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 文章
搜索
首页 >> 期刊中心 >>乡村印象 >> 戏曲进乡村,助力共同富裕
详细内容

戏曲进乡村,助力共同富裕

时间:2023-08-24     作者:耿绿洁【原创】

现主要研究戏曲进乡村的实施与效果,并提出坚持导向、政府主导、因地制宜、整合资源的基本原则。分析当前乡村戏曲的发展情况,发现存在戏曲表演人才匮乏、硬件缺乏等问题。同时,在开展戏曲进乡村工作的过程中,存在形式单一、缺乏经费、设备陈旧、缺乏本土化和创新、形式主义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现提出组织村民观看戏曲作品、促进乡村戏曲研究和创新、培育农村戏曲团队、高效利用乡村本土存量资源、探索市场化运营等改进措施,以期为戏曲进乡村提供有效的指导和建议。

研究的基本原则

坚持导向,服务大局

本研究坚持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前进方向,以戏曲进乡村为手段,宣传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增强广大农民群众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培育文明乡风,建设美丽乡村。旨在通过这一举措,为服务国家大局、实现共同富裕目标作出积极贡献。

政府主导,社会参与

在戏曲进乡村工作中,充分发挥县级人民政府的主体作用。这包括将戏曲进乡村纳入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并纳入政府购买公共文化服务的范围。此外,针对贫困乡村,可以开展实地人才培养教学工作,并鼓励戏曲院团及相关社会团体参与服务,共同推动该事业的发展。

因地制宜,分类提供

政府应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根据不同地区的自然条件、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人口分布以及文化特点等,合理安排戏曲演出场地和场次。同时,为了满足不同群体特别是老年人、妇女和儿童等的需求,当地政府应当有针对性地提供能满足他们需求的戏曲节目,确保广大农民能够真正受益。

整合资源,提升效能

将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作为平台,统筹和整合各级各类戏曲资源。同时,创作一批紧扣共同富裕主题的戏曲剧目。此外,政府还应结合当地已有的戏曲剧种曲目进行优化提升,以提高戏曲进乡村工作的质量和水平。这样的整合将进一步增强戏曲在乡村传播中的效果。

当前乡村戏曲的生态情况

戏曲表演人才匮乏

乡村戏曲表演人才匮乏主要表现为专业素质低和老年化严重。首先,乡村戏曲表演人员的专业素质普遍较低,由于长期缺乏专业培训,表演人员的表演技巧和演唱水平未能得到有效提升。同时,很多表演人员存在唱腔不准、台词不清、情感表达不到位等问题,无法满足观众对高水平表演的需求。其次,乡村戏曲表演人员普遍呈现出老年化严重的趋势。随着人口老龄化和城市化的影响,年轻一代对传统文化的兴趣较低,加之一些老年表演人员的退休或离世,表演人才的数量和质量日益下降。这也使得乡村戏曲的传承和发展面临着很大挑战。

硬件缺乏

除了表演人才的问题,乡村戏曲的硬件设施也存在不足,具体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缺乏演出场地。由于乡村地区面积相对较小,很多村庄缺乏专门的演出场地,只能在村委会或学校操场上进行表演,但这些场地没有专业的音响设备和舞台布置,无法为观众提供良好的体验。第二,舞台设备简陋。乡村戏曲舞台设备普遍简陋,缺乏专业的灯光、音响等设备,从而直接影响了演出的质量和观众的体验。第三,交通不便。乡村地区交通不便是乡村戏曲发展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由于很多乡村地区缺乏公共交通设施,观众往往需要使用自己的交通工具前往演出场地,甚至可能无法到达演出场地。

戏曲进乡村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形式单一,不受欢迎

部分“送戏下乡”团队表演形式单一,长时间演唱同一部戏,容易使观众产生审美疲劳。这些团队缺乏多样化的表演形式,通常只能表演固定的几台戏曲,无法满足观众的需求,进而使得观众容易在观看表演的过程中感到乏味,导致观众流失。此外,有时候这些表演团队还存在表演不精等问题,会进一步影响观众的观看体验。

缺乏经费,设备陈旧

部分戏曲表演团队由于缺乏经费,无力更新演出设备和招募优秀表演人才,导致表演水平低下。这些团队大部分来自较为贫困的地区,经费有限,无法购买高质量的演出设备,也难以支付优秀演员的薪酬,所以无法招募到优秀的演员,导致表演水平低下。

缺乏本土化和创新,相互抄袭

部分戏曲表演团队未能根据当地文化传统对曲目进行本土化和创新,存在相互抄袭的现象。这些团队通常只能演唱传统的经典戏曲,且未对其进行本土化和创新,以至于在表演形式和曲目方面缺乏新意,难以吸引年轻观众。此外,一些团队之间相互抄袭的现象进一步削弱了戏曲表演的魅力。这些团队普遍缺乏对当地文化和艺术传统的了解和研究,导致他们无法将戏曲表演与当地文化相融合,也无法在表演中进行创新、创造。

