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 文章
搜索
首页 >> 期刊中心 >>卷首语 >> 文化的情感
详细内容

文化的情感

时间:2022-07-06     【原创】

北京冬奥会闭幕式过去已有些时日,但那一场盛大的“文化惊艳”却从未在心中落幕。犹如开幕式一般精彩,闭幕式给予人更多的是一种“情感”,是中国结赋予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不舍分离的情感。这份情感是“我和你”的故事,是从一个中国结、一朵雪花、一枝杨柳……慢慢激发出来的,并最终蓬勃涌发成一片爱的海洋。这是盛世中国给世界的“文化的情感”,在向参加北京冬奥会的各国运动健儿传达富含中国文化韵味的“依依惜别”之情。“缅怀时刻”的这份“折柳寄情”在中国已吟唱了数千年。

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中《采薇》篇中的“昔我往矣,杨柳依依”成了之后数千年文人寄寓离愁别绪的滥觞。因之,“柳”也就成为中国人抒发情感的载体,成了具有情感意义的文化意象。

“上马不捉鞭,反折杨柳枝”,“行客”告别亲友远行之际,“上马”理当挥鞭启程,可他却“不捉鞭”,反而探身去折一枝杨柳。“折柳”送别,是难分难离、恋恋不舍的心意。“伤见路边杨柳春,一重折尽一重新。今年还折去年处,不送去年离别人”,年复一年折柳枝送别,可是今年送别的亲朋好友已经不是去年分别的人了。

不只是“柳”,更多的事物有了文化,有了情感,蔚然壮大为一番“文化的情感”。“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明月这一意象成了游子思乡情感的寄托。

只因白居易一句“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后人纷纷泪沾襟,“一曲琵琶思往事,青衫泪满江州”“谁念香山当日事,漫青衫、泪湿人谁管”“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漂泊落魄,千古共情。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饿死真吾志,梦中行采薇”,薇这种普通的野菜因了伯夷、叔齐不食周粟,在首阳山采薇而食,被赋予了高洁的志趣,成为文人笔下钟爱的意象。

……

中华五千年的历史风云激荡,五千年的文化情感波澜,就这样凝聚在这一草一木、一花一月、一鸟一兽……

站群导航
版权所有:《文化产业》杂志社    纠错电话:0351-4120998 邮 编:030001
地址:山西省太原市迎泽区柳巷南路云路街2号  投稿邮箱:whcytg@163.com

晋ICP备2021019266号-1 | 国内统一刊号 CN 14-1347/G2 | 国际标准刊号 ISSN 1674-3520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 1400004000083 | 邮发代号 22-415 |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12377



本站点信息未经允许不得复制或镜像

www.whcyzzs.cn copyright 2017-2025

技术支持: 苍鼎天下 | 管理登录
分享按钮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