作品的传播。在此背景下,积极开展多元化的经典阅读活动,通过多种形式的活动推广经典文学作品,可以使经典文学作品在新时代再次绽放光芒。开展多元经典阅读活动,有助于切实提升我国国民素质,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促进世界各国优秀文学作品的交流。

      经典阅读现状

      经典阅读呈现功利性特征

现如今的经典阅读存在碎片化、功利性等现象,很多读者往往带着“娱乐”或者“功利性”的目的去阅读,比如当下,在很多社交网络平台的博主列出经典名著的书单后,人们往往不会基于自身阅读水平和需求认真挑选书籍,而是会为了表现自己“博览群书”盲目下单,甚至会在阅读时带着“一个月读完二十本书”的想法;还有很多读者会通过短视频平台了解经典名著,这一途径虽然能极大地调动人们的“阅读”兴趣,但由于人们在阅读过程中存在快速了解某种观点的心态,使得经典阅读过程“缩水”,追求结果成为其主要目标。这样一来,人们将很难充分理解经典名著的深层含义。阅读经典名著是为了让人们从中收获知识,增强阅读能力,而如今的经典阅读已经失去其原本的价值,越来越娱乐化、功利化。

      经典阅读“稀释化”

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现在,网络上有很多人对经典名著进行解析,提出的观点和看法丰富多样,有助于人们从多重视角认识和理解经典名著。这对经典阅读产生了一定的正向推动作用,能够使经典名著所蕴含的哲理在当今社会发挥价值;但是从实际情况看,很多解读者为了使解读内容更“吸粉”,通常会采取“稀释化”做法。所谓“稀释化”,就是指解读者通过对经典著作进行解读,将原本厚重的经典名著“变薄”,对其中的一些内容进行删减,从而“稀释”了经典名著的厚度。这样虽然能够让不愿花费太多时间阅读和深入品味经典名著的读者在短时间内了解名著内容,并对名著所表达的内涵有所理解,但是,“一千个读者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个人对名著的解读是不一样的,如果人们被“稀释化”的经典名著所包围,将极大地限制其思维,“人云亦云”,进而将难以通过阅读名著提升自身的阅读能力。

      经典阅读被人为选择

目前,国内大部分初高中语文课本都会选录一些经典名著片段,这种方式有一定的益处,但也会使得经典名著被分割,导致学生难以整体把握经典名著;同时,由于学生会抱着考出好成绩的心态去阅读和学习,往往很难真正用心研读经典名著。另外,初高中阶段教师在语文课堂上往往会基于教学大纲,有选择地对经典名著进行解读,这样一来,学生在阅读经典名著时也会循规蹈矩,对名著的理解也会受限,这不利于学生提升阅读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经典名著往往寓意深刻,有些人为选择能够让学生接触其中的精华部分,但是如果掌握不好力度,就会隔断经典名著的内在联系,甚至出现断章取义的现象。

       经典阅读推广不力的原因

       学生的阅读兴趣没有被充分激发

要想激发学生阅读经典名著的兴趣,就要给他们足够的自由思考空间,让他们能基于自身理解对经典名著进行评价和判断。强烈的阅读兴趣可以为学生理解经典名著深意打下坚实的基础,也能为他们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和提高独立思考能力提供支持。比如,初中语文课本中对《孔乙己》这篇文章的评价是“主人公孔乙己在封建社会与科举考试的荼毒下变得思想僵化、麻木、迂腐”,但事实上,这样的评价过于片面,大多数学生都无法真正理解孔乙己为何不能冲破传统思想的束缚,这与语文老师未给予学生足够的自由思考空间有着紧密关联。学生在多年后再读《孔乙己》或许会有不一样的想法,比如,有人认为孔乙己是在坚持自我,有人认为孔乙己是画地为牢。如果教师在课堂上鼓励学生自主思考,这些不同的观点和看法便能在课堂上进行讨论和研究,并通过对比使学生获得新的启发,同时也会活跃课堂氛围,让学生更愿意参与其中,从而在潜移默化中提高阅读兴趣。

