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稷网 - 农为邦本 本固邦宁
您的位置:  >  文化产业网  >  曲苑杂坛

全国相声小品优秀节目展演首次上演脱口秀

12月3日至5日,由中国文联、中国曲协主办的第十二届全国相声小品优秀节目展演在北京举办。展演共有3场,集中展现了当下语言类曲艺节目的整体水平和良好态势,并首次将脱口秀、漫才纳入其中,为观众带来轻松愉快的文化享受。 展演现场。(中国曲协供图) 3场演出主题鲜明、题材广泛,内容丰富、风格各异,原创新创节目占比8...
来源:新华社   |   时间:2024年12月6日

一曲丝弦声悠扬

一曲丝弦声悠扬
腔从字出、音随韵转,一曲弹出了喜怒哀乐,唱不尽美好生活。这门古老艺术,传承数百年,悠扬婉转的丝弦声在融合与创新中持续散发着独特的艺术魅力。 常德丝弦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和乡土气息,具有较高艺术价值,2006年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24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常德河街,观看当地非物质文化遗...
来源:新华社   |   时间:2024年12月1日

票友是京剧艺术的半壁江山

在京剧的孕育发展过程中,票友一直是不可或缺的一环。很多开宗立派的京剧名家,最初时就是票友。还有很多名票是饱学之士,他们辅助演员改编、创新剧目,赋予戏曲更高的文学素养、艺术价值,许多剧目至今常演不辍。 今年是京剧艺术大师梅兰芳先生和周信芳先生130周年诞辰,我作为一名在京剧舞台摸爬滚打六十多年的老演员,特...
来源:光明日报   |   时间:2024年12月1日

跑图、连打、刷戏剧节……你是“戏剧特种兵”吗

跑图、连打、刷戏剧节……你是“戏剧特种兵”吗
11月12日,2024第六届大凉山戏剧节,戏剧爱好者围炉夜话。主办方供图 10月,第十一届乌镇戏剧节,观众在蚌湾剧场内看“青年竞演”单元剧目。主办方供图 11月10日,2024第六届大凉山戏剧节,观众在露天剧场观看《广陵绝唱》。主办方供图 为了去第六届大凉山戏剧节,00后男生潘雨春的行程堪称“特种兵&rdqu...
来源:中国青年报   |   时间:2024年11月24日

观“梅韵霓裳”戏曲服饰展 感受梅派艺术之美

观“梅韵霓裳”戏曲服饰展 感受梅派艺术之美
10月22日,“梅韵霓裳”——北京京剧院藏梅兰芳、梅葆玖戏曲服饰展在国家大剧院启幕。 展览以《游园惊梦》《霸王别姬》《西施》《洛神》《贵妃醉酒》等9部梅派代表剧目为线索,展出两位艺术家曾经穿着使用过的精美戏曲服装、头面30余件套,其中多为首次面向观众亮相,配合舞台布景、道具、书画作品、...
来源:新华社   |   时间:2024年10月25日

“非遗国风秀”亮相乌镇戏剧节

10月17日—27日,在浙江嘉兴桐乡举办的第十一届乌镇戏剧节期间,快手联合乌镇戏剧节共同发起“新市井匠人市集·乌镇非遗国风秀”。整场活动以“新市井好角儿”为互动主题,汇集全国各地的非遗匠人、戏曲名角等,围绕“走进乌镇,探寻戏剧小镇生活”“来到集市,体验非遗匠人...
来源:人民网   |   时间:2024年10月25日

戏曲界专家呼吁将年轻观众引领进来

中国戏曲现代戏研究会会长季国平24日在广西南宁表示,中国地方戏种可以焕新演绎为切入口,借助时下科技,提供融合传统和现代的戏曲体验,将年轻观众引领进来,让他们从爱看创新戏曲剧目,到读懂传统戏曲文化。 当日,由广西戏剧院主办的“为人民代言为时代放歌”主题研讨会在南宁举行,与会中国戏剧界专家学者就...
来源:中国新闻网   |   时间:2024年10月25日

戏剧影视人才培养的中戏范儿

坐拥业内一流设备的标准剧场、配备杜比全景声音响的录音室、能够真实还原电影拍摄场景的绿幕影棚、几乎能以假乱真的舞美制作工坊……这里不是国家大剧院也不是横店、东方影都,而是中央戏剧学院(以下简称“中戏”)的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围绕“教学实践一体化”的培养模式,中戏正依托这...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   时间:2024年10月23日

中国戏剧如何进行跨文化对话?

