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 文章
搜索
首页 >> 期刊中心 >>文化传承 >> 追随习近平总书记足迹解密大同黄花产业
详细内容

追随习近平总书记足迹解密大同黄花产业

□  任 勇

       云州区,是我曾经工作过九年的地方,那个时候叫作大同县。

都说云州区是个神奇的地方,我感觉其神奇有三:一是红,二是绿,三是黄。红的是火山群,那是数百万年前浩瀚的大同湖消失之后,留下的记号。虽然岩浆不再喷发,然而火山的性格却让火山下繁衍生息的农民们得以继承,那就是热情高涨、势不可挡。绿的是水,大同湖虽然早已消失,但流经云州的桑干河水与火山群形影不离,阴阳互补,成为这一地区颇具代表性的两大奇观,涓涓桑干由南而北,由西而东向河北、北京的方向流去,使云州区形成了河流、水库、湿地文化,成为北方地区少有的水源相对充足的区域。

黄的是黄花。

黄花,俗名金针,它还有一个带有宗教色彩且十分高雅的名字,叫作忘忧草。如果说黄花有其密码的话,那就要从忘忧草说起。解密忘忧草,要分三个层次。第一从字面上去解惑。忘忧草,可以让人忘记忧愁,或者说是让人丢弃烦恼。单凭这一点,憨厚的云州百姓们,就愿意把自己的快乐和命运,紧紧地与黄花拴在一起。当然,现代文明的高速发展,这种神秘的色彩最终要被勤劳、发奋、科学和创新所替代。第二要从黄花的营养价值来分析。花农们最清楚,黄花必须在含苞待放的时候去采摘,否则的话,等到花开了,它的营养价值,所谓富含的卵磷脂、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和多种维生素,就会随着黄花的绽放而损失过半。老百姓把青春年少的女孩们称作黄花大闺女,大概就有这一层意思。第三从黄花的历史来挖掘。已经有学者查阅到北魏时期的史料,拓跋鲜卑人建都平城(如今的大同),并在平城周边地区种植黄花。更有资料可以证明在明朝永乐年间,此地便大面积种植黄花,代王府里盛行黄花入宴,黄花作为贡品进京。这充分说明,小小忘忧草,自有大来头,它既不是民间俗物,也不是舶来之物,而是地地道道的产自桑干流域,上至皇帝老儿,下至黎民百姓都十分认可的佳品。史料记载,明代起,此地已有“黄花之乡”的说法。

黄花,虽是佳品,却一直没有把当地百姓真正地带富。这就要从黄花的生产和制作上破解它的另外一个密码。2009年我写过一篇小说《黄花女人》,在《山西文学》发表,后来被改编成电影。电影上演时,曾引起云州区不小的反响。原因就是我在里边写到了黄花,黄花既是其中的女主角的名字,又是女主角和她的老乡们为之奋斗的事业。当然小说是在黄花事业的背景上塑造人物,表现更多的是人性化的情节。我在创作过程中几次到老乡家里聊天,聊黄花,聊黄花背后的故事,聊黄花发展遇到的难题。我渐渐地发现了其中的秘密。黄花种植历时虽长,但一直没有从一家一户的单打独斗方式中走出来,形成大面积、大规模、大合作的模式,这恐怕是问题的实质。因为黄花生产有其自己独特的规律,违背这个规律,去大面积、大规模、大合作地种植,自然举步维艰。一是受自然条件的牵制,遇到旱、涝、冰雹,一家一户根本无法应对。二是到了花季,对采摘有苛刻的要求,黄花必须在即将绽放而没有绽放之前,快速地完成采摘,花农首先要有准确的判断,哪些花是天亮了以后就要绽放的、哪些花是以后的日子才会绽放,没有这个判断力,必然造成损失。每到花期,就需要将大量的具有这种判断力的人力撒到花海里。这一点,对于每家农户来讲的确难以实现。还有就是黄花采摘之后下一个程序就是晾晒,晾晒过程也需要晴朗的天气作保证。经过许多道工序之后,才能进入到销售环节,这也是农家的弱项。

