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 文章
搜索
首页 >> 期刊中心 >>教育广角 >> 英语跨文化交流能力培养对策探究
详细内容

英语跨文化交流能力培养对策探究

张晓宁 郑州商学院 河南 郑州 451200
摘要:随着世界经济文化一体化的深入发展,跨文化交际场景逐渐增多,要实现不同交际语言的运用,需要围绕语言交际的文化属性,通过熟悉了解语言文化,实现交流及达意的目的。英语作为国际通用语言,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应用频率最高,因而研究分析英语跨文化交流能力培养策略,对提高英语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质量大有裨益。
关键词:英语;跨文化交流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1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520(2021)09--03
语言与文化保持着紧密的关联性,从语言属性上看,语言无法与文化相剥离[1]。国内外众多学者针对语言与文化进行了众多研究,语言习得及应用效果表现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文化因素这一要素。英语专业教学要培养具有高水平英语交际能力的人才,应在英语跨文化交际环节补强短板。
 

一、跨文化交流概述

伴随人类文明的兴起,语言交际作为沟通交往的主要媒介,成为地域文化形成的主要推动力。语言类型有别,但都具备强烈的交际作用和效果。在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及世界文化彼此融合的时代背景下,跨文化交流变得极为迫切。因文化差异或语言冲突而带来的区域政治及经济纠纷时有发生。为此,通过掌握及领会跨文化交流内涵,可以顺畅推进交际行为,避免因交际而增加矛盾或摩擦。从跨文化交流的属性上看,交流主要是对话双方对经由语言符号转译而来的信息进行传递的过程。交流,英文communicate,最早出于拉丁语commonis,都带有common,也就是共同之意。由此延伸,跨文化交流在对话双方上,即指本族语言使用者及非本族语言使用者,两者在语言形式及文化背景具有差异性的情况下所展开的一种语言沟通活动。这一交流过程除了要在语言应用上具备极高水平外,更为关键的是要对语言背后蕴藏的文化加以了解,用文化来指导语言交际过程中的用语,消解不同文化价值体系下的冲突,以免出现交流歧义或误解。

二、英语跨文化交流能力培养中的几个主要影响因素

(一)民族属性

民族属性为民族文化提供了发展方向及脉络,同时民族属性也主导了交流行为。中西方国家在地理环境上存在差异性,由此对民族性格的塑造及养成也起到相当重要的作用。中国深受儒家思想影响,外加上生产方式以农业为主,由此滋生了浓厚的以“情”为文化特质的文化,并在语言交流中更加注重感情及伦理。以英语为语言的英美国家,受地理因素影响,形成了海洋文化,塑造了不甘现状、自我提升的民族性格特征。在使用中西方通用语言进行跨文化交流时,因民族属性特点不同,语言文化背景下的内涵也不同,这就导致语言表达及语言理解上存在一定的沟通障碍[2]。

(二)价值观念

价值观念决定了对事物是非好坏的判断标准,不同民族及国家在价值观念层面上有其特殊性,可以说,民族灵魂的形成与价值观息息相关,价值观念深植民族文化。在进行跨文化交流时,由于价值观上的差异性,容易在交流过程中遇到障碍。例如,中国颂扬集体主义,主张自然、个人及社会的融合统一,而西方国家倡导人本主义,将个人价值的体现作为个性展露的重要方面,对竞争较为重视。由此,在价值观念不尽相同的文化背景下进行跨文化交流,双方在交流中容易给人留下刻板印象。

(三)思维方式

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思考问题及看待问题的角度不同,由此形成不同的思维方式。受此影响,在进行跨文化交流时,也会反映出对话双方在思维层面上的迥异。比如欧美等英语国家在思维上讲求逻辑性及抽象性,说话直白;而以汉语为母语的中国人在交流中会考虑交流感受,说话委婉。因思维方式的差异而使跨文化交流在实际语义的理解上可能存在偏颇,甚至会导致交流障碍产生。

三、英语跨文化交流能力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在全球化加速迈进的背景下,跨文化交流的场景频繁出现。对英语跨文化交流应在顺应文化融合这一趋势下,分析英语跨文化交流能力培养中各环节的问题及缺陷。下面结合相关实践经验,进行分析:

