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稷网 - 农为邦本 本固邦宁
您的位置:  >  文化产业网  >  考古文物

全国文物迎来第四次大“体检” 都要检查哪些项目?

文物是国家重要的不可再生文化资源,摸清文物的“家底”极其重要。记者近日从国家文物局了解到,目前,我国正在进行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已完成71万余处“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的文物复查,复查率超过93%。新发现文物5.2万余处。 开展文物普查,可以全面掌握“不可移动文物”的数量、分布、...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   时间:2025年1月16日

“考古中国”揭开夏商文明更多秘密

“考古中国”揭开夏商文明更多秘密
夏商时期的中华大地,久远而神秘。从二里头到殷墟再到三星堆,文明的火光在时空中留下历历光彩。 聚焦夏商文明重要考古发现,12月26日,国家文物局举行本年度最后一次“考古中国”重大项目重要进展工作会,进一步揭示了夏商时期的诸多谜团。 河南省洛阳市二里头遗址,考古发掘工作已历经65年;河南省安阳市殷墟...
来源:新华网   |   时间:2024年12月27日

一键触发山西隐藏剧情之墓室探秘

一键触发山西隐藏剧情之墓室探秘
你敢信吗?1400多年前的文物就这样被“拿”在了手里!在太原,有一个很特殊的博物馆,它在墓葬原址上建成。一键触发山西隐藏剧情,跟随主播换个方式,开启墓室探秘之旅。
来源:新华网   |   时间:2024年12月22日

一组海报,感知三晋大地的“文化密码”

一组海报,感知三晋大地的“文化密码”
地上文物看山西 不是虚名 山西是中国传统木结构古建筑的天堂 2.8万余处古建筑像散落的珍珠 点缀着表里山河 其中元代及元代以前的木结构古建筑占全国的80%以上 中国现存最早的木结构建筑南禅寺大殿 中国现存规模最大最完整的唐代木结构建筑佛光寺东大殿 中国现存最早的戏台金代二郎庙戏台 中国现存最高古砖塔汾阳文峰塔 ...
来源:新华网   |   时间:2024年11月30日

多国考古学家探访良渚:我们并非如想象中那样不同

多国考古学家探访良渚:我们并非如想象中那样不同
“这是一个非常令人兴奋的机会。”11月25日,第二届“良渚论坛”在浙江杭州开幕。本届“良渚论坛”以“交流互鉴与人类文明新形态”为主题。论坛首日,来自世界各国的考古学家受邀参观了良渚博物院、良渚遗址公园和良渚考古与保护中心。 “良渚文化具有国际性” 来自英国...
来源:中国新闻网   |   时间:2024年11月27日

国家文物局:石窟寺展示应当以确保文物本体安全为前提

为深化石窟寺价值研究阐释,指导石窟寺开放管理工作,规范石窟寺旅游开发活动,国家文物局近日印发《石窟寺开放管理导则(试行)》,明确石窟寺展示应当以确保文物本体安全为前提,不得建设污染石窟寺及其环境的设施,不得进行可能影响文物保护单位安全及其环境的活动。 文件提出,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或者核定公布为全国...
来源:新华网   |   时间:2024年11月21日

【文保会客厅】苏伯民:秉持“莫高精神”输出“敦煌经验”

【文保会客厅】苏伯民:秉持“莫高精神”输出“敦煌经验”
“莫高精神”是一代代莫高窟人信念的体现 2019年8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敦煌研究院座谈时指出,“一代一代敦煌人秉承‘坚守大漠、甘于奉献、勇于担当、开拓进取’的莫高精神,在极其艰苦的物质生活条件下,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不少重要研究成果”。 苏伯民介绍,“莫高精神”这1...
来源:新华网   |   时间:2024年11月21日

文物保护法修订拟增加规定鼓励公民、组织合法收藏

文物保护法修订草案三次审议稿4日提请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审议。根据各方建议,草案三审稿增加规定,国家鼓励公民、组织合法收藏,加强对民间收藏活动的指导、管理和服务。 为科学合理规定文物收藏单位的权利与义务,修订草案三审稿将二审稿相关规定修改为:文物收藏单位应当依法履行合理注意义务,对拟征集、...
来源:新华网   |   时间:2024年11月5日

