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 文章
搜索
首页 >> 期刊中心 >>社会广角 >> “小”藏品做“大”文章,让四川美术学院美术馆的藏品“活起来”
详细内容

“小”藏品做“大”文章,让四川美术学院美术馆的藏品“活起来”

时间:2023-08-10     作者:谢承珊【原创】

馆藏是立馆之本。以馆藏为基础开展深入细致的学术研究,举办相关的展览,能够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历史观。现以四川美术学院美术馆“从馆藏出发”系列研究展中的“溯源——吕林艺术与教育文献研究展”、2021年和2023年常设馆藏作品展为研究背景,对川美文脉系列展览进行专题研究,同时以公共教育、媒体传播、艺术衍生品为载体的延伸性传播为辅,讨论四川美术学院美术馆藏品利用的具体实践。

以馆藏体系的形成为基点

美术馆是艺术的殿堂,也是公共文化服务的重要阵地。美术馆的收藏都会经历从无到有、从少到多的过程。馆藏体系是美术馆各项工作得以开展的基点。在整理藏品的过程中,美术馆馆藏体系会日趋完善,美术馆自身的定位、优势、特色也会更加明确,这有利于提高藏品的质量。同时,美术馆馆藏体系的建立给美术馆的发展带来了机遇,有利于其推进相关学术研究,策划各类专题馆藏展览,打造独特的品牌。

依托四川美术学院教学教研的优质资源,兼具公共美术馆和高校美术馆特色的四川美术学院美术馆成为普及文化艺术教育、提供高品质公共文化艺术服务的重要场所。2022年,四川美术学院美术馆共开展56场公共教育活动,线上线下服务200余万人次。

四川美术学院美术馆的馆藏肇始于20世纪50年代,早期收藏的作品主要是通过移交、调拨、捐赠、交流等形式获得的。近年来,伴随着国家公共文化服务的高质量发展,中国的美术馆(博物馆)事业步入了发展快、成果多的黄金时代,收藏工作获得政策倾斜的支持。2016年,四川美术学院美术馆成立收藏委员会,在全国同类美术馆中率先制定《四川美术学院美术馆收藏管理办法》,这对全国高校美术馆的收藏管理工作起到了标杆与示范作用。四川美术学院美术馆已有万余件藏品,类别齐全,艺术形式丰富,特色收藏几乎囊括了四川美术学院建校以来历代有影响力的师生经典作品。目前,四川美术学院美术馆的收藏已经基本形成了较为完整的川美学缘史图像的叙事基础。

以“馆藏文脉系列”展览为亮点 

展览是美术馆展示藏品、推广学术成果的基本方式,也是高校美术馆参与城市文化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王璜生先生提出要建立学术型美术馆,并使其充分发挥知识生产的作用。因此,四川美术学院美术馆坚持从馆藏出发,立足于学术,通过展览走出具有自身特色的发展道路。

四川美术学院美术馆自2020年开启“从馆藏出发”系列专题研究展,以藏品为基础,从老先生个展和馆藏作品展两个视角展开策划。下文将以笔者参与过的“溯源——吕林艺术与教育文献研究展”、2021年和2023年四川美术学院美术馆馆藏作品展为例,展开具体分析。

文脉系列老先生个展由四川美术学院美术馆自主策划,是最具代表性与学术性的品牌性展览之一。文脉系列老先生个展旨在梳理自四川美术学院建校以来,对学校发展和学科建设有杰出贡献的老一辈教师和校友的创作历程。这不仅有利于用图像记录和梳理校史的发展脉络,也有利于对老一辈艺术家作品及相关文献资料进行抢救性保护。“溯源——吕林艺术与教育文献研究展”是四川美术学院美术馆梳理研究学院学统的重要专题项目,展览工作组历时两年,查阅整理资料档案数千份,目的是尽力让展览能够还原出真实而立体的吕林,在一定程度呈现出四川美术学院前身之一——西南人民艺术学院光辉的历史。该展览用两个板块展示了吕林在延安鲁迅艺术学院的求学情况,以及其成为教师后为西南人民艺术学院教学制度、课程设置、教材编写作出的贡献。策展团队把吕林在延安鲁迅艺术学院的求学经历放在首要板块,让更多受众了解延安鲁迅艺术学院的美术教育理念。吕林把解放区光荣的革命文艺火炬传递到西南甚至全中国,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艺术工作者、教育者,这是展览主题“溯源”的意义。