中国戏剧如何进行跨文化对话?
面对西方戏剧源头的古希腊戏剧,中国导演如何排出自己的民族特色?面对经典的莎士比亚戏剧,中国导演如何实现跨文化的对话与交流?日前在京召开的中国戏剧家协会导演艺术委员会2024年年会暨导演创作与教学学术研讨会上,多位专家对于戏剧的跨文化创作和中西戏剧融合的话题进行了深入交流。 “在跨文化创作趋于常态的今...
来源:新华网   |   时间:2024年10月23日

跟着戏曲去旅行:山西篇

跟着戏曲去旅行:山西篇
跟着戏曲去旅行,大美山西好风光!本期嘉宾斓曦、王珮瑜邀您共赏晋剧之美。千年古城,赏戏不停,看晋剧学艺少年诠释热爱与传承;诚信为本,勇于创新,看晋商们“汇通天下”的商业传奇;在王家大院,赏建筑之美,体验晋剧“嗨嗨腔”连唱。跟着戏曲去旅行,一起“打卡”山西奇妙之旅!
来源:新华社   |   时间:2024年10月13日

牵手新媒介,传统戏曲有多少种打开方式

从“舞台上的戏曲”“电视频道中的戏曲”到“直播间里的戏曲”“短视频中的戏曲”,从曾经“听不懂、太小众”到如今“看戏上头”“一票难求”,从昔日受到年轻人冷遇到今天迎来线上“打赏”热潮……在新媒体时代,传统戏曲借...
来源:人民网   |   时间:2024年3月30日

如何为乡村文化振兴夯基赋能

【学思践悟】 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亦需铸魂。其中,乡村文化的振兴尤为重要,它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保障,也是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的有力支撑。当前我国乡村文化建设整体水平与逐步消除城乡文化鸿沟的要求、与乡村群众对美好文化生活的向往还有差距。由此必须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文化思想,推进乡村文化振兴,绘就...
来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   时间:2024年3月26日

全国政协委员苗洁:推动戏曲文化薪火相传

山西是戏曲大省,拥有全国最多的戏曲剧种。 从艺40余年、从教10余年,从舞台到讲台,全国政协委员,山西艺术职业学院副院长苗洁心系戏曲文化传承发展,竭力培养戏曲人才,为山西戏曲薪火相传倾注心血和汗水。 11岁学戏,主工晋剧刀马旦,苗洁凭借丰富的情感表达和惟妙惟肖的表演技巧,在晋剧舞台上塑造了众多英姿飒爽的巾帼...
来源:人民网   |   时间:2024年3月9日

看图书馆设备的“智慧”更迭

改革开放极大地推动了我国社会的发展。图书馆作为公共文化服务机构,是改革开放的重要参与者和受益者。改革开放以来,图书馆一直重视对先进设备、技术的引进、应用和发展,以期提升自身的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适应社会的发展。历史沿革改革开放以来,国内图书馆利用各种软硬件系统将设备、技术应用于...
来源:《文化产业》杂志   |   时间:2023年10月31日

立足于互联网时代 文化馆多措并举繁荣群众文化

文化馆是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载体,也是展开群众文化活动以及艺术学习交流的展示平台。文化馆能够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促进社会和谐,推动文化传承。但在互联网时代,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变化。人们可以通过多种途径丰富精神文化生活,提高艺术素养和...
来源:《文化产业》杂志   |   时间:2023年10月31日

