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 文章
搜索
首页 >> 期刊中心 >>文化传承 >> 任刚,出彩青春多磨砺
详细内容

任刚,出彩青春多磨砺

本刊专稿:李嵋屏


“娃娃对人真是太好了!”

2020年1月24日,大年三十,凌晨四点。

满天的星星一闪一闪的,夜深人静,马路上连一辆车也没有,更别说一个行人了。城市还在沉睡中。

离城20里,朔神大道上,有一位环卫工大姐,正骑着电动车从新杨涧村出发,在清冷黑暗的道路上一路狂奔。

凌晨四点半。朔州市朔城区开发区,橘黄色的路灯下,许多橘黄色的身影正从这条马路扫到了那条马路。众多身影当中就有刚才的那位大姐。她叫郝来儒,今年56岁了,环卫工作已经干了十几年。

与此同时,开发区双拥路拐角的人家羊杂铺也亮起了灯。门开了,走出一位清瘦结实的年轻后生,腼腆斯文,他叫任刚,是个九零年出生的帅小伙,是这家店的老板。

只见他熟练地洗菜拌菜,打火熬粥,和面兑碱蒸包子,下粉条炒辣椒熬羊杂。动作熟练,干活麻利,一看就是干过好多年的老手。给他打下手的是他年轻漂亮的媳妇儿。

这天是年三十儿,已经放假不营业了,员工们全都回家过年去了。

但是他们小两口依然像往常一样早早起来,员工们不在,他们就亲自上手。今天的早餐特别丰盛,有羊杂,有包子,有饼子,有小菜,还有粥。他俩留下,就是专门为这几天做早餐的。

早上六点,天空刚刚朦朦胧胧的露出微明,宽阔的马路已经一尘不染,干干净净,晨练的人们伸展着胳膊沿人行道开始锻炼。

环卫工大姐郝来儒和其他的环卫工干完活收工了,但是他们没有回家,都一起跟着进了任记羊杂铺。

时间点儿卡得刚刚好,店里的早饭正巧端上了桌,热气腾腾的,摆了好几桌子。

环卫工们门外拍拍身上的土,进门洗了手,说说笑笑的,安然地找到座位坐下,然后吃起来,像回到自己家里一样舒坦自在。他们吃着饭,还不时地和任刚开玩笑说笑着。任刚不时地问他们够不够吃,要不要再添一点。

“娃娃,你真是对人太好了,今天的早饭这么丰盛!”郝来儒每天来吃早餐的时候都要把这句话重复好几次。有时还要加一句:“你比我的孩子们对我还要好。”这几句口头禅几乎是走到哪里说到哪里。

“郝姨,今天是年三十儿,大家伙辛苦一年了,应该吃得好一点。”任刚依然露出了往常的笑脸。

“娃娃,姨吃了六年了,心里有数,”说着说着竟有些哽咽。“姨来你这就像回到了自己的家,成了主人一样。你把我们这些扫大街的可真抬举得高了。”

“郝姨,这里就是您的家,就是大家伙的家。”

是的,没错,这里就是一个环卫者之家,这里每天早晨为环卫工免费提供爱心早餐,已经六年了。

任记羊杂铺从2014年8月开张以来,六年如一日,2000多个日子,近三万份爱心早餐,平均每天有二十多位环卫工来用餐,六年来从未间断。

不光为环卫工提供早餐,从2020年1月份开始,任刚还自费买来清洁防护福利用品,为开发区157名环卫工按月发放。

任记羊杂铺四个连锁店里有三个店开早餐,只要开早餐,他就为环卫工免费提供早餐。自开张,他为其他流浪人员、外来民工、智障儿童学校提供的饭食及帮助,更是不计其数。

大疫无情,任记有爱

2020年初,一场由新型冠状病毒引发的肺炎疫情席卷全国。生命重于泰山,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朔州市疫情防控战斗打响以来,任刚和他的7位伙伴率先积极响应市委市政府志愿服务号召,主动组成志愿服务小分队一直奔赴在疫情防控战线,用他的“小”行动,传递着“大”温暖。

从2020年2月1日开始,任刚和他的伙伴们就忙碌开了,他们每天中午和晚上不停地为战斗在一线防疫站点的工作人员免费送去爱心午餐和晚餐,有羊杂,有鸡蛋,有葱花饼。免费送餐的一线防疫地点有朔州市人民医院、朔城区南邢家河村、小平易乡上泉关村、穆寨村,神头电厂防疫一线、神电派出所一线民警,朔州东高速收费站工作人员、交警、医护人员,神头电厂附近村庄北邵庄、祝家庄、神西、野场、马邑,豪德市场、福煤小区防疫一线,赵什八庄村防疫一线,北旺庄派出所防疫一线民警,平朔生活区防疫一线,等等,一共40多个防疫一线站点。疫情严重的地方,任刚几乎是隔三差五就去送一回爱心餐。

