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 文章
搜索
首页 >> 期刊中心 >>传统村落 >> 大同市新荣区郭家窑乡助马堡村
详细内容

大同市新荣区郭家窑乡助马堡村

助马堡村,位于山西省大同市新荣区西北端的郭家窑乡。这里是历史上著名的屯兵官堡,始建于明初,初址在今助马口村附近,嘉靖廿四年(公元1545年)迁址重建于此,嘉靖廿六年应州参将移驻新堡,遂成为大同镇左卫道北西路路治,节制所辖九堡,明“隆庆议和”,蒙汉边关开始化干戈为玉帛。隆庆五年(公元1571年),朝廷在大同镇开设马市三处,分别位于新平堡、得胜堡、守口堡。蒙古部落首领定期遣商队在此向朝廷进贡马匹牛羊,换回需要的茶、粮等生活用品粮等生活用品。。随着交易量的增加易量的增加,第二年,又在助马堡、宁虏堡、灭胡堡、云石堡、、迎恩堡和杀胡堡等地增设马市,进一步扩大交易范围和规模,各堡为适应人员往来需要,,纷纷增设市场及其设施供交易之用。助马堡的市场设在堡东的空地上,后逐渐将空地周边筑起夯土墙,在东面、南面开门,成为又一座城堡,直到万历三十八年(公元1610年)前后包砖,完善配套,形成“日”字型平面结构。这是助马堡与其他的堡子结构不同的地方。“日”字状结构,是由西侧的堡城和东侧的关城组成,关城以堡城东墙为其西墙,两城隔墙而建,墙中部留有门洞,平面呈方城。堡城设有东门,关城设有东、南门,堡城东门外设瓮城,瓮城开南门。作为与镇羌堡、拒墙堡、拒门堡并称的“塞外四堡”,之一,军事首领治所和“金得胜,银助马”的边贸集市的特点使助马堡在相当一段时期成为本地区的政治、军事和经济中心。由此也带来了助马堡村的发展与繁华。曾经商旅云集、铺面林立、庙宇诸多,一派繁华的集镇景象。村中有各种商号,如“万义权”“永盛厚”等,还有铁匠铺、木匠铺、银匠铺、杂货铺、油坊、豆腐坊等。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清末边氏家族的庆义昌商号。 边氏家族始祖定居于助马堡,约在康熙年间,(公元1672——1679年)相传是随军队调防而来,至今三百多年。清光绪年间,边氏家族在大同、助马堡均有商号,助马堡商号为庆义昌,建于清光绪32年(1907年)。是边氏家族中的边世元与十三旮旯韩考子合资兴办的集制酒、染布、粮油、食品加工以及经营布匹日用百货为一体的实业。其业务范围涉及左云、内蒙、凉城、丰镇、朔州、原平等方圆几百里地。货源为自家农副产品和向周边村民收购的农副产品。他们以农养商,以商促农,良性互动,良性发展,生意兴隆,资产雄厚。人们戏说,搬到庆义昌的油缸,能淹没相距30里的六墩村和八墩村,这形象地说明当时庆义昌资产之雄厚。庆义昌的铺规很严,始终遵循诚信经营、货真价实、童叟无欺的商德。因此,上下邻村群众口碑很好,许多客户都是他们的固定客户。民国26年(1937年)“七七事变”,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庆义昌遭土匪抢劫,可动资产被劫一空,从此买卖歇业衰落。 边氏家族也和其他家族一样,有了钱就大兴土木,修建住宅。当时,边宅院落有5座,主院正房7间;二院正房4间;东院正房4间半、东西房11间;西院正房3间;南院正房2间,东西房5间,正院门前左右立有旗杆,至今院落还在,但多被破毁,只有大门楼保存较完整。

世事沧桑,昔日的辉煌已经湮灭在历史的烽烟里。走进今天的助马堡,穿行在堡内的街巷间,成片的有些破落的高门大院,青砖黛瓦,门楣上有着保存完好的精美木雕,门廊里有各种图案的砖雕。堡街上老旧的门面店铺依然留存,窗户用旧木板堵了起来,街巷间部分翻新的房子和老旧的土瓦房参差在一起。粗木大料构建的老戏台,六檩无廊式构架,卷棚顶,虽然废弃不用,但骨架依然结实。堡内有多个堡门得以保留。特别是南堡门,门额上方精美的砖雕还彰显着昔日的辉煌。就像一个破败的贵族,虽然衣衫褴褛,但仍不失高贵的气质。

站群导航
版权所有:《文化产业》杂志社    纠错电话:0351-4120998 邮 编:030001
地址:山西省太原市迎泽区柳巷南路云路街2号  投稿邮箱:whcytg@163.com

晋ICP备2021019266号-1 | 国内统一刊号 CN 14-1347/G2 | 国际标准刊号 ISSN 1674-3520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 1400004000083 | 邮发代号 22-415 |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12377



本站点信息未经允许不得复制或镜像

www.whcyzzs.cn copyright 2017-2025

技术支持: 苍鼎天下 | 管理登录
分享按钮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