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 文章
搜索
首页 >> 期刊中心 >>网络传媒 >> 乘智能化“东风” 助推出版编辑走出困境
详细内容

乘智能化“东风” 助推出版编辑走出困境

时间:2023-07-10     作者:王占清【原创】

21世纪,以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5G等为代表的新一代智能化技术蓬勃发展,不仅给编辑出版行业带来了全新的机遇和挑战,也催生了一个崭新的时代——出版智能化时代。出版编辑作为编辑出版行业的核心力量,应该如何应对出版智能化发展,以推动出版行业转型升级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基于此,现立足于出版智能化背景,对出版编辑面临的困境进行探讨,并为出版编辑科学应对出版智能化、走出困境提出有效策略。

出版智能化的特征

出版内容存储数字化

随着出版业的数字化发展,很多出版产品在生产制作阶段便采用数字化、信息化技术对其内容进行智能化与数字化处理,将内容以数字文件的形式存储在各类电子设备中。于是,一种新型出版内容存储方式——数字化存储诞生了。数字化存储是出版智能化的显著表现。在该存储方式下,人们可以通过手机、电脑等智能设备上的阅读App浏览与保存出版产品,这不仅为人们的阅读提供了便利,还省去了印刷环节,缩短了出版周期。

出版产品形态多样化

受出版智能化的冲击,纸质出版产品的黄金时代一去不复返,出版产品的形态也变得得日益多样。随着出版行业的智能化、数字化发展,出版编辑的工作内容和业务流程发生了变化,编辑可以根据人们的阅读需求,利用数字信息技术和先进的智能设备生产出更多内容优质、类型多样的出版产品。目前,数字出版产品包括电子图书、数字报纸、网络原创文学、数字音乐、数据库出版物等。产品类型的多样化有效解决了以往出版产品形式单一的问题,更好地满足了人们对出版产品形式多样化的需求。

出版物传播渠道网络化

传播渠道网络化是出版智能化时代的又一显著特征。出版智能化是在网络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前提下出现的。传统出版模式下,出版物传播渠道狭窄,不仅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与财力,而且传播效果较差。传播渠道网络化之后,出版机构和出版编辑可以依托先进的现代网络信息技术,轻松实现出版产品的全平台快速传播。对于读者而言,他们可以在各种网络平台上自主搜索和查找符合自己阅读需求的出版产品,摆脱纸质出版时代被动阅读的状态。

出版工作过程信息化

在出版智能化时代,出版机构可以利用智能化、信息化的管理系统对出版编辑工作的各个环节进行智能化监督与管理,以便更有效地把握出版工作的进程与出版产品的质量。当今时代,智能化信息管理系统已经在出版机构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其可以帮助出版机构实现两个目的。一是提高出版工作流程的灵活性与透明度,避免出版编辑因数据信息不通畅而影响整个出版工作的效率。二是建立电子交易系统,依托电子交易系统拓宽出版产品的传播渠道,并了解当前读者对出版产品内容的个性化需求,为优质出版产品的诞生提供条件。

出版智能化时代编辑面临的困境

编辑队伍管理机制存在缺陷

打造复合型编辑团队是出版智能化时代出版机构的当务之急。目前,很多出版机构的编辑队伍管理机制存在缺陷,从而严重影响了出版机构打造复合型编辑团队。一方面,编辑队伍的人员结构不合理。我国编辑队伍老龄化问题严重,中坚力量与后备力量不足。老编辑拥有丰富的出版编辑工作经验与扎实的专业技能,但其传统编辑观念根深蒂固,对出版智能化的了解、认可程度较低,实践能力较弱,无法完全胜任智能化出版工作;而年轻编辑虽然对智能技术、信息技术的接受度与学习能力较强,可以在短时间内熟练掌握与运用相关技术,但编辑经验与专业技能不足,同样难以胜任智能化出版工作。另一方面,出版机构的人才培养与管理机制存在较大缺陷。很多出版机构缺乏完善的人才引进、培训与管理机制,导致高素质复合型人才引不进、留不住。

