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 文章
搜索
首页 >> 期刊中心 >>城市印象 >> 三亚市不可移动文物整合与旅游资源再利用
详细内容

三亚市不可移动文物整合与旅游资源再利用

时间:2023-04-13     作者:张浩宇1-2 陈琳1-2 1.三亚学院国际设计学院;2.三亚学【转载】

       三亚市不可移动文物整体的保护与再利用工作目前依然存在资源分散、规模较小、多头管理、创新不足等问题,因此,如何合理地对不可移动文物资源进行整合与再利用,是当前不可移动文物保护发展面临的关键问题。当前,三亚市政府正在积极推进高质量现代化旅游业发展以及海南省自贸港建设,因此,深挖三亚市不可移动文物资源,创新“古建筑+旅游”融合发展路径,落实中央“自贸港建设”与“文物保护”双重任务部署,对不可移动文物资源保护与再利用而言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1]

       三亚市不可移动文物资源现状概述

       三亚市不可移动文物资源现状

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后,三亚市登记不可移动文物304处;最新一次(2020年6月)普查结果为230处;随后重新对崖州区不可移动文物进行复查(2022年6月),最终建议保留136处,三亚市共175处(该数据尚未最终核定,仅为研究团队根据《不可移动文物认定导则(试行)》中不可移动文物的认定标准以及文物管理归属等相关依据列出的文物现存数据),如下表。

       三次普查后三亚市各区不可移动文物分布对比表


崖州区

吉阳区

海棠区

天涯区

2022年普查(尚未核定)

136

14

14

11

2020年普查

191

14

14

11

2007年4月—2011年12月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

262

15

16

11

       三亚市不可移动文物现存问题

从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至今,三亚市不可移动文物数量减少的主要原因为:1.人们缺少文物保护意识,对建筑本体进行改造;2.文物分布过于散乱,管理维护困难,导致部分文物本体遭到破坏;3.文物归属不清晰,存在文物点既属于不可移动文物,又同时属于历史建筑的问题,考虑到管理责任的归属与文物价值,最终建议将部分文物点归属于历史建筑由住建局进行保护管理。

       三亚市不可移动文物的保护对策

加强文物保护部门建设,提高文物保护工作者的专业水平。文物保护工作的效果与文物工作者密切相关,因此需要壮大文物保护团队,提高文物线下巡查团队的效率。定期检查不可移动文物的保存现状及其周边环境景观和风貌的保护状况,及时更新文物保护手段,利用监控软件等方式进行线上文物巡查,以便节约人力资源,提高效率,更好地进行文物管控。在不可移动文物所在地公布举报电话,并制定相关的奖罚制度,督促群众进行监督[2]

       文物保护宣传不能盲目地将文物保护相关的法律法规灌输给大众,需要考虑大众对文物保护的理解能力与接受程度,应当有针对性地、科学地开展文物保护宣传。一要向县、乡(镇)领导进行宣传,让其了解不可移动文物具有促进当地经济发展,推进乡村振兴的积极作用,并向其普及国家文物保护的相关法律、政策,以便其更好地支持并参与到文物保护工作中。二要向不可移动文物的使用者进行宣传。据统计,不可移动文物中宅第民居较多,这也证明不可移动文物绝大多数都是居民的私有财产,为了使其改变其固有的宅居“用不上、修不起、碰不得”的认知,相关部门应向居民宣传其理解范围之内的文物保护相关知识,并及时发放古建筑破损维修补贴,使其主动承担起保护不可移动文物的重任[3]

       三亚市不可移动文物整合策略

       通过“点、线、面”策略对文物资源进行合理整合。三亚市不可移动文物分布零散,每个区域都分布着不同类型的文物遗迹,三亚市文物保护部门应当对文物资源进行合理的规划与整合,厘清不同类型文物出现的历史背景与社会因素,以便更好地保护与管理文物资源,深挖其本体价值与文化内涵,这样可以避免文物保护“头重脚轻”甚至遗漏部分不可移动文物等问题的出现。各级文物保护部门之间应建立起协作关系,与地域建筑文化遗产研究中心专业人员及文物保护专业学者等一起编制《三亚市不可移动文物保护与利用总体整合规划》,并通过“点的开发利用”“线的主题探索”“面的整合规划”提出多种不同的策略建议,以便更好地保护、管理文物,挖掘文物独有的价值[4]

