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稷网 - 农为邦本 本固邦宁
您的位置:  >  文化产业网  >  数字文化

对话高颖:用数字艺术诠释中国传统文化之美

对话高颖:用数字艺术诠释中国传统文化之美
用数字艺术诠释中国传统文化之美
时间:2025年1月22日

中国网络文学加速出海 全球开拓发展新空间

中国音像与数字出版协会近日发布的《2024中国网络文学出海趋势报告》(简称“报告”)显示,2023年,中国网络文学行业海外市场营收规模达到43.5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7.06%。 根据报告,2024年中国网络文学出海呈现四大趋势:AI翻译,加速网文多语种出海;全链出海,IP全球共创模式升级;交流互鉴,深入“Z世代...
来源:中国新闻网   |   时间:2024年12月23日

圆明园研究成果展在京开幕 AI等数字化展项成亮点

圆明园研究成果展在京开幕 AI等数字化展项成亮点
12月3日,由圆明园管理处主办的“圆明·交融——圆明园研究成果展”在北京市海淀区三山五园文化艺术中心正式开幕,展览将持续到2025年2月22日。此次展览是对圆明园研究高校联盟各成员单位近几年研究成果的一次集中展示。 为推进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传承创新工作,自2018年以来,圆明园管理处...
来源:人民网   |   时间:2024年12月4日

科技护航,让文物古建“长寿”又“长安”

地上文物看山西。作为文物大省,山西省现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31处,总数排名全国第一,其中古建筑421处,占比79%,排名全国第一。 近年来,山西省地震局大力推进“防震减灾+文物保护”工作,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积极服务于文物古建筑的预防性保护,并取得明显成效。 日前,记者跟随中国地震局“防震...
来源:人民网   |   时间:2024年12月4日

AI加入影视 观众体验更优

6月27日,首届中国·重庆科技电影周影视科创展览现场,工作人员在演示实时动作捕捉技术。 神兽鲲鹏、异兽蠃鱼、凶兽九婴、火神祝融、水神共工等的形象,或华美壮观,或凌厉逼人,或威风凛凛,都毛发纤毫可见,而且动作流畅,特效真实……以中国古代典籍《山海经》为灵感来源的AIGC原创奇幻微短剧《山海奇...
来源:人民网   |   时间:2024年11月27日

加快古籍数字化进程

原书影像与数字化文本相互对照,繁简字随时切换;遇生僻词句,还能“查看引用”,出处一目了然;可以360度观赏,仿佛拿着真书在读……打开“识典古籍”平台,《永乐大典》浓缩于方寸之间,读者得以更加直观深入地领略这部传世古籍的风采。 一些曾藏之名山的古籍,走入“寻常百姓家&rd...
来源:人民网   |   时间:2024年11月4日

助力文化强国建设 数字化技术引领文旅消费新趋势

近年来,新质生产力持续赋能文旅产业发展增效,数字化新技术驱动优质文旅产品与服务供给,文化和科技不断碰撞出新火花、新路径,催生出一系列广受人民群众喜爱的新型文旅消费业态。 数据显示,2024年前三季度,文化企业实现营业收入99668亿元,按可比口径计算,比上年同期增长5.9%。其中,文化新业态特征较为明显的16个行业...
来源:人民网   |   时间:2024年11月1日

我国首个藏医药与天文历算数字化资源中心揭牌

由西藏自治区藏医院打造的我国首个藏医药与天文历算数字化资源中心,10月18日在拉萨举行揭牌仪式。来自国内外藏医药研究机构、医疗机构等单位的200余名专家学者现场见证,并出席首届《四部医典》国际学术交流会。 藏医药与天文历算数字化资源中心揭牌仪式现场(10月18日摄)。新华社记者 旦增尼玛曲珠 摄 据悉,该数据中心...
来源:新华网   |   时间:2024年10月19日

