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 文章
搜索
首页 >> 期刊中心 >>学术研究 >> 携手传统文化童书走向世界
详细内容

携手传统文化童书走向世界

时间:2023-09-07     作者:卞红联 刘惊【原创】

近年来,在“一带一路”倡议和“走出去”战略的推动下,我国童书“走出去”取得了可喜成果。随着版权贸易逆差不断缩小,输出品种和数量不断增加,童书对外输出已成为常态,童书对外输出的选题倾向性也发生了巨大变化。科普读物和传统文化主题类童书成为主体,展现中国悠久历史文化的童书越来越受到海外儿童的喜爱。然而,传统文化主题类童书要想从“走出去”到成功“走进去”,需要满足外界更为苛刻的要求,如内容和版式设计的原创性等都是传统文化主题类童书对外输出必须解决的难题。


传统文化主题类童书在涉外出版过程中面临的问题

同质化严重,缺乏差异性

国际儿童读物联盟原主席张明舟曾说过:中国童书“走出去”,最核心、最根本的问题还是在对内容的把握上。原创作品的水准、质量、选题、装帧、设计、翻译等必须全方位、高质量地精雕细刻,然后才能往外走。

目前,国内少儿图书出版的不断发展带来了一系列行业乱象,如不断丰富的品种与急剧扩张的规模给市场容量带来了巨大考验,低水平的同质出版、跟风出版造成了资源浪费,品质参差不齐造成了劣币驱逐良币现象……例如,目前侦探、冒险、校园、奇幻等类型的儿童读物充斥着童书市场,但这类儿童文学作品选材固化、模式化,缺乏对现实生活真实全面的体现。我国有5000多年的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可以为童书创作提供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灵感和思路。但就目前而言,同质化问题尤为突出,且其正在严重干扰传统文化主题类童书的创作。

缺失以大数据为支撑的对中国传统文化主题类童书

“走出去”的效果评估以及反馈机制研究

中国传统文化主题类童书输出之所以会出现同质化严重、缺失差异性等问题,主要原因在于缺失以大数据为支撑的对中国传统文化主题类童书“走出去”的效果评估以及反馈机制研究。由于缺乏以大数据为基础的反馈机制,业界很难准确获取国外受众的消费信息,所获信息往往不够全面,故造成了巨大的资源浪费。比如,一旦某种题材的绘本在海外取得成功,各大出版社就会认为这是海外受众发回的需求信号,短时间内,大量人力和物力就会聚集到这个领域产出大量印刷品,从而造成巨大的资源浪费。而这种不均衡、资源浪费产生的根本原因就在于信息不对称。

传统文化绘本要想“走出去”,就要在充分掌握相关数据的情况下,精准定位海外目标群体的消费偏好、消费习惯和消费行为模式,如此才能做到有的放矢,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童书原创性不足,对中华文明的解码能力不高

童书原创性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过于依赖“中国风”与中式绘画。童书过度依赖传统元素,忽视了对传统文化精髓的挖掘,以至于文化输出更多地停留在器物层面,其只做了传统元素的“搬运工”。正如刘绪源对《荷花镇的早市》的评价一样,“虽有儿童却没有故事,读下来的感觉就好像真的到乡村市场走了一圈,虽然画面精彩、细腻而有装饰性,但我认为它更接近于年画,我个人并不认为这是成功的儿童图画书”。第二,原创童书版面设计趋同,较为模式化,装帧千篇一律,缺乏魅力。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在于童书封面设计越来越依赖高超的电脑技术,设计元素中模式化的内容占比不断提高,童书封面设计与童书内容的关联不够紧密,以至于封面上个性化的设计越来越少,继而不可避免地出现了诸多雷同的地方,童书的书卷气息也日渐淡薄。这势必会给中国传统文化主题类童书的“走出去”造成极大阻碍。第三,传统文化主题类童书的输出多采用统一的操作模板,即对传统题材进行筛选,再截取其中的重要片段进行加工,同时搭配易于儿童理解的语言。这种模式有规律、可遵循,故跟风者众多。传统文化主题类童书要想“走出去”,套用模板、模仿抄袭不是长久之计,只有锐意创新,努力打造品牌才是唯一的出路。只有跨过模式化和抄袭的门槛,传统文化主题类童书才能获得更多的认可。

对中华文明的解码能力不高。要想让中国传统文化以童书为载体走出国门,进行国际化传播,就必须对其中蕴藏的中华文明进行解码,以使中华文明与其他国家的文化理念、价值取向相匹配。但对中华文明进行解码需要一定的创新力,这一点值得深思。

