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 文章
搜索
首页 >> 期刊中心 >>教育广角 >> “礼乐教化”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探究
详细内容

“礼乐教化”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探究

张超然 沈阳师范大学 辽宁 沈阳 110034
摘要:作为中华文化与礼仪教化的一部分,礼乐在中国传统文化当中一直占据重要的位置。从蛮荒时代过渡到封建社会,礼仪教条起着关键性作用,人类文明的进步和发展同样是礼仪制度健全的一个过程。对封建统治者来说,礼仪教条是树立道德规范,建立社会制度的基础。乐是中华文化随时代发展孕育而来的瑰宝,封建社会尤其注重对乐的推行,其主要体现在对人们思想行为存在潜移默化的引导,在提升个人思想品质的同时,也提升其审美、品鉴、规范等多个方面。儒家思想兴起于前秦时代,在礼乐教化发展的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礼乐教化;儒家思想;思政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520(2021)09--02

礼乐教化在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起着强大的推进作用,礼乐教化随着时代的发展、历史的变迁,逐渐与现代社会思想更加吻合。思想政治教育是树立学生道德模范、规范教条礼仪的标准,也是确立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的关键所在。从古至今,礼乐教化从未离开过品德教育的视线,我国对于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视,在礼乐教化上也有着重体现。以传统文化为媒介,通过礼的约束、乐的引导,学生可以加强审美、注重品德规范,完善思想政治教育的全面性,从而实现思想政治现代化教育目的,将礼教和思想政治教育全面接轨,整个教育过程将有颠覆性进步。

一、礼乐教化发展途径

(一)中国古代礼乐教化思想源由

想要深入展开礼乐教化对学生思想政治的价值探究,必须从中国古代礼乐教化的起源入手,以此达成学生对礼乐教化思想的渊源的共识性。作为塑造人类文明的标志和社会制度的规范准则,礼乐教化的说法最初源自宗教中的巫,以礼为祭祀乐舞,是取悦和沟通神明的重要手段。随先王做乐以崇德,周公吐哺大治天下,礼乐教条有了全面、统一的规范,得西周治国“六典”,详可参见《周礼》。到了春秋时代,“礼坏乐崩”,礼乐教化的传统也遭受了巨大打击。诸子百家争鸣中,墨家、法家、道家均先后对礼乐予以否定,然而儒家秉持《周礼》对教化的规范准则,予以了维护,之后礼乐教化也随着儒家文化的传承,得以发扬光大,也是儒家奠定了礼乐文化在中国传统文化教条中的思想地位[1]。作为儒家思想的文化经典,礼乐教化的思想数以千年来,一直对人的道德品质进行着潜移默化的引导作用,使之成为当代人从骨子里体现出的思想理念。

(二)礼乐教化思想对当代教育的影响

作为主导封建统治数千年的思想文化,礼乐教化思想存在一定的封建社会专有的风格和陈腐落后观念。但不可否定的是礼乐教化思想对中华民族有着根深蒂固的影响,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教育意义远远大于其弊端,对现代社会的教育发展与和谐社会的框架构建都有很大的启发作用。礼乐教化思想对当代教育最大的作用,体现在教育过程中对于学生品德和思维的修正。因此礼乐教化思想会成为青少年心中的标杆,关键时刻能够唤醒人们的道德意识,能够察觉本身的越距行为,从而养成有序化、自发性的行为规范。而在教育的过程当中,对于文化传输和思想教育方面,也能形成有效的统一,产生默契的共鸣。

(三)礼乐教化思想对思政教育的启示

礼制是统一人们行为规范的准则,音乐在古代则是民众抒发心声的主要手段。礼乐教化思想对思政教育的启示主要体现在引导方向和学习氛围上。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礼制的代表,礼乐教化几乎贯穿了整个中华文明史,学生在课堂学习到的思想政治内容,多为文化传承,无论是道德观念还是对待事物的论证态度,都是有据可循的,因此礼乐教化思想就是思想政治教学的主要标杆[2]。礼乐教化的主要目的是君主管理国家,既要用礼制来对民众进行行为约束,同样需要音乐对情感进行宣泄,既要明确规范现代社会主义制度准则,又要对学生的思维创新进行引导,通过对学生的全面了解,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遵循礼乐教化对思政教育的启示,以此达成教育的最终目的。