从3月6日开始,任刚和伙伴们开始每天给朔州市区公交司机免费送爱心午餐。朔州市区拥有的1路、2路、3路、5路、6路、11路、17路、19路、22路公交线路上的所有司机,都吃上了任刚的爱心餐。

一份爱心餐份量不多,一碗羊杂,两个鸡蛋,两个葱花饼。但是从2月6日开始,一直到4月初,这个标准的爱心餐任记羊杂铺的小伙子们平均每天中午和晚上至少要免费送出30多份。疫情发生后的两个多月来,他们为防疫一线的工作人员以及公交车司机一共送出了2000多份爱心餐,并且都是送到一线的防疫地点。

一份羊杂虽小,但这份爱心却是沉甸甸的。

六点的晨曦下,城市刚露出灿烂的笑脸,任记羊杂铺的温暖已在不断升腾。这不断聚集的温情,演绎着这座城市的传奇,这一碗碗热气腾腾的羊杂散发出的滚烫温度,正在温暖着朔州的每个人。

那么,让任刚六年来不断坚持下来的理由是什么呢?

故事还得从任刚的少年说起。

破烂儿少年

二十年前,在朔城区的南邢家河村,有一个羊杂小店非常出名。

店主人任国应是个退伍军人,他在部队的炊事班学了一手好厨艺,尤其是学了一手熬羊杂的好技术。

退伍回到家里,以前父亲也卖过羊杂,于是和妻子就张罗着开了一个羊杂小店。五毛钱一碗羊杂,起早贪黑,没日没夜。接货,清洗,卤煮,擀粉,熬制,叫卖。发面,剁馅,捏制,蒸熟。夫妻俩日复一日重复着熬羊杂、卖包子的工作。

大女儿、二女儿放学回来已经能帮母亲干点活,儿子任刚也能帮着削土豆、剥葱,有时还照看一会儿妹妹。

起早贪黑,日复一日,辛辛苦苦经营,但一家六口加上父母,日子仍然是紧紧巴巴。

一天,一个大同的小饭店老板力邀任国应去大同矿务局合开个羊杂摊子。

前景如何好,市场如何大,经不住对方一再劝说,任国应收拾行囊去了矿务局,丢下了妻子独自守着四个上学的孩子。

谁知这一去就杳无音讯。

几亩薄田,还有以往的一点点积蓄,支撑着这个家。青黄不接的时候,实在没办法,任刚和母亲就去田里挖苦菜来充饥。有一次家里没面了,连续吃了三天苦菜。

一天任刚放学回家,看到一个大汽车拉着一车垃圾倒在了南邢家河村东头的小树林里。忽然他脑袋里生出一个念头:我要不去垃圾场看看能捡到什么好东西。

垃圾场臭味熏天,苍蝇、马蜂嗡嗡嗡的到处都是。路过的人都绕道走,生怕垃圾粘在鞋上。

但是任刚却眼前一亮,发现了好东西。

塑料瓶,啤酒瓶,废纸片儿。

没错,他捡了好大一堆。那天他卖了三块钱,他把钱郑重地交到母亲手里。

从此,他一放学就来到了垃圾场。五块,六块,七块……当他把钱交到母亲的手里时,他没有发现,母亲神色忧郁,人渐渐地恍惚起来。

破烂儿捡的多了,他慢慢地发现每个星期六会有一车医用垃圾(当时还没有垃圾分类)倒在这里。医用的针管、输液管都是好塑料,可以卖个好价钱。所以他就特别期待星期六。

又是一个星期六,他为了捡到医用垃圾,早早的就来到了垃圾场。车还没来,他实在太困了,就在一个背风的小窝窝里躺了下来。

好多的塑料管、塑料瓶儿呀,还有数不清的纸片儿,多得他都拿不过来。他想喊两个姐姐快点过来帮忙,但就是喊不出来。突然喊出来的声音变成轰隆轰隆的声音。

猛得一个激灵,他突然睁开了眼睛,眼看着一车垃圾正要当头倒下。

一个翻身,就在他刚刚跳出了那个坑后,垃圾轰然倒下。好险哪!

