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稷网 - 农为邦本 本固邦宁
您的位置:  >  文化产业网  >  曲苑杂坛

活态传承与发展地方戏曲鄱阳大鼓

鄱阳大鼓是江西省上饶市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国优秀 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 凝聚着我国一代代民间艺人的 心血。但随着时代的发展,越 来越多的表演形式如雨后春笋 般涌现出来,鄱阳大鼓作为曾 活跃在历史中的优秀民间表演 艺术,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 现以地方曲艺鄱阳大鼓为研究 对象,从鄱阳...
来源:《文化产业》杂志   |   时间:2023年5月25日

二胡在戏曲伴奏中的作用研究

     摘要:二胡作为我国独有的乐器类型,极具民族特色,音乐家将其应用到戏曲伴奏中,不仅发挥出了二胡独有的音乐特色,更创新了戏曲表现形式,开辟了二胡演奏的新形式。对于传统的戏曲表演而言,二胡凭借其独特的音质和演奏技法,与传统戏曲表演之间产生了极大的默契,这是其他乐器...
来源:《文化产业》杂志   |   时间:2023年4月21日

非遗视角下山东地方戏曲的保护与发展

地方戏曲凝聚了地域的风俗习惯和民俗风情,是地域传统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以山东为例,山东现有28个地方戏曲剧种,每一种戏曲都有自身独特的表演风格和艺术特色,是当地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近年来,山东各个戏曲剧团在传承戏曲文化的过程中不断改革表演形式,创新表演架构,吸引了大批戏曲爱好者...
来源:转载   |   时间:2023年3月13日

试论小剧场戏曲与广西地方戏曲彩调剧的融合创新发展路径

小剧场高甲戏《阿搭嫂》:古今之变高甲戏发源于明末清初,主要流行于闽南沿海农、渔村地区,是福建省泉州市、厦门市地方戏曲剧种,于2006年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厦门市金莲升高甲戏剧团创作于2006年的经典剧目《阿搭嫂》,讲述了阿搭嫂热心救人却反被诬陷,最终用真情和温暖感化...
来源:转载   |   时间:2023年2月28日

信息化时代传统戏曲表演艺术发展的困境与机遇

我国有着丰富多样的戏曲表演艺术,千百年来戏曲表演艺术给人们带来了无尽的欢声笑语,让人们的生活不再枯燥。信息化时代背景下,从“人”到“物”皆换了容貌,传统戏曲表演艺术的发展既面临困境,又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因此,如何走出困境,把握机遇,是其发展的关键所在。现基于对信息化时代传统戏...
来源:《文化产业》杂志   |   时间:2023年2月23日

自媒体发展背景下戏曲文化的传承与革新

互联网的迅猛发展带动了自媒体时代的到来,也带来了很多新事物和新景象。在这一背景下,文化发展只有走新路,才能更好地传承与革新。对于戏曲文化而言,提升戏曲文化影响力,塑造戏曲文化品牌,有力保护戏曲文化,提升戏曲文化在群众中的认同度是对戏曲进行传承与革新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是传承与革新...
来源:《文化产业》杂志   |   时间:2023年1月18日

产学研视域下戏曲剧种的文化传承——以昆曲为例

活态发展是戏曲剧种文化传承的内在要求和必要前提,而产学研合作能够促进高校昆曲专业与相关文化产业的密切衔接,有效连接昆曲文化传承与高校人才培养。为了做好新时代昆曲人才的培养工作,传承和发展昆曲文化,现在解读产学研和昆曲文化的基础上,厘清产学研和昆曲文化在理论、现实以及实践上的关系...
来源:《文化产业》杂志   |   时间:2023年1月16日

小议《四库全书总目》对于构建戏曲与乐府理论的影响

《四库全书总目》是我国古典目录学方法的集大成之作。现论述《四库全书总目》在戏曲领域的影响,指出《四库全书总目》中的一些观点成为后世戏曲和乐府理论构建的起源,同时引用《四库全书总目》的观点阐释乐府的发展以及乐府在演变过程中出现的新特征。  《四库全书总目》概述《四库全书总...
来源:《文化产业》杂志   |   时间:2022年11月25日

戏曲表演和影视表演的创作特点差异

简要分析戏曲表演的程式性、歌舞性、戏剧性、节奏性和时空限制性以及影视表演的逼真性、分镜头表演、镜头感、想象力等特点,并围绕观赏的同步性差异、观众的感受差异、表现力差异、情感表现等方面,就二者的创作特点差异进行探讨,以期为戏曲及影视从业人员提供一定参考。近年来,传统戏曲被越来越多...
来源:《文化产业》杂志   |   时间:2022年7月18日

