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 文章
搜索
首页 >> 期刊中心 >>人文地理 >> 服务提上去民众更满意
详细内容

服务提上去民众更满意

时间:2023-05-30     作者:侯一松【原创】

在民族地区的发展与建设中,要积极加强文化能力建设,并通过文化能力建设逐步完善地区的发展模式;同时要在地区范围内形成浓郁的文化发展氛围,以文化加强对社会公众的熏陶,使社会公众在文化服务下形成正确的思想认知与价值体系,提升社会公众的文化自信。尤其是在新时代背景下,公共服务的高质量供给与文化能力的优化成为促进地区发展与建设的重要一环,此二者不仅有助于给地区范围内的社会公众带来优质的生活环境,还可以带动地区实现快速发展。因此,加速推进民族地区公共服务高质量供给的文化能力优化成为一项必要的发展任务。现主要对民族地区公共服务高质量供给文化能力的优化路径进行分析,以供参考。

民族地区的少数民族文化是整个文化工作的重点内容。近年来,国家越来越重视文化工作,这也使得文化建设的社会地位日益凸显。《关于推动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中已明确指出要推动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进一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从而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因此,构建具有民族地区特色的公共服务高质量供给文化能力体系便成为当务之急。然而,值得一提的是,现如今民族地区的公共文化服务建设虽已取得初步进展,但城乡之间居民的文化需求仍存在较大差异,导致公共服务能力无法满足民族地区群众日益增长的实际需求。笔者认为,只有创新公共服务供给方式,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多层次需求,优化公共服务模式,才能实现公共服务高质量供给,最终为提升民族地区的凝聚力提供必要保障。

公共服务高质量供给文化能力的深刻内容

公共服务高质量供给文化能力,顾名思义,主要是指为满足广大群众的文化需求,由政府主导,号召广大社会力量参与,为人民群众提供文化活动、文化产品以及公共文化设施的服务能力,其是由公共文化、文化能力和公共服务三方面组成的综合性概念。公共服务通常可以总结为实现社会主流价值观的传播,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向社会提供文化产品等内容的服务。高质量的公共文化服务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对保障人民群众的文化权益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文化能力对地区的文化建设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良好的文化能力可以促进地区文化建设井然有序地向前推进,并且形成良好的文化发展氛围,进而通过社会文化对社会公众进行熏陶,提升社会公众的文化自信、文化认知,这对于提升民族地区的文化感染力、文化艺术氛围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可以推动地区文化建设与发展。

优化民族地区公共服务高质量供给文化能力的必要性

推动公共服务质量提升的现实需要

为有效贯彻落实以广大人民为中心的发展观念,民族地区应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充分提升公共服务质量,这意味着公共服务的供给模式要从完善公共服务的体系转变为高质量供给。因此,优化民族地区公共服务供给的文化能力既是实现公共服务供给改革的必由之路,也是推动公共服务质量提升的现实需要。例如,在现行公共服务模式下,制定公共服务的标准化措施,实现公共服务的智能化以及电子化发展,可以使公共服务的供给活力得到有效提升。如政府通过将卫生、教育、养老以及社会保障等项目纳入公共服务范围,进而实现公共服务高质量供给改革,全方位提升公共服务供给的文化能力。

满足民族地区居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内在需要

公共服务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公共价值的最大化,因此,当民族地区的公共服务供给文化能力得到优化时,便可以满足民族地区居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内在需求。例如,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民族地区居民的价值取向转变为对法治、和谐、美好、公平等的向往,当公共服务的供给质量得到有效提升时,由于其摒弃了传统的以规模导向形式为主的公共服务供给模式,因此能够满足民族地区居民对老有所养、病有所医的追求,使民族地区居民获得更高的幸福感,最终精准回应民族地区居民对公共服务高质量供给的需求。