那天他捡了好多的塑料瓶塑料管,当他兴奋地把卖的十块钱放到母亲手里时,母亲的脸上露出了难得的微笑。

那一年他11岁。就这样,任刚捡了三年破烂儿贴补家用,一直捡到三年后父亲回来。

背着母亲去看病

父亲回来了,清瘦的身躯,憔悴的面容,行囊空空如也。他被骗了,陷入了黑势力控制之中,脱不了身,还欠下一屁股的债,最终在一个好心人的帮助下才逃了出来。

一切从头开始。羊杂小店又开张了。父亲和母亲没日没夜加倍努力,常常是晚上十一点才睡,早上四五点又起来。为了节约成本,他们一个人干着几个人的活儿。一年后债务还清了。

超常的辛苦,超常的压力,严重的睡眠不足,常常让母亲神色忧郁,有时干着活就打起了瞌睡。

有一天,母亲正在案板上切菜,突然倒地,人事不醒。天哪,这是怎么了?债务刚刚还清,日子刚刚好过了一点。母亲一会儿清醒,一会儿糊涂,一会儿昏迷,一会儿又说胳膊快被人拽断了,常常神志错乱,说一些不着边际的话。意志和行动不由自己指挥,几乎成了一个半瘫痪的植物人。

朔州医院检查不出毛病,便前往太原,太原也查不出毛病。到上海,去重庆,上北京,大医院跑了无数遍,母亲的病依然毫无起色。

他背着母亲,和父亲南下北上,中医、西医都看遍了,甚至还看了神医,都没有什么效果。一天一位远房亲戚联系到北京航天医院一位专家,任刚再次向学校请假,背上母亲就去了航天医院。

这次母亲的病确诊了。由于常年劳累以及精神压抑,脑供血严重不足,母亲患上了抑郁症,还有帕金森症,需要每个星期去航天医院按疗程治疗。

怎么办?姐姐们和妹妹都在上学,扛不了重苦,父亲的身体也不太好,母亲治病需要大量的资金,店暂时还不能关。

“我是男孩子,我长大了,我不读书了,我背着妈妈去看病,我来照顾她。姐姐妹妹继续读书,爸爸你来守店。”

任刚做出了人生历程中的第一个重大决定,那年他15岁,刚上了初二。虽然个头长高了,但还是一张娃娃脸,生活已迫使这个孩子过早地成熟,过早地承担起家里的一切。

当别的孩子还在妈妈的怀抱里撒娇的时候,他却背着母亲往返在北京-朔州的铁路线上。

从2004年到2005年,从朔州到北京2604这趟车上,列车员每个星期都会见到一对母子。母亲神情呆滞,行动不便,儿子上车下车一直背着母亲。没有座位,列车员想办法给解决,或者是好心的乘客主动起来让座。大家对这个细心照顾母亲的少年都投去了赞赏的目光,能帮到的尽量帮到。送水的,送饭的,也有好心人听说他的遭遇后捐钱的。任刚把这些善举默默地一一记在心里。

2604次列车傍晚7:40从朔州始发,到达北京时是凌晨4:30,天还一片漆黑。昏黄的路灯下,旅客们行色匆匆,各奔东西。任刚第一次背着母亲出了北京站时,举目无亲,四顾茫然。东南西北,他不知道该从哪个方向迈步走,像站在了人生的十字路口,不知何去何从。

就这样,他无助地呆呆地在路边一站就是半个多小时。

这时环卫工都出来打扫卫生了。一位扫街的大爷推着三轮车看着他背着一个人在路边发呆,就过来热情地问他:“小伙子,干什么呢?要去哪里呀?”任刚被环卫大爷一问,猛然醒悟过来,慌忙回答自己要去航天医院带母亲看病,想坐公交车去,不知道怎么坐。

环卫大爷热情地说:“现在公交车还没出来呢,等一会儿我用三轮车送你们去站点儿,你先把你母亲放在车上歇一会儿吧。”

一股暖流涌上心头,眼睛不由地潮湿起来。任刚抢过大爷的扫帚,替大爷扫起街来。

半个小时后,环卫大爷蹬着三轮车,载着任刚和他母亲来到了公交站牌下。一路上大爷给他详细讲解了怎样坐车,怎样换车,怎样过马路,怎样防医托。少年的心第一次被人间温情彻底感动。

就这样任刚背着母亲一边走一边问。舍不得打车,他就挤公交。自己带着水,背着干粮,和母亲在商铺的屋檐下歇脚。能省的钱全都省了下来,只为给母亲多治疗一次。

从此风里来雨里去,每个星期一任刚准时背着母亲踏上去往北京的列车。没有提前约定,但任刚每次背着母亲出了站口,环卫大爷的三轮车每次都静静地停在那里。不用任刚主动开口,大爷早已招呼他将母亲放在了车上。任刚坐在车后,望着大爷一起一伏的背影,心潮翻滚,泪眼朦胧,“我以后也要做这样的好人”,他在心里一直默念着这句话。不一会儿,大爷就蹬着三轮车,将他娘儿俩送到了站点,赶上了头班车。