形式主义,应付检查

部分地区在实施“送戏下乡”时存在形式主义问题,只立足于上级要求的硬性指标,应付上级检查。这些地区在实施“送戏下乡”时,只关注表面形式,而忽略了表演团队的实际情况。这些地区通常只是为了达到上级要求的指标而实施“送戏下乡”,并不顾及表演团队的实际情况和观众的需求。这种行为容易造成表演团队和资源的浪费,也会影响观众对戏曲表演的认同。

戏曲进乡村实施改进措施

共同富裕是国家的根本目标,发展乡村文化产业则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途径。戏曲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应深入乡村,让乡村文化更加丰富多彩。以下是旨在实现共同富裕而实行的戏曲进乡村实施改进措施。

组织观看戏曲作品

1.举办戏曲演出和比赛,让村民充分接触并了解戏曲文化

在乡村地区举办戏曲演出和比赛是一种推动戏曲进乡村的有效方式。具体而言,可以邀请各地的戏曲剧团到乡村地区演出,以吸引当地村民观看。同时,组织戏曲比赛,鼓励当地的戏曲传承者参与,以展示他们的才华,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在比赛中设置奖项,以激励更多人参与到戏曲的传承和发展中来。

2.将戏曲作品送进学校和社区,提高乡村大众的文化素养

学校和社区是乡村地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推广戏曲的重要场所。也可以组织戏曲欣赏活动,邀请戏曲专家、传承人进行讲解和演示,促使更多人理解和喜爱戏曲。

3.定期邀请专业剧组到乡村进行演出,为村民提供优质文化产品

专业的戏曲剧组是推广戏曲的重要力量。因此,可以定期邀请专业的戏曲剧组前往乡村进行演出,让当地村民欣赏高水平的戏曲表演,提高他们的文化素养和审美水平。同时,专业剧组还可以与当地戏曲传承者合作,进行戏曲传授和演出,以此促进当地戏曲的发展。

促进乡村戏曲研究和创新

1.加强对传统戏曲的保护和传承,挖掘传统文化的价值,保护村民的精神财富

传统戏曲的保护和传承是戏曲发展的基础和前提。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有必要采取一系列措施。首先,加强对传统戏曲的保护,特别是对濒临失传的戏曲进行保护。其次,鼓励对传统戏曲的传承。可以聘请本土的戏曲传承人作为指导人员,帮助当地表演者学习传统戏曲。此外,还可以组织戏曲培训班,提高当地戏曲传承人的专业技能,推动戏曲的传承与发展。

2.鼓励戏曲创作和创新,将乡村文化融入戏曲表演中

创作和创新是戏曲发展的重要动力。为了鼓励戏曲创作和创新,应当从制度建设、资金配套和宣传引导三个方面着手。首先,建立完善的制度,包括设立奖励戏曲创作和创新的制度、支持戏曲剧团的政策等。其次,提供资金支持,包括提供对戏曲剧团和创作人的资金支持。最后,进行宣传引导,推广优秀戏曲作品和戏曲创作人,以此吸引更多人参与到戏曲创作和创新中来。

3.产学研结合,推动戏曲创新,为乡村文化注入新的活力

产学研结合是推动戏曲创新的重要手段。具体而言,可以通过建立戏曲研究机构和团队,深入研究戏曲的历史、文化、艺术等方面,根据当地需求进行创新。此外,将戏曲创新与当地产业发展相结合,推动戏曲产业发展也是一种重要的方式。例如,可以将戏曲元素融入当地旅游、文化等产业中,以便提高当地产业竞争力,并为乡村文化注入新的活力。

培育农村戏曲团队

1.加强对农村戏曲团队的培训和支持,提升其艺术表演水平

为了提高农村戏曲团队的专业素养,需要加强对他们的培训和支持。具体而言,可以通过组织专业的教师、演员、导演等前往农村,对戏曲爱好者进行技能、知识、文化等方面的培训和指导。同时,也可以通过开设戏曲培训班、文化活动等方式,提高村民对戏曲的兴趣,从而吸引更多人才加入农村戏曲团队。

2.利用农村戏曲比赛的选拔作用,对优秀团队和个人进行奖励补贴,激励村民更好地创作和表演

可以在农村地区组织各种形式的戏曲比赛,通过比赛选拔优秀艺术家。这不仅可以激发农村戏曲团队的创作热情,也可以为他们提供一个展示的舞台。对于获得优秀成绩的艺术家,可以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鼓励其继续传承、发展戏曲艺术。

3.引导农村戏曲团队走向市场,拓宽演出渠道和收入来源,推动村民多渠道致富

农村戏曲团队不仅要在农村地区开展演出,更要走向市场,拓宽演出渠道和收入来源。具体而言,可以通过与文化、旅游企业等合作,为农村戏曲团队提供更多演出机会。同时,还可以通过互联网等渠道,扩大农村戏曲推广范围,提高其影响力。