促进民族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经之路

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与东南沿海地区相比存在较大差异,因此,首先,优化民族地区的公共服务供给文化能力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民族地区经济的高质量发展。例如,在当前经济模式下,从提升医疗教育等公共服务供给质量角度出发,扩大民族地区的公共消费,能够为民族地区经济的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其次,秉承创新、绿色、开放、共享的理念,围绕社会民生这一基本需求,能填补民族地区公共服务的缺口,在经济上创造出短期的消费需求,促进民族地区的就业,从而缩小民族地区的贫富差距。最后,民族地区公共服务供给质量得到提升后,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教育、医疗等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供给,因此能够充分打破原有的城乡二元化供给模式,使经济由原有的数字型增长模式转向高质量型增长模式,最终促进民族地区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优化民族地区公共服务高质量供给文化能力面临的困境

民族地区少数民族人口较多,地理环境相对复杂,社会经济相对落后,因此面对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民族地区的公共服务供给文化能力面临诸多发展困境。具体体现为以下四个方面。

公共文化服务与城乡居民的文化需求存在差异

部分民族地区干部的思想观念落后,对高质量供给文化能力的重要作用认识不够,导致公共服务与城乡居民的文化需求存在较大差异。例如,首先,民族地区公共服务的总体数量无法满足民族地区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如民族地区的基层公共文化设施较少,其作用未得到充分发挥,也无法满足广大群众的需求;其次,由于服务供给以及公共文化服务产品存在不平衡现象,民族地区城乡之间存在发展差距;最后,由于缺乏完善的监督考核机制,部分公共文化服务建设目标无法有效落实,很难形成高质量的供给文化能力。

公共文化服务建设未充分考虑民族地区的特殊性

我国有关民族地区的法律中已明确规定各民族皆有发展本民族文化的自由,而当前在民族地区开展的公共文化服务建设未有效考虑民族地区居民的特殊性,导致所建成的公共文化产品与服务供给不符合少数民族居民的文化需求。例如,未对濒临消亡的少数民族文字进行保护,未在广播电视节目中开辟少数民族语言频道,使得民族地区的公共服务供给文化能力薄弱。除此之外,在打造公共文化项目时,未建立具有民族特色的项目,使得公共文化服务、文化产品生产供给走向恶性循环,这不利于保障民族地区群众的文化权益。

公共文化产品无法满足民族地区群众的多样化需求

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使得当前民族地区的广大人民群众对文化的需求呈现出多样性,而有关部门对各民族地区居民的文化需求认知不足,了解也不够透彻,导致所形成的公共文化产品及服务无法满足民族地区群众的实际需求。例如,当前民族地区的传统文化缺乏保护机制,相关部门对基本的文化产品及文化服务的开发力度不足,部分少数民族的传统工艺、传统服饰未得到有效继承。与此同时,满足民族地区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文化产品及服务供给力度不足,未能为民族地区民众提供具体的文化设施、文化内容,文化产品及服务与民族地区民众的需求相脱节,这不利于公共服务质量的提升。

公共文化服务建设面临人才缺口

人才是社会前进的动力,然而,由于市场经济快速发展,民族地区人民倾向于前往经济发达的沿海地区就业,导致民族地区公共文化服务存在人才缺口。例如,民族地区提供公共文化服务的人员年龄较大,知识结构相对单一,这阻碍了民族地区文化产业的发展。除此之外,由于民族地区综合文化站配备不足,部分文化服务人员不具备专业能力,无法胜任组织文化活动的任务,不能为民族地区的民众提供高质量的公共文化服务,使得公共文化服务的质量提升面临瓶颈。

民族地区公共服务高质量供给文化能力的优化策略

优化民族地区公共服务高质量供给文化能力是一项重要的发展任务,能够促进民族地区文化建设水平的提升,所以在民族地区的发展过程中,需要着重加强公共服务建设,提升公共服务质量,实现公共服务的高质量供给,在此基础上优化文化能力,从而提升文化的影响力,增强社会公众的文化自信。

创新文化服务方式

民族地区的地貌相对复杂,文化设施的覆盖范围相对狭窄,因此需要创新民族地区的文化服务方式,优化公共服务供给文化能力。具体而言,首先可以发挥民族地区文化设施建设的阵地作用,加强公共数字文化、流动文化以及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提高公共文化服务的有效性;其次,通过配备流动服务车、服务点等,在短时间内消除民族地区公共文化服务的空白,拓宽公共文化服务的范围;最后,利用现代高科技手段推动数字文化建设,打造网上电子阅览室和数字图书馆,进而优化民族地区公共服务供给的文化能力,提升公共服务质量。