母亲的病渐渐有了起色,任刚无比欣慰,他仍然坚持着每个星期一背着母亲上北京。时间过得真快,转眼已是入冬时节。那天天气特别冷,下着鹅毛大雪,当任刚背着母亲出了站口时,环卫大爷像和他约好了一样,早已等在了路边。

任刚像见到了自己的亲人一样,几乎是一路小跑,来到了三轮车跟前。大爷细心地将车底铺了一床旧棉被,帮任刚把母亲放到了车上以后,反手将自己身上的棉大衣脱了下来,轻轻地盖在了母亲的身上。任刚伸手要拦,但是大爷强劲的手把他挡了回去,慈祥的脸上挂着一个仁爱的笑容。

大雪中,任刚再也控制不住了,一年多来各种压力、各种打击、各种不可言说的委屈像山洪一样崩泻而下,泪水夺眶而出。他像一个走丢的孩子终于找到亲人一样,伏在大爷的身后,嘤嘤地哭了起来。

大爷爱抚地摸摸他的头说:“老天有眼呢,好好孝敬你妈妈。”

任刚含着眼泪,哽咽着只说了一句话:“我以后有能力了,一定要回报像您这样的人。”

时光见证了一切。

多年以后,任刚始终记得那个冬天,大雪纷飞,寒冷的晨曦当中环卫大爷弯曲的腰身、粗糙的双手和黝黑的皮肤,还有那张慈祥的笑脸。任刚至今都不知道那位可敬的环卫大爷姓什么叫什么,但从那时起他就给自己立下一个小小的心愿,以后一定要回报这些可亲可敬的环卫工,一定要把自己的温暖回报给这个社会。那位不知名的环卫大爷不会想到,他的善举会成为一场爱心接力,长久地传递着这座小城的持久感动。

活出个人样来

一年多的北京治疗,母亲的病情渐渐地稳定下来。但是为母亲治病,却欠下了一屁股的债务。

任刚一边帮着父亲料理小店,一边继续伺候母亲。一天当他从店里回到家里的时候,看见母亲正伸着僵硬的胳膊艰难地吃着一碗早已冰凉的方便面,顿时心如刀剜。

日子怎么过成了这个样子?

任刚深深地自责起来。

自古有道“福无双至,祸不单行。”2008年,老实忠厚的父亲常年操劳,突发心脏病。任刚简直就要彻底崩溃。

生活的重担彻底落在了年轻人的肩上,18岁的他咬着牙根硬是坚持着。

他把母亲托付给了两个姐姐,自己一个人带着父亲又踏上了寻医之路。

父亲做了心脏搭桥手术,再不能干重活、累活,需要好好保养。任刚带父亲回来以后,把母亲又接回来,把羊杂小店关了,一心一意地伺候起父母来。

每天做饭洗锅,端上端下,带着父母锻炼身体,和母亲温言细语地沟通,收拾家务,浣洗衣服,督促妹妹好好读书。两个姐姐都有了自己的家庭,凡是他能自己解决的事情,从来不让两个姐姐受累。

就这样,他一伺候就是5年,父亲的身体渐渐复原,可以替他来照顾母亲了。

他觉得该是创业的时候了,生活不能总是这样,他要活出个人样来,他要把父母这份平凡的小生意做得更好。父母为这份小小的羊杂生意付出了毕生的心血,一定不能让这些付出白费。

这些年一路走来,有太多的人关心关怀着他们,有太多的好心人给予过无私的帮助,不能辜负父母的期望,更不能辜负曾经默默支持帮助过他的人。

2014年8月,带着一颗不甘平凡的心,任刚和刚生完孩子不到两个月的妻子,东拼西凑地开了一间不到20平米的小羊杂铺。简易的铁皮房,简易的桌椅板凳,开启了他创业的历程。

开张的那天,亲戚朋友他谁也没请,唯独请来了十几位他人生中的贵人——环卫工。

独自创业,没有父母作依靠,年轻的小夫妻经历了怎样的艰苦?用任刚自己的话说就是:“努力到无能为力,拼搏到感动自己!”所有的经历和父母的比起来根本不值一提,即使再苦再累都是开心快乐的。现在终于明白,父母当年也是有一颗不甘平凡的心,也是想要打拼出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