      经典阅读推广模式单一化

现如今,我国的经典名著阅读推广模式过于单一,大部分名著都是以纸质图书的形式进行传播,或是出现在学生的语文课本上,很少有官方机构在社会层面推广经典名著。另外,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人们每天所要接收的信息大幅增加,且需要花费很多时间去处理和筛选,这导致人们阅读和研究经典名著的时间被压缩,进而在潜移默化中降低了人们对经典名著的关注度。经典名著阅读推广模式单一,加之人们对经典名著阅读的关注度下降,使得经典名著推广陷入恶性循环,单一化现象日趋严重,推广力度也不尽如人意。经典名著是“美酒”,但也要大力推广才能散发“酒香”,不能陷在“酒香不怕巷子深”的误区中,那样只会让经典名著的影响力逐步被弱化。

      受到网络文学阅读的冲击

互联网时代,传统的纸质阅读已经难以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随之兴起的是网络文学阅读。网络文学是以互联网为依托的文学创作模式,与传统出版文学不同,网络文学具有更强的时效性,即作者将作品发布到互联网平台上,读者可以随时随地进行阅读。与传统出版文学相比,网络文学的受众更加广泛,传播方式更加多元。在大数据时代,各种网络文学阅读平台会根据读者喜好推算出他们喜欢的文学类型,而网络文学创作者也会紧跟时代潮流,创作出符合时代发展趋势的作品。因此,在网络文学的冲击下,传统的经典文学作品难以被广大读者所熟知,也很少会有人捧着纸质书随时随地进行阅读。受“快餐式”网络文学的冲击,经典名著作品很难被人熟知,也很难在社会层面得到推广。

      经典阅读推广措施

      开展多元化的阅读活动

随着时代的发展,传统的过于单一的经典阅读活动已经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所以要开展多元化的经典阅读活动。近年来,《经典咏流传》《国家宝藏》等节目,将原本枯燥乏味的经典著作以一种符合时代发展潮流且大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呈现在大众面前[1]。在《经典咏流传》中,节目通过邀请一些有影响力的公众人物改编、演唱古诗词,将我国的古诗词以一种别样的方式呈现出来,打破了人们对古诗词的固有认知,还在社会上掀起了一股“古风热”。另外,央视出品的《中国诗词大会》通过比赛的方式让选手进行诗词对决,节目中既有来自海外的国际友人,又有上至七八十岁、下至七八岁的参赛选手,充分体现了我国古诗词的包容性,展现出了中华传统文化独有的魅力,也让更多的人加深了对中华传统古诗词的了解。《国家宝藏》这一节目则通过情景再现的方式讲述文物背后的故事,使沉睡多年的文物“活过来”。经典文学作品也应该像《经典咏流传》《国家宝藏》一样,创新传播形式,在社会上开展多元化的阅读活动。

      结合互联网进行经典阅读推广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发生了变化。利用纸质媒介传播的经典名著阅读模式已经不适合当前社会的发展,因此,应当改变传统的经典名著阅读传播方式,利用互联网这一平台进行经典阅读推广,以便将经典文学作品推荐给更多的人,例如,可以开通官方推书账号推广经典文学作品。当今正处于信息大爆炸时代,人们的生活被各种各样的网络信息充斥着,要想进行经典文学阅读推广,就必须借助互联网这一平台。

      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

对于读者来说,有一个良好的阅读氛围非常重要。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很少有一个安静的阅读环境供读者进行阅读[2]。在此背景下,创造一个良好的读书环境对于经典文学阅读的开展而言至关重要。国家将经典文学作品阅读纳入文化建设总体规划中,各级政府都应该响应国家号召,为民众创造良好的阅读环境,助推我国多元化经典阅读的开展。例如,可以在各个社区设立专门的阅读场所,为读者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或者可以定期在各个社区开展多元化阅读经典活动,号召更多人参与到阅读经典活动中。一个良好的阅读氛围能够让读者快速进入阅读状态。为读者创造一个良好的阅读环境,为人们提供一个安静的场所是必要的,这也是开展多元化阅读经典活动的前提之一。

      开展多元化经典阅读活动的意义

      有助于提升国民素质

在我国开展多元化经典阅读活动,能够在社会上形成良好的号召力,鼓励民众阅读经典文学作品,切实提升民众的文化素养[3]。我国很多经典文学作品中都有关于“礼”的讲解,通过开展多元化经典阅读活动,将“礼”这一观念传播给民众,能够提高民众的个人素质,有利于构建美丽环境、和谐社会。现如今,我国正在大力倡导构建文明和谐的社会,而构建文明和谐社会的责任需要落实到每一位公民身上。国民素质的提高是构建文明和谐社会的关键因素。要大力开展多元化的阅读经典活动,在潜移默化中提升民众的文化素养,提高国民素质,助力构建文明和谐社会。