(一)教师层面

教师在展开英语教学时,对英语语言的实用性过于看重,教学重点主要集中在词汇、语法、句式等几个方面,对英语语言背后蕴藏的文化少有涉及或理解不到位。而事实上,英语语言方方面面都带有文化的影子,不管是词汇构成,发音还是价值观及宗教,内里都体现出西方英语文化内涵。作为英语课程教师而言,受限于自身教学精力及研究范畴,对英语文化虽有了解,但难有全面系统地掌握及理解,在英语会话交流实践中,也仅是对一些较为零散的文化背景知识进行讲解,无法达到英语跨文化交流的本质目的。此外,在展开跨文化交流教学实践时,由于教师因对英语文化了解不深入,在教学目标的确立上就失去了明确性及精准性。一般而言,从高校等英语教学实际情况看,多数教师主要通过英语教材中涉及到的文化背景知识进行穿插讲述,主要目的也在于达到课程教学效果,相关的文化讲解较少,跨文化交流能力得不到显著提高。

(二)学生层面

英语跨文化交流能力的提高最终需要学生去消化和实现,从学生层面看,不管是英语专业还是专业学习中需要用到行业英语,学生对英语国家的文化学习及认知抱有极强的热情。但聚焦学生视角,其在英语学习中接触到的英语文化内容多为西方习俗及名人典故等,长此以往会让学生对英语文化先入为主,将英语文化等同于习俗,从而对跨文化的内涵产生一定的误解,在真正交流对话时受阻。而学生选择英语专业时,在课程设置条目更加细化的背景下,学生所需掌握的英语知识除了口语交流外,还广泛涵盖了英语听说读写等各个方面,学生耗费大量精力用于语言基础知识的学习,在英语文化知识的系统性学习上精力较为有限。受此影响,学生无法在英语课堂中获取到足量的文化知识和内容。

(三)环境层面

英语跨文化交流的实施需要在达到教师及学生教与学层面的基础上,重点围绕学生英语习得环境加以分析。从当前教育局面上看,初中、高中及大学英语教学受国家文化的影响,表现出一定的差异性,这些差异性直接反映到学生学习过程中。尤其是高校英语专业学习内容的增多,导致学生在英语知识的认知上产生巨大改变,进而对学生英语交流过程造成重要影响。随着英语教学场景的多样化,如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运用,英语跨文化交流在教学方法及教学标准上有了新的诠释,在英语跨文化交流能力培养中,因教学方法及教学环境的差异导致英语语言教学与英语文化背景相脱离或者英语教学在文化内涵传授上浅尝辄止,最终会导致英语跨文化交流在实践过程中受阻。

四、培养英语跨文化交流能力的相关策略方法

(一)尊重差异性,从差异性中寻求跨文化交流的方法原则

英语跨文化交流实践的展开与英语教学过程密不可分,在通过英语知识掌握及理解外语国家文化时,应从文化差异性角度上考虑,对英语国家的文化背景及价值观进行调研分析,然后在获取文化认同意识的基础上,对英语交际中的文化背景及意蕴加以解析,从而使英语文化知识能够从原有的知识为主的层面上显露,实现英语文化的普及。例如,在英语课程的学习上,教师将课程的主要聚焦点放在作者身上,而作者写作风格的形成又与作者所处国家及区域的文化背景紧密相关,这就需要英语知识学习者能够对西方国家的文化知识及内涵背景加以深刻领会和把握,从差异中找出文化取向及语言表述上的共通点,进而提高语言交流的意义价值。而在跨文化交流中,如果出现因文化背景不同而导致的差异性,应对文化差异性加以重视,然后从差异性中找寻跨文化交流的方法原则,即在不同价值观念下,本着对文化认同和尊重的原则,对跨文化交流中的各类事项加以说明,避免因语言交流指向不畅而导致歧义出现。

(二)以教材为中心,对英语教材文化内涵加以充分挖掘

大学英语教学中,在确立培养高素质的英语实践人才外,需要围绕高校英语教学的有效性,对教材内容中蕴含的文化内涵加以提炼挖掘[3]。从实际情况看,高校所选用的英语教材,除了在英语知识点上加以挖掘外,还涉及到英语国家的文化背景及风俗,直至关联到英语国家的政治体制和经济文化。作为高校英语专业教学素材而言,应对该部分内容加以突出,在提高学生语言基础知识应用技能的同时,多方面展现英语国家的文化内涵意蕴的传授讲述。对教师而言,在教学课程的组织上,应对英语教材文化内涵要素加以重视,然后在教学过程中重点诠释背后的文化内涵。

(三)从能力培养出发,实现英语跨文化交流中的移情

要打破跨文化交际障碍,达到有效交际,交际者必须具备一定的语用场景能力,即我们所说的移情能力。首先,也就是交际双方应该根据当时的具体场景来判断对方真实意图和目的。其次,交际的双方都需要具备一定的移情能力,即以对方的文化价值观为标准来解释和评价别人的行为,将心比心,推己及人。比如在家庭教育的问题上,如果夫妻双方具备移情能力的话,就会理解对方都是爱着自己的孩子,只是表达方式不一样而已,这样就不会产生争执,也不会产生交际障碍。所以教师在上课时,应提醒学生要有意识地培养自己的移情能力。