二胡在戏曲音乐中的演奏艺术

戏曲音乐作为我国一种传统的艺术形式,不仅保存着我国的历史文化,更积淀了许多人文思想,为了更好地对其进行传承和保护,要对其演奏和表演进行不断学习和创新。二胡作为一种常用的演奏乐器,广泛被应用于戏曲音乐中,将二胡演奏融入戏曲音乐,能够更好地保证戏曲音乐的二创艺术性,同时也符合当下时...
来源:《文化产业》杂志   |   时间:2022年6月20日

新媒体技术下中华传统文化之“戏曲元素”在动画中的传承

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戏曲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艺术宝库中的珍品,作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戏曲的传承和发展受到我国社会各界的关注。中华传统文化戏曲文化主要包括音乐、舞蹈、美术等传统文化元素,这也是一种非常独特的文化艺术。我国的动画发展融合了中华传统文化中的戏曲元素,到...
来源:《文化产业》杂志   |   时间:2022年6月8日

中国戏曲跨文化传播策略的几点思考 ——以黄梅戏为例

面对当今多元文化的时代语境,传统戏曲面临着观众锐减的严峻形势,创新是新时期戏曲发展的必由之路和破茧之举。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以黄梅戏为例,梳理现有的传播模式,借鉴西方艺术传播的成功经验,创造性地将中西文化进行结合和碰撞,探索出黄梅戏与西方艺术融合传播的新型模式,既能为新时期的黄...
来源:《文化产业》杂志   |   时间:2022年4月8日

移动互联网时代国有戏曲院团网络化生存现状与发展策略

国有戏曲院团是新时代繁荣发展传统戏曲、实现守正创新的中坚力量,是承担戏曲生产、传播任务的主阵地。打造包括新兴媒体在内的传播平台是新时代国有戏曲院团加强自身品牌建设、提升影响力的重要手段,也是国有戏曲院团转企改制的重要工作。利用定量分析的研究方法,聚焦戏曲院团新媒体建设,研究其网...
来源:《文化产业》杂志   |   时间:2022年3月31日

中国民族器乐在戏曲艺术中多元化发展研究

中国民族器乐一直以来都是我国传统艺术门类中的重要内容,在许多艺术表演形式中都能找到它的身影。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民族器乐也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趋势。我国戏曲艺术是世界上最为悠久的艺术形式之一,融合了唱腔、舞蹈、武术及器乐等多门技艺。其中,器乐伴奏是烘托戏曲气氛的重要手段,它是戏曲...
来源:《文化产业》杂志   |   时间:2022年3月11日

山东戏曲的公众视域与媒介表征 ——以民国为例

山东的报刊业在民国时期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给戏曲的传播带来新的途径,表现出前所未有的 存在形态。各种戏曲媒介共同构建的传播氛围形成了戏曲传播的公众视域,这种公众视域既是指进行 戏曲传播活动的媒介组织因其传播行为而生成的一个具有广泛参与性的空间,也是指由戏曲传播活动 参与者共同促成的...
来源:《文化产业》杂志   |   时间:2022年2月8日
4/6 笔墨凝魂 问道兰亭——专访书法家曹汝壮的艺术求索之路
本社记者(格祺伟) 引言 2025年4月,全国第十三届书法篆刻展览... [详细]
3/18 微短剧迎来新变化
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12月,我国微短剧用户规模达6.62亿人,网民... [详细]
2/27 68天356万人次:世界最大冰雪乐园游客量创新高
2月26日,游客在哈尔滨冰雪大世界园区游玩(无人机全景照片)。... [详细]
2/27 北京:“非遗+旅游”解锁文旅融合新模式
北京:“非遗+旅游”解锁文旅融合新模式
2月26日,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在北京非遗体验中心举办“双奥... [详细]
2/27 微短剧迎来新变化
微短剧迎来新变化
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12月,我国微短剧用户规模达6.62亿人,网民... [详细]
2/19 新鲜出炉!!六大考古新发现榜单揭晓!
2月19日,“2024年中国考古新发现”名单新鲜出炉啦,... [详细]
2/17 腰鼓声声,跃动黄土地
横山老腰鼓表演现场。 横山说书艺人在表演。 一名小朋友在打... [详细]
2/17 以青春之力 探石窟之秘
敦煌研究院文物数字化保护团队在进行数字化采集。敦煌研究院供... [详细]
2/16 中文原创音乐剧《长安十二时辰》首演
华灯初上,梦回长安。中文原创音乐剧《长安十二时辰》14日晚在北... [详细]
2/16 上芭经典版《天鹅湖》迎来全球首演十周年
上芭经典版《天鹅湖》迎来全球首演十周年
2月15日,上海芭蕾舞团的演员们在演出后谢幕。 当日,上海芭蕾...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