文脉系列馆藏作品展是四川美术学院美术馆精心打造的展览。“时代质感——2021年四川美术学院美术馆馆藏作品展”是对美术馆学术品牌“从馆藏出发”项目的持续推进,展览主要以20世纪的中国画、油画、版画、雕塑等藏品为主线,将作品与文献结合,以点带面勾勒学院学科发展的脉络,呈现四川美术学院创作与时代的关联。以时代的文化与艺术精神为参照,对藏品进行整理、研究与展示,既是一种接续传统、回顾历史的方式,也体现了一种与时代并进、缔造当代文化图景的期许。四川美术学院美术馆馆藏系列作品展,结合中国当代艺术史的衍变,饱含历史温度与学术厚度,是为学术叙事开展的一次富有上下文关联的努力实践。

“文脉传薪——2023四川美术学院美术馆馆藏作品展”是对美术馆学术品牌“从馆藏出发”项目的推进,展览主要将四川美术学院美术馆收藏的20世纪以来四川美术学院历代师生创作的中国画、油画、版画、雕塑等藏品按照历史阶段进行板块划分,将作品与文献相结合,以点带面勾勒学院学科发展乃至社会变迁的脉络,对作品背后的文化价值进行提炼,力图更好地呈现其与时代的关联。该展览分为历史的印迹、伟大的历程、新时代话语三个板块。其中,历史的印迹(1938—1949),以发挥艺术育人作用的作品为主;伟大的历程(1949—1978),以反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作品为主;新时代话语(1978—2023),以讴歌新时代的作品为主。策展团队通过对校史的反复研究,选出具有辨识度和代表性的藏品,并根据线性逻辑对藏品进行整合。从美术史的角度出发,该展览具有学术价值和历史价值,是对已有研究成果的有效补充,也是对“被隐藏的美术史”的进一步展示。

文脉系列老先生个展与馆藏作品展二者之间是相辅相成的关系。文脉系列老先生个展聚焦点在作者、作品以及作品所代表的某种教学方法上,强调作者对所属时代的教育和文化发展作出的贡献,是对艺术文化的微观解读。馆藏作品展是将跨时代、跨类别的艺术家聚集在一起,使他们各自的艺术创作及背后隐藏的文化思想在美术馆这一场域进行交流碰撞,是艺术文化在宏观层面的发展。

文脉系列老先生个展是馆藏作品展的组成部分,馆藏作品展也需要以文脉系列老先生个展作为支撑,同时馆藏作品展还具有一定的逻辑性、历史性和叙事性。因此,文脉系列老先生个展与馆藏作品展既有区别又相互联系。

以多元形式为载体的展示

四川美术学院美术馆在藏与展互动的基础上,坚持以受众为主体,并为其提供更多与艺术作品进行交流的途径,以实现藏品的展示与利用。其中,公共教育、媒体宣传、艺术衍生品都是在展览基础上对藏品进行展示与利用的方式。

公共教育是传播艺术、展示藏品、利用藏品的重要方式。它是集艺术性、公益性、互动性于一体的体验式教育,可以丰富艺术教育形式,帮助受众深入了解藏品。

高校美术馆和一般美术馆之间具有共性。作为高校和美术馆的产物,高校美术馆既要为高校开展教学活动和学术研究提供服务,也要充分发挥社会教育功能,为人们提供艺术欣赏、休闲娱乐和文化教育服务。四川美术学院美术馆具有“对外开放”和“对内教学”的双重特质,这为其展示藏品、开展公共教育活动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公共教育活动的开展打破了博物馆的时间和空间限制,让藏品“活”了起来。从空间上来看,四川美术学院美术馆的藏品通过馆校合作走进重庆南开两江中学、西南大学附属中学、重庆南开上桥小学、重庆大学城树人小学等学校的课堂,走进中小学师生的生活。四川美术学院美术馆在空间上的拓展直接突破了物质束缚,让藏品与师生在现实世界中进行互动,这不失为高校反哺社会、推动文化艺术发展的重要方式。从时间上来看,每场展览都有明确的日期,即便是常设展,其观赏时间也有限制。四川美术学院美术馆打破时间限制,让藏品走进课堂,走进企业活动现场。

