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 文章
搜索
首页 >> 期刊中心 >>馆藏建设 >> 为高校图书馆空间布局注入灵魂
详细内容

为高校图书馆空间布局注入灵魂

时间:2023-10-12     作者:刘美杉【原创】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信息的传播模式不同于以往的传统模式,更倾向打破壁垒、开放资源以及拓展服务内容,各类信息资源也逐渐趋于泛在化、碎片化,因此,用户对资源的使用观念及其阅读轨迹发生了很大变化。比如,读者对纸质资源的需求逐渐下降,而对数字资源的需求逐渐上升。高校图书馆作为同时具有教育和公益双重性质的组织,应秉承“以人为本”核心理念,积极推进图书馆空间再造以及创新布局,为用户打造集学习、实践、交流于一体的综合性活动空间,为其提供学术研讨、创新协作、提升知识素养的平台。


图书馆空间再造

以往高校图书馆的空间功能以藏书为主,功能分区一般围绕藏书和借阅服务展开。当今时代,计算机技术的更新换代带动数字阅读高速发展,人工智能技术也在不断升级。图书馆不应该仅局限于提供传统的图书借阅服务,而应该集成各类信息资源,建设信息流通交互的综合性平台。随着读者的学习需求和阅读需求呈现个性化趋势,图书馆的功能和服务方式也需要向多元化转变,因此学习共享空间、创客空间等设计理念被逐步引入高校图书馆的空间设计和规划中,并且充分融合了数字技术、信息技术、多媒体技术等现代信息技术,旨在为读者自主学习和学术研讨提供嵌入式学科服务的场所。图书馆作为学校的文献信息资源中心,应该充分发挥其优势,在原有馆室的基础上进行空间布局和再造,即进行局部的重构和改造,将空间建设成为具有流通性、共享性的知识获取空间,打造具有本校特色且集服务、数字化、创新型于一体的智慧型图书馆。空间再造是高校图书馆转型升级的有效途径之一,也是高校积极响应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的具体举措之一。

在数字时代下,读者和用户对纸质出版物的需求持续降低,但是这并不意味着这种需求会逐渐消失。图书馆应当以读者服务与信息资源、各类数据库与纸质书刊、馆员与读者之间的关系作为切入点,系统思考各部门在图书馆的组织架构中承担的职责,在加大纸质文献信息资源开发力度的同时加强数字资源的建设。

图书馆空间再造是为了给读者提供满足其个性化学习需求并且形式和功能可以灵活调整的学习共享空间。按照教学科研和学习需求的不同作为分类依据进行布局规划,比如,按照空间使用人数的不同可以分为教研空间学习空间;按照空间功能的不同可以分为相对安静并且用于学习研究的自习间以及用于团队交流和查询信息的共享空间;按照服务对象的不同可以分为不同课业阶段学生使用的自主学习空间,教师备课、试讲的多媒体研究室,而自主学习空间还可以分为用于休闲娱乐的朗读亭、影音空间、多媒体空间以及创新空间等。

图书馆要引导、调动馆员的创新服务意识,充分发挥馆员个人的专业优势,结合本校教学、科研活动积极开展各类信息资源服务和纸质书刊阅读推广活动,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大数据时代找到图书馆与多方协同发展的平衡点,打造独一无二的文化品牌。

图书馆空间布局方式

按照空间使用人数划分

在数字时代,高等教育教学科研改革和创新使读者在学习和科研过程中需要团队合作,因此高校图书馆要契合教学科研活动开展读者服务。图书馆应该在规划建设图书馆研修间或研讨间之前,以问卷调查或读者座谈等形式进行用户需求调查。此类调查不应该是一次性完成,而是实时跟进用户需求,根据具体的调查结果来规划学习空间的布局、类型、数量、面积以及配套的设施设备等,并合理制定相关预算,以达到图书馆服务读者教学科研活动的初衷。但是很多高校图书馆在开展图书馆空间规划布局之前没有调研用户需求,导致实际效果参差不齐,时常出现供不应求或供过于求的现象,返工复建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同时也延缓了图书馆面向读者的开放进度。

