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 文章
搜索
首页 >> 期刊中心 >>文化传承 >> 饸饹面条古今谈
详细内容

饸饹面条古今谈

饸饹,古称“河漏”,是我国北方一种古老而别具风味的传统面食。它是将揉好的面团放入一个特制的底部有数十个小孔的斗内,再放上一根竖柱用杠子压出的根根条条(或圆或棱或方或扁)漂浮在沸水锅内,所以古人称其为“河漏”,今人称作饸饹。

饸饹这种美味柔和的面条,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1500多年前就是北方的一种大众化食品。

诗中的“银丝出漏长”说的就是饸饹挤压成形时的状态。明代药学家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说:“荞麦南北皆有……磨而为面,作煎饼,配蒜食。或作汤饼,谓之河漏,以供常食,滑细如粉。”到了清代,有关饸饹的记载就更多了,如清代文献《黑龙江外记》《尔雅谷名考》等,对“河漏”都作了较为详细的叙述。就连清代乾隆皇帝每次去围场狩猎,途经一百家子时,都要吃这里的白荞面饸饹,而且还特地传旨,调承德一百家子的厨师进宫,专到御膳房为皇帝和后宫皇妃们做饸饹。在下面高乡里,因为盛产荞面和豌豆,从古到今常年都有小贩制售各种荞面、豆面饸饹。在民间,几乎为家家户户一年四季必食之品。因为饸饹面条柔软绵长,象征长命吉祥,所以,农村很多家庭办红白喜事,老人寿诞或小孩满月圆锁,节日待客,特别是村里唱大戏都要吃饸饹。

饸饹面条的制作方法有趣而且简单。下面高乡的家家户户,大多要购置一部专门压恰恪面条的工具,称之为饸饹床。老式的木制饸饹床已不多见,新式的由小到大,式样繁多,或金属或塑料制成。主要构件是床架上有一面斗,斗下有孔,面斗再配一活塞。若吃饸饹时,将饸饹床置锅上,水沸时,将揉好的面胚填入斗内,然后将活塞置于斗内面上,用力压下,面条便从小孔内直接落入开水锅内,待面条煮熟后,捞入碗中,浇上肉臊子即可食用。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
			文化产业网
			官方微信			
			文化产业
			客户端			


最新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进行回复登录
站群导航
版权所有:《文化产业》杂志社    纠错电话:0351-4120998 邮 编:030001
地址:山西省太原市迎泽区柳巷南路云路街2号  投稿邮箱:whcytg@163.com

晋ICP备2021019266号-1 | 国内统一刊号 CN 14-1347/G2 | 国际标准刊号 ISSN 1674-3520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 1400004000083 | 邮发代号 22-415 |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12377



本站点信息未经允许不得复制或镜像

www.whcyzzs.cn copyright 2017-2025

技术支持: 苍鼎天下 | 管理登录
分享按钮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