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 文章
搜索
首页 >> 期刊中心 >>银幕内外 >> 传统音乐及其审美观
详细内容

传统音乐及其审美观

时间:2023-05-26     作者:豆  钰【原创】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为后世的文化艺术创作提供了源源不断的题材,传统音乐便是其中的一个代 表。音乐自古以来就是人们休闲娱乐的一种方式,其特别的节奏和旋律是人们表达内心想法的载体。在我国数千 年的发展过程中,传统音乐呈现出独具特色的审美意蕴。基于此,现分析传统音乐审美观的演变史,阐述传统音 乐审美中包含的音色美、意境美、和谐美与感知美等特征,最后从当代中国人的审美特征、传统音乐美学面临的 挑战、新时期传统音乐的发展三个方面探讨传统音乐审美观的当代演变。

音乐是一种文化,一种艺术,也是一种情感表达方 式,其审美意蕴不分国界、不分种族,是人类共 通的语言。中国传统音乐是中国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一支, 其通过独特的表现形式和风格流派展现出了独特的审美韵 味。中国传统音乐在传统思想的影响下,更加重视人的品格 和思想的表达。在不同的社会历史时期和不同的文化背景 下,传统音乐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也不尽相同,因 此,研究中国传统音乐的审美观具有重要意义。 

传统音乐审美观历代演变 

中国作为人类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有着深厚的文 化积淀,音乐文化也呈现出独特的风格。我国传统音乐萌芽 于春秋战国时期,与先秦文学的发展有着紧密联系,在当时 百家争鸣的环境下,逐渐形成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等思 想流派,这对中国文学以及传统音乐产生了重要影响。受儒 家礼乐制度的影响,我国传统社会的统治阶级尤其重视音乐 文化,周朝统治者甚至将音乐作为管理国家的手段。到了秦 代,官方设立了音乐行政机构——乐府,乐府到汉代得到了 大范围扩充和改建,主要负责搜集民间音乐并对其进行整理 和编辑,其改编出很多具有时代特色且适合演奏的音乐作 品,有效推动了我国传统音乐的发展和繁荣。

《乐记》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具有比较完整体系的音乐 理论著作,其记载了先秦以来的音乐成就,展现出了儒家音 乐的审美观。书中对音乐的各个方面进行了描述,着重展示 了音乐的社会功能和音乐美学。魏晋南北朝时期,开始探索 音乐领域的内部规律性和特殊性,产生了新的审美方式。在 此期间,音乐更加重视规整与统一,借物抒情的音乐开始增 加。唐朝时期,随着政治的发展和经济的繁荣,文化环境更 加开明,音乐也得到了积极发展,在吸收外来优秀音乐文化 的同时,创作出了符合时代背景的歌舞大曲,体现了当时独 特的审美观。宋代在活字印刷的影响下,促进了音乐的普 及。到元代,对外贸易繁荣,其音乐审美得到进一步提升, 音乐发展也更加多元化,且更加重视真实性和客观性。到明 清时期,城市繁荣昌盛,市民阶层壮大,各个地区出现了不 同特点的音乐风格,比如小曲、鼓词、民歌等。音乐审美在 不同的时代背景下呈现出多种特性,与群众生活紧密相连, 并且不再受到礼乐制度的束缚,积极追求情感的个性表达,体现出多元化的音乐审美。 

中国传统音乐在各个历史时代都体现出与所处时期 政治、经济环境紧密相关的审美观,先秦时期的音乐与政 治关系尤其紧密,在社会的不断发展下,传统音乐逐步受 到外来文化影响,得到更加多元化的发展,到宋元明清时 期,音乐文化开始更加平民化,逐步成为平民表达情感的 方式和手段。

传统音乐的审美特征 

中国传统音乐通过优美动人的旋律和多元化的审美展 示,传递给人愉悦、抚慰和鼓舞等情感。不论是民间音乐还 是宫廷音乐,都有着共通的审美观,并蕴含着深厚的历史底 蕴。传统音乐随着历史更迭,会产生不同特色和风格的审美 观,但是综合来看,我国传统音乐相通的审美特征,主要体 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音色美

