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 文章
搜索
首页 >> 期刊中心 >>教育广角 >> 山东民歌融入中小学音乐的课堂初探
详细内容

山东民歌融入中小学音乐的课堂初探

时间:2022-04-01     作者:杨 慧 伊犁师范大学艺术学院【原创】

当前中小学音乐课堂成为传承山东民歌不可或缺的一环。中小学生是山东民族音乐传承的主体,音乐课堂是中小学生在学校教育中接触山东民歌最直接的途径。现主要从山东民歌走进中小学的意义出发,指出其目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对应的措施,希望探索出山东民歌融入中小学音乐课堂的途径,从而促进山东民歌的传承和发展。

山东在春秋战国时期是齐国和鲁国的所在地,齐鲁文化的历史渊源已久,灿烂丰富的地域文化也流传下来。民歌是地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山东民歌在传承地域文化方面的重要性可想而知。山东民歌大多以表现劳动人民朴实憨厚的生活小调为主,歌词朗朗上口,易于学生学习。除此之外,中小学生处于思维活跃的少年或青少年时期,这个时期的学习、掌握知识速度较快,所以中小学生是山东民歌传承的主体。

山东民歌融入中小学音乐课堂的意义

弘扬和传承山东音乐文化,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

作为“礼仪之邦”的山东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发源地之一,齐鲁音乐文化深受儒家古代音乐美学思想的影响,艺术内涵自然丰富。中小学生是年轻的一代,易于接受新事物,为保护地方传统音乐文化的传承,中小学生成为最适合的主体,原因在于:其一,中小学生更适合学习当地的民歌,其语言习惯、发音没有太大障碍;其二,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优势——山东当地的学校可以举办民歌专家进校园活动,让学生近距离感受山东民歌的风采,从而提高学生的艺术审美能力。

丰富和充实音乐课堂内容,拓展学生的民歌知识

素质教育要求中小学生全面健康发展,所以应当慎重选择其直接接受和学习的教学内容。根据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要求,各版本音乐教材都根据不同主题遴选了教学内容。若课本内容仅仅选择西洋歌剧、外国作品、中国戏剧、影视剧等歌曲作为教学内容是不科学的,地方民歌的加持可以在某种程度上丰富音乐课堂的教学内容。众所周知,山东主要是汉族聚居地,其他民族相对较少,除各种地方戏曲之外,山东民歌就是山东的主要音乐文化特色之一。所以,学习山东民歌对于山东的中小学生来说是传承、了解本地地方民族音乐文化的重要途径,同时其也有助于拓展学生的山东民歌相关知识。

提升学生的综合艺术素养,持续输送高素质人才

“中国梦”的实现需要几代人的共同努力,其中,通过培养可持续输送的高素质人才是实现“中国梦”的途径之一。高素质人才是从接受基础教育时便开始培养的,从这一意义上来说基础教育也就是中小学教育显得尤为重要。为使中小学生的综合艺术素养得到提升,培养出社会主义事业优秀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教师需要在音乐课堂中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还应充分了解我国地方音乐文化的内容,分析不同年龄段学生的心理和生理发展特征,这样才能使学生在因材施教的音乐教学中取得最优的学习效果,达到给国家不断输送高质量人才的目的。

山东民歌融入中小学音乐课堂的问题分析

山东民歌在教材中占比不足

各种版本的音乐教材当中都设置有民歌单元,但是总体来说其占比较小,只存在于整本教材的一两个单元之中,而且受单元歌曲选材数量的限制,只有五到十首歌曲,为保证教学内容的全面只能选择极具代表性的部分歌曲。笔者依次对小学、初中、高中学段的全册教材进行整理分析,得出以下结果:

1.人教版小学音乐

通过对一到六年级的课本进行分析,笔者发现小学音乐教材专门设置了题为《五十六朵花》的民歌单元,分布在六个年级的下册教材当中,其中选取了我国各地省份以及有民族特色的民歌和童谣、欣赏乐等。这极大地丰富了学生对民歌的感知与学习。但值得注意的是,仅在二年级上册选取山东童谣《花蛤蟆》、山东民歌《猜灯谣》,对于山东本地小学生来说,想要了解与学习山东民歌是完全不够的。

2.人教版初中音乐

通过对初中音乐教材的分析,笔者发现在七年级到八年级这两个年级的教材中,每册书都设置了专门的民歌单元合集《神州音韵》,其选取了我国各地市、各民族的代表歌曲,也选取了部分国外的民歌作为教学内容。以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神州音韵(一)》为例,入选的民歌有陕西民歌《黄河船夫曲》、山东民歌《包楞调》、山西民歌《走绛州》、河北民歌《孟姜女哭长城》等,只包含一首山东民歌。七年级下册、八年级上下册虽然分别设置了民歌单元,但其中并无山东民歌,选取的歌曲也大多是各省份具有代表性的地方民歌、民族歌曲。另外,非民歌单元也有涉及、符合本单元主题的民歌的情况。如九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百卉含英》是以“花朵”为主题的单元,选取了江苏民歌《茉莉花》。由此可见民歌在中小学音乐课程中是很重要的选材之一。但就人教版初中音乐而言,一首山东民歌是不足以让初中学生学习了解山东民歌的。