农民心头上的忧虑,如果得不到解决,面临的就只有两个选择,放弃或者是赌一把。

我们要打的是脱贫攻坚战,岂能有这样的选择,这就需要党和政府出面,站在农民家门口,站在田间地头,给农民出主意,想办法,撑起腰杆。解决贷款、解决科学技术难题,更为关键的是解决思想问题,给农民思路,让大家从死胡同里走出来,把大家带到大道上来,让大家看到阳光,看到希望。这就是当年的大同县,如今的云州区,在党的号召下,农民走上了合作化道路,并打造黄花产业化,走出了一条乡村振兴、精准扶贫的时代新路。

黄花产业的瓶颈,农民遇到了,党和政府就必须想办法,而且要带着农民走出瓶颈。几年下来,云州区用公司加农户,合作社加农户,科研加网络,机械化加手工,规模化种植加集约化加工,内销加出口等若干种模式推动黄花产业化。到目前为止,全区十个乡镇黄花种植面积已经达到16万亩。据可靠人士介绍,近年黄花成品售价在每公斤50元左右,农民年人均纯收入在6500元以上,而且他们的品牌已经打入国内国际市场,亮相广交会等重要平台,获得国内、国际金奖若干项。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两会之前来山西考察调研,第一站就到了大同。主要视察了两个地方,一个是云冈石窟,一个便是云州区黄花基地。从中可以看出,党中央特别关注大同的世界文化遗产。关心对老祖先的遗产保护得怎样?发挥的功效如何?大同的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能否把大同的产业结构调整谱写出崭新篇章?特别关注大同的农民,他们的日子过得怎样?脱贫攻坚到了何种程度?人所共知的黄花究竟给老百姓带去福音了没有?答案是肯定的。

十八万云州人笑了。

然而,历史不能就此得出结论,火山下的祖辈们劳碌一生而贫穷一生,就像火山喷发之后的寂静一样,我们真的需要反思,黄花可以给人的,不仅仅是它的营养价值,更多的是给人以感悟。感悟一,黄花虽然是花,却不能只图其芬芳,待它芬芳散尽,要它再闪金光。感悟二,黄花与人类有共性,需要手挽手、肩并肩地在一起,而不是孤芳独赏,从黄花花海中,可以读出人类命运之共同。好比今年初的那场疫情,至今没有告结。小小病毒是对人类宣战,任何一个人,一个团体,一个国度,都休想独立与之鏖战,人类必须联手;就好比科学发展与社会发展,在今天这样一个地球村似的崭新时代,我们更需要重新反思,在反思中重新定位。对于大自然来讲,我们人类是渺小的,我们的认知能力和适应自然的能力是有限的,切不可过高估计了自己,大家都在一个地球村,抬头不见低头见,需要劲往一处使,避免那些相互排挤、甚至相互残杀的恶行。

云州区在黄花种植上的作为,似乎可以给人启示。

把一首曾经写过的《黄花颂》赘在这里。

栽下绿色的苗,

收获金色的海。

汲取土地是恩泽,

洒向人间是博爱。

奉献你芬芳后的芬芳,

舒展你盛开前的盛开。

远远地看着,你就在眼前,

近近的拥有,你却在天外。

黄花啊,我的渴望我的真爱。

闯入五月的梦,

划向心底的海。

摘下秋天的金色,

回报春季的期待。

偷看你羞涩时的羞涩,

欣赏你陶醉时的陶醉。

远远地看着,你就在眼前,

近近的拥有,你却在天外。

黄花啊,我的渴望我的真爱。
 

责任编辑:殷照博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
			文化产业网
			官方微信			
			文化产业
			客户端			


最新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进行回复登录
站群导航
版权所有:《文化产业》杂志社    纠错电话:0351-4120998 邮 编:030001
地址:山西省太原市迎泽区柳巷南路云路街2号  投稿邮箱:whcytg@163.com

晋ICP备2021019266号-1 | 国内统一刊号 CN 14-1347/G2 | 国际标准刊号 ISSN 1674-3520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 1400004000083 | 邮发代号 22-415 |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12377



本站点信息未经允许不得复制或镜像

www.whcyzzs.cn copyright 2017-2025

技术支持: 苍鼎天下 | 管理登录
分享按钮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