我国民族乐器材料众多,人们在生产生活中将金、 石、丝、竹等材料创造性地制作成各种形式且音质优美的民 族乐器,并通过表演完美地呈现出来,使其音色展现得淋漓 尽致。中国传统音乐在音色审美方面主要具有以下特点。一 是追求音色多元化。具体体现在声乐和传统乐器方面。比如 在传统戏曲的五大行当中,不仅有音域的差异,还有音色的 差别,表演者会根据表演角色的不同在音色运用上做出差别 演绎。在传统乐器上,民族乐器种类繁多,音色具有多样 性。比如二胡以弦发声,含蓄柔和;笛子以气柱发声,音色 明亮清脆;洞箫同样以气柱发生,但音色浑厚优美。气体震 动方式不同,材质不同,音色也不同。二是强调音乐的自然 性,传统音乐讲究尊重乐器本身的发音特点,通过旋律变 化、节奏强弱或者发音表现其自然性。三是追求音色的纯净 与透亮,在传统乐器中,音调高的乐器居多。同时伴随乐器 演唱,演唱者的音调也应相应提高,充分体现出传统音乐音 色透亮、纯净的特点。

意境美

意境是我国传统美学价值观的一个重要追求,是艺术 美的重要体现,通过将情与景相融、意与境相连来展现艺术 美。传统音乐中的“景”通过客观世界中的具体事物进行展 现,在音乐创作过程中以情述景,将情感融入音乐中,通过 音乐表达内心情感。从传统音乐发展来看,意境表现为虚实 的转换,在演绎者和受众之间通过互动形成古典审美特色, 展现出音乐的审美本质。意境并非虚无,意境美不仅追求超 越物质的形而上层次,而且具有生机勃勃的内在活力。传统 音乐的“意境”在表现形式上具有情与景的统一性,在音乐 中通常采用借景抒情的方式表达情感,同时还要借助欣赏者 的想象来促进情与景的相融。例如在白居易的长篇乐府诗 《琵琶行》中,就充分展现出音乐的意境美,其乐声直接表现了琵琶女的幽怨情绪,并通过“莺语”“泉流”“银瓶” 等辞藻表现当时的景象,唤起欣赏者的想象力。还有传统音 乐《春江花月夜》,这首曲子以宁静悠远的意境为基调,反 衬出江上夜景之美,通过这样的画面引发欣赏者对锦绣河山 的热爱。 

和谐美 

古人推崇善与美的和谐,儒家倡导恬静淡雅的中和之 乐,道家主张音声相和的自然之乐。“和”是中国传统音 乐的最高审美理想,其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和”思想相 一致。我国传统音乐受传统中庸思想的影响,《乐记》中 有关于“和”的论述,强调音乐要达到天地之和,“和” 即是万物相和谐,并要求音乐的音调与曲调意境相统一, 展现出敦和之美。受儒家思想的影响,中国音乐在两千多 年来一直具有平和、适中、含蓄的特点,鲜有强烈冲突和 对比。这些传统“和”的审美观讲究和谐,即在对立中求 统一,在变化中求和谐,旨在达到中和之美。例如在《平 沙落雁》中,歌颂人与动物的和谐之美;在《阳春白雪》 中,赞颂生机勃勃、万物换新的新春之美;在《千里江 山》中,赞美祖国的山河之美等。还如《春江花月夜》 中,通过主题的不断延伸、变换,形成多段体乐曲,在曲 目中以级进为主,反复展现一个音,将一段乐曲各乐句的 首位之间设计成相同的音,将整个音乐连接起来,呈现出 一首具有不同曲线的乐曲,使得音乐主题展现出优美、婉 转、平和的形式,给人以恬静之感。 

感知美

音乐是展示人们内在情感的一种方式,人们依托音乐 表达内心真实想法和感受。但是在中国传统音乐中,通常 借助物来表达情感,正如写作中所用到的借物抒情,中国 传统音乐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以寓意、寄托、暗示和 象征等手法构成的一套意义生成和表达体系,与此对应也 形成了知音、体会和顿悟等感知方式。《乐记》中论述欣 赏音乐就要达到“审声以知音”的境界,否则就没有资格 进行欣赏。正如《高山流水》中,伯牙鼓琴,子期知意, 创作者在创作曲目的过程中,已经将听众暗含在作品之 中。又如《梅花三弄》中,整首曲目生动地展现了梅花刚 毅的性格特点,表达出其坚贞的精神和人格,这也是中国 传统音乐创作中经常用到的手法,通过感知自然之美,认 识并展示一定的真理。依托一种音乐形式,将内心的想法 和情感通过借物抒情的方式委婉地表达出来。直觉是一种 感知事物的能力,是在感性和理性相统一的基础上,对客 体领悟的能力。传统音乐创作者一方面从音乐角度谈及音 乐是自身直觉的创造,音乐能够激发听众对艺术感悟的直 觉;另一方面从审美角度出发,表达出音乐鉴赏要有特别 的音乐觉察力,需要用心灵直观感悟。