数字出版掀起“文化产业圈”新旋风

“从书中来,到未来去”。数字出版正掀起“文化产业圈”的新旋风。 2023年,我国数字出版产业规模达16179.68亿元,同比增长19.08%,网络动漫等新兴板块发展势头强劲。 第十四届中国国际数字出版博览会近日在海南海口举办。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发布的《2023-2024中国数字出版产业年度报告》显示,我国数...
来源:经济参考报   |   时间:2024年9月26日

规模超1.6万亿元!数字出版产业活力强劲

“从书中来,到未来去”。数字出版正掀起“文化产业圈”的新旋风。 2023年,我国数字出版产业规模达16179.68亿元,同比增长19.08%,网络动漫等新兴板块发展势头强劲。 第十四届中国国际数字出版博览会9月21日在海南海口开幕。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发布的《2023—2024中国数字出版产业年度报告》显...
来源:新华网   |   时间:2024年9月22日

淄博之旅:文物数字化打开文旅新空间

淄博之旅:文物数字化打开文旅新空间
《晏子使楚》中对齐国故都临淄(位于山东淄博)这样描述:“齐之临淄三百闾,张袂成阴,挥汗成雨,比肩继踵而在。”临淄在先秦两汉时期,曾是东方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和最繁华的都市之一。今年暑假以来,山东淄博陶瓷琉璃博物馆里也是游客“比肩继踵”。人们在淄博品尝美食之外,对了解淄博历史、...
来源:新华网   |   时间:2024年9月3日

数字文博,让文物走进生活

数字文博,让文物走进生活
“云游长城”游览画面。 文物“龙首”数字化采集现场。 游客借助VR设备沉浸式游览莫高窟第285窟虚拟场景。 最近,一个蓝白相间的新图标出现在越来越多手机用户的屏幕上,激活了数字文博的想象力,串联起千年的历史芳华。在“山海”APP,用户能360度玩转屏幕,穿梭文物内外,以“显微...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   时间:2024年9月3日

十年数博会映照数字中国发展历程与未来

十年数博会映照数字中国发展历程与未来
8月28日,观展者在2024中国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会场参观智慧交通系统。新华社记者 陶亮 摄 新华社贵阳8月31日电(记者向定杰)2024中国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30日落幕。自2015年创办以来,每年数博会主题都紧扣社会热点,其中数据量的爆发式增长是各行各业探讨的源头。 数据存储单位已从GB、PB、EB进入到ZB级别。今年,中...
来源:新华网   |   时间:2024年8月31日

一眼“邂逅”万年 郑州构建智慧化博物馆发展之路

随着科技不断赋能,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博物馆携手数字科技,在裸眼3D、AI交互技术、VR虚拟技术等数字化技术的加持下,不仅让游客在方寸之间一眼“邂逅”万年,还能通过大数据构建“智慧大脑”,实现场馆的智能化管理。 8月28日,记者走进河南省郑州博物馆探访发现,在这里,只需要一部手机,通过扫码便...
来源:中国新闻网   |   时间:2024年8月30日

数字孪生、虚拟现实、裸眼3D……新技术让博物馆展品“动”起来

暑期来临,各地博物馆人流量增加。近年来,文博产业持续升温,博物馆成为公众休闲游览的热门打卡地。 与此同时,各地博物馆积极应用数字孪生、虚拟现实(VR)、裸眼3D等技术,创新展览、互动形式,让观众感受到科技与文化的交融之美。 虚实结合丰富体验 “戴上这个虚拟现实眼镜,可以‘穿越’到古代,看到过去...
来源:新华网   |   时间:2024年7月20日

数字艺术澎湃创新动能

数字艺术澎湃创新动能
数字艺术《宇宙交响曲:行星分子音乐的探索》,作者师榕。 数字艺术《寻迹洛神赋》,作者北京黑弓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数字艺术《四时比邻》,作者曹雨西。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数字技术正以新理念、新业态、新模式全面融入人类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各领域和全过程,给人类生产生活带来广泛而深刻...
来源:人民网   |   时间:2024年5月19日