编辑出版流程需要优化完善

受出版智能化的影响,很多出版机构开始对出版流程进行智能改造升级。但由于目前智能出版尚未成熟,所以改造出版流程的阻力较大,实施起来较为困难。传统出版工作流程烦琐,需要花费较多的人力和物力,不仅增加了出版机构的运营成本,还降低了出版效率,因而在智能化、信息化时代,这种工作流程理应被淘汰。目前,一些单位由于对出版智能化的认识不足,加之对传统出版流程的依赖性较大,因而缺乏主动摒弃旧事物,接受新事物的积极性。具体而言,一些出版机构既不能在出版智能化的指导下推动选题策划流程、编辑加工流程,以及生产印刷流程等的完善升级,又不能使出版流程与智能化技术紧密结合。

编辑思维转型面临诸多困难

出版智能化驱动出版编辑顺应行业发展趋势,做好思维转型。出版编辑在出版行业的智能化转型中肩负着重要的使命与责任,加强思维转型是编辑应对出版智能化必须作出的努力与改变。但是纵观当前出版编辑应对出版智能化的现状,思维转型缓慢、不彻底、阻力大成为普遍问题。尽管很多编辑已经意识到了思维转型的必要性,但在转型的过程中却无从下手。例如,部分编辑对出版智能化时代自身应该具备的场景思维、社群思维、技术思维等了解不深,对于转型路径也一知半解,因此,出版编辑要想实现思维转型,就必须认真思考“转向何种思维,怎样转”的问题。

编辑市场意识有待增强

市场意识是一种根据市场需求变化谋生产、促发展的意识。出版智能化时代,编辑既要关注出版的“智能化”,又要关注出版的“市场化”。传统出版模式下,出版机构不论在出版物选题,还是在后期营销上,都只是粗略、浅层地进行市场调研,大概了解读者的兴趣所在,这可能导致出版物与市场需求不符,进而导致大量产品积压,给出版机构造成极大损失。当前,虽然已经有很多出版机构和编辑认识到了市场营销对产品出版、销售的重要意义,但其机构内部并未形成全员参与市场营销的观念,因此很难打开产品市场,出版机构与出版编辑也无法根据用户需求制订个性化的服务方案以提高产品销量。

出版智能化时代编辑走出困境的有效策略

完善编辑队伍管理机制

首先,打造人才结构合理的编辑队伍,这是出版机构完善编辑队伍管理机制的重要手段。出版机构可以先对本单位出版编辑人员的结构进行调查研究,并在充分了解老编辑与新编辑数量及比例的基础上进行人才结构重构。在优化编辑队伍时,最好根据年龄、编辑经验、专业知识、信息素养等因素按比例建设团队,从而最大程度地避免两极分化现象,确保编辑队伍结构的合理性。建设结构合理的人才队伍可以实现“老带新”“新教老”,即新编辑跟老编辑学习编辑经验技能,老编辑跟新编辑学习网络信息技术、智能出版等相关知识,一举两得。

其次,完善出版编辑人才队伍的培训与管理体系。出版智能化发展使编辑出版行业复合型人才的缺口变大,打造一支专业能力过硬、信息素质超强的新时代复合型编辑队伍已经迫在眉睫。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出版机构需要完善编辑人才队伍的培养与管理体系。在人才培养方面,出版机构可以与高校合作,从高校引进出版专业知识扎实、信息素养较高和掌握一定信息技术的毕业生,同时面向社会招聘优秀人才。此外,还应完善单位内部的人才培训机制,加强对现有编辑人才的培训。在人才管理方面,出版机构要建立起完善的人才考核、人才激励以及奖惩机制,以激发出版编辑创新学习的动力,使其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养。

优化创新出版流程

首先,对选题策划和编辑加工流程进行完善创新。选题策划和编辑加工是出版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两个环节。在出版智能化背景下,出版机构中的每一个编辑都应该利用智能化技术优化选题策划和编辑加工的流程。在选题策划方面,编辑可以利用大数据技术、区块链技术等对本单位的现有存量数据、外部自媒体数据、新闻App数据以及各网站的数据等进行全方位、多维度、深层次的分析和挖掘,然后对搜集到的数据信息进行归类整理,最后根据得到的信息策划出符合读者需求,且具有较高出版价值的选题。在编辑加工方面,可以采用人工编辑与智能编辑同步加工的方法。编辑可以利用人工智能技术迅速完成审校、排版、图片识别、内容查重、输出格式转换等一些重要的编辑加工处理任务,提高编辑加工效率。在这一过程中,编辑只需将编辑内容输入智能编辑软件中,并按照指令操作,这可以大大降低编辑的工作量。