3.人音版高中音乐

高中音乐课以鉴赏为主,只有高中音乐鉴赏一本教材,因此笔者以人音版的课本为例进行分析。该课本中关于民歌的主题单元仅有第二单元,其单元名称为《腔调情韵——多彩的民歌》,选取了很多地方民歌和民族民歌。另外,第五单元和第六单元除了蒙古民歌《四岁的红鬃马》外,其余都是亚洲民间音乐、非洲民间音乐、欧洲民间音乐、拉丁美洲民间音乐。综合了解上面几个单元的歌曲,笔者发现只有一首山东民歌《沂蒙山小调》,这个比例也是不足以支撑高中学生对山东民歌的传承和发展的。

由此可知,由于这些教材是针对全国学生设置的,所以民歌单元要选取能够充分体现各地区民族特点的经典民歌作为教学内容,然而,山东民歌仅有童谣《花蛤蟆》、民歌《猜灯谣》、民歌《包楞调》、民歌《沂蒙山小调》几首是不够的,如果想让山东本地的学生更好地了解山东民歌,当务之急便是要编写能起到补充作用的山东民歌校本教材,以更好地促进山东本地学生对本地民歌的传承和发扬。

山东民歌的选材不易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中小学生大多对节奏动感的流行乐曲感兴趣,相较之下民歌就是相对冷门的音乐。山东民歌在中小学音乐课堂中往往只包括几节欣赏课,容易被忽视。笔者通过调查采访几名山东学生得到以下内容。初中生A说:“山东民歌我不太会唱,但是我能勉强记起有个什么小调(《沂蒙山小调》)的名字,我们的音乐课只是老师随便带我们唱唱歌,有一点失望。”初中生B说:“我也不会唱山东民歌,我一首山东民歌的名字也说不出,我觉得上音乐课有一点无聊,就是老师带着我们唱歌也不会互动,也不会检查。”高中生C说:“我会唱山东民歌,但是我说不出它的名字,只会简单地哼两句,我觉得音乐课还可以,老师带着我们唱歌可以减缓文化课学习的压力。”小学生D说:“我很喜欢音乐课,因为老师会带着我们唱歌,做课桌舞,虽然我们在课上学过很多歌,但是我不记得学过山东民歌。”从上面几位同学的回答可以看出,熟悉山东民歌的学生太少了,下至小学生上到高中生,即使喜欢音乐课,也不能具体说出某一首山东民歌的名字。这一现象对于山东民歌的传承是十分不利的,要知道,山东民歌的传承是第一位的。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经典古老的地方音乐被忽视,所以,适当创新民歌教学形式,提高学生对传统民歌的兴趣是很重要的。

学校对传承山东民歌的重视程度不够

笔者通过走访调查山东当地的小学、初中、高中发现,由于初中面临中考、高中面临高考,所以学校与任课老师的教学重点都放在了文化课上,一旦到大型考试的复习时间,音乐课就要为文化课让道,而小学虽然有开展民歌活动的机会但却被忽略,即使偶尔有艺术抽查考试比例也很小,而且不计入成绩,学生自身的重视程度也不高,因此音乐课、音乐活动、音乐考察的比例也就减少了,在这样的情况下,山东民歌的传承更无从谈起。要知道,音乐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了“弘扬民族音乐”这一基本理念,所以民歌进课堂这一举措应当被重视起来。另外,音乐教师也要重视提升自身的教学能力,假使教师无法对学生进行专业的民歌教学,那学生对民歌的学习和了解程度自然会比较浅薄,最终导致恶性循环,难以很好地传承和发展山东民歌。

山东民歌融入音乐课堂的途径

笔者通过与山东当地学生交谈得知,多数学生不能完整地演唱一首山东民歌。由此可见,探索山东民歌走进中小学音乐课堂的实施途径是有必要的。笔者认为实施途径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学校积极响应相关教育政策,促进中小学生美育的培养

艺术学科教学是美育的重要内容,但很多美育考察只是停留在书面上,没有真正地落实下来,比如“美育进中考”中就包括声乐考察,山东民歌就是其中的一个重要选材,提出是一方面,能够有理有据地落实下来是另一方面。教育部最近发布了2022年工作要点——推进中考美育改革试点,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也随即印发了《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重点任务及分工方案》,其中推出的学校美育评价改革的系列举措,就包括“艺术进中考”。主要内容是从2022年秋季学期新入学的学生开始,将艺术类科目考核纳入中考,完善中小学生艺术素质测评制度,将评价结果纳入初、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这样用政策形式明确美育的重要性,即使目前音乐课还是“老样子”,但相信新学期政策开始实施后,在音乐学科教学的学业压力下,音乐学科即使作为副科也能得到学校、老师和学生的重视;将山东民歌作为歌曲测评内容,相信能进一步促进山东民歌的传承。