(四)着力优化英语教学组织设计流程

首先,就英语教学而言,其由教师、学生及环境等几个要素构成。在这几个要素的归集上,应该发挥其各自的作用。在教师层面上看,要提高学生跨文化交流能力,应该对自身的英语文化素养加以填充,在结合教学纲要的基础上,多方面了解英语文化知识背景,在对文化知识有全面理解的基础上,掌握不同语言体系下文化价值观的不同。在这一方面,教师可以引入对西方文化有深刻了解的专家作者填充教学一线,从而使教师的教学能够在内容及资料上更加详实可靠。其次,在英语教学组织实施过程中,应对跨文化交流活动进行实时指导,尤其是树立跨文化交流的典范,让学生通过自觉参与多种英语交际活动,如英语角及英语戏剧展等,对英语文化内涵加以全面领悟,从而起到教学相长的作用。第三,对英语跨文化交流中的环境加以改进。有效的环境是保证英语跨文化交流活动有效开展的基石。在英语文化氛围的营造上,可以在英语专业内部之间进行英语文化竞赛,通过优秀带动后进的方式,对英语文化课程教学活动加以串联。最后,应丰富英语跨文化交流能力培养的教学策略。一方面将教学过程划分为基础知识、文化学习、实践练习等多个阶段,在每个阶段中让学生能够从文化视角出发,对教学知识及英语文本中的问题加以深度阐述,另一方面在不同文化价值纬度下,让学生思考英语文化知识及交流中的表达方式差异性,进而对英语文化背景下的词汇及句式表述有深层理解。

(五)借助信息化手段,对英语跨文化交流能力进行过全面提升

借助信息化教学手段,将课堂和课外进行有效结合,充分发挥课外的教学效果,相关要点如下:第一,充分运用网络、电台等英语资源。近些年来,越来越多的学校开始举办自身英语学习网站,通过计算机信息技术来构建英语构建跨文化教学自主学习平台。在学校跨文化自主学习网站上,学校可以提供视听资料、影视欣赏,学生可以随时点播,方便学生自主学习。第二,建立多个不同交流平台,大力拓展社会性能力。除了学校建立起公共跨文化交际自主学习平台之外,教师自身还可以建立起小型交流平台。通过这些平台可以进行网络写作网络交流、网络分享,提高学生跨文化英语使用能力。第三,开展多种类型竞赛活动,拓展学生思维能力。为了更好培养学生跨文化交流能力,学校还可以组织英语文化知识竞赛、英语辩论、英语戏剧表演等等,这些可以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赋予学生跨文化体验,满足他们成长需求。第四,开展多种不同文化实践活动,邀请外籍专家来到课堂进行专题文化讲座,这样学生可以零距离进行跨文化互动。与此同时,我们还可以组织英语角活动,搭建自由交流平台。

结 语

对于英语语言文化交流能力的培养,我们需要加强大学英语跨文化交流体系的建设。而加强大学英语跨文化交流体系建设,可以分别从培养目标、教师队伍、教学环境三个方面进行构建。继而从以上三方面的结合上实现英语跨文化交流的综合提高。


参考文献

[1] 肖立青.跨文化交流与中国文化素养——以英语专业人才培养为观照[J].教育教学论坛,2020,(41):307-308.

[2] 李静.高校国际交流与合作背景下英语翻译教学的跨文化研究[J].卷宗,2019,(17):221.

[3] 武琳.跨文化交流视角下的新闻英语翻译[J].记者观察,2019,(21):48-49.

【作者简介】张晓宁(1984—),女,汉族,河南巩义人,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商务英语教学与师资发展。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
			文化产业网
			官方微信			
			文化产业
			客户端			


最新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进行回复登录
站群导航
版权所有:《文化产业》杂志社    纠错电话:0351-4120998 邮 编:030001
地址:山西省太原市迎泽区柳巷南路云路街2号  投稿邮箱:whcytg@163.com

晋ICP备2021019266号-1 | 国内统一刊号 CN 14-1347/G2 | 国际标准刊号 ISSN 1674-3520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 1400004000083 | 邮发代号 22-415 |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12377



本站点信息未经允许不得复制或镜像

www.whcyzzs.cn copyright 2017-2025

技术支持: 苍鼎天下 | 管理登录
分享按钮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