       三亚市不可移动文物与旅游融合方案——以崖州区为例

文物与旅游融合面临的最大难题是无法平衡两者的需求。笔者建议开发一个围绕文物保护,以“复活”文物价值为主的旅游产品。利用新的技术最大可能地延长文物的寿命并“复活”其原有价值,最后在遵循保护文物本体与历史环境原则的基础上对外开放,根据不同文物的功能类型设计不同的文创产品与宣传活动,将文物旅游资源化、文物资源产品化、文物旅游产品形象化以及文物旅游形象市场化。这样既可以最大限度地保证文物本体与历史文化环境不遭到破坏,又可以很好地“复活”文物原有价值,提升其对游客的吸引力。

       点的开发利用

        历史沿革

        张家大宅于清代建成,在民国时期得到扩建,因此融合了清代和民国的建筑风格,其有两种建筑风格的门楼。2010年8月,张家大宅被列为三亚市政府公布的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建筑,2012年由三亚市政府拨出专款进行修缮。2015年11月24日,入选为海南省第三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建筑布局

张家大宅整体建筑形制呈两进的合院格局,占地面积约1042平方米,建筑面积约350平方米。整个院落呈严格的对称布局,中轴线一端是堂屋,另一端则是照壁,左右开间和左右厢房均对称布置在中轴线两侧,门楼坐西朝东,主屋(明间、次间)建于民国时期,后堂为清代建筑,东西厢房正对,面阔三间,与回廊、后堂形成一个封闭的庭院。

价值分析

历史价值。保平村张家宅始建于清代晚期,是保平村张姓大族的宅居,于民国时期进行扩建,因此其兼备清代与民国建筑风格,对研究清代与民国时期的宗族文化有着重要意义。

艺术价值。清朝时期建造的门楼,门楼的正中间刻着一个古体的“寿”字,呈圆形。在“寿”字上方,一幅立体书卷展开,卷上一只公鸡栩栩如生,如在打鸣一般,具有较高的艺术观赏价值。

科学价值。张家宅建筑整体工艺考究,为崖州清代至民国传统民居中最具特色的经典范例。其有两个门楼,一个建于民国时期,另一个为晚清时期的样式,是对比清代建筑和民国建筑的重要案例,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

社会价值。保平村张家宅建筑群是清末民初当地社会文化的缩影,作为当地的历史遗留物,其形象地展示了崖州地区清末民初的宗族文化。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保平村张家宅,对于崖州区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5]

       活化策略

       根据张家宅保存完整的建筑形制布局以及其较为完整的崖州区传统生活记忆,该点可作为三亚市不可移动文物古建筑中“技艺”与“乡愁”主题路线的代表文物点。在不破坏文物本体以及历史风貌的前提下,对其内部进行展陈与节日活动策划设计,可分为两部分。

“技艺”。以三亚市古建筑的传统建造技艺为主,如三亚市古建筑中屋面的样式及介绍、木构架的种类及介绍等内容,再配合相关的节日,组织相关专业的学生或对此感兴趣的人们进行参观游学。

“乡愁”。以三亚市崖州区传统非遗为主,如崖州民歌、黎族打柴舞、崖州藤壶等内容,再结合相关节日,让游客以及在崖州区长大的居民认识和回忆崖州区传统的生活方式。

       线的探索挖掘

       深挖建筑的价值并对其进行延伸后可以发现,众多零散的文物点之间也有一定的联系,基于这些拥有内在联系的文物点开发出各种各样的主题路线,既能帮助游客从不同角度了解相同的主题内容,使游客增加对文物的了解,又能根据明确的主题路线设计主题文创产品与宣传活动,提高崖州区文物旅游的经济效益。

例如上文提到的保平村张家宅,深挖其价值后可以发现这一不可移动文物具有完整的崖州传统建筑形制与古村落传统记忆,因此可根据其开发“传统村落文化旅游路线”。同时,和保平村张家宅拥有相同价值的文物还有许多,如,对探讨海南教育史,特别是民间创办学堂的历史、起源发展、建筑形制等有一定研究价值的“三姓义学”学堂;建筑格局和文化内涵与一般传统民居有一定的区别,具有特殊性和文化性历史背景的林缵统故居;崖州独特的先贤文化和“贬官”文化的代表,所体现的历史价值已成为天涯文化重要内容的盛德堂。可根据这些具有崖州历史传统特色的建筑规划“乡愁”主题旅游路线:保平村张家宅(传统民居建筑文化展示)—“三姓义学”学堂(崖州历史教育文化展示)—林缵统故居(崖州名人故居文化展示)—盛德堂(崖州传统祭祀文化展示)。