此外,图书馆的各类自习室开设前即使经过了相对全面的用户需求调查,事实上在某个特定的时间段,例如期末复习或各类大型考试冲刺期,实际到图书馆学习的人相较平时会发生较大波动,会出现图书馆座位供不应求以及读者间发生矛盾扰乱图书馆治安等情形。因此为了确保图书馆学习空间利用率最大化,也本着图书馆空间公平合理使用的原则,进行提前预约是极有必要的。多数图书馆采取引进或自主研发自习室预约系统或座位管理系统,其预约方式主要有现场预约、电话预约、图书馆网站预约以及目前较为普遍使用的手机App预约等。在线预约基本都附有座位预约系统规则和使用流程的详细说明,同时会声明对违规行为的处罚机制,这样可以实现对图书馆自习室座位进行科学、实时的监控与管理,有效避免发生抢占座位等情况。图书馆工作人员也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灵活统筹调配自习室利用情况,从而保障图书馆有限的空间得到有效、合理的使用。

按照空间功能划分

图书馆特别是高校图书馆作为集文献资源查询、服务教学科研、文化传播功能为一体的机构,担负着高校教学、科研信息收集整合与流通扩散两大职能。新型学习共享空间不仅仅是围绕一站式信息服务建立以支持读者学习和研修为目标的空间,更致力于激发用户的学习积极性、促成协同学习、启发个体活跃思考以及推进高质量科研成果产出。同时不断加大图书馆工作人员创新思维的发挥空间,进而不断提升其职业成就感。这两条主线合并贯穿整个图书馆空间布局改造过程中。高校图书馆按照空间功能可以大致划分为馆藏区、信息服务区和学习共享区。

馆藏区主要分为常规藏书(刊物、报纸)和特藏区。一般来说,常规区书刊数量相对较多,也是读者需求量最大、利用率最高的区域,为了便于读者查阅和考虑到图书馆建筑承重问题往往将其设置在较低楼层。特藏书籍需要考虑光照直射和温度、湿度等因素对藏书的影响,配置除湿机等设备,一般设置在较高楼层。此类区域可以进行一定程度的拓展,既可以将相对空旷的特藏书刊区充分利用起来,也可以契合读者的活动轨迹。例如,可以将图书馆特藏书刊区与教学科研档案、学校历史沿革记录档案、优秀校友回忆录和手稿以及专人专著等需要重点保护和收藏的资源联合建成校史馆藏区。需要说明的一点是,此类馆藏资源区域应严格规定是否允许开闪光灯拍照等行为。全量扫描教学科研档案类资料,在读者有查阅需求和复印需求时先登记后复印扫描件即可,既快捷方便又能保护档案原件。

高校图书馆与其他综合馆最大的区别是其主要服务对象是学校的师生,服务的主要目标是保障教学、科研,在进行藏书区域空间布局规划时应当重点考虑学科布局尤其是本校的重点学科藏书区域位置和书架体量问题。设置关于此类学科的藏书、展陈、查阅、研讨专架,及时跟进相关专题书籍、报刊等资源的发行并及时上架,同步更新电子资源上传至图书馆专题数据库模块,为学校师生的学习和科研提供丰富的信息资源。

信息服务空间是读者提供咨询服务、书刊借阅及信息资源检索服务的区域,主要包括借阅服务台、信息咨询台、检索服务区、复印打印区等。本着“读者便利性”原则可以将这几类服务区的空间设置得相对紧凑,楼层分布可以集中在低层,方便读者快速完成信息咨询。检索服务区主要是互联网电脑和可以供读者自主携带笔记本电脑检索所需信息资源和撰写论文等科研成果的空间,要充分配置相关设备如投影仪、路由器等。图书馆购买的数字资源库往往会给购买方提供查重服务,此功能极有必要向读者开放,这是助力教学、科研的一种强有力的手段,甚至是一项重点服务项目。同时,这几类服务也可以录制详细的使用说明类微课视频推送至图书馆网站首页,并且支持读者扫描二维码下载至手机端随时观看,还可以帮助读者自主搜索目标信息或使用相关设备。另外,图书馆还可以引进相关自助服务设备如图书智能盘点机器人,具备自主盘点图书数量、精准定位图书位置的功能,既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人力资源的投入,又可以给予读者自主借阅图书更大的空间和自由度。