传统文化输出与儿童心理的对接不力

我国传统文化主题类童书侧重对儿童的教育以及对传统文化的传承,缺少对儿童接受心理的关注,这会导致儿童较难对此产生兴趣与情感共鸣。对比国内引进的国外童书,它们不仅画风精良、装帧精美,还擅长将教育理念通过简洁朴素的语言蕴含在故事中,从而潜移默化地影响儿童。另外,童书的创作者主要是成年人,年龄的差距和人生的不同阅历使得他们很难百分百地捕捉到儿童的心理和精神需求。因此,部分童书创作者缺失“儿童本位”的创作意识,难以摆脱说教者的身份,惯于向儿童灌输一些大道理。这样的作品很难吸引中国的儿童,更别提国外的儿童了。

缺乏深入了解儿童文学和传统文化的复合型人才

让传统文化以童书为载体“走出去”,对人才提出了较高要求。首先,创作者必须深入了解儿童文学和儿童心理。儿童文学作品的创作需要创作者深入了解儿童的心理需求和审美趣味,并通过简单的文本传达他们对生活的态度,对情感的体悟和对文化的关注。其次,创作者必须熟悉传统文化,要能提炼出传统文化的意蕴和精神内核,能做好对中华文明的解码工作,最重要的是要能把中国传统文化蕴含的精神内涵与儿童心理的认知有机结合起来,只有这样,才能让国外儿童感受到我国传统文化的魅力。最后,传统文化主题类图书翻译质量不高是一个绕不过去的难题,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在于国内一些资深翻译人士受传统观念的影响,不愿意在少儿读物上下太多功夫,而更倾向于对经典文学作品的翻译,这导致国内深耕儿童文学作品翻译的人才稀缺,进而极大地影响了本土原创儿童文学作品的输出数量和输出质量。

传统文化主题类童书对外输出的对策

改编、重述,进行创造性改写

原创是童书“走出去”的根基,也是不断提高图书质量的保障。同时,原创也是影响图书“走出去”的重要因素。

目前,国内原创童书的版权输出已取得一定成绩。例如,中国原创动漫类作品“酷虫学校科普漫画系列”等系列绘本已经成功输出到瑞士等多个国家,并获得一致好评。又如,美籍华人杨志成凭借对中国传统文化故事的改编重述,三次夺得童书界最高奖项之一凯迪克奖。他的第一部获奖作品《公主的风筝》开创了西方图画书的中国风风潮。1990年,杨志成老师将取材自中国传统民间故事的《狼婆婆》改编成英语绘本,获得凯迪克金奖。1993年,杨志成老师把每个中国人都耳熟能详的“盲人摸象”故事改编成《七只瞎老鼠》,斩获凯迪克银奖。杨志成老师之所以能取得如此高的成就,与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西式改编与重塑密不可分。

侧重共享价值观的主题选择

原创童书若想在全球范围内得到广泛传播和认可,作品的价值观就必须符合全球化国家的市场需求,所以,采纳具有普遍意义的主题不失为一个明智的选择。例如,在主题选择上,优先选择被跨文化受众普遍接受的价值,如自由、平等、博爱、责任、包容、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儿童成长中的共性问题等。但这并不意味着在跨文化传播中要放弃本民族原有的特征,而是要思考如何将个性寓于共性之中,巧妙地实现对本土化元素的世界性表达。

深入了解海外读者对中国文化的心理期待

原创童书要想实现跨文化传播,就必须了解目标群体的阅读需求和阅读期待。现代传媒的发展告诉我们,原创童书的跨文化传播需要在普遍研究的基础上,细化对目标国家读者的调查研究,精准定位国外儿童读者的阅读需求,如此才能实现有效传播。此外,中国童书跨文化传播还需要树立国际视野,要通过巧妙的形式使中国童书所要表达的内容与目标国家读者的期待兼容,只有这样,才能在国际童书领域构建中国形象,让中国原创童书在世界舞台上大放异彩。

以泛儒家文化圈的国家和地区作为童书出口的突破口

我国与日韩、东南亚各国均处于泛儒家文化圈,文化的相似性决定了在这些国家,童书的跨文化输出面临的阻力较小,更容易取得成功。因此,我国童书的跨文化传播可以采取“以点带面”的方式,先在东南亚国家等泛儒家文化圈的国家和地区立足,然后再在全球铺开,从而扭转与欧美的童书贸易逆差,打破高低语境文化差异所造成的我国文化产品面对欧美国家传播能力受限的困局。我国童书的跨文化传播可以更多地关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选择有基础、有条件、有优势项目的国家作为突破口,同时努力与欧美国家的出版机构建立联系,以便达成更多版权输出合作。