山西吕梁发现一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

山西省考古研究院日前对外公布了吕梁市离石区吉家村遗址发掘资料:考古工作者在该遗址发现了新石器时代的五边形房址两座、陶窑1座、灰坑1座,出土的35件器物以陶器为主且种类齐全。专家初步判定,该遗址应是一处生活设施齐全的居民区,出土器物有益于人们认识吕梁山区庙底沟文化的生产和生活状况及文化特点。 吉家村遗址位...
来源:光明日报   |   时间:2024年10月24日

全国考古人才振兴计划将支持100支创新团队

国家文物局、财政部等印发了《全国考古人才振兴计划项目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将在文物考古领域组织实施周期为5年的全国考古人才振兴计划项目(以下简称“人才振兴项目”),遴选100支文物考古人才创新团队,并对创新团队开展考古综合研究、考古科技方法研究、文物保护技术研究等予以资助。相关单位对...
来源:科技日报   |   时间:2024年10月21日

敦煌石窟里藏着十二星座

敦煌莫高窟的第61窟建造时间是晚唐至北宋早期的归义军时期,归义军首领向中原王朝称臣,官职世袭,先后经历张、曹两个家族的统治。 进入洞窟时,需要经过甬道,甬道两侧各有一幅壁画,就是《炽盛光佛图》。画面C位就是炽盛光佛,坐在华丽的车上,身体放射出耀眼的火焰;外围簇拥着九曜星神;星神的上方彩云浮动,分布着一群...
来源:北京青年报   |   时间:2024年10月20日

探访隰县小西天 感受悬塑之美

探访隰县小西天 感受悬塑之美
山西省临汾市隰县小西天原名千佛庵,因悬塑之多、之美名扬海内外。 悬塑是悬插在壁面上的彩塑艺术形式,通常采用鲜艳而丰富的色彩进行装饰,呈现出绚丽多彩、立体感强的视觉效果。 大量游客前来参观,他们无不被这里精美的悬塑所震撼。
来源:新华社   |   时间:2024年10月20日

宁夏海原县油坊院遗址考古发掘距今约2.2万年旧石器

10月11日,记者从宁夏中卫市海原县油坊院遗址考古发掘验收会获悉,海原县油坊院发现距今约2.2万年的旧石器时代遗址,填补了宁夏考古区域发现空白、时空空白和年代学空白。 海原县油坊院遗址是“六盘山西麓史前遗存调查项目”执行过程中发现的一处新的重要的旧石器时代遗址,位于海原县史店乡苍湾行政村油坊院自然...
来源:中国新闻网   |   时间:2024年10月12日

AI微短剧丨流浪陶俑回家记

AI微短剧丨流浪陶俑回家记
国庆假期 不少人来到博物馆 感受中华文明的瑰宝与印记 触摸历史文化的脉搏 众多文物中 不少有着流失海外的经历 在上海博物馆 有一套“特殊”的陶俑 他们曾在海外漂泊百年 2021年 美国加利福尼亚州苏珊娜·芙拉图斯女士 向上海博物馆捐赠了这套明代陶俑 苏珊娜女士的祖父是一名眼科医生 20世纪初曾在中国行...
来源:新华社   |   时间:2024年10月10日

殷墟甲骨见文明

殷墟甲骨见文明
河南安阳的小屯村一带,曾是殷商王朝中心区域。洹水由此穿行而过,蜿蜒远去。朝代更迭,这片土地逐渐荒芜,被后人称作“殷墟”。 作为世界文化遗产,殷墟是中国连续发掘时间最长、清理遗迹最多、出土文物最丰富的古遗址。 在殷墟出土的丰富文物中,甲骨文无疑是分量最重的一类。出土的十六万余片刻辞甲骨,单字...
来源:新华网   |   时间:2024年10月9日

一线中轴传古今

一线中轴传古今
北起钟鼓楼,南至永定门,一条跨越7个多世纪、全长7.8公里的中轴线,宛若一曲波澜起伏的乐章,用跳动的音符将古代的智慧与时代的活力串联起来,见证着中国都城营建传统的壮美秩序,滋养着一个伟大民族的文明血脉。 2014年和2017年,习近平总书记两次考察北京,明确提出首都的城市战略定位,并就北京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作出重...
来源:新华网   |   时间:2024年10月9日