以红色旅游为抓手 推进甘肃革命文物遗址保护

红色旅游是纪念革命活动的重要方式,游客可以在旅游过程中感受风俗人情和地方特色,同时也能够在这个过程中受到革命意志和革命精神的熏陶。革命文物遗址不仅是宝贵的红色旅游资源,还是具有重要价值的历史文化遗产。对红色旅游资源的开发必须建立在保护革命文物的基础上,充分发挥革命文物的价值,提...
来源:《文化产业》杂志   |   时间:2023年10月31日

基于可持续发展视角, 促进乡村非遗工作站建设

乡村非遗工作站的建设对促进非遗活态传承,助力乡村文化振兴,拓宽非遗传承新路径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随着乡村非遗工作站建设工作的逐步推进,现有工作站运行机制严重制约了乡村非遗工作站的进一步发展。现从乡村非遗工作站的顶层设计、管理制度建设、运行模式构建等方面进行深入的研究与分析,以促使...
来源:《文化产业》杂志   |   时间:2023年10月31日

展海南黎族民间舞蹈之韵

海南黎族民间舞蹈形式独特、风格鲜明,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并表现出强烈的地域特征,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艺术宝库的瑰宝。在新时代,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保护和传承海南黎族民间舞蹈:一要创建民间文化保护小组,专项推进黎族民间舞蹈的保护和传承工作;二要推进黎族民间舞蹈...
来源:《文化产业》杂志   |   时间:2023年10月31日

观“村BA”文化符号的叙事

“村BA”是贵州省“美丽乡村”篮球赛的网络代称。该词的产生机制及符号意义体现出网络文化的大众化特征。在网络叙事场中,“村BA”符号的意义已经超越了篮球运动本身,逐渐成为具有多重意义的网络文化符号。现在掌握贵州基层文体活动发展脉络的基础上,首先阐述“村BA”文化符号所指代的实体运动的群...
来源:《文化产业》杂志   |   时间:2023年10月31日

非遗传承视域下 高职院校助力地域性文创产业实现新发展

近年来,文化创意产业逐渐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是现阶段国家发展的一项重要工作。现从非遗传承的视角出发,以高职院校助力文创产业发展为切入点,探讨新经济形势下,高职院校如何将非遗的传承融入自身的课程体系建设;如何构建文化创意产业服务平台,更好地...
来源:《文化产业》杂志   |   时间:2023年10月31日
1/22 对话高颖:用数字艺术诠释中国传统文化之美
对话高颖:用数字艺术诠释中国传统文化之美
用数字艺术诠释中国传统文化之美 [详细]
1/22 土味“显眼包”!绵竹年画里的风土人情
土味“显眼包”!绵竹年画里的风土人情
新华社成都1月22日电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色彩斑... [详细]
1/21 这个冰雪季,出游人次有望达5.2亿
进入冬季,冰雪旅游明显升温,成为人们出游的热门选择。最近,各... [详细]
1/21 隆冬锵咚锵 千年非遗绽华光
隆冬锵咚锵 千年非遗绽华光
“打花鼓喽!”一声吆喝下,1月18日,尼泊尔时间下午2... [详细]
1/20 非遗美食拴住中外民众新春味蕾
走进位于南京路步行街的第一食品商店,喜庆红火的新春装饰、琳琅... [详细]
1/16 全国文物迎来第四次大“体检” 都要检查哪些项目?
文物是国家重要的不可再生文化资源,摸清文物的“家底&rdqu... [详细]
1/16 山东枣庄:花馍俏 年味浓
山东枣庄:花馍俏 年味浓
春节将至,山东省枣庄市山亭区的花馍师傅们正忙碌地赶制着各式各... [详细]
1/4 新华社9篇深度观察,带你回味2024年文化亮点
综述 2024年,我们一起走过春夏秋冬,四季满是文化的味道。从&l... [详细]
12/30 国产电视剧2024年鉴
国产电视剧2024年鉴
电视剧《南来北往》剧照。资料照片 游客自驾来到新疆阿勒泰地... [详细]
12/30 冰雪为“媒”,南北游客开启“双向奔赴”
冰雪为“媒”,南北游客开启“双向奔赴”
全国各地冰雪休闲旅游正持续升温。“小土豆”“...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