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 文章
搜索
首页 >> 期刊中心 >>古韵新吟 >> 粤西地区传统音乐文化如何实现产业化发展
详细内容

粤西地区传统音乐文化如何实现产业化发展

时间:2023-06-14     作者:吕春媚【原创】

作为民族音乐文化的瑰宝,粤西地区传统音乐文化展现了粤西地区生活风俗,极具浪漫主义色彩,蕴含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目前,当地对粤西音乐的保护力度不足,相关的研究成果较少,运用数字技术创作的粤西音乐作品不多,急需探寻粤西地区传统音乐文化的产业化发展路径,以便更好地传承粤西传统音乐文化,打造具有粤西特色的传统音乐品牌,助力地区文化、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


移动互联网时代,信息传播速度快、传播范围广、传播力强等主要优势为文化底蕴深厚、展现当地人生活风貌的传统音乐产业化发展提供了助力。以粤西地区传统音乐文化为例,现阶段应当不断探索其产业化发展策略,突出其民族特点。政府部门应该加强重视,制定相关的产业扶持政策,构建“粤西音乐文化+旅游”的新发展模式,助力粤西地区传统音乐产业数字化发展。这样一方面可以更好地传承与发展粤西传统音乐文化,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另一方面,产业化的运转模式能够激发当地经济活力,帮助粤西地区实现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粤西地区传统音乐文化的突出特点

展现粤西地区生活风俗

粤西地区包括阳江、湛江、茂名3个地级市。该地区自然风景秀丽、人文历史资源丰富,孕育出了丰富多彩的、极具乡土特色的传统音乐文化,如廉江白戏、雷州歌、高州木偶戏、化州跳花棚等。雷州歌是粤西地区老百姓的原创歌谣,陪伴了一代代粤西人民成长,全面记录了粤西群众生产、生活的场景。例如《乜都不如做百姓》生动展现了粤西人民辛勤劳动的场面,歌颂了群众用汗水铸就美好生活的美德,充满了浓厚的农村气息。随着雷州歌的广泛流传,辛勤劳作的质朴价值观也播撒在广阔的粤西土地上。

极具浪漫主义美学色彩

浪漫主义音乐属于西方音乐的一种,但是,粤西地区传统音乐中包含大量的浪漫主义元素,极具浪漫主义美学色彩。例如粤西采茶戏呈现出感性超越理性、原始超越现代、想象超越现实的特征,其形式与结构具有非对称、非平衡的自由浪漫主义美学色彩。不过遗憾的是,粤西采茶戏并没有继续延续其浪漫主义风格,或形成一场声势浩大的浪漫主义运动,而是选择偏安一隅,形成一种独具地方特色的戏曲风格。

蕴含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蕴

近年来,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成为时代主题,民族音乐逐渐成为流行音乐。作为国内传统音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粤西地区传统音乐文化蕴含着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蕴。例如粤西地区流传至今的哭嫁风俗生动反映了粤西地区百姓对婚姻的观念、态度。从女性视角出发研究粤西哭嫁歌,可以发现在过去男尊女卑的社会中,女性力量过于弱小,只能借助吟唱哭嫁歌的方式与封建社会抗争。

粤西地区传统音乐文化的发展现状

对粤西地区传统音乐文化的保护力度有待加强

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与电脑、手机等电子通讯设备的广泛普及,数字音乐的传播力与影响力日益增强。与数字音乐蓬勃发展的现状相比,对传统音乐的挖掘、保护和创新的工作力度明显不足,其发展和生存空间不断被挤压。以粤西地区传统音乐文化为例,虽然政府部门在木偶戏、雷州歌、采茶戏等民间音乐的保护和传承上投入了大量资金,确保这些传统音乐在短时间内不会消亡,但是这些传统音乐只是被少数人所记忆与传播,注定会随着时间的推移渐渐被人们遗忘。这种治标不治本的保护,并不能真正解决粤西地区传统音乐文化发展的困境。要想传承好传统音乐文化,资金投入是基础,关键需要思考其与流行音乐的融合路径,激发更多人对传统音乐的兴趣。

粤西音乐研究成果的数量与质量均有待提高

粤西地区传统音乐蕴含深厚的文化底蕴,具备极高的人文价值。只有充分认识、深度挖掘这些文化瑰宝,才能使其成长为枝繁叶茂的“景观”。回顾粤西地区传统音乐文化的研究工作,近些年相关学术研究成果的数量与质量均有待提高。例如以“粤西音乐”为关键词在知网搜索相关文章,符合要求的研究文献不足50篇,且大多数研究聚焦于雷州歌、哭嫁歌等特定的音乐类型,而以传统音乐文化产业化发展为切入点研究其创新发展路径的内容屈指可数。未来,期待相关学术研究可以向粤西音乐产业化发展方向倾斜。