加强政府主导

民族地区公共服务高质量供给的文化能力关系着国家的发展全局,因此,只有加强民族地区政府的主导作用,使民族地区的领导干部提高思想认知,将文化能力提升放在首要位置,才能优化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供给文化能力。例如,发挥基层政府在民族地区公共文化服务建设中的主导地位,实现公共文化服务内容、制度规范方面的建设,形成模范带头作用,满足民族地区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除此之外,还可以建设政府主导的公共文化服务考核评价体系,将民族地区的经济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体系中,构建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总体规划,从而优化提升公共服务高质量供给的文化能力。

进一步凸显民族特色

要想优化民族地区公共文化服务的供给模式,就要进一步凸显民族特色。首先,要贯彻落实民族政策中的要求,保护少数民族人民群众的文化权利,尊重民族地区人民的个性化精神文化需求,进而促进民族地区繁荣稳定发展。其次,充分挖掘民族特色,挖掘民族地区优秀的民间文化资源,从而形成地方特色,如利用民族地区的文化遗产资源,将公共文化服务建设与文化旅游开发相结合,从而拓展公共文化服务的内容,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高质量的公共文化服务。最后,要提取和凝练民族地区的特色文化,如针对地方非物质文化遗产,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模式,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宣传推广,尤其是要综合利用网络信息化渠道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宣传,这样既能形成浓郁的文化氛围,又能凸显出民族地区的文化建设特色,从而有助于提升文化服务水平,在民族地区形成浓郁的文化氛围,增强人民群众的文化自信。

加强文化队伍建设

优化民族地区公共服务供给文化能力的核心是人才。因此,只有加强文化队伍建设,打造稳定的民族地区公共文化服务人才队伍,才能实现公共服务供给文化能力的优化。具体而言,可以以公共服务人才培训为重点内容,建设高质量文化服务团队,秉持增量优选、存量优化的原则,向社会招募年纪较轻,且拥有基本文化涵养的人员,以此提升整体的公共文化服务供给质量。与此同时,建立完善的公共文化服务人员录用标准,发挥出民间手工艺人、非遗传承人在建设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模式中的作用,培养文化建设的领路人,为公共文化服务能力提升奠定基础。此外,还需要在地区范围内积极组织开展文化活动,通过文化活动逐步完善地区文化建设模式,同时邀请地区范围内优秀的民间手工艺人、非遗传承人等参与到活动当中,通过活动形成良好的辐射作用,在此基础上对文化进行广泛传播,从而吸引更多对文化发展感兴趣的人员参与到文化传播中,使之成为民族地区文化队伍建设中的重要一员,切实促进文化建设水平与质量不断提升。

持续深化公共服务改革

为使民族地区拥有高质量的公共文化服务,持续深化公共服务改革是关键举措。例如,在建设民族地区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模式时,要以改革为动力,提升公共文化服务质量,通过建立多语种、全方位的文化服务供给模式,提升民族地区的综合服务能力。另外,还可以通过优化民族地区公益性文化单位内部的社会保障、收入分配等制度,激发公共文化服务的发展活力,从而为广大民族地区的人民提供高质量的文化服务。

总而言之,优化民族地区公共服务高质量供给的文化能力不可能一蹴而就,其未来需走过一段艰难而漫长的道路。只有及时更新公共服务的观念,满足当今时代的需求,加快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才能保障公共文化服务实现可持续发展,提高整体的公共服务供给文化能力,推动民族地区繁荣发展。




站群导航
版权所有:《文化产业》杂志社    纠错电话:0351-4120998 邮 编:030001
地址:山西省太原市迎泽区柳巷南路云路街2号  投稿邮箱:whcytg@163.com

晋ICP备2021019266号-1 | 国内统一刊号 CN 14-1347/G2 | 国际标准刊号 ISSN 1674-3520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 1400004000083 | 邮发代号 22-415 |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12377



本站点信息未经允许不得复制或镜像

www.whcyzzs.cn copyright 2017-2025

技术支持: 苍鼎天下 | 管理登录
分享按钮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