着力打造一批精品图书,以经典为依托,助力童书出海

打造童书精品不仅需要文化部门、出版部门等多部门通力协作,还需要国内顶尖作家、画家和艺术理论家的加盟,需要其对作品进行层层把关,严格审核,狠抓质量。例如,长江少年儿童出版社的品牌《百年百部中国儿童文学经典书系》这套大型丛书就是这样打造出来的。该丛书由曹文轩、金波、张之路等七位中国当代著名儿童文学专家和作家组成选编委员会,从百年儿童文学的发展历史中甄选出20世纪初叶至今百余年来150位中国儿童文学作家的150部优秀儿童文学原创作品。其策划与组稿始于2004年,于2006年面世,后又经过15年的发展,由原来的纯文字版发展到文字版、精装版、美绘版、注音版四大系列,品种也由原来的100册发展到现在的300册。该品牌已得到广大小读者、教师、家长、经销商的认可,成长为“中国儿童文学的世纪长城”“中小学图书馆的镇馆之宝”。

童书“走出去”不妨多借力国际书展

国际书展是版权贸易的基础平台,是童书“走出去”的重要渠道。当前,国内各大出版社应积极参加在博洛尼亚、法兰克福、莫斯科、北京、上海等地举办的国际大型综合性书展以及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举办的国际书展,增加与国际少儿出版主流圈子的对话频次,扩大国际合作交友圈,开展形式多样的国际合作对话活动,对接优质产业项目,推动国内外出版机构的合作向更高水平迈进。

积极申报国家、行业“走出去”项目

近年来,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深入以及“丝路书香工程”等项目的落地,我国出版发行机构“走出去”的积极性和能动性被激活。例如,“一带一路”出版工作委员会在国际图书出版合作方面发挥着重要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其五大重点职能——搭建合作平台,增进业务交流,举办以“一带一路”为主题的出版论坛、高端对话等活动,促进资源共享,开展其他方面的合作,无疑给国内出版业的版权输出提供了许多便利。

积极融入并建立国际童书平台,逐步获得国际话语权

国内的出版社应重视与国际出版组织的交流和合作,积极参加国外的各种书展和研讨会议,不断深化合作层次。同时,国内出版社要主动出击,变被动为主动,积极扮演主宾国的角色,举办一系列活动,以扩大影响力,获得话语权。

此外,在积极参加国际书展的同时,还应努力创设自己的国际童书展。例如,中国上海国际童书展和北京国际童书展在将国际优秀童书引进来,将我国原创童书推出去,打造以中国童书为主导的全球儿童图书话语权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固本培元,打造“走出去”的人才队伍

提升国际传播效能离不开对专业人才的培养和储备。儿童文学作家作为真正意义上决定童书“走出去”的因素,要端正态度,义不容辞地承担起历史使命。在商业化氛围日益浓厚的现实创作环境中,儿童文学作家要摒弃商业化写作,践行人文主义写作。富含人文主义的儿童读物由于浸润着浓郁的人文主义情怀,充满对世界和全人类深沉的爱,超越了民族和国界,跨越了时空,塑造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典型形象并成功输出,丰富了世界儿童文学艺术的宝库。此外,中国的儿童文学作家还应开阔视野,以一种谦虚好学的态度,汲取和借鉴国外同行的创作理念,站在世界儿童文学创作的高峰不断探索和丰富写作思路和技巧。只有敢于正视自身的不足,奋起直追,虚心学习和借鉴他人的长处,中国的原创儿童文学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崛起。

为助推童书出版国际化,培养和储备小语种翻译人才也十分必要。在童书出版的国际化进程中,必然需要解决语言的翻译问题,而翻译的种类和质量与小语种人才密不可分。因此,要想推进我国童书出版产业国际化,就要加快储备和培养小语种翻译人才。

综上所述,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以及“丝路书香工程”项目的落地,我国与世界的联系日益密切,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进程不断推进。我国大量优秀的童书输出到国外,不仅丰富了目标国家儿童的选择,还搭建了跨文化传播平台,扩大了我国文化对外传播的影响力,加深了世界各国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认同。

基于传统文化主题类童书版权输出的现状,可知其从“走出去”到成功“走进去”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不仅需要时间的历练,更需要静下心来深耕原创精品。传统文化主题类童书对外输出要立足于科学的儿童观,精准对接异域传播受众的心理需求,有效利用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只有这样,才能让中国童书进入世界儿童的阅读视野中,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文化输出。

2023年度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专项(青年项目):传统文化主题类童书对外输出策略研究(项目编号:2023QN0384)。



站群导航
版权所有:《文化产业》杂志社    纠错电话:0351-4120998 邮 编:030001
地址:山西省太原市迎泽区柳巷南路云路街2号  投稿邮箱:whcytg@163.com

晋ICP备2021019266号-1 | 国内统一刊号 CN 14-1347/G2 | 国际标准刊号 ISSN 1674-3520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 1400004000083 | 邮发代号 22-415 |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12377



本站点信息未经允许不得复制或镜像

www.whcyzzs.cn copyright 2017-2025

技术支持: 苍鼎天下 | 管理登录
分享按钮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