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 文章
搜索
首页 >> 期刊中心 >>文化传承 >> 那些玲珑的碎影 —— 壶关行
详细内容

那些玲珑的碎影 —— 壶关行

 □ 王 芳

       鹅屋,天桥。都是不经意撞入我心的,就象我不经意地撞入它的梦里。

尘世中,所有的喧嚣所有的往事,都似孤鸿掠影般来来去去,不敢对眼前当下寄半点希冀。鹅屋,我不曾设想过它的模样,也不曾搜索过它的痕迹,可是当缘份来临,一切都不可抗拒,前尘远景都有着宿命般的结局。

鹅屋,我原以为有着天鹅般美丽如丝绒的传说,当老树先生轻轻地道出它的来历,我是有些惊讶的,与原先的相像不符,却有着大地般不可言说的禅意。鹅屋----我屋的谐音,只是我的屋子,是我的屋子,也只该是我的屋子。前世,也许我曾是这里的一只蝴蝶,在这些碎瓦片石的屋檐下避雨,我这一只蝶,也许前世还有一些邻居,千万年来,来不及转世,还在乡政府大大的房梁下吐丝筑巢,与这一个村庄难舍难离,以至于今世我再见到它,恍如隔世。

乡村的阡陌里,人们悠然自得,在时光的剪影里,穿梭复往来,所有的红尘纷扰当是与他们无关的,他们就这样在人境结庐,虽有车马喧,心远地自偏。树影中斑驳着许多细碎的阳光,暖暖地,照着,也消逝了许多勾心斗角刀光剑影。农户里的果实如同红杏般地挣出墙来,不是炫耀,不是得意,只是生命的寻常演示,每一粒金灿灿的玉米粒,都带着生命的沉沉轨迹,却又对世间说了一声不经意。

随着纷繁的人声,我们去看天桥。天桥在哪里,我不知,我也不问,此时此刻,我又进入了我自己的思维系统里,广阔的天地间,又只剩下了我自己。

去天桥,需要经过经年代淘出的林荫小道,有青石横卧其间,也有细碎的尘土轻轻舞起,我喜欢这样的天然不雕饰,我喜欢这样虽经岁月对它有所腐蚀但又没有经过人工修复的美景,因为那才符合我绵密的古典美趣,我常常心疼那些美丽的山间,被开发商修出了一条又一条的路,那于我,是大山一个又一个的伤口,大山肯定也很疼。没有一个地方是好走的,所幸我穿了平跟的鞋,攀着那些葱茏的枝条,也无助地拉过带路的那个男人温暖的手,走走停停。停下来的时候,平复自己的心跳,抬眼望,这美丽的大山,不知谁给它裁剪出了这样细碎的花衣,红的绿的黄的,灰褐色藏青色,从此及彼,由远及里,层次分明,百变不奇,我还看见大山轻轻地伸腰,那件细碎的花衣便抖出了朦胧的雾气。

转了一个弯,又一个弯,抬眼再看,我惊呆了,不,应该是大家都惊呆了,一个天然雕砌的拱形石桥,静静而俏皮地立在那里,我傻傻地看着,仿佛还看见了石桥调皮的笑意。

天桥,天生的桥,天然的桥,天做的桥,亘古万年就立在那里,那圆的弧度即使是机器切割也变不出它的美丽,我们刚才竟然是从它的头上蜿蜒地走过的,那时根本想不出来,在这嶙峋的山间,它就婷婷地藏在草丛里乱石下。那些枯草那些树木缠绵地依偎在它的身旁,它淡定地笼络了所有的倾慕与相思。

久久地,我不能言语,只好回身而走,等返回它的肩上,我看到了对岸红尘里的那些男女,心有万千语,于是我朝对岸问去:对面面的圪梁梁上那是一个谁?空空的山间,没有回应,只有回音,我的眼里刹那有了泪意,不知这是哪一世香腮边落下的泪滴,只等着我今日与天桥的相遇。

黄昏来临的时候,天边都是写意,我已看到了疏影横斜,我已闻到了暗香浮动,这个时候,我们寻着太阳的去向,去寻访芳岱村。

这个小村就在山里,车停下,满心牵挂的我,此刻也选择了忘却,那些旧物那些旧屋冷冷地卧在这里,倔傲中透出几许风骨。

我不曾见过这样的村庄,旧的建筑旧的物事配以荒草萋萋,却在我心里画出了一抹又一抹的美丽,不想去问这些建筑的年纪,也不想打问谁曾住在这里,只想用眼去摩挲,去体会它曾有过的辉煌与衰微。

哪一个豪屋不是曾经与“商”有过联系?几百年前,马蹄远去,带上些铁器,马蹄声声归来的时候,带回些金银锐器,于是房屋便应时而生,那房顶的屋檐下曾被镌刻得精美的悬鱼便长满了故事,只是又有几人能读得懂呢?

那古旧的戏台还保存完好,我又似穿越了时空隧道,听到那些王侯将相、那些水墨粉影,在宛转地唱道:如花美眷,似水流年。好一个似水流年,把许多金戈铁马都变成了闲花弄影。在台下看戏的我,必定是一袭旗袍,突兀独立,眼含着泪水,听那些悲怆抑或欢快的故事,一下又一下地敲打我的悲悯。

高高的楼层上,四四方方的窗棂,都有着不同的风格,曾经的王侯,曾经的庶民,此刻没有分别,在今日凌乱的青石台阶上,就只有悲凉了,那是时光的悲凉,我们无可惋惜。

太阳还是离开了,阳光不曾眷顾过旅人的脚步,黑暗一点点降临,大树上的鹳窝衬出一个一个的黑影,天空被树影打出了一层层的皱折,这些玲珑的建筑还是这样沉在芳岱的土地上,仿佛亮与暗、是与非,还有那些时光的皱折都与它无干。它要睡了。

我们轻轻地离开,带着玻璃般怅惘的叹息。

人生的片断如同尘烟,一点点升高又散了,那些不间断的行走,也如同灰尘般地要将故事尘封,我身无分文,踽踽地在世间行走,却不得不记下这些玲珑的碎影,记下这些景致带给我的柔美的光芒与清幽的晕影,因为那是我心底的梦想以及与宿命的邂逅。
 

责任编辑:陈晨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
			文化产业网
			官方微信			
			文化产业
			客户端			


最新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进行回复登录
站群导航
版权所有:《文化产业》杂志社    纠错电话:0351-4120998 邮 编:030001
地址:山西省太原市迎泽区柳巷南路云路街2号  投稿邮箱:whcytg@163.com

晋ICP备2021019266号-1 | 国内统一刊号 CN 14-1347/G2 | 国际标准刊号 ISSN 1674-3520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 1400004000083 | 邮发代号 22-415 |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12377



本站点信息未经允许不得复制或镜像

www.whcyzzs.cn copyright 2017-2025

技术支持: 苍鼎天下 | 管理登录
分享按钮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