二、礼乐教化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发展

(一)礼乐教化思想推助学生培养优秀品德

人们通过学习礼制规范日常行为活动,明确的规范准则更有利于文化传承和引导,最明显的表现就是尊师重道,而学生内在的德行和品质需要“乐”的潜移默化,这是一个日积月累的漫长过程。礼文乐章是礼乐文化的具象表现,除了平述的教条规则外,礼文还通常会表达崇高的理念。乐章咏叹绵延不绝的隽永,让人深深感叹行文中蕴藏的鸿鹄之志、恢弘的德行涵养。随着教育的推行和情感的深化,这些在高校思政教学中体现为学生的规章制度、日常的行为标准、红色文化歌曲颂扬等。从传统文化和民族传承上引发学生共鸣,倡导对礼制的自觉遵守,自律自强,让礼乐教化思想对培养学生品德起到推进作用。

(二)礼乐文化是思政教育的良好媒介

活泼好动是学生的本性,对新鲜、有趣的事物,学生往往会更加主观自发地进行深度学习,乐教就是思想政治课堂与学生之间的良好媒介,礼制包含的故事,乐教传授的灵动性,都是能激发学生自主自发学习的兴趣源泉。德行的培育不能单凭礼制的强制束缚,同样需要乐教的情感教条,修身养性[3]。“君子听之、以平其心。”思想政治教育的真正目的是培养学生成为内外兼修的全面人才,外有礼明大义,内感乐而育德。孔子亦云:“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当代思想政治教育也应遵循礼乐的情感教条,将礼乐文化引入思想政治课堂,让学生对礼乐文化深入了解,形成礼、乐、仁、德四者合一的情感育人理念。

(三)礼乐教化融入思政教育的价值论述

当代思政教育面临着多元化教育形式冲击,思政课堂氛围趋于平淡,本身课程的内容通过常规的教学手段很难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而网络课程又趋向于普及,大量的现代实时讯息都可以通过手机网络传达到学生手中。思政教育很难在网络上实现实时互动沟通,想要提升线下的教学质量,势必要打破传统的教学方式,因此引入其他文化或授课手段成为了改善当前思政教育窘境的关键[4]。礼乐文化作为传统文化的一种,很容易被广大学生接受,中国受儒家思想的熏陶,对礼乐价值观念有很深刻的认知,这与当前思政教学内容吻合,因此将礼乐教化融入思想政治课程,对思政教育有极高的价值体现。

(四)礼乐教化与思政教育结合的优势体现

礼乐教化思想对当代思政教育有众多优势。首先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思想,礼乐教化长久以来已经形成系统、规范的行为准则,这对思想政治教育起到了引导作用。从长远发展来看,思想政治教育必须与当下时政结合,从而进行绪论分析,这时礼乐教化思想就成了思维导向的佐证,它会从道德、礼仪、品性、情感等多个方面印证思政教育方向的准确性,逐步进行道德观念的完善,以及人格的确立和精神修养的升华[5]。其次,礼乐教化思想有利于对现有的思政教育进行补充和完善。封建社会统治的数千年里,儒家主张民心民意,讲究以德治国,教化治天下,它有着明确的社会规范和德育思想,整套教化体制是完整统一的,因此足以弥补现代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不足。

结 语

当前社会发展注重树立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观念,将礼乐教化融入思想政治教学中,可以更有效地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弘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风尚。在继承和吸收了儒家传统德育培训体系教学后,让学生会自觉树立道德行为规范,并养成自律、自觉的好习惯,客观独立地分析社会问题。从教学角度来看,将德育主体放在教书育人的最前列,将道德品质化为精神内涵,把我国道德体系观念发扬光大,有助于达到思想教育和教学的真正目的。



参考文献

[1] 优秀传统文化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缺失及教育对策[J].徐凯.教育教学论坛.2015(24).

[2] 儒家礼乐文化的价值取向与中华民族精神[J].丁鼎.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06).

[3] 礼乐的文化渊源与功能整合[J].李宜蓬.井冈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03).

[4] 儒家礼乐文化及其当代价值[J].彭耀光.齐鲁文化研究.2013(00).

[5] 礼乐文化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J].韩云忠,王丕琢.理论月刊.2013(08).

【基金项目】西南科技大学2019年学生教育管理及改革研究项目:大学学风建设效果及创新举措研究—— 以生命科学与工程学院为研究对象 项目编号:19sxb131。
【作者简介】余游(1990—),女,汉族,四川遂宁人,研究生,助教,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
			文化产业网
			官方微信			
			文化产业
			客户端			


最新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进行回复登录
站群导航
版权所有:《文化产业》杂志社    纠错电话:0351-4120998 邮 编:030001
地址:山西省太原市迎泽区柳巷南路云路街2号  投稿邮箱:whcytg@163.com

晋ICP备2021019266号-1 | 国内统一刊号 CN 14-1347/G2 | 国际标准刊号 ISSN 1674-3520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 1400004000083 | 邮发代号 22-415 |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12377



本站点信息未经允许不得复制或镜像

www.whcyzzs.cn copyright 2017-2025

技术支持: 苍鼎天下 | 管理登录
分享按钮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