       面的整合规划

       海南的传统文化依附于久远的历史文化空间,崖州古村落是海南最宝贵的历史财富,而挖掘、保护和传承历史文化遗产是古村落开发的主要着力点。因此崖州区可以通过古建筑保护、环境恢复、节事活化、工艺传承、艺术弘扬、民风体验、旅游纪念品和民宿客栈开发等多种形式对古村落文化遗产进行活化,增强游客在传统文化景区的体验感。

崖州区文物资源丰富,可以利用现有的文物资源进行相关内容的展陈与主题路线设计。

       展陈设计

       传统民居文化展示区。主要展示崖州传统民居建筑的价值,崖州本地居民的生活环境与文化,传统建筑布局以及较为完整的屋面、木构架、饰画等的展示图与解析图等。

革命先烈英雄事迹展示区。主要展示崖州革命先烈的生平与英勇事迹等。

特色文化街展示区。以骑楼建筑群为主,展示崖州的商业文化,如铁具打造工艺、木雕、石雕、纺织工艺等。

       路线设计

       除上述的“乡愁”路线外还可以制定以下路线。

    “侨乡”主题旅游路线:以骑楼建筑为主,结合传统手工艺品打造文化创意工作室,如利用藤编技艺、金银饰品制作工艺、铁具打造工艺、木雕、石雕、纺织工艺,开发具有崖州古镇特色的旅游纪念品,带动旅游发展。

    “红色”主题旅游路线:以崖城革命烈士纪念园+梅山老区革命烈士陵园打造红色旅游路线。每个革命文物都见证了一段历史,每段革命历史都需要后代铭记与传承,此路线是为了打造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可适当收取一定的参观费用与导游讲解费用;征求村民意见,对不属于不可移动文物的宅居进行开发,适当引进一些餐饮和酒店品牌,开发具有当地特色的餐馆和民宿,进而吸引当地人回村就业,改变空心村的现象,丰富崖州文化旅游内容,提高游客的体验感,保护与传承崖州区的文化遗产与历史文化。

       结论

本文根据前期对三亚市不可移动文物现状的研究,发现目前三亚市文物保护与再利用面临着文物过于分散、保护措施不够完善、公众缺乏对文物保护的认识与积极性三大问题。借助当前三亚市政府积极推进高质量旅游城市建设的大环境,以及在海南省自贸港建设的政策加持下,通过“点的开发利用”“线的探索挖掘”“面的整合规划”,提出可供参考实施的不可移动文物整合保护与再利用的具体措施,以解决当下三亚市不可移动文物面临的问题,争取探索出既能保护文物又能提高公众文化自信的文物保护与再利用策略。

 

       参考文献

      [1]陈琳,陈晓龙.文化+旅游背景下崖州传统建筑的保护与利用思考[J].城市住宅,2020,27(03):56-59.

      [2]植中坚.“三普”后不可移动文物保护的思考[J].大众文艺,2012(12):216.

      [3]姜勇.试析低等级不可移动文物的保护利用——以哈尔滨市双城区为例[J].中国民族博览,2018(04):232-233.

      [4]张建涛,闫晓华.一般不可移动文物建筑价值延续与“复活”——以郑州司赵火车站保护与再利用为例[J].中外建筑,2019(01):43-46.

      [5]陈琳,陈博.崖城古镇建筑及其历史价值探究[C]//中国民族建筑研究会.海南地域建筑文化(博鳌)研讨会论文集.[出版者不详],2008:38-43.



站群导航
版权所有:《文化产业》杂志社    纠错电话:0351-4120998 邮 编:030001
地址:山西省太原市迎泽区柳巷南路云路街2号  投稿邮箱:whcytg@163.com

晋ICP备2021019266号-1 | 国内统一刊号 CN 14-1347/G2 | 国际标准刊号 ISSN 1674-3520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 1400004000083 | 邮发代号 22-415 |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12377



本站点信息未经允许不得复制或镜像

www.whcyzzs.cn copyright 2017-2025

技术支持: 苍鼎天下 | 管理登录
分享按钮 seo seo