 传统音乐审美观当代演变 

随着当代科学技术和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中国传统 音乐开始尝试利用新媒体等多种方式向大众进行传播,这 体现了传统音乐与时俱进的特点,也是其得以生存和发展 的必然要求。在新时期,要传承和发展传统音乐,要保证 其能够在保留传统之美的同时展现时代气息。 当代中国人的审美特征 首先,产生了另类的审美对象。随着新媒体行业的发 展,以多媒体为载体的音乐表现形式受到大众欢迎,利用 丰富多样的视觉图像来表现听觉意象是其基本特征。多媒 体“古曲”成为一种独立于电视音乐之外的新的多媒体音 乐形式,音乐电视是现代流行音乐通过电视表现其旋律、 主题、歌词以及演唱者的表演等,并在现代特效处理下促 进科技与艺术相融。而多媒体传统音乐节目与之不同,其 运用现代手法来表现古代艺术思想,且古乐曲没有歌词, 这是在音乐电视基础上的创新。其次,产生了新型快捷的 审美方式。在信息化时代下,通过多媒体技术对传统乐曲 进行剪辑,可以使观众全面、快速地了解乐曲的主题思 想,使得生活紧张、缺少时间的当代人能够快捷地感受传 统音乐的审美情趣。最后,产生了新的审美行为。当前, 多媒体技术发展迅速,任何事物都可以通过多媒体形式进 行传播。在这样的环境下,中国传统音乐能够借助多种媒 介途径和形式进行传播,在不断加工和售卖的过程中,民 众对于中国传统音乐审美行为也逐渐呈现出多种形式。

传统音乐的时代必然性 

当前,人们早已习惯快餐式地感受中国传统美学思 想,这种展现形式有其时代必然性。首先,这是经济和科 技发展的必然。随着多媒体行业的发展,电视行业、网络 平台等竞争日趋激烈,产生了不同形式和性质的音乐节 目,促使人们开始探索传统音乐领域。其次,在当代社会 环境下,人们的休闲娱乐更加依赖互联网。随着现代生活压力的增加,生活节奏加快,电视、网络等便捷、直白的 形式和内容更加受到观众欢迎,再加上中国传统音乐所包 含的意境和精神与现代社会价值观存在差异,这就给多媒 体音乐形式发展提供了基础。此外,通过多媒体技术进行 娱乐可以满足其多样的娱乐需求,所以多媒体音乐形式更 受欢迎。 

新时期传统音乐的发展

首先,要正确了解并坚持音乐发展的雅俗共赏性。在艺 术的传承与发扬中,所谓的高雅性与通俗性之间并无明确的 分界线,不同时期、不同地域的高雅艺术与通俗艺术之间存 在互通性。就像传统古诗词,由于其绝句形式与乐曲有关, 常被用作乐歌进行民间演绎,而随着时代的变化,其实用性 逐渐降低,于是开始在韵律进行探究,这样民间通俗艺术又 开始成为文人雅士品鉴的高雅艺术。所以,传统音乐在新时 期仍然有其发展的空间。其次,对于新媒体带来的影响要扬 长避短。在网络时代下,新媒体对文化传播具有重要作用, 其能够面向大众进行文化普及教育,为人民群众提供文化服 务,并促进文化传播与发展,因此要大力支持新媒体形式的 传统音乐。另一方面,要处理好新媒体时代下文化艺术发展 与市场经济之间的关系,通过一定的手段使新媒体行业的商 业利益和艺术发展得到保证。最后,把握传统音乐审美观的 发展方向。不论在什么时期,人类都要坚持自己的精神依 靠,这也是传统音乐的核心所在。就像美国乡村音乐的发展 历程,从其产生、盛行、衰落再到复兴,这一系列变化是因 为艺术水平的上升和电视技术的发展与融合,此外,受社会 工业化发展影响,人们对乡村生活的怀念更深,促使其再次 走进人们的生活并得以发扬。因此,在新时期,传统音乐必 然能够在传统审美观和当代审美观的结合下产生一种崭新的 审美内涵。

站群导航
版权所有:《文化产业》杂志社    纠错电话:0351-4120998 邮 编:030001
地址:山西省太原市迎泽区柳巷南路云路街2号  投稿邮箱:whcytg@163.com

晋ICP备2021019266号-1 | 国内统一刊号 CN 14-1347/G2 | 国际标准刊号 ISSN 1674-3520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 1400004000083 | 邮发代号 22-415 |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12377



本站点信息未经允许不得复制或镜像

www.whcyzzs.cn copyright 2017-2025

技术支持: 苍鼎天下 | 管理登录
分享按钮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