世上没有白费的努力,也没有碰巧的成功,一切无心插柳,其实都是水到渠成。人生没有白走的路,也没有白吃的苦,当下跨出去的每一步,都是未来的基石与铺垫。

任刚的生意做火了,也做大了。他从铁皮房里搬了出来,租了新的门面。他开了四家连锁店,开通了电商平台,承揽各类宴会的半成品加工。他卖的羊杂货源安全健康,加工方法正宗地道,红油美味,足份足量,实行8元一碗无限量续碗。他把普通的劳动者尊为上宾,把环卫工人视为亲人,把扶助别人看成是自己的责任,把回报社会当做自己一生的追求。

为了给环卫工人提供一个更好的吃早餐的环境,他又每年花三万五千元专门为环卫工租下了隔壁的门面房,为他们提供一个暂时休息、吃饭和联络的场所。

任刚还有一个愿望,就是想把朔州羊杂做成朔州地方的特色小吃,做成朔州名片,让朔州羊杂与大同刀削面、北京烤鸭、浑源凉粉、重庆火锅、西安肉夹馍齐名。身为一个雁门关外的朔州儿女,为朔州地方特色小吃代言是一件多么值得骄傲和自豪的事情。这就是一个平凡的人不甘平凡的心愿。

一切过往,皆为序章

任刚在生意做火的同时,深切地感受到了自己浅薄的文化知识,已经阻碍了事业的发展。他为了给母亲看病,从初二就辍学,但是他从来就没有停止学习的脚步。近年来他更是利用一切业余时间,加强学习,以提高自己知识的储备。只争朝夕,不负韶华,他立志要把自己失去的学习时间全都补回来。

他有自己的一套学习方法,那就是“抄书”。从他自学以来,他已经抄了一寸厚的100多个本子,每一页都一笔一画,整整齐齐,抄过的书不计其数。他学习钻研的都是社科类和哲学类的书籍,他觉得一个人最重要的是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给人再多的钱财都能花完,但是高尚的思想却是永远的财富,精神上的追求是他不断前进的动力。

青春由磨砺而出彩,人生因奋斗而升华。

任刚按照自己的做法和思路一路打拼,逐渐走向成功,他所做的公益事业也得到了社会的承认。他的故事,在朔州传扬,他的爱心事迹不仅被环卫工传颂,也被社会大众点赞。2019年,任刚被朔州市委市政府评为朔州道德模范“朔州好人”,他的事迹被《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电视台《山西新闻》等媒体报道,他受邀做了朔州电视台《大家谈》的专访,上了中央电视台《2019有你真好》节目。

环卫工们把他视为亲人,郝来儒更是把他当做自己的儿子一样看待,走到哪里都是那句话:“娃娃真是个好人!”她在给任刚的感谢信中写道:“你靠着自己辛勤的劳动,改变了自己的人生。收入微薄,却不计成本地给了我们这些普通的环卫工人无限的关怀。每天早上在你的小店吃上最温暖的早餐,让我们这些普通的环卫工人无比的感动。你为环卫工人无私奉献的精神值得全社会向你学习。让你这种正能量的奉献精神传遍朔州,乃至全国各地。”

在写这些文字的时候,笔者欣喜地得知,朔州市文明办已经向山西省文明办推荐任刚为“全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最美志愿者”。

在荣誉和赞扬面前,任刚没有半点骄傲,他仍然是那张笑脸,仍然是那样谦逊,他常常说的一句话就是:“只要我活着,只要我有能力,只要我的店还开一天,我就要一直把爱心餐免费送下去。”

一份滚烫的羊杂,万分赤诚的感动,这浓浓的爱心温暖着每个普通的劳动者,也温暖着这座塞上小城。

一切过往,皆为序章,所有未来,皆可期盼。无论正在经历什么,都请不要轻言放弃,因为从来没有一种坚持会被辜负。谁的人生不是在荆棘中前行?生活从来没有一蹴而就,也不会永远安稳,只要努力,就能做独一无二的自己。

这就是朔州好人典范——任刚。

2020.5.4.青年节,谨以此文来表达对年轻人的敬意。
 

责任编辑:殷照博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
			文化产业网
			官方微信			
			文化产业
			客户端			


最新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进行回复登录
站群导航
版权所有:《文化产业》杂志社    纠错电话:0351-4120998 邮 编:030001
地址:山西省太原市迎泽区柳巷南路云路街2号  投稿邮箱:whcytg@163.com

晋ICP备2021019266号-1 | 国内统一刊号 CN 14-1347/G2 | 国际标准刊号 ISSN 1674-3520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 1400004000083 | 邮发代号 22-415 |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12377



本站点信息未经允许不得复制或镜像

www.whcyzzs.cn copyright 2017-2025

技术支持: 苍鼎天下 | 管理登录
分享按钮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