      有助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

我国作为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五千年流传下来的经典文学作品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它们承载着我国悠久的历史文化。开展经典阅读活动,能够有效传播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例如,孔子学院在世界各地的开办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向世界[4]。通过开展多元化经典阅读活动,可以让全世界人民认识《离骚》中满腔爱国之情的屈原,了解“万国来朝”的大唐盛世,认识写下“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的曹雪芹,并深刻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从而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

      有助于加强世界各国优秀文化的交流

开展多元化经典阅读活动,不仅要涵盖中国经典文学作品,还要包括世界各国的经典文学作品。由于不同的文化和语言,世界上其他国家的很多文学作品难以被我国民众所熟知。开展经典阅读活动,可以加快世界各国优秀文学作品的传播,帮助民众更好地了解世界各国的经典文学作品,促进世界各国优秀文化的交流与传播[5]。世界优秀文学作品是全世界人民智慧的结晶,对于世界各国的人民来说,由于彼此的语言、文化、宗教信仰存在差异,因此人们在进行交流时会遇到一系列困难。在此背景下,开展多元化的阅读经典活动,在社会层面推广世界各国优秀文学作品,有助于人们理解各国的文化,而促进经典文学作品传播的过程其实也是世界各国人民思想相互交流的过程。

      有助于改进我国的传统教育模式

目前,我国初高中阶段仍采用应试教育模式,这样的教育模式限制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其将学生对经典名著的理解限制在考试框架中,要求其一切理解以考试为主。这样的模式不利于经典名著在学生群体中的推广,也很难让学生对名著阅读产生浓厚兴趣。在此背景下,提出“开展多元化经典阅读活动”这一主题,在社会层面开展更加多元化的经典阅读活动,能够让人们在活动中感受经典名著阅读的魅力,从而对经典名著产生浓厚的兴趣,进而从社会层面助推我国传统教育模式改进。如此学生便可以在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经典名著,而不是只能依赖课本了解经典名著,同时,通过与不同的人进行交流,有助于他们形成对经典名著的独特理解,从而打破传统教学模式。

综上所述,经典阅读活动在提升民众素养,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促进世界文化交流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但由于长期以来我国的经典阅读活动模式过于单一,尤其是随着时代的变革,互联网时代网络文学的冲击,以及缺乏良好的阅读环境等问题严重影响了经典阅读活动在社会层面的广泛传播,在此背景下,我国需要开展多元化的经典阅读活动,依托互联网平台进行经典阅读活动推广,从而最大程度地传播经典文学作品。同时,在开展多元化经典阅读活动时也不能脱离经典文学作品本身,而是要根植于中华经典文学的土壤,厚植书香底色,开展多元化的经典阅读活动。

 

注释

[1]袁湛江.重读经典——关于经典阅读的对话[J].语文建设,2008(05):28-32.

[2]李云霞.谈大学生人文教育与经典阅读[J].中国成人教育,2012(01):61-62.

[3]伊塔洛·卡尔维诺.为什么读经典[M].黄灿然,李桂蜜,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06.

[4]张斌贤.教育经典:读什么? 如何读?[J].高校教育管理,2009,3(04):72-74.

[5]陈诺,傅文奇.人才培养驱动下专业经典阅读推广的实践与探索——以福建师范大学图书馆学系“每日阅读专业经典一小时”为例[J].新世纪图书馆,2020(12):29-33+61.

 


站群导航
版权所有:《文化产业》杂志社    纠错电话:0351-4120998 邮 编:030001
地址:山西省太原市迎泽区柳巷南路云路街2号  投稿邮箱:whcytg@163.com

晋ICP备2021019266号-1 | 国内统一刊号 CN 14-1347/G2 | 国际标准刊号 ISSN 1674-3520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 1400004000083 | 邮发代号 22-415 |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12377



本站点信息未经允许不得复制或镜像

www.whcyzzs.cn copyright 2017-2025

技术支持: 苍鼎天下 | 管理登录
分享按钮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