学习共享空间运行模式是多种多样的。就高校图书馆而言,其不能直接套用综合图书馆运行模式,应结合学校自身学科建设特点,在大数据环境下打造具有学科优势和学科特色的信息共享空间。例如,图书馆网页可以成为学习共享空间推广和服务的重要平台,实时更新本馆概况、入馆指南、馆藏资源和各大数据资源库链接、专题热点资源汇编、新闻中心、好书推介交流、馆内最新公告等,为读者与工作人员之间的互动交流架起桥梁;图书馆要通过不断更新学科热点和词条字段以强化知识服务、互动服务及自助服务等功能,形成线上与线下双线并行、同步更新的学习支持模式,这也是网页阶段性升级更新的目标;除此之外,网页色彩和背景等设置可以尝试打破常规,模块布局力求新颖清晰,这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吸引读者进而加强读者和网站之间的互动。

按照服务对象划分

为了给不同阶段的学生提供自习空间以及给教师提供备课试讲的研究室。一方面,图书馆需要对学校各个学院的学科建设和人数有较为精准的了解,并且要进行用户需求调研避免发生空间不足或空间过剩的情况;另一方面,图书馆要顺应不断变化的用户使用习惯和信息资源多样化的现状,比如携带个人笔记本电脑在图书馆自习和研讨,这也对图书馆的空间布局提出了更多个性化的要求。

高校图书馆有必要设置一定的休闲娱乐空间,比如相对寂静的自习室以及能让读者感到放松和温馨的休息空间,此类空间可以为读者提供开展个性化教学、沙龙读书会、各类小型主题展览等活动,让读者在长时间汲取知识和撰写科研成果略感疲乏的同时体验艺术的洗礼和熏陶。高校图书馆也有必要和各学院学生会等组织成立各类型文化俱乐部,定期开办文化节、外语角等主题活动,在线上或馆内开展好书交流推荐、分享读书心得;举办主题书画展和茶话会;组织读者进行诗朗诵和歌唱比赛,结合音乐、茶艺等文化活动开展阅读推广。另外,图书馆也可以引进新兴媒体技术,为读者提供可交互和可操作的3D实景体验,例如红色全景爱国主义教育平台,为读者提供兼具声音、图像的沉浸式爱国主义教育体验,让充满活力与爱国热情的年轻读者享受到轻松自在的氛围,也能增强图书馆对读者的吸引力,使图书馆更加朝气蓬勃。

目前,高校图书馆各类学习空间,比如研修空间、自习空间、创新空间等空间逐渐兴起并投入使用。高校图书馆应全面研究了解各类学习空间建设的新理念、新技术,把握学习空间建设的最新形势,以便及时准确地调整建设战略,更精准、及时地满足用户的学习和研究需要,从而促使高校图书馆成功达到激发读者学习的目的。

国内各大高校图书馆之间可以定期举办座谈会相互交流研讨,互相借鉴获得读者好评的方法、经验,共同提升国内高校图书馆的服务水准。由于国内高校图书馆和国外高校图书馆的历史背景不同,图书馆相关学科理论基础、经费分配和运行机制等还存在较大差距。因此,我们可以学习借鉴的内容相对有限,但是有必要及时了解欧美国家的最新理念和建设动态,既可以外聘相关图书馆工作人员定期开展指导、交流,也可以安排访学活动,而后结合本校场地和学科建设的特点,不断调整制定更适宜的学习空间建设规划。

高校图书馆未来将成为各类载体资源出版和流通的中心,也是现代科技与文化创新的融合中心,更是读者由个体学习向团队研讨和休闲娱乐转变的交流中心。基于此,图书馆的空间建设也将会发生巨大变革,传统的纸质馆藏资源存储空间势必将会减少但不会消失,随之而来的是使剩余的空间更大程度地满足读者的个性化需求,因此,图书馆将会充分发挥作为城市“第三空间”的价值。

站群导航
版权所有:《文化产业》杂志社    纠错电话:0351-4120998 邮 编:030001
地址:山西省太原市迎泽区柳巷南路云路街2号  投稿邮箱:whcytg@163.com

晋ICP备2021019266号-1 | 国内统一刊号 CN 14-1347/G2 | 国际标准刊号 ISSN 1674-3520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 1400004000083 | 邮发代号 22-415 |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12377



本站点信息未经允许不得复制或镜像

www.whcyzzs.cn copyright 2017-2025

技术支持: 苍鼎天下 | 管理登录
分享按钮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