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 文章
搜索
首页 >> 期刊中心 >>文化传承 >> 传统文化精神拓展思政教育 路径的实践探索
详细内容

传统文化精神拓展思政教育 路径的实践探索

郭岩 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陕西 咸阳 712000
摘要:全球化视域下,高校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受到影响,发生相应变化,我国传统文 化精神在高校学生心目中的地位遭受威胁。通过探讨传统文化精神融入高校思政教育中存在的难点, 明晰传统文化精神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的意义,进而论述传统文化精神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的路径,拓展 思政教育方法和影响力,以期为当前我国高校思政教育困局打开新局面。
关键词:传统文化;思政教育;路径
党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讲到:“不 忘本来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更好创新……继承和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努力用中华民族创造的一切精神 财富来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如何将传统文化中蕴含的 精神力量融入思政教育,推进“以德树人”的教育目标, 成为了当前高校思政教育的重要目标。
一、我国高校传统文化精神融入思政教育难点 中华传统文化蕴含着深厚的精神力量,是中华民族宝 贵的精神品格和崇高价值追求的高度体现。将其融入我国 高校思政教育中,是“以德树人”教育目标的要求,也是 帮助高校学生了解传统文化精神、树立文化自信的重要保 障[1]。不过,就当前而言,我国高校思政教育中融入传统 文化精神,仍然存在难点,亟待改善。 (一)道德让位于经济,思政教育面临挑战 我国作为一个宗族+儒学本位的国家,道德建设处在传 统文化精神的中心位置。不过,处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 在一部分人的心目中,道德建设已经让位于经济发展和社 会发展[2]。这是高校思政教育面临的第一个困难。第二个 是,传统道德中的泛道德论已经不适应当前社会实际,我 们需要取其“明德”精华、去其“绝对化道德”糟粕,来 开展思政教育。 (二)现代个人主义与传统集体意识相冲突 随着西方文明的渗透及社会高度化发展,人们更为关 注个人价值的实现,这与我国传统文化中的集体意识和整 体价值相冲突[3]。 我国传统文化精神推崇集体主义,认为个体价值的实 现依托于社会整体发展。但与此同时,集体主义中的“和 合”思想却忽视了个人独立的价值,枉顾个人诉求和理想 实现。显然,一味强调个体主义也不利于构建和谐社会, 但将传统文化全盘融入高校思政教育,也很难引起学生共 鸣,而个体主义之所以在当代有着发育的土壤,是因为它 契合了当前社会个体更想取得成功,实现自我超越的这一 现状。因而,如何协调好个体主义和集体意识两者关系, 或者说如何取中华传统文化精神之精华,再将其融入思政 教育,是教育者应当思考的问题。 (三)部分传统文化精神不符合新时代发展需求 传统文化精神是中华民族经五千年大浪淘沙而积累的 宝贵财富,但是同样具有局限性。诸如:传统文化强调恪 守规则,重视外在评价,这并不符合新时代的推崇个性表 达的价值取向。时代在进步,社会生活环境也随之改变, 传统文化精神也需要再一次经历大浪淘沙,留存 “精华” 部分,用于我国高校文化建设、道德建设和思想建设。
二、传统文化精神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的意义 虽然,传统文化精神虽有其时代局限性,一定程度上 阻碍了其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的进程,但是总体而言,传统 文化精神是中华民族的精神食粮,也是我们赖以生存的源 泉。且传统文化精神去粗取精,融入高校思政建设,不仅 有助于帮助学生树立民族文化自信,也有助于拓展思政教 育方法和影响力。 (一)拓展思政教育路径,加快思政教育进程 传统文化精神蕴含丰富的文化瑰宝,可为高校思政教 育提供充足的理论依据和内容来源,为其注入生命力,加 快思政教育进程[4]。同时,传统文化精神具有较强的针对 性,内容丰富,涵盖范围极其广泛,可以满足不同人群的 多种精神需求,为其课程改革和创新提供了选择方向,拓 展了思政教育路径。 (二)提高思政教育效率,强化思政教育效果 传统文化精神包含着丰富历史实例来验证其中的内 涵,用于辅助高校思政教育,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和 学习,从而提高思政教育效率[5]。诸如:让学生理解和深 刻体会爱国主义精神,便可以由古至今列举文天祥宁死不 屈,郑成功收复台湾,陈天华遥寄血书,杨靖宇献身抗日 等事迹,让学生能真切地感受到何为爱国精神,强化思政 教育效果。 (三)培养学生道德素质,提升学生职业素养 传统文化精神对道德模范和楷模极为推崇,将其融入 高校思政教育,就是将这些道德标杆作为学生的学习对 象,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道德素质和职业素养。同时,传统 文化精神对学生的长期熏陶,也可以提升学生自身的道德 水平和职业素养。