高效利用乡村本土的存量资源

1.利用现有场地,搭建演出平台,让戏曲更好地走进乡村

在戏曲进乡村的实施过程中,可以充分利用当地的村庄广场、村民大会堂、学校礼堂等场地,为戏曲演出提供场地支持。这样做既能降低戏曲团队的演出成本,提高演出的经济效益,又能让更多农村居民近距离观赏戏曲表演,提升戏曲文化的影响力。在选择场地时,要注意场地的安全性,对场地进行定期检查和整理,确保场地设施完备,环境卫生情况良好。

2.发掘本地演员,用好乡村文化人才资本

乡村地区戏曲传承广泛,因此可以通过发掘当地的戏曲爱好者和业余演员,组建本地戏曲团队。这样做不仅可以降低戏曲团队的人力成本,也能让戏曲文化更好地融入当地居民的生活中,增强当地居民对戏曲的认同感。在这一过程中,要注重组织和培训,通过专业培训和指导,提升演员的技艺和艺术素养。

3.支持本地制作,激活本土人才创作活力

在戏曲进乡村的实施过程中,可以通过支持本地制作戏曲剧目、服装等方式,让当地居民更好地参与到戏曲产业中。这样不仅能够提高当地居民的就业能力,也能让戏曲文化更好地融入当地社区,增强社区居民对戏曲文化的认同。

4.创新本地文化元素,让戏曲更具地方特色和文化底蕴

在戏曲进乡村的演出中,可以融入一些本地的文化元素,如当地的民俗、历史、地理等,以此丰富戏曲剧目内涵,吸引更多观众。这样不仅能让当地居民更好地融入戏曲文化,也能提升戏曲演出的艺术价值和观赏性。在创新本地文化元素时,要注意对文化的保护和传承,深入研究和了解本地文化元素,确保创新内容与当地的文化传统和习惯相符。

探索市场化运营

1.引入先进的营销和管理理念,助力村民文化致富

为实现戏曲产业的市场化运营,需要引入先进的营销和管理理念,提升戏曲团队的管理水平和市场竞争力。具体而言,可以通过培训管理人员,加强他们的管理和营销知识,提高其市场意识和竞争力。同时,引入现代信息技术和管理工具,以便实现对戏曲产业的全方位管理和营销,提高戏曲产业的效益和竞争力。

2.发掘乡村戏曲市场潜力,促进戏曲产业的发展

要想实现戏曲产业的市场化运营,就需要发掘戏曲市场的潜力,探索文旅结合的发展路线,让戏曲产业成为具有良好经济效益的文化产业。具体而言,可以通过组织文化旅游活动、戏曲节庆等方式吸引游客,从而提高戏曲产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同时,与其他文化产业如影视、音乐、美术等相结合,以实现跨界融合,推动戏曲产业发展壮大。

3.加强与新媒体产业的融合,推动乡村戏曲产业发展壮大,为实现共同富裕作出更大贡献

为实现戏曲产业的市场化运营,有必要加强与新媒体、广告等产业的合作,以此推动戏曲产业发展壮大。具体而言,可以通过与新媒体平台如知名视频网站等的合作,实现对戏曲产业的宣传和推广,提高其知名度和影响力。同时,与广告公司进行合作,开展广告宣传和推广活动,吸引更多观众和消费者,提高戏曲产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价值。这样的发展将为乡村文化产业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并进一步推动共同富裕的目标实现。

综上所述,本文对戏曲进乡村的实施与效果进行了研究,发现在实施过程中存在一系列问题,包括形式单一、缺乏经费、设备陈旧、缺乏本土化和创新、形式主义等。为解决这些问题,笔者提出了一系列改进措施,包括组织观看戏曲作品、促进乡村戏曲研究和创新、培育农村戏曲团队、高效利用乡村本土的存量资源、探索市场化运营等。采取这些措施的目的是提高乡村戏曲的表演水平和观众接受度,推动乡村戏曲产业发展。与此同时,需明确政府主导和社会参与是必不可少的,戏曲进乡村需要整合各方资源,形成合力。只有坚持导向,服务大局,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因地制宜,整合资源,加强创新与发展,才能促进戏曲进乡村的顺利实施。

站群导航
版权所有:《文化产业》杂志社    纠错电话:0351-4120998 邮 编:030001
地址:山西省太原市迎泽区柳巷南路云路街2号  投稿邮箱:whcytg@163.com

晋ICP备2021019266号-1 | 国内统一刊号 CN 14-1347/G2 | 国际标准刊号 ISSN 1674-3520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 1400004000083 | 邮发代号 22-415 |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12377



本站点信息未经允许不得复制或镜像

www.whcyzzs.cn copyright 2017-2025

技术支持: 苍鼎天下 | 管理登录
分享按钮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