数字技术赋能旅游产业发展

数字技术赋能旅游产业发展
在罗马斗兽场考古公园内,游客正通过多媒体展示了解古罗马历史。本报记者 谢亚宏摄 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等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全球旅游业正加快数字化转型。本报记者近日调研发现,巴西、意大利、印度尼西亚等一些国家积极采取措施,借助数字技术打造沉浸式旅游新体验,开发在线文旅平台等新业态,并不断提升智能化管理...
来源:人民网   |   时间:2024年4月26日

从数字阅读报告看全民阅读“新风尚”

从数字阅读报告看全民阅读“新风尚”
掏出手机,通过阅读软件开启读书时间;戴上耳机,在有声书播讲者的娓娓道来中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数字时代的阅读,有了更多“打开方式”。 日前,在云南昆明举办的第三届全民阅读大会上,中国音像与数字出版协会发布《2023年度中国数字阅读报告》。报告显示,2023年我国数字阅读市场总体营收规模5...
来源:新华网   |   时间:2024年4月26日

AI等数字技术为中外传统文物展览注入新活力

AI等数字技术为中外传统文物展览注入新活力
2023年12月9日,观众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参观“华彩万象——石窟艺术沉浸体验”。新华社记者 金良快 摄 新华社北京4月18日电(记者罗鑫)“这幅被劫掠至国外、后又毁于战争的壁画珍品如今虽已不复存在,但研究人员运用数字技术手段重现了它的风采。”随着志愿者讲解员手指的方向,观众们纷纷看...
来源:新华网   |   时间:2024年4月19日

换个角度赏文物 台北故宫博物院推全新数字展

换个角度赏文物 台北故宫博物院推全新数字展
4月2日,观众在沉浸式剧场欣赏肉形石。新华社记者 齐菲 摄 新华社台北4月2日电(记者齐菲、赵博)台北故宫博物院4月2日至7月28日推出“沉浸故宫数位展——捕捉灵光:寻找新感动”,运用投影、声效、互动科技等新媒体艺术手段,全新演绎《溪山行旅图》《早春图》《万壑松风图》等16件珍贵典藏。 展览共...
来源:新华网   |   时间:2024年4月6日
1/22 对话高颖:用数字艺术诠释中国传统文化之美
对话高颖:用数字艺术诠释中国传统文化之美
用数字艺术诠释中国传统文化之美 [详细]
1/22 土味“显眼包”!绵竹年画里的风土人情
土味“显眼包”!绵竹年画里的风土人情
新华社成都1月22日电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色彩斑... [详细]
1/21 这个冰雪季,出游人次有望达5.2亿
进入冬季,冰雪旅游明显升温,成为人们出游的热门选择。最近,各... [详细]
1/21 隆冬锵咚锵 千年非遗绽华光
隆冬锵咚锵 千年非遗绽华光
“打花鼓喽!”一声吆喝下,1月18日,尼泊尔时间下午2... [详细]
1/20 非遗美食拴住中外民众新春味蕾
走进位于南京路步行街的第一食品商店,喜庆红火的新春装饰、琳琅... [详细]
1/16 全国文物迎来第四次大“体检” 都要检查哪些项目?
文物是国家重要的不可再生文化资源,摸清文物的“家底&rdqu... [详细]
1/16 山东枣庄:花馍俏 年味浓
山东枣庄:花馍俏 年味浓
春节将至,山东省枣庄市山亭区的花馍师傅们正忙碌地赶制着各式各... [详细]
1/4 新华社9篇深度观察,带你回味2024年文化亮点
综述 2024年,我们一起走过春夏秋冬,四季满是文化的味道。从&l... [详细]
12/30 国产电视剧2024年鉴
国产电视剧2024年鉴
电视剧《南来北往》剧照。资料照片 游客自驾来到新疆阿勒泰地... [详细]
12/30 冰雪为“媒”,南北游客开启“双向奔赴”
冰雪为“媒”,南北游客开启“双向奔赴”
全国各地冰雪休闲旅游正持续升温。“小土豆”“...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