学校组织编写相关校本教材,促进山东民歌的传承发展

新课程标准要求教材应选择具有民族特色的典型民歌作为教学素材。中小学阶段的学生作为祖国未来年轻的一代,迟早都要走出校门为社会做贡献,所以在学校时就应引导其树立正确的文化观、知识观,而学生了解和学习民歌知识可以起到传承地方音乐文化的作用。为使山东民歌在中小学得到更好的传承,编写一本合理的、逻辑规整的校本教材是非常必要的。就目前而言,音乐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出自国家出版的教材,以山东民歌为选材的教材寥寥无几,所以组织相关工作单位、学校编写校本教材是推动民歌传承的重要途径。山东中小学编写校本教材可以选择《谁不说俺家乡好》《绣荷包》《唱秧歌》《茉莉花》(山东长山版本)、《对花》《放风筝》《赶牛山》《打秋千》《绣花曲》等多首山东民歌作为选材。相比全国性的教材只有《沂蒙山小调》《包楞调》几首而言,此类校本教材能起到补充和传承山东民歌的作用。这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民族意识,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以此为校本教材在山东的中小学进行推广,能更好地促进学校美育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学校定期对教师进行专业培训,加深学生对山东民歌的学习与理解

为了更好地让学生学习山东民歌,学校可以对音乐教师进行相关知识的培训,音乐教师自身也应积极地参与相关的教学研修。以劳动号子的教学为例,教师可以在课中多提问,多给学生上台表演的机会,教学内容要选择有代表性的劳动号子选段并播放视频,比如黄河船号等。还要注意创新教学形式,让学生在演唱时进行角色扮演,这样可以极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另外,教师在教学语言、教学方法、教学评价上也应注意规范,相信这样能更好地促进山东民歌的传承和发展,加深学生对民歌的学习和理解。

教师鼓励学生进行艺术创新,提高学生学习民歌的兴趣

艺术创新主要在于“创”和“新”,而不是老师刻板的“满堂灌”,其需要学生参与课堂并推陈出新,对音乐作品进行再创造。这个音乐再创造的过程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参与和理解民歌作品。音乐课主要在于欣赏、歌唱、创编,学生能在音乐课中学习的知识有音乐背景故事、乐理知识、声乐知识、器乐知识等。在学习山东民歌《沂蒙山小调》时,教师可以不固定课堂形式,适当“概念化”课堂,让学生在不超出音乐课堂的范围内进行分组思考并创新演绎出此歌曲的最优形式,如可以用歌唱、乐器伴奏、阿卡贝拉、奥尔夫声势动作、手势舞、美术元素等进行演绎,经过一段时间的准备后在课堂上分组呈现并评选出最优组。在音乐课堂上多进行这种参与式创新,能更好地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艺术审美能力。另外,最近几年古风歌曲深受大众欢迎,其中《琵琶行》《新贵妃醉酒》《出山》等歌曲更是将流行唱法与戏腔唱法结合起来,其旋律优美动听,以此为例,为了使山东民歌得到更好的传承和弘扬,让学生尝试用流行歌曲的曲调去演绎民歌也是一种很好的方法。这不仅能让学生熟悉山东民歌的歌词、旋律,还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以引发学生学习民歌的兴趣。

综上所述,将山东民歌引入中小学音乐课堂是很有必要的。为了在中小学校更好地将山东民歌融入音乐课堂,有关部门要给予大力支持,学校、教师和学生也要不断学习,不断补充,不断提升,从而更好地促进山东民歌的传承和发展。

参考文献

[1]刘晓鹏.山东民间小调的文化浅析[J].齐鲁艺苑,2007(05):62-65.

[2]人民音乐出版社编辑部.中国民歌选[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80.

[3]王恒华,许子吉.广西本土音乐文化在地方高校音乐教育中的传承与发展[J].北方音乐,2020(23):223-225.

[4]王晋.广西本土民歌和地方戏曲在高校声乐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艺术教育,2019(08):69-70.

[5]刘炫蔚.浅谈多元智能视角下我国小学音乐教育与其他学科的联动教学[J].戏剧之家,2021(30):115-116.

站群导航
版权所有:《文化产业》杂志社    纠错电话:0351-4120998 邮 编:030001
地址:山西省太原市迎泽区柳巷南路云路街2号  投稿邮箱:whcytg@163.com

晋ICP备2021019266号-1 | 国内统一刊号 CN 14-1347/G2 | 国际标准刊号 ISSN 1674-3520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 1400004000083 | 邮发代号 22-415 |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12377



本站点信息未经允许不得复制或镜像

www.whcyzzs.cn copyright 2017-2025

技术支持: 苍鼎天下 | 管理登录
分享按钮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