开展公共教育活动可以让藏品展示不再受时间或空间的限制,进而更好地实现对藏品的展示与利用。随着美术馆空间的迅速扩展,美术馆与其周边社区之间产生了广泛的联系,扩大了其活动和影响的空间范围,美术馆公共教育职能受到广泛关注。因此,四川美术学院美术馆开展公共教育活动可以更好地满足社会大众对文化艺术的需求,更好地实现自身的育人功能。

高校美术馆自媒体是对藏品进行展示与利用的现代化方式。它不同于一般的自媒体,既是官方的发声渠道,又是相对独立的媒体平台。高校美术馆自媒体有第一手信息资料来源,能够及时、高效地发布藏品信息、学术讲座、公教活动、策展人访谈等内容,是让藏品“活”起来最便捷的方式。高校美术馆自媒体不受限于馆方,可以对某件藏品或某个展览进行艺术批评,实现对艺术的深度解读。

如今,四川美术学院美术馆积极推动美术馆多媒体建设和数字化传播,建立了官方网站,开通了微信公众号、抖音、小红书等官方账号。

例如,“5·18国际博物馆日”由国际博物馆协会(ICOM)发起,旨在促进全球博物馆事业的健康发展。2022年“5·18国际博物馆日”的主题为“博物馆的力量”,强调博物馆有能力改变我们周围的世界,在社会文化发展和日常生活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四川美术学院美术馆立足于该主题,开展“馆长带你云游看展”学术活动,吸引越来越多的市民走进四川美术学院美术馆,聆听艺术家们带来的美育课。

综上可知,自媒体有利于推动艺术传播,将馆藏作品与学术研究成果更加直观地呈现在大众面前。同时,依托自媒体传播的优势,馆藏作品可以在时间与空间上实现无限延伸,让社会大众由被动接收者转变为主动传播者,真正实现展示藏品、传承文化、延续经典的目的。

艺术衍生品具有一定的美学价值和实用性,主要面向有一定消费能力的群体,其是对艺术作品的再创作,是从原创艺术作品中派生出来的,源于艺术原作又区别于原作。当大众以为艺术离自己很远的时候,艺术却以衍生品的形式进入了大众的生活。艺术衍生品突破了原作的局限,或向玩具公仔,或向限量复制,或向生活物品等领域靠近,尝试走进大众生活领域。

近年来,四川美术学院美术馆以展览为背景,结合馆内藏品开发艺术衍生品,具体表现为将藏品缩小或复制在相应的日常用品上。美术馆开发艺术衍生品是对藏品内涵的深层次挖掘,有利于展现藏品的艺术魅力和文化价值,并在潜移默化中提高人们的艺术审美能力。

馆藏是美术馆的基础。公共教育、媒体宣传、艺术衍生品都是对藏品进行展示与利用的方式。四川美术学院美术馆具有“对外开放”和“对内教学”的双重特性,为藏与展的互动实践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为新思想、新观念、新艺术、新知识的传播提供了平台。藏与展的互动实践也让四川美术学院美术馆更好地发挥了社会美育功能。藏与展相互结合为四川美术学院美术馆创造了发展空间,有利于四川美术学院美术馆的藏品“活起来”。

站群导航
版权所有:《文化产业》杂志社    纠错电话:0351-4120998 邮 编:030001
地址:山西省太原市迎泽区柳巷南路云路街2号  投稿邮箱:whcytg@163.com

晋ICP备2021019266号-1 | 国内统一刊号 CN 14-1347/G2 | 国际标准刊号 ISSN 1674-3520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 1400004000083 | 邮发代号 22-415 |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12377



本站点信息未经允许不得复制或镜像

www.whcyzzs.cn copyright 2017-2025

技术支持: 苍鼎天下 | 管理登录
分享按钮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