其次,对生产印刷流程进行优化。过去,出版编辑不能很好地了解读者对出版产品的明确需求,经常会出现印量过多、印量不足、印刷风格不对等问题。在智能出版时代,出版编辑可以基于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了解读者对出版产品的偏好、此类出版产品目标消费者的多少,继而对生产印刷流程进行科学把控,做到按需定产、按需印刷,从而实现供需平衡。

加快编辑思维转型升级

首先,出版编辑要认识到思维转型的重要性,搞清楚出版智能化时代一名合格的出版编辑应该具备哪些先进思维。出版产品和出版流程的智能化发展迫使现代出版编辑不得不转变思维,提升自身综合素养与能力,做到与时俱进、改革创新。转变思维是编辑提升素养和能力的第一步,出版编辑只有具备能适应智能化出版的思维,才能在工作中游刃有余,得心应手。一般来说,智能化出版背景下编辑需具备场景思维、社群思维、技术思维与产品思维。

其次,加快思维转型升级。场景思维要求编辑在开展业务时,根据读者的需求,由日常生活中的一个场景纵向、横向地联想到多个场景,最好是在脑海中构建虚拟与现实交融的场景,然后引导读者在选择出版产品时更倾向于智能化产品。例如,如果用户喜欢听广播,编辑便可以由“听广播”联想到“云广播”,再由“云广播”联想到“智能听书”,为读者提供更高级、更智能的服务。社群思维是编辑在与读者进行沟通互动,了解读者需求时所用到的思维。在树立社群思维时,编辑应对社交型、媒体型、电商型、兴趣型等不同类型读者的个性化需求进行精细的梳理,为其提供针对性内容。技术思维和产品思维对于现代编辑来说同样至关重要。技术思维要求编辑在工作中利用智能化技术,由最初的人机结合到最终的人机一体化;产品思维要求编辑“心”中有产品,能够对产品内容进行智能化创新,打造出样态丰富的智能出版产品,以赢得用户的青睐。

增强编辑的市场意识

首先,树立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发展观,以及全员参与市场营销的意识。出版机构要摒弃以往蜻蜓点水式的市场调研模式,充分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多渠道、多方法地挖掘读者对产品的真实需求,然后根据读者需求完善产品生产与读者服务体系。出版编辑要树立全员、全环节、全过程参与市场营销的意识。这意味着编辑要将“市场意识”融入编辑出版的每一个环节和细节中。不论是内容选题策划、编辑加工环节,还是生产印刷与最终的市场营销环节,都要看见“市场”的影子。

其次,基于“市场意识”优化出版产品的市场营销工作。市场营销的最终目的是将产品“卖”出去,有效缓解库存积压与库存不足的问题,实现出版机构经济利润最大化。为实现此效果,一方面,出版编辑可以利用人工智能技术了解目标读者的地域分布、产品阅读偏好、日常购物习惯等信息,然后通过信息分析识别高价值用户,为后期制定精准、高效的营销策略提供参考。另一方面,根据所得到的有用信息,选择合适的渠道为目标读者推送符合其个性化需求的内容。为了提高营销质量,必要时还可以根据读者需求为其提供小批量、多品种、个性化的定制服务。此外,市场营销既要关注读者需求,也要关注读者反馈,形成编辑与读者随时互动的新营销模式。

出版智能化时代的到来对编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驱动着编辑出版工作转型升级。编辑作为出版机构的核心竞争力,既是出版行业的主力军,也是生力军,其面对出版智能化所作出的改变是极为关键和重要的。出版机构的改革会为出版编辑发挥自身优势创造良好的条件,使编辑更顺利、更轻松地完成出版工作。因此,出版机构和出版编辑要深度剖析、认真对待当前出版行业出现的一系列问题,并通过一系列措施解决这些问题,从而推动编辑出版行业朝着信息化、数字化与智能化方向稳步发展。

站群导航
版权所有:《文化产业》杂志社    纠错电话:0351-4120998 邮 编:030001
地址:山西省太原市迎泽区柳巷南路云路街2号  投稿邮箱:whcytg@163.com

晋ICP备2021019266号-1 | 国内统一刊号 CN 14-1347/G2 | 国际标准刊号 ISSN 1674-3520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 1400004000083 | 邮发代号 22-415 |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12377



本站点信息未经允许不得复制或镜像

www.whcyzzs.cn copyright 2017-2025

技术支持: 苍鼎天下 | 管理登录
分享按钮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