麦积山石窟:一座山崖绝壁之上的“博物馆”

地处甘肃省天水市的麦积山石窟,与莫高窟、云冈石窟、龙门石窟并称我国四大石窟。形如麦垛的山体之上,窟龛如同蜂窝般密密地分布在绝壁之上。 国庆假期,麦积山秋色绚烂、云海弥漫,石窟游热度不断攀升,尽管单日限定游客8100人,仍有众多游客慕名前来,景区门票连续多日提前售罄。截至10月5日,麦积山景区国庆假期已接待游...
来源:新华社   |   时间:2024年10月7日

古老敦煌气象新——敦煌研究院建院80周年回眸

古老敦煌气象新——敦煌研究院建院80周年回眸
 综述 “看了这些文明之光、艺术之光,我们的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9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甘肃天水麦积山石窟时指出。他希望文物工作者赓续“莫高精神”,潜心为国护宝,为传承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中华文化影响力作出更大贡献。 5年前的初秋,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敦煌莫高窟考察,并在...
来源:新华网   |   时间:2024年9月25日

探秘秦始皇的“地下王国”

探秘秦始皇的“地下王国”
今年是秦始皇兵马俑考古发掘50周年。50年前,沉睡2000多年的秦始皇地下军团——兵马俑,一经发现就震惊了世界。栩栩如生的陶俑、气势磅礴的军阵,无不见证着中华文明的宏阔、灿烂历史的悠长。目前,秦始皇帝陵博物院正在举办“千古一帝的地下王国——秦始皇陵考古发现展”。展览通过230件(...
来源:新华社   |   时间:2024年9月19日

南海西北陆坡一号沉船考古新发现

南海西北陆坡一号沉船出水“丙寅年造”红绿彩碗。 透过载人潜水器舷窗看见的南海西北陆坡一号沉船。以上图片均为黄泽鹏提供 2024年,南海西北陆坡一号沉船考古进行了第三阶段深海考古调查。在5月进行的本阶段第十六次深潜中,最激动人心的发现是“丙寅年造”红绿彩碗。该碗内以红绿彩绘仙人醉酒图,...
来源:人民网   |   时间:2024年9月19日
1/22 对话高颖:用数字艺术诠释中国传统文化之美
对话高颖:用数字艺术诠释中国传统文化之美
用数字艺术诠释中国传统文化之美 [详细]
1/22 土味“显眼包”!绵竹年画里的风土人情
土味“显眼包”!绵竹年画里的风土人情
新华社成都1月22日电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色彩斑... [详细]
1/21 这个冰雪季,出游人次有望达5.2亿
进入冬季,冰雪旅游明显升温,成为人们出游的热门选择。最近,各... [详细]
1/21 隆冬锵咚锵 千年非遗绽华光
隆冬锵咚锵 千年非遗绽华光
“打花鼓喽!”一声吆喝下,1月18日,尼泊尔时间下午2... [详细]
1/20 非遗美食拴住中外民众新春味蕾
走进位于南京路步行街的第一食品商店,喜庆红火的新春装饰、琳琅... [详细]
1/16 全国文物迎来第四次大“体检” 都要检查哪些项目?
文物是国家重要的不可再生文化资源,摸清文物的“家底&rdqu... [详细]
1/16 山东枣庄:花馍俏 年味浓
山东枣庄:花馍俏 年味浓
春节将至,山东省枣庄市山亭区的花馍师傅们正忙碌地赶制着各式各... [详细]
1/4 新华社9篇深度观察,带你回味2024年文化亮点
综述 2024年,我们一起走过春夏秋冬,四季满是文化的味道。从&l... [详细]
12/30 国产电视剧2024年鉴
国产电视剧2024年鉴
电视剧《南来北往》剧照。资料照片 游客自驾来到新疆阿勒泰地... [详细]
12/30 冰雪为“媒”,南北游客开启“双向奔赴”
冰雪为“媒”,南北游客开启“双向奔赴”
全国各地冰雪休闲旅游正持续升温。“小土豆”“...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