运用数字技术的粤西音乐作品数量有待增加

目前,各行各业都在积极探索“数字技术+产业”的转型升级路径,将数字技术作为撬动产业发展的新引擎,实现产业高质量发展。对于粤西传统音乐来说,利用数字化技术实现产业化发展,不失为一个明智之举。现阶段,虽然还没有成熟的数字技术成功应用于民间音乐的经验,但是随着5G技术、VR技术、AR技术的不断完善,依托数字技术进行粤西传统音乐创作,一定可以为人们提供沉浸式的观看体验,满足其互动需求,提高音乐作品的曝光度。

粤西地区传统音乐文化产业化发展的现实意义

有利于活态传承粤西地区传统音乐文化

基于独具地方特色的艺术形态,粤西音乐文化记录与保存了当地居民的语言文化、生活习惯、民风民俗等,具有深刻且独特的文化内涵。但是任何音乐形态都要经历萌芽、成长、壮大和衰落时期。当下,粤西传统音乐文化正面临新媒体和流行音乐的双重冲击,正在经历低潮阶段。党的二十大报告深刻阐释了中国式现代化的内涵与要求,指明未来企业的发展方向是以数字技术为载体,全面实现现代化产业升级转型。因此,实现粤西地区传统音乐文化产业化发展是大势所趋。事实上,粤西传统音乐走产业化发展路径,有利于年轻人关注粤西传统音乐,能够激发其了解粤西地区传统音乐文化的兴趣,创作更多具有时代特征的音乐作品,更好地传承粤西传统音乐文化。

有利于打造粤西地区特色传统音乐品牌

相关数据显示,年轻消费者对民族品牌的接受度和认可度较高,因此,注重民族品牌建设是普通产品实现大幅增值的最佳途径。由于粤西地区传统音乐特色鲜明,且蕴含深刻的民族文化内涵,具有打造独具特色的传统音乐品牌的天然优势。基于此,将哭嫁歌、采茶戏等传统音乐形态包装、设计成民族品牌,是粤西地区传统音乐文化产业化发展的有效途径。在品牌建设初期,可以利用自媒体平台潜在用户规模大的特点进行积极引流;在品牌建设中期,可以利用独具匠心的粤西传统音乐内容逐渐扩大用户范围;在品牌建设后期,可以提升周边城市旅游、现场演出等的服务质量,增加用户黏性。粤西地区传统音乐品牌化传播,不仅可以借助品牌效应吸引大量受众,扩大粤西地区传统音乐的影响力,还可以让民族文化焕发活力,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更好地走向世界。

有利于地区文化、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粤西地区传统音乐文化产业化发展,可以最大规模地发挥产业集群效应,促进当地文化繁荣发展,拓宽经济来源渠道,推动社会和谐稳定发展。从文化角度出发,粤西地区传统音乐文化产业化发展,一方面可以通过高度重视雷州歌、高州木偶戏等音乐形态,有效缓解其生存危机;另一方面在全国各地宣传粤西传统音乐,有利于突破地域限制,扩大粤西传统音乐的影响力。从经济角度出发,过去粤西传统音乐的发展需要依靠政府财政出资,现在其朝着产业化方向发展可以拓宽经济来源渠道。从社会角度出发,粤西传统音乐文化产业化发展能够避免粤西音乐出现传承断代的现象,有利于营造和谐的社会氛围。与粤西传统音乐发行、演出相比,其走产业化发展道路可以通过销售周边服装、饰品、书籍等产品,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个性化需求,助推经济、文化、社会协调发展。

目前粤西地区传统音乐文化产业化发展的创新路径

政府部门重视与落实文化产业扶持政策

为了落实国家制定的关于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战略部署,避免未来粤西地区出现高州木偶戏等音乐形态消失的情况,改变粤西传统音乐传承岌岌可危的现状,相关政府部门必须高度重视制定和落实传统音乐文化产业扶持项目,优化传统音乐文化产业的经营环境,构建完整的传统音乐文化产业链条,为传统音乐文化产业化发展再添动能。