三、传统文化精神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的路径 如上所言,传统文化精神是我国的文化瑰宝,将其融入 高校思政教育中具有积极作用。不过我们也应当注意到,传 统文化精神中存在与新时代价值取向相背离的部分,需要教 育者“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再行思政教育。 (一)因地制宜,融合传统文化精神 就目前多数高校思政教育所用教材来看,对传统文 化内容鲜有涉及。因而,在思政教材的选择上,需要增 加涵盖或体现传统文化精神的教材或辅导书。当然,教 材内容需要因地制宜,因时而变。在教育中,把兵马俑 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切入点,让学生了解陕西悠久的历 史,让学生切身体会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源远流长,树 立文化自信;新冠疫情防控期间,便可将“最美逆行者” 纳入其中,让学生感受到集体的力量,理解奉献精神;针 对强调个性和自我的“00后”大学生,便可将传统文化中 的“家”“国”概念进行细解,让学生明白个人在集体中 的位置和作用,当然,同时也要阐明“和合”思想的局限 性,让学生学会辩证地看待传统文化精神。 (二)革故鼎新,开展网络思政教育 互联网应用于教育是时代趋势,在传统文化精神融入 思政教育的实践中,同样可以革故鼎新,开展网络思政教 育,提升教育效率,改善教育效果。诸如:在校园网站上 设置传统文化精神宣传板块;在学校微信公众号、微博账 号和抖音账号上宣传与传统文化精神相关的人物事迹和历 史典故等。 (三)重视实践,深化思政教育改革 传统文化精神中有“知行合一”精神,强调“认知” 和“行为”的统一。因而,为了深化思政教育改革,提升 思政教育效果,传统文化融入思政教育时,应当强化思政 课堂实践教育。诸如:构建思政实践教育平台,在平台上 组织和开展各类活动,如传统礼仪活动、志愿服务活动、 国学经典朗诵比赛、成语大会、诗词大赛、爱国歌曲比赛 等,使学生在参加活动的过程中深层次感知传统文化精神 的魅力,接受传统文化精神的浸润和熏陶,将中国传统文 化精神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相结合,强化思政学习 效果。
四、结语 综上所述,将传统文化精神融入高校思政教育中,具 有拓展思政教育路径、提高思政教育效率、培养学生道 德素质的作用。教育者需要协调传统文化精神与新时代发 展变化之间的关系,取前者精华部分,因地制宜、革故鼎 新、重视实践,来开展思政教育,以确保德育效果。
参考文献 [1] 首兰兰.文化自信视域下优秀传统文化融入理工类 高校思政课教学探究——以贵州理工学院为例[J].贵州农机 化,2020,(04):62-64. [2] 陈刚,杨胜月.基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高校文化自 信教育——以青岛科技大学为例[J].青岛科技大学学报(社 会科学版),2019,35(04):101-105. [3] 林森,徐静.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中的价值探索[J].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26(04): 112-114. [4] 卢志雄.基于茶文化视角探讨民办高校思政课程的 教学实践[J].鄂州大学学报,2018,25(06):13-15+90. [5] 朱婉姝.新时代红色文化资源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 融合与创新[J].高校学生工作研究,2018,2(02):178-183.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
			文化产业网
			官方微信			
			文化产业
			客户端			


最新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进行回复登录
站群导航
版权所有:《文化产业》杂志社    纠错电话:0351-4120998 邮 编:030001
地址:山西省太原市迎泽区柳巷南路云路街2号  投稿邮箱:whcytg@163.com

晋ICP备2021019266号-1 | 国内统一刊号 CN 14-1347/G2 | 国际标准刊号 ISSN 1674-3520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 1400004000083 | 邮发代号 22-415 |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12377



本站点信息未经允许不得复制或镜像

www.whcyzzs.cn copyright 2017-2025

技术支持: 苍鼎天下 | 管理登录
分享按钮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