为了全方位助推粤西地区传统音乐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相关政府部门需要在资金投入、政策制定等方面充分发挥作用。在资金投入方面,设立粤西传统音乐文化产业项目启动专项资金,重点激励与扶持粤西传统音乐文化产业的发展,打造配套的音乐创作平台与线下音乐演出的文化产业园区;打造独具地方特色的传统音乐品牌,吸引酷狗音乐、QQ音乐等优秀企业入驻,形成粤西音乐产业发展基地;通过音乐创作、线下演出、音乐直播等构建音乐产业链条完整的粤西音乐文化产业发展体系。在政策出台方面,应该在鼓励粤西地区传统音乐文化产业集聚发展、支持粤西音乐精品创作、推动开拓国内外粤西音乐文化市场三个方面给予一定的资金扶持,进一步优化粤西音乐文化产业的营商环境,为粤西音乐人才提供发展空间。

构建“粤西音乐文化+旅游”的新发展模式

粤西地区自古以来山清水秀,蕴藏着丰富的民族音乐文化宝藏,每年都吸引了不少游客前往参观与游玩。如何利用粤西地区独特的自然与人文优势,让古老的粤西音乐成为当今社会的时尚标杆,使其朴素的传承人成为Z世代的榜样?粤西地区可以整合当地传统音乐文化与旅游产业的现有资源,积极构建“粤西音乐文化+旅游”的新发展模式。比如打造粤西音乐小镇、粤西音乐游乐场、粤西音乐美食节、粤西音乐采风旅游路线等,通过美食、音乐、旅游等形式全方位展示粤西风采,激发旅游景区的活力的同时让传统文化活起来。

具体而言,“粤西音乐文化+旅游”的新发展模式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布局。其一,重点突出粤西传统音乐文化与其他民族音乐文化的差异,着重展现粤西音乐文化的底蕴,彰显地区音乐文化的魅力。其二,以旅游景区为切入点,积极探索、大胆创新,将粤西传统音乐文化融入旅游景区设计中,打造文旅融合的新产品、新品牌。其三,精准把握粤西传统音乐文化的看点与卖点,为游客提供沉浸式的体验,使其深刻了解粤西音乐文化的艺术魅力。其四,不断丰富旅游景区中的粤西传统音乐文化元素,规划常态化发展策略,利用好旅游景区运营与粤西传统音乐文化资源的优势,助推粤西传统音乐文化产业实现“旅游+”发展新模式,推动粤西地区文旅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助力粤西地区传统音乐产业的数字化发展

四川省文旅厅的数据显示,2021年四川省音乐产业的总产值高达870.62亿元。四川省音乐产业市场能够领跑全国、规模不断扩大,离不开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的赋能。在国家积极推行文化产业数字化战略的时代背景下,粤西地区应该紧跟时代发展潮流,利用数字技术赋能传统音乐文化产业,助推传统音乐文化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现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为粤西地区传统音乐文化的产业化发展提供了新路径。目前。粤西地区传统音乐文化产业化发展面临的困境主要是缺乏有效的保护措施,导致民族音乐文化濒临消亡。运用数字化技术可以有效解决这一难题,通过利用文字、录音、录像的方式,记录与保存高州木偶戏等原汁原味的民族音乐。同时,利用大数据技术建立粤西音乐数据库,为研究人员开展学术研究提供参考。随着社交媒体的兴起与用户的增加,粤西传统音乐传承人可以主动研究抖音、快手等短视频平台的运营特点,创作当代人喜闻乐见的数字音乐作品。除此之外,还可以利用VR、AR、AI等新兴技术为粤西音乐的发展赋能,为音乐创作与消费创建全新的应用场景,让音乐不仅可以被聆听,还可以被观看与触碰,为粤西音乐插上科技之翼,促使其得到快速发展。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繁荣,拥有特定历史意义与人文价值的粤西地区传统音乐的传承与发展面临着很多前所未有的危机与挑战。粤西传统音乐发源于粤西地区,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地的风俗习惯,因此更容易被当地人所接受。但是,依靠有限的民间力量进行粤西传统音乐文化的传承与创新远远不够。当地相关政府部门应该重视制定与落实文化产业扶持政策,构建“粤西音乐文化+旅游”的新发展模式,助力粤西地区传统音乐产业的数字化发展,实现粤西传统音乐文化的可持续发展。


2020年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基于SWOT分析的传统音乐文化及其产业化研究——以粤西地区音乐类非遗为例”,项目编号:GD20YDXZYS23。


站群导航
版权所有:《文化产业》杂志社    纠错电话:0351-4120998 邮 编:030001
地址:山西省太原市迎泽区柳巷南路云路街2号  投稿邮箱:whcytg@163.com

晋ICP备2021019266号-1 | 国内统一刊号 CN 14-1347/G2 | 国际标准刊号 ISSN 1674-3520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 1400004000083 | 邮发代号 22-415 |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12377



本站点信息未经允许不得复制或镜像

www.whcyzzs.cn copyright 2017-2025

技术支持: 苍鼎天下 | 管理登录
分享按钮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